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战疫幕后那些事⑥|去华南海鲜市场消杀是什么感受?

  • 2020年11月24日 08时46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从疫情初期的确定全省第一例确诊病例到确诊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再到深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消杀。疫情来临后,四川疾控队伍临危受命驰援湖北,远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协助抗疫,奋战在疫情最危险的“震中”。

    这群与病毒最近的人背后有哪些的经历?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1月12日,记者走进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听他们讲述四川疾控队伍在抗疫期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抽丝剥茧从细节中锁定可能的感染者

    “老周,麻烦核实一下今天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是否准确,等会17点要上报….”11月12日下午3点,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呼吸道疾病科负责人肖崇堃正在和同事一起核实当日的新输入病例的数据和他们乘坐的航班号。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指导全省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定期开展疫情分析研判、核实每日疫情数据等成为了肖崇堃和同事的日常工作。“别看这个工作繁琐,可是我们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要指标,只有这些数据准确了,我们才能为精准的科学防控提供支持。”

    今年9月中旬某日的凌晨4点半,肖崇堃接到来自国家疾控中心的电话。原来,国家疾控中心发现四川省上报的一个确诊病例航班轨迹与该航班平时的轨迹不一样。接到电话后,肖崇堃立即与成都疾控中心联系,组织相关人员对确诊病例和其一起同航班的乘客进行再次调查。原来由于疫情原因航空公司临时修改了航线,所以导致轨迹不吻合。肖崇堃说,自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每一天,他都需要和同事一起核实当日每个输入病例的基本信息和乘坐的航班号,等待信息核实到晚上10点、12点、凌晨1点、2点都是常态……

    如果说现在肖崇堃和同事的工作是从数据和报表中确定真实情况,那几个月前,他们的工作就是抽丝剥茧,蛛丝马迹中锁定可能的感染者。

    今年6月份,省疾控中心呼吸道医师周丽君接到通知,到雅安市石棉县配合当地对一名从北京回到当地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时,这个病例已经回石棉一周了,期间走了几十个地点,调查难度相当大。”为了获取准确掌握患者的行动轨迹,周丽君和另外一名同事多次进入隔离病房,一点一点地帮确诊者回忆,从确诊者说的蛛丝马迹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期间,由于每次在隔离病房待的时间都很长,出来的时候两人隔离服里面的汗都汇成了水。

    在一周时间内,周丽君和同事白天奔波于病例停留过的各个场所、隔离点、医院进行疫情防控工作,晚上汇总分析当日疫情处置情况至凌晨时分,为后续的石棉县新冠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步步惊心虽然紧张但不能后退

    如果说省内的防控是本土作战,那我省疾控支援湖北的队伍就是到“震中”地区去直面病毒。今年2月22日,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到达武汉,支援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


    3月3日晚20点,我省疾控队的9名队员组成了现场消毒组进入本次疫情的震中——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杀工作。

    由于前期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所以当队员们进去的时候只有主干道的路灯可以照明,其他地方都处于断电状态,作业条件十分不利。

    “虽然很紧张,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后退。”穿着两层防护服,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队员、省疾控中心环境与学校消毒所副主任医师郁文和队友们轮流背着40多斤重的电动喷雾器在2000余平方米的作业面积内进行消杀。从晚上20点到第二日凌晨4点,郁文和队友第一天共在市场内工作了8个小时。“到后来,大家身上衣服全部打湿,护目镜上全是雾气,看东西都只能斜着眼睛看。”

    除了体力上的挑战,还有心理上的考验。由于华南海鲜市场封闭突然,里面还有一些尚未被清理的动物冻体,感染风险很大。在郁文和队友进入消杀的时候,一个圆圆的动物从眼前跑过。“可能是竹鼠之类的动物,但是我们当时非常紧张。”郁文告诉记者,除了动物之外,市场内还有一些暗沟也让他们头疼,消杀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除了武汉,湖北省天门市微生物检测一线也活跃着我省疾控勇士的身影。“我们当时到了以后,对他们的检验流程、检验设备进行了优化,并立即采取熟手带新手的方式进行培训。”支援天门的队员、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细菌科的助理研究员张林告诉记者,通过一周的努力,天门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能力从64份/天迅速提升到256份/天。

    线上线下手把手示范四川经验

    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我省疾控队伍又先后参加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抗疫医疗专家组,把四川经验带到海外。

    “和我们国家相比,最缺乏的就是防治规范。”在海外,四川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细菌科副主任技师雷高鹏通过现场走访,很快意识到很多方法不能直接搬过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把我们的经验介绍过去。”

    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雷高鹏和同事做了很多事:考虑到条件限制,当地大部分采样点和检测点都离得很远。这样在样本中间转运的过程中,有病毒再次传播和样本失活的风险。为了控制疫情,雷高鹏和同事提出,应该改进采样点和检测点的位置,缩短之间的距离。“另外,为了让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更有效率的工作,我们还专门手把手给他们示范了标准灭活的步骤、防护服穿脱等流程。”

    除了线下示范,在非洲期间,高鹏还和同事们一起利用网络,为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线上培训,让更多的当地医疗工作者了解如何规避传染风险,如何识别患病指标以及如何建立三通道等。(记者张庭铭 文吴枫)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战疫幕后那些事⑥|去华南海鲜市场消杀是什么感受?

