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19年09月29日 22时37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一帆。“两项资金”在我省设立40年以来,在民族地区累计投入98亿多元,有效解决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优势资源开发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财政支出缺口严重、特需商品供需矛盾等问题,为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两项资金”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向鸿同志,他将就“用好‘两项资金’助力我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刘主任,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2019-09-23 10:02:26)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今天很高兴能在省政府网站和大家交流,主要是两项资金在我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谢谢!(2019-09-23 10:03:07)

    [主持人]:谢谢您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请您简要介绍我省两项资金的基本情况?(2019-09-23 10:03:32)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两项资金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和四川省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组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为了解决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种种突出的问题,成立了一个叫做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其中给四川安排了2000万。之后省委、省政府又多次向国家专题汇报,增加了3000万成立了三州开发资金,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非常重要,1986年,小平同志视察四川时强调,对四川民族地区要和其他民族省份一视同仁,所以这之后中央相关部委又增加了7500万,总额达到一个亿以上。1991年,江泽民同志来川视察之后,决定从“八五”开始,再给民族地区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之后经过三次增量,到现在总共已经达到4.4个亿的样子。这是资金的相关情况。大家从专项设立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体现了中央对四川尤其是四川民族地区非常的关心。省委、省政府也很重视,我们从1980年开始就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特别是经过1991年大幅增资以后,省上成立了省委省政府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很多老领导比如何郝炬、罗通达、冯元蔚、史志义、欧泽高、陶武先等历任省领导小组负责同志。(2019-09-23 10:05:49)

    [主持人]:刘主任,您刚才提到两项资金是1980年就有了,请您介绍下40年来为全省民族地区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2019-09-23 10:06:06)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我们算过一个帐,40年来,两资在四川民族地区已累计投入近100个亿,对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民生改善和脱贫致富奔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40年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16个亿突破到2000亿,年均增长达14%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5元到突破30000元,增长近100倍。过去的40年成为我省民族地区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大家可能觉得相对于这40年的高速发展,100个亿也就是每年2.5个亿,未必能有多大的作用。这里有个概念,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两资要占到三州可用财力的70%以上;其次是两资还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投向精准,主要针对我省的民族聚集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二是收效直接,可以直接投到村组和人头,所以能直接迅速见效,边际效应大;三是拉动效应强。由于民宗部门对民族地区非常熟悉,非常了解民族地区甚至具体村组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资源禀赋、能做什么文章,加之一些特殊情况能够妥善处理,所以看得准优质的潜力项目,不但敢于投入,而且敢于持续投入,关键是往往能拉动其他方面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跟进。我们大概做了一个估算,这种拉动效应如果一定要算经济账,至少不低于10倍以上,这个作用就非常可观了!区域经济学非常强调产业集群、产业链,其实两资就是自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网络语言叫做自成体系。比如,现在非常出名的攀枝花芒果产业,就是网友们讲的“攀芒”。其实以前攀枝花并没有这个产业,最早就是省民委去攀枝花市仁和区调研,发现这个地方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芒果,于是在1992年投了16万让老百姓挖了几百个坑,第二年又投了32万,引入了优质芒果树苗,之后一年一年见到了经济效益,其他方面的资金、项目和政策先后跟进,才有了今天非常著名的“攀芒”。我们两项资金在这27年间一直持续支持,我的印象中,即便是最近两年,两资对攀枝花芒果产业的扶持也将近500万。现在攀枝花芒果从当年的一颗树没有,到现在总共52万亩,做的最差的,每亩一年净收益不低于5000,做的好可以到20000以上。这种地方一般就很难出现连片贫困,也很难返贫返穷,我们算个帐,一家4口至少6亩地,再怎么折腾一年也有三万以上的收入。这种例子还很多,比如西昌的卷烟,阿坝汶川理县茂县的车厘子,凉山的核桃、藤椒等等,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关键是老百姓能够明显的增收,直接受益,其实都是从两资投入开始的。这种例子太多,不胜枚举,我简单给大家报几个大的数据:“六五”时期投了近2个亿,主要针对工交商贸困难,扶持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农牧民增收产业,有效地解决了当时民族地区物资短缺、供给不足等问题。“七五”时期投了7个亿,主要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其中,新修改造道路2770公里,使三州各县城和绝大部分区乡都通了公路;支持民族地区各级医院建设,缓解了农牧民看病就医难问题;帮助民族地区所有的乡、区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真正让当地群众进入了技术上的现代社会;“七五”期间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贫困学生生活补贴和校舍危房改造,后来影响巨大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际上就是从这里来的。“八五”时期,投了近14个亿,重点是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主要是自身造血功能问题。比如在水电开发上:甘孜州的冷竹关电站、阿坝州福堂电站等一大批电站;在矿产资源开发上:九龙里伍铜矿、阿坝铝厂等;在农业资源开发上有西昌卷烟厂、普格豪杰鸡精、红原奶粉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都成为民族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九五”时期,投了14个亿,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打通了三州地区干道公路和等级旅游公路,建成了凉山州金沙江沿江公路、九寨沟旅游环线、海螺沟旅游公路等重要道路,对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施了民族地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工程”和“基层政法解困工程”,这两个工程得到了国家部委的充分肯定,之后开始在全国部署基层政权建设。“十五”以来,一共投入超过61个亿,重点是脱贫攻坚改善民生,解决农牧民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照明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基本思路是“拾遗补缺”,解决其它资金项目无法覆盖,但事关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的民生难题。这期间累计建设500多个产业项目,实现12万户近50万人人均增收400元以上,比如刚才提到的阿坝州车厘子,以及甘孜州藏中药材、凉山州蚕桑等一大批国内外有名的农牧业产品;解决了近70万少数民族寄宿学校学生的生活补贴;改善了12万户近50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所以我们说,这40年来,通过两资近100个亿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奔康、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可能大家还非常关心另一件事情,你这个钱用得怎么样?效率如何?会不会豆腐搞成了肉价?我讲一个概念,在近些年的全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两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一直名列前茅。(2019-09-23 10:17:11)

