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绵阳市三台县聚焦“三个一”深化基层便民服务

  • 2021年03月18日 09时35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绵阳市三台县立足完善镇村便民服务新体系,探索构建顺畅高效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立足新需求,织好便民服务“一张网”。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设置乡镇便民服务机构,规范建设服务阵地,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便民服务网络。一是搭建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主,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站、被撤并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为辅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做强3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做优11个乡镇便民服务站,做实46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明确乡镇行政审批承接机构,负责办理县政府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形成一体化、多维度的镇村便民服务网络。二是明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面积不少于100㎡建筑标准,配齐互联网系统、多媒体电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必需设备,设置咨询导引区、综合受理区、自助服务区、办事等候区4个功能分区,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原有窗口为“综合咨询窗口、综合受理窗口、综合审批窗口”3类窗口,在窗口之外增设综合咨询岗,为办事群众提供无差别咨询导引服务。对距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较远、交通不便的,在进驻事项、人员力量、场地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做实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站;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通过亲民化改造、特色场所改造等方式,将村级便民服务室打造成综合性服务场所。三是采取“减县补乡”的办法,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充实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人员,乡镇便民服务工作力量由原来每乡镇平均4.5人增加到9.2人,增长104%,保障了基层事情有人办。选优配强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由县政务中心统一指导培训,各站办所人员作为后台给予业务支撑。加快村级民事代办队伍建设,探索采取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补贴等方式建立代办员激励机制。

    二、探索新路径,规范便民服务“一条线”。一是全面梳理农村宅基地审批、个体工商户登记、林木采伐许可等群众常办高频36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城乡低保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医疗报销等8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乡镇,乡村可办事项达128项,基本实现“村民不出镇(村)、就能办成事”。2020年,全县乡镇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5.16万件,同比增长62.6%,便民服务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99.8%。二是制定实施乡、村便民服务工作规范,把各项办事程序、办事须知、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公布于众,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提升基层便民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效率化水平。逗硬考核便民服务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接件代办制,细化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群众办事时间缩短45%以上。三是贯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将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镇村,拓展网上办事功能,创新搭建基层便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网上专区,全面推行基层高频事项“不出村办理”,创新开展“提前办、延时办、预约办”和办事窗口首席代表制,实现群众办事“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一网通办”,同时为基层群众办事提供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和免费帮代办服务,切实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

    三、构建新机制,强化制度约束“一把尺”。一是实行程序公开、依据公开、时限公开、结果公开,建立主体责任工作台账,实行领导负责和专员跟班制,实时跟踪办理进度,形成“一项具体业务、一名领导负责、一个专人跟进”的无缝责任体系。二是明确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代办服务制、信息公开制七个日常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暗访,对日常数据错报、工作逾期等问题开展即时督查并限期整改。三是制定日常考核、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召开现场会、点评会,组织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现场考评,对业务办理速度、困难问题解决情况、投诉举报情况等进行考评,年终全面考核,并将结果作为干部职工个人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市三台县聚焦“三个一”深化基层便民服务

  • 2021年03月18日 09时35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绵阳市三台县立足完善镇村便民服务新体系,探索构建顺畅高效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立足新需求,织好便民服务“一张网”。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设置乡镇便民服务机构,规范建设服务阵地,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便民服务网络。一是搭建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主,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站、被撤并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为辅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做强3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做优11个乡镇便民服务站,做实46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明确乡镇行政审批承接机构,负责办理县政府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形成一体化、多维度的镇村便民服务网络。二是明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面积不少于100㎡建筑标准,配齐互联网系统、多媒体电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必需设备,设置咨询导引区、综合受理区、自助服务区、办事等候区4个功能分区,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原有窗口为“综合咨询窗口、综合受理窗口、综合审批窗口”3类窗口,在窗口之外增设综合咨询岗,为办事群众提供无差别咨询导引服务。对距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较远、交通不便的,在进驻事项、人员力量、场地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做实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站;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通过亲民化改造、特色场所改造等方式,将村级便民服务室打造成综合性服务场所。三是采取“减县补乡”的办法,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充实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人员,乡镇便民服务工作力量由原来每乡镇平均4.5人增加到9.2人,增长104%,保障了基层事情有人办。选优配强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由县政务中心统一指导培训,各站办所人员作为后台给予业务支撑。加快村级民事代办队伍建设,探索采取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补贴等方式建立代办员激励机制。

    二、探索新路径,规范便民服务“一条线”。一是全面梳理农村宅基地审批、个体工商户登记、林木采伐许可等群众常办高频36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城乡低保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医疗报销等8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乡镇,乡村可办事项达128项,基本实现“村民不出镇(村)、就能办成事”。2020年,全县乡镇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5.16万件,同比增长62.6%,便民服务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99.8%。二是制定实施乡、村便民服务工作规范,把各项办事程序、办事须知、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公布于众,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提升基层便民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效率化水平。逗硬考核便民服务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接件代办制,细化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群众办事时间缩短45%以上。三是贯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将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镇村,拓展网上办事功能,创新搭建基层便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网上专区,全面推行基层高频事项“不出村办理”,创新开展“提前办、延时办、预约办”和办事窗口首席代表制,实现群众办事“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一网通办”,同时为基层群众办事提供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和免费帮代办服务,切实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

    三、构建新机制,强化制度约束“一把尺”。一是实行程序公开、依据公开、时限公开、结果公开,建立主体责任工作台账,实行领导负责和专员跟班制,实时跟踪办理进度,形成“一项具体业务、一名领导负责、一个专人跟进”的无缝责任体系。二是明确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代办服务制、信息公开制七个日常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暗访,对日常数据错报、工作逾期等问题开展即时督查并限期整改。三是制定日常考核、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召开现场会、点评会,组织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现场考评,对业务办理速度、困难问题解决情况、投诉举报情况等进行考评,年终全面考核,并将结果作为干部职工个人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