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索 引 号 : 008282882/2019-00030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2019-01-14
  • 发布日期:2019-01-16
  • 文  号:川办发〔2019〕3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废止日期: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四川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川办发〔2019〕3号

(已废止)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切实解决我省国有企业布局结构不优、创新驱动不强、体制机制不活、质量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深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动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为四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投资和产出比重稳步提高。干优支强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支柱产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新兴产业实现细分行业领先。资产结构整体优化,“处僵治困”取得明显成效,低效无效资产基本退出。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贡献明显提升,新增一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全面提高,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全省国有企业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体系进一步精干。重组整合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力争培育世界500强企业2户、中国500强企业10户以上,形成一批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全国布局、西部一流、品牌知名的专精特新企业。

  资本功能进一步放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机制进一步健全,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大幅提升,新增一批上市公司。企业联动进一步增强,基本构建起全省国资一盘棋的“大资本”格局。

  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与战略相匹配、适应竞争需求的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基本完备,市场化经营机制普遍建立,风险管控能力全面提高,价值创造、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三)优化资本布局结构,提升支撑引领的产业能级。

  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做优医疗健康、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军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布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提升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等传统产业,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向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集中。

  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机场、港口航运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性业务投融资模式。加强“5+1”产业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企业围绕主业有序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军民融合、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大数据等投融资平台,投资培育前瞻性战略性创新型产业。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研究对标评价、挂钩绩效的主营业务确认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做强做优主业。以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优秀企业为目标,推动企业横向合并与纵向整合,支持优势企业整合产业相近、技术相关但发展不足的资源,推动企业实施内部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专业化公司。

  破除无效供给。建立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实施推进方案,加快特困企业改革脱困和转型发展,全面完成“僵尸企业”排查和分类处置。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企业清理退出不具有发展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治理规范的公众公司。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配套政策和工作指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实保障各类股东的平等权利,促进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竞争型企业为主体,加快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协同、资源互补的民营资本,弥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短板资源,导入新机制新模式。支持企业联合民营资本投资运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全面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推进企业集团层面股份制改革,发展公众公司。实施上市行动计划,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加大孵化培育,推动企业主营业务上市和整体上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推动资产证券化。

  完善资本运营平台。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产业投资、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打造资产管理整合平台,推动企业改制重组、改革脱困和资产结构优化。健全基金管理体制,鼓励企业组建产业基金投资孵化新兴产业。设立四川国企改革指数基金,发展国企改革基金,促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五)强化创新和人才支撑,增强转型升级的内在动能。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发展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投资并购、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与央企、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形成高价值专利、知识品牌、技术标准等核心竞争力。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分类实施业务、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基于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支持企业创新投融资模式,规范发展创投风投机构,借鉴“深圳湾”模式,探索建设“园区+科技+产业+金融”生态系统。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申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实施企业家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工程,搭建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加强领军型企业家、专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育,探索开展柔性引才等改革试点。支持企业培养引进高精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强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落实营业收入提取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创新绩效考核,将研发投入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逐步提高创新转型在考核中的比重。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规范制定创新激励政策,推进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人及团队实施奖励。

  (六)完善治理管控体系,打造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公司章程为核心,有效划分治理主体权责,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健全“党组织研究讨论企业重大决策前置”机制。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职权,有序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完善企业监事会监督机制。推行财务总监外派制度。

  优化集团管控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完善以资本为纽带、以发展战略为牵引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强化企业集团总部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职能,理顺集团总部与各类经营单元的权责关系,构建分类分级、授权受控的管理机制。健全监督体系,落实审计直管、财务统管,强化纵向监督和专业监督。推行扁平化管理,全面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原则上将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全面开展管理对标、问题诊断和整改提升工作,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流程,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管理创新,持续开展对标管理、精细管理,大力实施降本增效,促进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转变。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分类授权经营,鼓励企业集团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对所属企业实行分类授权,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打造高效运营、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市场主体。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机制。推行市场化激励约束,探索业绩薪酬市场双对标机制,科学实施岗位价值评估,强化全员业绩考核,健全企业工资总额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探索试行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工具,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高的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鼓励企业规范建立经营和项目团队跟投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识别、控制、化解等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深化依法治企,大力提升依法治理、合规经营、规范管理的能力水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建立企业资产负债率预警线和管控线,将资产负债率纳入高负债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推动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负债水平。严防经营风险,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和存货增长,规范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严禁“空转”“走单”和融资性贸易。严防金融风险,有序开展金融业务,严禁脱离主业单纯做大金融业务。严控投资风险,健全企业投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投前风险评估、做好投中风险预警处置、防范投后运营风险,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严守安全环保底线,健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发生。