    [主持人]:刘主任,刚才您提到了那么多工作和成效,投向精准,见效直接,拉动效应,这三点都是非常突出的。我想问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两项资金怎么办? (2019-09-23 10:17:46)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如果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发生的变化,从两项资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主要有这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背景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了巨大的跨越,比如去年三州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1000亿。同时,两项资金在民族地区财政可支配支出的占比,也从1995年的70%下降到3%。也就是说,两项资金绝对体量有明显增长,但是相对比重大幅下降。二是制度层面的变化。近几年中央和省上在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对资金的使用分配、统筹整合、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绩效管理、监督检查方面更加明确、细致和量化。三是技术层面的变化。主要是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以前资金、项目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基本不能再用了。当然也不是说不能用,只是事实上进入了无效区间。怎么应对?思路上主要也是三个方面:一是必须明确两项资金的定性。两项资金就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万变不离其宗。如果离开了这一条,我们的看法,这个专项很大程度上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管资金有财政,管项目有发改,为什么这个专项要单独存在?就是因为这个定性的不可替代。二是从民族工作自身体系而言,两项资金必须和其他的民族工作同频共振、发挥好系统效应。比如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等等,两项资金必须为民族工作服务,我们讲系统、讲协同,但是不能搞两张皮。三是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来讲,关键要解决好两项资金定位问题。在体制政策背景、工作机制背景、技术手段背景均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两项资金的作用?我们觉得是关键要找准定位,发挥好撬动效应。必须及时地把工作重心从具体的项目资金监管,转移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协作上来,然后以两资为杠杆,整合撬动其他部门和社会层面更多的资金、项目和政策,投入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来。(2019-09-23 10:19:31)

    [主持人]:刘主任,刚才你说了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那么助推民族地区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两项资金具体怎么干?(2019-09-23 10:20:01)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在民族地区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这个阶段,就是按照刚才谈到两项资金的定性和定位,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工作、下功夫:一是撬动整合,形成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合力。一方面加强两项资金的内部整合,按照"错位安排、功能互补"的原则,把有限资金集中起来,我们都说,好钢用到刀刃上,把这些资金安排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最急需、最重要、最有效的领域。另一方面加强两项资金的外部撬动。以两项资金的投入和牵引,推动部门间协作、省内外协作、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层面参与,撬动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和社会资本投入到民族地区。其实这也是推动民族地区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发展方式最有效的途径。二是优化投向,构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前不久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清华书记要求加大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投入。我们两项资金在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突破口,特别是针对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民族地区药材利用等绿色产业,通过差异化投向和持续化投入,使项目的经济和综合效益实现几何级数增长。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地区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管理创新,提高两项资金整体绩效。目前,我们已建成两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省、市(州)、县三级管理平台,正在逐步实现前期项目库建设、中期项目进度、后期管理维护和资金动态一键查询、一网监管,提高资金项目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抓住两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和结果运用,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使绩效评价真正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四是加强宣传。我们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广泛开展两项资金成效宣传报道,目的是引导各族群众时刻铭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强化全社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族群众知恩、感恩、报恩,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践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和格局,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2019-09-23 10:22:12)

