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3

“三化”建设构筑政务服务新格局

  • 2021年11月03日 11时25分
  • 来源: 中国改革报
  • 【字体:
  • 四川创新开展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全省750个乡镇(街道)、3909个村(社区)纳入省市县三级试点。

    “周到,方便,服务好!”四川省都江堰市幸福街道辖区企业群众对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普遍认可。幸福的感受,同样洋溢在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群众的心田:“村便民服务室代办员把我们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对待,随时服务、田间服务、上门服务,满足我们办理政务的需求。”

    如今,一场以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正在四川全域展开,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之所以获得群众的认可,正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推进‘三化’建设试点的结果。”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加快“三化”建设,就是要始终牢记初心,用真心、细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四川自2020年底开展“三化”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全省750个乡镇(街道)、3909个村(社区)纳入省市县三级试点,经过持续努力,初步构建起将镇村便民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民生服务保障紧密结合、协同推进的基层政务服务发展新格局。

    用服务意识统领人才培养

    “政务服务不仅要强化服务意识,更要注重人才培养。”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开展“三化”建设,离不开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勇于担当的乡村便民服务队伍。

    近年来,四川始终以强化服务思想认识为统领,形成整体联动格局,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情怀,深刻领悟“便民小事”与“国之大者”的内在联系,将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作为做好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任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

    10月25日,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与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签订《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培训研究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并授牌“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培训研究基地”,标志着四川省首个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人才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人才培训体系实训点落地。

    “该基地不仅是全省‘干、学、研、创’一体化的前沿示范基地,也是都江堰学习的前沿阵地。”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此外,四川还将全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人才发展顶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在全省工作开展优秀、较为成熟的地区授牌培训基地,用于培训20万名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人才。

    据了解,四川还推出了省级试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平均8人,村级代办员3人以上,均建立专题培训、跟班学习等一系列制度,完善“有地方办事、有人员办事、有能力办事”的政务服务体系。

    统筹谋划加快全域推进

    今年9月10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甘孜州九龙县调研时指出,要构建布局合理、务实有效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完善村级民事代办制度,让乡亲们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

    在“三化”试点建设中,四川注重统筹谋划试点工作,加快形成全省“三化”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格局。着力建立标准规范,及时印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工作通知、创建方案和指导手册等一系列文件,确保试点工作落实落细。同时,聚焦便民服务事项下放难、镇村承接难、监管服务难、群众办事程序繁、跑路多等问题,加强分类指导,助力业务提升。

    四川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生产生活高频事项,形成全省25个“一件事一次办”指导目录,各地推出特色清单,让群众易懂、易办、满意办。围绕“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加大事项下放力度,平均下放(委托)乡镇事项115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140项、村级代办40余项,便民服务范围有效扩大。

    三台县“我要修房子”,只需到综合窗口,交7份材料、10天办好,减材料53%、提速89%;仁寿县“身故一件事”,将原来需要在10个部门办理的42项服务事项优化整合,群众办事只需到1个窗口、交1套材料,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实现三年“三化”建设全覆盖、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大提升起到有力支撑。

    创新模式将服务延伸到底

    在“三化”建设中,四川创新推出了一批新模式,有效有力地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底。

    今年6月初,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充分整合资源,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业银行四川分行等签署协议,制定方案,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蜀信e”互联网与便民服务系统实现平台、渠道、资源共享,在乡村便民站点开通话费、学费、党费、水电气费和医院挂号缴费等服务,切实为村民带来便利。

    创新“政务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室)破土而出,形成了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家门口的服务新格局。

    例如,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便民服务室推出自助金融服务一体机,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领取养老金和政府补贴、挂号就医、买火车票、贷款等十多项服务;都江堰市推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特殊人群志愿者帮办机制,设立“政务志愿服务证”机制,鼓励社区志愿者参与基层政务服务帮办;阿坝州壤塘县和甘孜州泸定县等民族地区推行“汉语+民族语言”服务……

    目前,“政务服务+产业、金融、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的一系列新模式在全省各地生根开花。

    “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是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任务,加快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便民利民,要切实把这件‘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抓紧抓好,努力把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好,打通群众对政务服务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吕芙蓉表示。(王泽勇 记者 王进)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化”建设构筑政务服务新格局