  • 2020年11月24日 08时46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从疫情初期的确定全省第一例确诊病例到确诊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再到深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消杀。疫情来临后,四川疾控队伍临危受命驰援湖北,远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协助抗疫,奋战在疫情最危险的“震中”。

    这群与病毒最近的人背后有哪些的经历?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1月12日,记者走进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听他们讲述四川疾控队伍在抗疫期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抽丝剥茧从细节中锁定可能的感染者

    “老周,麻烦核实一下今天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是否准确,等会17点要上报….”11月12日下午3点,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呼吸道疾病科负责人肖崇堃正在和同事一起核实当日的新输入病例的数据和他们乘坐的航班号。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指导全省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定期开展疫情分析研判、核实每日疫情数据等成为了肖崇堃和同事的日常工作。“别看这个工作繁琐,可是我们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要指标,只有这些数据准确了,我们才能为精准的科学防控提供支持。”

    今年9月中旬某日的凌晨4点半,肖崇堃接到来自国家疾控中心的电话。原来,国家疾控中心发现四川省上报的一个确诊病例航班轨迹与该航班平时的轨迹不一样。接到电话后,肖崇堃立即与成都疾控中心联系,组织相关人员对确诊病例和其一起同航班的乘客进行再次调查。原来由于疫情原因航空公司临时修改了航线,所以导致轨迹不吻合。肖崇堃说,自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每一天,他都需要和同事一起核实当日每个输入病例的基本信息和乘坐的航班号,等待信息核实到晚上10点、12点、凌晨1点、2点都是常态……

    如果说现在肖崇堃和同事的工作是从数据和报表中确定真实情况,那几个月前,他们的工作就是抽丝剥茧,蛛丝马迹中锁定可能的感染者。

    今年6月份,省疾控中心呼吸道医师周丽君接到通知,到雅安市石棉县配合当地对一名从北京回到当地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时,这个病例已经回石棉一周了,期间走了几十个地点,调查难度相当大。”为了获取准确掌握患者的行动轨迹,周丽君和另外一名同事多次进入隔离病房,一点一点地帮确诊者回忆,从确诊者说的蛛丝马迹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期间,由于每次在隔离病房待的时间都很长,出来的时候两人隔离服里面的汗都汇成了水。

    在一周时间内,周丽君和同事白天奔波于病例停留过的各个场所、隔离点、医院进行疫情防控工作,晚上汇总分析当日疫情处置情况至凌晨时分,为后续的石棉县新冠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步步惊心虽然紧张但不能后退

    如果说省内的防控是本土作战,那我省疾控支援湖北的队伍就是到“震中”地区去直面病毒。今年2月22日,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到达武汉,支援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


    3月3日晚20点,我省疾控队的9名队员组成了现场消毒组进入本次疫情的震中——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杀工作。

    由于前期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所以当队员们进去的时候只有主干道的路灯可以照明,其他地方都处于断电状态,作业条件十分不利。

    “虽然很紧张,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后退。”穿着两层防护服,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队员、省疾控中心环境与学校消毒所副主任医师郁文和队友们轮流背着40多斤重的电动喷雾器在2000余平方米的作业面积内进行消杀。从晚上20点到第二日凌晨4点,郁文和队友第一天共在市场内工作了8个小时。“到后来,大家身上衣服全部打湿,护目镜上全是雾气,看东西都只能斜着眼睛看。”

    除了体力上的挑战,还有心理上的考验。由于华南海鲜市场封闭突然,里面还有一些尚未被清理的动物冻体,感染风险很大。在郁文和队友进入消杀的时候,一个圆圆的动物从眼前跑过。“可能是竹鼠之类的动物,但是我们当时非常紧张。”郁文告诉记者,除了动物之外,市场内还有一些暗沟也让他们头疼,消杀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除了武汉,湖北省天门市微生物检测一线也活跃着我省疾控勇士的身影。“我们当时到了以后,对他们的检验流程、检验设备进行了优化,并立即采取熟手带新手的方式进行培训。”支援天门的队员、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细菌科的助理研究员张林告诉记者,通过一周的努力,天门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能力从64份/天迅速提升到256份/天。

    线上线下手把手示范四川经验

    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我省疾控队伍又先后参加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抗疫医疗专家组,把四川经验带到海外。

    “和我们国家相比,最缺乏的就是防治规范。”在海外,四川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细菌科副主任技师雷高鹏通过现场走访,很快意识到很多方法不能直接搬过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把我们的经验介绍过去。”

    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雷高鹏和同事做了很多事:考虑到条件限制,当地大部分采样点和检测点都离得很远。这样在样本中间转运的过程中,有病毒再次传播和样本失活的风险。为了控制疫情,雷高鹏和同事提出,应该改进采样点和检测点的位置,缩短之间的距离。“另外,为了让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更有效率的工作,我们还专门手把手给他们示范了标准灭活的步骤、防护服穿脱等流程。”

    除了线下示范,在非洲期间,高鹏还和同事们一起利用网络,为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线上培训,让更多的当地医疗工作者了解如何规避传染风险,如何识别患病指标以及如何建立三通道等。(记者张庭铭 文吴枫)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