    [主持人]:谢谢刘主任。今天的访谈非常受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回答网友的提问。网友企鹅:如何确保两项资金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有序,切实发挥项目效益?(2019-09-23 10:22:38)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十分感谢网友"企鹅"的提问,为了确保两项资金和项目规范有序,切实发挥效益,我们主要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部门协作,使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权责划分更加明确、配合更加联动高效,也使两项资金管理工作汇聚合力。二是科学编制规划。这个环节非常关键,我们也正在做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准备。首先要根据中央和省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基层干部群众实际需求的编制发展规划。其次各地按照规划筛选并做好初步的项目筛选准备,进入项目库;最后每年根据具体的投向申报指南,从项目库中选择符合投向和条件的项目安排实施。这一套办法比较有效的保证了两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三是加强监管。我们修订完善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两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12项规章制度,确保两项资金安全使用、管理规范有序和达到预期目标。(2019-09-23 10:23:47)

    [主持人]:针对网友企鹅的提问,您回答了三点,一点是加强部门协作,要高效联动,形成聚合力;二点是科学编制规划;三点是加强监管。谢谢您!那么再看下网友爆竹:两项资金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来,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2019-09-23 10:23:53)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十分感谢网友"爆竹"的提问,两项资金给我省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比如,"十五"以来,在民族地区实施的"增粮增收示范工程"、"农牧业产业化推动工程"、"农牧民增收工程"等产业化项目;有力支持了阿坝州的车厘子、猕猴桃产业成型上量和牲畜越冬育肥工程;支持了甘孜州的联户牧场建设工程和核桃、羊肚菌等种植产业;凉山州的石榴、花椒、蚕桑等500多个带动性强的产业示范项目。这本帐算下来大约12万户农牧民每年实现人均增收400元以上。二是丰富精神生活内容。比如"七五"时期,两项资金重点帮助民族地区所有县和部分区乡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八五"和"九五"时期,实施民族地区"千乡电视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十五"以来,帮扶边远乡村修建文化活动站,购置电视网络设备、建设有线电视网络、购置文化表演设备等,都极大的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可能大家想不到,我们的两项资金还支持了《彝红》《再唱山歌给党听》等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剧目,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三是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比如"八五"和"九五"时期,重点参与了甘孜州、阿坝州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率先在凉山彝区实施"三房"(茅草房、石板房、木瓦板房)改造解困工程,还参与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们力推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工程,在不断改善各族群众人居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村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远近闻名。通过这些项目,我们为民族地区12万户5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改善了住房困难。(2019-09-23 10:28:47)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是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升了百姓的物质生活,帮助他们增收,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第二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第三是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个网友的提问,第三个网友“红星”:下一步投入的整体规划和投资重点方向是什么?(2019-09-23 10:29:58)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十分感谢网友“红星”的提问,我们目前正在做"十四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大的方向还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投入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帮助民族地区把自然、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再把资本转化为产业,有了产业才有收入、才有就业,脱贫攻坚才是长久之计。比如乡村休闲旅游、中药材、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面。二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挖掘提升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藏区的唐卡、藏药,彝区的服饰,羌绣等等,形成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活动的品牌。发展民族文化最好的方法还是产业化、市场化,尤其是和民族特区最具优势的旅游结合起来,效果最好,这既是我们以往的经验,也是我们的基本思路。三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三州为重点,兼顾其他3个自治县和16个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择优筛选、提升打造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睦、基层治理有效的示范村,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工程和民族工作部门的品牌。当然,这三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相生相发,话是分开说,事要一起做。(2019-09-23 10:33:40)