  (七)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构建内联外引的生态圈层。

  优化开放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投融资公司,拓展海外经营布局。巩固非洲、东南亚、南亚市场,拓展中亚、西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美洲、澳洲等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企业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南向大通道建设,加强与省外企业合作,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

  推动协同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协同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和资源交易机制,推动企业错位布局、协同发展。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央地国有企业在川落地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加强省属国有企业与市县国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发展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国企入凉”“国企康巴行”行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康。

  搭建招引平台。建立“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库、机构库。依托“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等平台推动企业交流合作,打造四川国有企业电子商务联盟,探索组建国有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发展联盟。

  (八)转变职能提升效能,健全放管结合的监管机制。

  优化职能履行方式。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部门职能转变,坚持“放管服”相结合,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精简管理事项,完善权责清单,强化规划投资、资本运营、激励约束等管资本职能。优化监管方式,推行依法监管、分类监管、阳光监管,完善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健全董事选聘、履职报告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董事会工作报告机制,建设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提高监管和服务效能。

  改革授权经营体制。落实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方案,“一企一策”分类实施授权放权,通过公司章程理顺权责关系,明确授权内容、范围和方式,依法落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指导企业完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定期评估效果,动态调整授权范围,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取得成效。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出资人监管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强化企业境外投融资、产权变动、资金管控和资产评估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巡视巡查、审计监督及社会监督协同,增强监督合力。严格执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分级分层、有效衔接、上下贯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严肃责任追究问责。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四同步”“四对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党委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十)强化政策支撑。研究制定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人才、科技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重组整合等配套支持政策。统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加大企业创新转型支持。抓好“双百行动”实施,推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研究适应国资布局调整和企业转型需要、鼓励企业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引导企业主动担当作为、开拓创新。

  (十一)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宣传,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领军人才,宣传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实践,总结推介成功经验、典型案例,营造崇尚质量、追求效益的良好氛围。

  (十二)健全评价考核。研究建立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突出质量效益、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绩效考核,合理设置指标类型和权重。健全完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定期跟踪督查企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绩效评估考核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图片解读:
  • 文字解读:
  • 视频解读:
  • 动漫解读:
  • 访谈解读:
  • 省政府常务会:
  • 新闻发布会:
  • 部门发文:
  • 市州发文:
  • 相关文件:
  • 地方发文: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四川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19年01月16日 19时57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四川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川办发〔2019〕3号

    (已废止)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切实解决我省国有企业布局结构不优、创新驱动不强、体制机制不活、质量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深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动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为四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投资和产出比重稳步提高。干优支强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支柱产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新兴产业实现细分行业领先。资产结构整体优化,“处僵治困”取得明显成效,低效无效资产基本退出。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贡献明显提升,新增一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全面提高,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全省国有企业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体系进一步精干。重组整合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力争培育世界500强企业2户、中国500强企业10户以上,形成一批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全国布局、西部一流、品牌知名的专精特新企业。

      资本功能进一步放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机制进一步健全,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大幅提升,新增一批上市公司。企业联动进一步增强,基本构建起全省国资一盘棋的“大资本”格局。

      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与战略相匹配、适应竞争需求的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基本完备,市场化经营机制普遍建立,风险管控能力全面提高,价值创造、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三)优化资本布局结构,提升支撑引领的产业能级。

      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做优医疗健康、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军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布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提升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等传统产业,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向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集中。

      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机场、港口航运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性业务投融资模式。加强“5+1”产业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企业围绕主业有序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军民融合、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大数据等投融资平台,投资培育前瞻性战略性创新型产业。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研究对标评价、挂钩绩效的主营业务确认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做强做优主业。以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优秀企业为目标,推动企业横向合并与纵向整合,支持优势企业整合产业相近、技术相关但发展不足的资源,推动企业实施内部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专业化公司。

      破除无效供给。建立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实施推进方案,加快特困企业改革脱困和转型发展,全面完成“僵尸企业”排查和分类处置。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企业清理退出不具有发展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治理规范的公众公司。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配套政策和工作指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实保障各类股东的平等权利,促进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竞争型企业为主体,加快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协同、资源互补的民营资本,弥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短板资源,导入新机制新模式。支持企业联合民营资本投资运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全面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推进企业集团层面股份制改革,发展公众公司。实施上市行动计划,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加大孵化培育,推动企业主营业务上市和整体上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推动资产证券化。