  • 2021年11月03日 11时25分
  • 来源: 中国改革报
  • 四川创新开展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全省750个乡镇(街道)、3909个村(社区)纳入省市县三级试点。

    “周到,方便,服务好!”四川省都江堰市幸福街道辖区企业群众对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普遍认可。幸福的感受,同样洋溢在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群众的心田:“村便民服务室代办员把我们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对待,随时服务、田间服务、上门服务,满足我们办理政务的需求。”

    如今,一场以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正在四川全域展开,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之所以获得群众的认可,正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推进‘三化’建设试点的结果。”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加快“三化”建设,就是要始终牢记初心,用真心、细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四川自2020年底开展“三化”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全省750个乡镇(街道)、3909个村(社区)纳入省市县三级试点,经过持续努力,初步构建起将镇村便民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民生服务保障紧密结合、协同推进的基层政务服务发展新格局。

    用服务意识统领人才培养

    “政务服务不仅要强化服务意识,更要注重人才培养。”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开展“三化”建设,离不开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勇于担当的乡村便民服务队伍。

    近年来,四川始终以强化服务思想认识为统领,形成整体联动格局,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情怀,深刻领悟“便民小事”与“国之大者”的内在联系,将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作为做好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任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

    10月25日,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与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签订《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培训研究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并授牌“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培训研究基地”,标志着四川省首个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人才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人才培训体系实训点落地。

    “该基地不仅是全省‘干、学、研、创’一体化的前沿示范基地,也是都江堰学习的前沿阵地。”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此外,四川还将全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人才发展顶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在全省工作开展优秀、较为成熟的地区授牌培训基地,用于培训20万名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人才。

    据了解,四川还推出了省级试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平均8人,村级代办员3人以上,均建立专题培训、跟班学习等一系列制度,完善“有地方办事、有人员办事、有能力办事”的政务服务体系。

    统筹谋划加快全域推进

    今年9月10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甘孜州九龙县调研时指出,要构建布局合理、务实有效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完善村级民事代办制度,让乡亲们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

    在“三化”试点建设中,四川注重统筹谋划试点工作,加快形成全省“三化”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格局。着力建立标准规范,及时印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工作通知、创建方案和指导手册等一系列文件,确保试点工作落实落细。同时,聚焦便民服务事项下放难、镇村承接难、监管服务难、群众办事程序繁、跑路多等问题,加强分类指导,助力业务提升。

    四川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生产生活高频事项,形成全省25个“一件事一次办”指导目录,各地推出特色清单,让群众易懂、易办、满意办。围绕“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加大事项下放力度,平均下放(委托)乡镇事项115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140项、村级代办40余项,便民服务范围有效扩大。

    三台县“我要修房子”,只需到综合窗口,交7份材料、10天办好,减材料53%、提速89%;仁寿县“身故一件事”,将原来需要在10个部门办理的42项服务事项优化整合,群众办事只需到1个窗口、交1套材料,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实现三年“三化”建设全覆盖、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大提升起到有力支撑。

    创新模式将服务延伸到底

    在“三化”建设中,四川创新推出了一批新模式,有效有力地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底。

    今年6月初,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充分整合资源,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业银行四川分行等签署协议,制定方案,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蜀信e”互联网与便民服务系统实现平台、渠道、资源共享,在乡村便民站点开通话费、学费、党费、水电气费和医院挂号缴费等服务,切实为村民带来便利。

    创新“政务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室)破土而出,形成了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家门口的服务新格局。

    例如,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便民服务室推出自助金融服务一体机,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领取养老金和政府补贴、挂号就医、买火车票、贷款等十多项服务;都江堰市推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特殊人群志愿者帮办机制,设立“政务志愿服务证”机制,鼓励社区志愿者参与基层政务服务帮办;阿坝州壤塘县和甘孜州泸定县等民族地区推行“汉语+民族语言”服务……

    目前,“政务服务+产业、金融、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的一系列新模式在全省各地生根开花。

    “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是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任务,加快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便民利民,要切实把这件‘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抓紧抓好,努力把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好,打通群众对政务服务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吕芙蓉表示。(王泽勇 记者 王进)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