    [主持人]:谢谢您,刘主任。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刘主任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地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大力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会!(2019-09-23 10:34:22)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19年09月29日 22时37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一帆。“两项资金”在我省设立40年以来,在民族地区累计投入98亿多元,有效解决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优势资源开发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财政支出缺口严重、特需商品供需矛盾等问题,为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两项资金”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向鸿同志,他将就“用好‘两项资金’助力我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刘主任,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2019-09-23 10:02:26)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今天很高兴能在省政府网站和大家交流,主要是两项资金在我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谢谢!(2019-09-23 10:03:07)

    [主持人]:谢谢您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请您简要介绍我省两项资金的基本情况?(2019-09-23 10:03:32)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两项资金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和四川省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组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为了解决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种种突出的问题,成立了一个叫做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其中给四川安排了2000万。之后省委、省政府又多次向国家专题汇报,增加了3000万成立了三州开发资金,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非常重要,1986年,小平同志视察四川时强调,对四川民族地区要和其他民族省份一视同仁,所以这之后中央相关部委又增加了7500万,总额达到一个亿以上。1991年,江泽民同志来川视察之后,决定从“八五”开始,再给民族地区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之后经过三次增量,到现在总共已经达到4.4个亿的样子。这是资金的相关情况。大家从专项设立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体现了中央对四川尤其是四川民族地区非常的关心。省委、省政府也很重视,我们从1980年开始就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特别是经过1991年大幅增资以后,省上成立了省委省政府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很多老领导比如何郝炬、罗通达、冯元蔚、史志义、欧泽高、陶武先等历任省领导小组负责同志。(2019-09-23 10:05:49)

    [主持人]:刘主任,您刚才提到两项资金是1980年就有了,请您介绍下40年来为全省民族地区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2019-09-23 10:06:06)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我们算过一个帐,40年来,两资在四川民族地区已累计投入近100个亿,对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民生改善和脱贫致富奔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40年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16个亿突破到2000亿,年均增长达14%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5元到突破30000元,增长近100倍。过去的40年成为我省民族地区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大家可能觉得相对于这40年的高速发展,100个亿也就是每年2.5个亿,未必能有多大的作用。这里有个概念,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两资要占到三州可用财力的70%以上;其次是两资还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投向精准,主要针对我省的民族聚集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二是收效直接,可以直接投到村组和人头,所以能直接迅速见效,边际效应大;三是拉动效应强。由于民宗部门对民族地区非常熟悉,非常了解民族地区甚至具体村组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资源禀赋、能做什么文章,加之一些特殊情况能够妥善处理,所以看得准优质的潜力项目,不但敢于投入,而且敢于持续投入,关键是往往能拉动其他方面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跟进。我们大概做了一个估算,这种拉动效应如果一定要算经济账,至少不低于10倍以上,这个作用就非常可观了!区域经济学非常强调产业集群、产业链,其实两资就是自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网络语言叫做自成体系。比如,现在非常出名的攀枝花芒果产业,就是网友们讲的“攀芒”。其实以前攀枝花并没有这个产业,最早就是省民委去攀枝花市仁和区调研,发现这个地方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芒果,于是在1992年投了16万让老百姓挖了几百个坑,第二年又投了32万,引入了优质芒果树苗,之后一年一年见到了经济效益,其他方面的资金、项目和政策先后跟进,才有了今天非常著名的“攀芒”。我们两项资金在这27年间一直持续支持,我的印象中,即便是最近两年,两资对攀枝花芒果产业的扶持也将近500万。现在攀枝花芒果从当年的一颗树没有,到现在总共52万亩,做的最差的,每亩一年净收益不低于5000,做的好可以到20000以上。这种地方一般就很难出现连片贫困,也很难返贫返穷,我们算个帐,一家4口至少6亩地,再怎么折腾一年也有三万以上的收入。这种例子还很多,比如西昌的卷烟,阿坝汶川理县茂县的车厘子,凉山的核桃、藤椒等等,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关键是老百姓能够明显的增收,直接受益,其实都是从两资投入开始的。这种例子太多,不胜枚举,我简单给大家报几个大的数据:“六五”时期投了近2个亿,主要针对工交商贸困难,扶持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农牧民增收产业,有效地解决了当时民族地区物资短缺、供给不足等问题。“七五”时期投了7个亿,主要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其中,新修改造道路2770公里,使三州各县城和绝大部分区乡都通了公路;支持民族地区各级医院建设,缓解了农牧民看病就医难问题;帮助民族地区所有的乡、区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真正让当地群众进入了技术上的现代社会;“七五”期间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贫困学生生活补贴和校舍危房改造,后来影响巨大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际上就是从这里来的。“八五”时期,投了近14个亿,重点是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主要是自身造血功能问题。比如在水电开发上:甘孜州的冷竹关电站、阿坝州福堂电站等一大批电站;在矿产资源开发上:九龙里伍铜矿、阿坝铝厂等;在农业资源开发上有西昌卷烟厂、普格豪杰鸡精、红原奶粉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都成为民族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九五”时期,投了14个亿,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打通了三州地区干道公路和等级旅游公路,建成了凉山州金沙江沿江公路、九寨沟旅游环线、海螺沟旅游公路等重要道路,对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施了民族地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工程”和“基层政法解困工程”,这两个工程得到了国家部委的充分肯定,之后开始在全国部署基层政权建设。“十五”以来,一共投入超过61个亿,重点是脱贫攻坚改善民生,解决农牧民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照明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基本思路是“拾遗补缺”,解决其它资金项目无法覆盖,但事关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的民生难题。这期间累计建设500多个产业项目,实现12万户近50万人人均增收400元以上,比如刚才提到的阿坝州车厘子,以及甘孜州藏中药材、凉山州蚕桑等一大批国内外有名的农牧业产品;解决了近70万少数民族寄宿学校学生的生活补贴;改善了12万户近50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所以我们说,这40年来,通过两资近100个亿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奔康、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可能大家还非常关心另一件事情,你这个钱用得怎么样?效率如何?会不会豆腐搞成了肉价?我讲一个概念,在近些年的全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两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一直名列前茅。(2019-09-23 10:17:11)

