“双城、 三园、四基地”为载区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

  • 2020年09月27日 19时22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字体:

  • 9月27日上午,围绕“纵深推进‘双城’建设打造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主题,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健接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近年来,宜宾大学城科创城拔地而起、飞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性成就,为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未来,“双城”建设发展方向如何?张健对比进行了介绍。


    美丽的宜宾大学城(宜宾科教集团供图)

    “当前,宜宾‘双城’建设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支持宜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支持宜宾建设成渝双城区域科教中心’等重要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张健表示,接下来,宜宾将以“双城、三园、四基地”为主要承载区,积极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以及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建,探索推进高层次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机制和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力争“十四五”末,全面实现10所普通高校、10万大学生和10所高职院校、10万高职生的2个“双10”目标,推动大学城科创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为宜宾2021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科教支撑。

    其中,“三园”指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四基地”具体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构建以‘双城、三园、四基地’为载体和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新形势下‘双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

    张健说,要实现推动“双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宜宾将从4个方向着力。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角(宜宾科教集团供图)

    一是提高规划水平,优化发展布局。宜宾紧扣“提升双城、联动三江、融入成渝、面向南亚东南亚”发展战略,以开放、共享、国际化理念优化“双城”二、三期规划,统筹推进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大型商区融合联动发展,推动校城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打造一座整体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产教深度融合的国际化知识城市。科学布局“三园”,推动高教园深化“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创新试验、高职园打造中国首个“产教体景城”融合发展园区、大学科技园采取“一区多园”模式高水平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四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政产学研用”良性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双城”与三江新区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

    二是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做实做特做强高校。宜宾鼓励高校成建制办学,对成建制设置学科专业的高校在资金安排、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继续引进优质院校特别是成都、重庆高等学校来宜共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特色专业、学科,加快补齐医学类、农业类、艺术类高等教育学科及院校短板。支持在宜高校按照“地方性、高水平、特色化”要求,对接产业需求建设特色学院、特色学科。鼓励推动校校融合,联办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支持在宜高校内涵发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双一流”学科。推动高校开放办学。支持在宜高校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支持在宜高校创新方式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留学生质量,打造“留学宜宾”品牌,建设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

    三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流科创高地。宜宾精准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的科研机构、国内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市科创中心,提升科技创新中心要素集聚能力。支持在宜高校与所在区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等载体,承接高校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支持在宜高校加强与成渝地区高校对接,共建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区。鼓励高校院所围绕宜宾产业发展需要,在市内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四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宜宾以产教融合试点行业为依托,联合在宜高校、科研院所、优质企业等,加快建设产教融合联盟,推动在宜高校与优质企业合作共建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在宜高校与企业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建设名优白酒、智能制造、汽车、轨道交通、先进材料、数字经济等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记者 伍雪梅)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双城、 三园、四基地”为载区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

  • 2020年09月27日 19时22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9月27日上午,围绕“纵深推进‘双城’建设打造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主题,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健接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近年来,宜宾大学城科创城拔地而起、飞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性成就,为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未来,“双城”建设发展方向如何?张健对比进行了介绍。


    美丽的宜宾大学城(宜宾科教集团供图)

    “当前,宜宾‘双城’建设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支持宜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支持宜宾建设成渝双城区域科教中心’等重要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张健表示,接下来,宜宾将以“双城、三园、四基地”为主要承载区,积极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以及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建,探索推进高层次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机制和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力争“十四五”末,全面实现10所普通高校、10万大学生和10所高职院校、10万高职生的2个“双10”目标,推动大学城科创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为宜宾2021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科教支撑。

    其中,“三园”指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四基地”具体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构建以‘双城、三园、四基地’为载体和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新形势下‘双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

    张健说,要实现推动“双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宜宾将从4个方向着力。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角(宜宾科教集团供图)

    一是提高规划水平,优化发展布局。宜宾紧扣“提升双城、联动三江、融入成渝、面向南亚东南亚”发展战略,以开放、共享、国际化理念优化“双城”二、三期规划,统筹推进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大型商区融合联动发展,推动校城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打造一座整体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产教深度融合的国际化知识城市。科学布局“三园”,推动高教园深化“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创新试验、高职园打造中国首个“产教体景城”融合发展园区、大学科技园采取“一区多园”模式高水平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四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政产学研用”良性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双城”与三江新区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

    二是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做实做特做强高校。宜宾鼓励高校成建制办学,对成建制设置学科专业的高校在资金安排、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继续引进优质院校特别是成都、重庆高等学校来宜共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特色专业、学科,加快补齐医学类、农业类、艺术类高等教育学科及院校短板。支持在宜高校按照“地方性、高水平、特色化”要求,对接产业需求建设特色学院、特色学科。鼓励推动校校融合,联办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支持在宜高校内涵发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双一流”学科。推动高校开放办学。支持在宜高校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支持在宜高校创新方式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留学生质量,打造“留学宜宾”品牌,建设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

    三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流科创高地。宜宾精准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的科研机构、国内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市科创中心,提升科技创新中心要素集聚能力。支持在宜高校与所在区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等载体,承接高校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支持在宜高校加强与成渝地区高校对接,共建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区。鼓励高校院所围绕宜宾产业发展需要,在市内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四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宜宾以产教融合试点行业为依托,联合在宜高校、科研院所、优质企业等,加快建设产教融合联盟,推动在宜高校与优质企业合作共建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在宜高校与企业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建设名优白酒、智能制造、汽车、轨道交通、先进材料、数字经济等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记者 伍雪梅)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