      完善资本运营平台。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产业投资、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打造资产管理整合平台,推动企业改制重组、改革脱困和资产结构优化。健全基金管理体制,鼓励企业组建产业基金投资孵化新兴产业。设立四川国企改革指数基金,发展国企改革基金,促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五)强化创新和人才支撑,增强转型升级的内在动能。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发展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投资并购、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与央企、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形成高价值专利、知识品牌、技术标准等核心竞争力。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分类实施业务、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基于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支持企业创新投融资模式,规范发展创投风投机构,借鉴“深圳湾”模式,探索建设“园区+科技+产业+金融”生态系统。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申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实施企业家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工程,搭建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加强领军型企业家、专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育,探索开展柔性引才等改革试点。支持企业培养引进高精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强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落实营业收入提取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创新绩效考核,将研发投入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逐步提高创新转型在考核中的比重。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规范制定创新激励政策,推进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人及团队实施奖励。

      (六)完善治理管控体系,打造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公司章程为核心,有效划分治理主体权责,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健全“党组织研究讨论企业重大决策前置”机制。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职权,有序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完善企业监事会监督机制。推行财务总监外派制度。

      优化集团管控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完善以资本为纽带、以发展战略为牵引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强化企业集团总部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职能,理顺集团总部与各类经营单元的权责关系,构建分类分级、授权受控的管理机制。健全监督体系,落实审计直管、财务统管,强化纵向监督和专业监督。推行扁平化管理,全面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原则上将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全面开展管理对标、问题诊断和整改提升工作,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流程,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管理创新,持续开展对标管理、精细管理,大力实施降本增效,促进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转变。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分类授权经营,鼓励企业集团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对所属企业实行分类授权,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打造高效运营、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市场主体。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机制。推行市场化激励约束,探索业绩薪酬市场双对标机制,科学实施岗位价值评估,强化全员业绩考核,健全企业工资总额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探索试行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工具,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高的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鼓励企业规范建立经营和项目团队跟投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识别、控制、化解等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深化依法治企,大力提升依法治理、合规经营、规范管理的能力水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建立企业资产负债率预警线和管控线,将资产负债率纳入高负债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推动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负债水平。严防经营风险,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和存货增长,规范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严禁“空转”“走单”和融资性贸易。严防金融风险,有序开展金融业务,严禁脱离主业单纯做大金融业务。严控投资风险,健全企业投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投前风险评估、做好投中风险预警处置、防范投后运营风险,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严守安全环保底线,健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发生。

      (七)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构建内联外引的生态圈层。

      优化开放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投融资公司,拓展海外经营布局。巩固非洲、东南亚、南亚市场,拓展中亚、西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美洲、澳洲等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企业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南向大通道建设,加强与省外企业合作,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

      推动协同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协同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和资源交易机制,推动企业错位布局、协同发展。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央地国有企业在川落地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加强省属国有企业与市县国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发展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国企入凉”“国企康巴行”行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康。

      搭建招引平台。建立“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库、机构库。依托“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等平台推动企业交流合作,打造四川国有企业电子商务联盟,探索组建国有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发展联盟。

      (八)转变职能提升效能,健全放管结合的监管机制。

      优化职能履行方式。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部门职能转变,坚持“放管服”相结合,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精简管理事项,完善权责清单,强化规划投资、资本运营、激励约束等管资本职能。优化监管方式,推行依法监管、分类监管、阳光监管,完善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健全董事选聘、履职报告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董事会工作报告机制,建设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提高监管和服务效能。

      改革授权经营体制。落实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方案,“一企一策”分类实施授权放权,通过公司章程理顺权责关系,明确授权内容、范围和方式,依法落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指导企业完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定期评估效果,动态调整授权范围,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取得成效。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出资人监管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强化企业境外投融资、产权变动、资金管控和资产评估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巡视巡查、审计监督及社会监督协同,增强监督合力。严格执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分级分层、有效衔接、上下贯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严肃责任追究问责。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四同步”“四对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党委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十)强化政策支撑。研究制定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人才、科技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重组整合等配套支持政策。统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加大企业创新转型支持。抓好“双百行动”实施,推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研究适应国资布局调整和企业转型需要、鼓励企业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引导企业主动担当作为、开拓创新。

      (十一)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宣传,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领军人才,宣传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实践,总结推介成功经验、典型案例,营造崇尚质量、追求效益的良好氛围。

      (十二)健全评价考核。研究建立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突出质量效益、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绩效考核,合理设置指标类型和权重。健全完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定期跟踪督查企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绩效评估考核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月14日

  • 图片解读
  • 文字解读
  • 视频解读
  • 访谈解读
  • 省政府常务会
  • 部门发文
  • 相关文件
  • 地方发文
  •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