    [主持人]:刘主任,刚才您提到了那么多工作和成效,投向精准,见效直接,拉动效应,这三点都是非常突出的。我想问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两项资金怎么办? (2019-09-23 10:17:46)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如果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发生的变化,从两项资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主要有这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背景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了巨大的跨越,比如去年三州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1000亿。同时,两项资金在民族地区财政可支配支出的占比,也从1995年的70%下降到3%。也就是说,两项资金绝对体量有明显增长,但是相对比重大幅下降。二是制度层面的变化。近几年中央和省上在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对资金的使用分配、统筹整合、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绩效管理、监督检查方面更加明确、细致和量化。三是技术层面的变化。主要是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以前资金、项目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基本不能再用了。当然也不是说不能用,只是事实上进入了无效区间。怎么应对?思路上主要也是三个方面:一是必须明确两项资金的定性。两项资金就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万变不离其宗。如果离开了这一条,我们的看法,这个专项很大程度上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管资金有财政,管项目有发改,为什么这个专项要单独存在?就是因为这个定性的不可替代。二是从民族工作自身体系而言,两项资金必须和其他的民族工作同频共振、发挥好系统效应。比如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等等,两项资金必须为民族工作服务,我们讲系统、讲协同,但是不能搞两张皮。三是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来讲,关键要解决好两项资金定位问题。在体制政策背景、工作机制背景、技术手段背景均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两项资金的作用?我们觉得是关键要找准定位,发挥好撬动效应。必须及时地把工作重心从具体的项目资金监管,转移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协作上来,然后以两资为杠杆,整合撬动其他部门和社会层面更多的资金、项目和政策,投入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来。(2019-09-23 10:19:31)

    [主持人]:刘主任,刚才你说了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那么助推民族地区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两项资金具体怎么干?(2019-09-23 10:20:01)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在民族地区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这个阶段,就是按照刚才谈到两项资金的定性和定位,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工作、下功夫:一是撬动整合,形成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合力。一方面加强两项资金的内部整合,按照"错位安排、功能互补"的原则,把有限资金集中起来,我们都说,好钢用到刀刃上,把这些资金安排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最急需、最重要、最有效的领域。另一方面加强两项资金的外部撬动。以两项资金的投入和牵引,推动部门间协作、省内外协作、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层面参与,撬动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和社会资本投入到民族地区。其实这也是推动民族地区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发展方式最有效的途径。二是优化投向,构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前不久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清华书记要求加大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投入。我们两项资金在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突破口,特别是针对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民族地区药材利用等绿色产业,通过差异化投向和持续化投入,使项目的经济和综合效益实现几何级数增长。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地区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管理创新,提高两项资金整体绩效。目前,我们已建成两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省、市(州)、县三级管理平台,正在逐步实现前期项目库建设、中期项目进度、后期管理维护和资金动态一键查询、一网监管,提高资金项目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抓住两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和结果运用,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使绩效评价真正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四是加强宣传。我们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广泛开展两项资金成效宣传报道,目的是引导各族群众时刻铭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强化全社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族群众知恩、感恩、报恩,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践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和格局,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2019-09-23 10:22:12)

    [主持人]:谢谢刘主任。今天的访谈非常受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回答网友的提问。网友企鹅:如何确保两项资金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有序,切实发挥项目效益?(2019-09-23 10:22:38)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十分感谢网友"企鹅"的提问,为了确保两项资金和项目规范有序,切实发挥效益,我们主要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部门协作,使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权责划分更加明确、配合更加联动高效,也使两项资金管理工作汇聚合力。二是科学编制规划。这个环节非常关键,我们也正在做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准备。首先要根据中央和省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基层干部群众实际需求的编制发展规划。其次各地按照规划筛选并做好初步的项目筛选准备,进入项目库;最后每年根据具体的投向申报指南,从项目库中选择符合投向和条件的项目安排实施。这一套办法比较有效的保证了两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三是加强监管。我们修订完善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两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12项规章制度,确保两项资金安全使用、管理规范有序和达到预期目标。(2019-09-23 10:23:47)

    [主持人]:针对网友企鹅的提问,您回答了三点,一点是加强部门协作,要高效联动,形成聚合力;二点是科学编制规划;三点是加强监管。谢谢您!那么再看下网友爆竹:两项资金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来,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2019-09-23 10:23:53)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十分感谢网友"爆竹"的提问,两项资金给我省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比如,"十五"以来,在民族地区实施的"增粮增收示范工程"、"农牧业产业化推动工程"、"农牧民增收工程"等产业化项目;有力支持了阿坝州的车厘子、猕猴桃产业成型上量和牲畜越冬育肥工程;支持了甘孜州的联户牧场建设工程和核桃、羊肚菌等种植产业;凉山州的石榴、花椒、蚕桑等500多个带动性强的产业示范项目。这本帐算下来大约12万户农牧民每年实现人均增收400元以上。二是丰富精神生活内容。比如"七五"时期,两项资金重点帮助民族地区所有县和部分区乡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八五"和"九五"时期,实施民族地区"千乡电视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十五"以来,帮扶边远乡村修建文化活动站,购置电视网络设备、建设有线电视网络、购置文化表演设备等,都极大的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可能大家想不到,我们的两项资金还支持了《彝红》《再唱山歌给党听》等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剧目,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三是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比如"八五"和"九五"时期,重点参与了甘孜州、阿坝州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率先在凉山彝区实施"三房"(茅草房、石板房、木瓦板房)改造解困工程,还参与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们力推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工程,在不断改善各族群众人居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村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远近闻名。通过这些项目,我们为民族地区12万户5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改善了住房困难。(2019-09-23 10:28:47)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是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升了百姓的物质生活,帮助他们增收,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第二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第三是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个网友的提问,第三个网友“红星”:下一步投入的整体规划和投资重点方向是什么?(2019-09-23 10:29:58)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向鸿]:十分感谢网友“红星”的提问,我们目前正在做"十四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大的方向还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投入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帮助民族地区把自然、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再把资本转化为产业,有了产业才有收入、才有就业,脱贫攻坚才是长久之计。比如乡村休闲旅游、中药材、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面。二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挖掘提升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藏区的唐卡、藏药,彝区的服饰,羌绣等等,形成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活动的品牌。发展民族文化最好的方法还是产业化、市场化,尤其是和民族特区最具优势的旅游结合起来,效果最好,这既是我们以往的经验,也是我们的基本思路。三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三州为重点,兼顾其他3个自治县和16个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择优筛选、提升打造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睦、基层治理有效的示范村,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工程和民族工作部门的品牌。当然,这三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相生相发,话是分开说,事要一起做。(2019-09-23 10:33:40)

    [主持人]:谢谢您,刘主任。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刘主任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地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大力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会!(2019-09-23 10:34:22)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