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乐山市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 2019年12月03日 10时54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近年来,乐山市始终瞄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痛点”和“堵点”发力,通过探索深化该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措施,助推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有序放权,确保交易顺畅

    坚持在政策上稳步放宽,降低准入门槛,营造适度宽松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推动交易事项“应放尽放”。整合交易类别,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编制公布《乐山市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推动交易事项应放尽放,凡法律法规要求在县级层面开展或规则统一、简便易行的交易活动,均下放交由县级分中心组织。二是严格实行“管办分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权相互分离原则,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项目审批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施行政监管,纪检监察与审计部门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交易中心负责依法组织实施相关交易活动并接受各方交易主体的第一线监督。三是推行政府采购“网购化”。将采购方式的选择和采购公告的发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赋予采购人代理机构选择、履约保证金收退等权利。同时,明确采购人承担质疑受理与回复、履约验收、支付采购合同金额等责任。在全省率先开通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均可上网自主选购商品,实现线上下单、交易、备案、支付的全流程一站式完成。目前,已入库供应商556家,上线商品2万余个,完成交易项目9982个总计2.46亿元。四是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在工程招投标方面,不断扩大市场主体特别是民间投资者的自主权,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下放或委托下级机关承担有能力承接的审批事项及备案权限。取消部分代理机构的资格管理和从业人员执业凭证要求,并让其主动公开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规范管理,确保交易公平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防范。一是健全监管清单。梳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管权力责任67项,制定清单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及时对限制或者排斥不同所有制企业招投标的规定开展全面清理,废止10项文件、修订4项,并实行目录管理,向社会公布。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平台,采取流程节点监控、统计对比分析、公开信息查验等方式,对项目招标采购活动实施在线监管。今年以来,共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39件、责令整改通知书28件、中止专家参加评审活动6人。充分利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川省•乐山市)”及时曝光交易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三是严格进场管理。推行分段式流程化管理模式,交易受理、组织、评审、现场监督等环节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同科室承办。严格落实现场全程跟踪机制,指派专人进场开展定点服务,全过程记录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和关键交易活动。建立音视频监控系统,对开标厅、评标厅等重点区域实施全方位监控,实现人、事全程监控记录“双保险”。四是规范线上交易。制定完善网上交易操作规则,授权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对网上交易和定点服务商实施监管,坚持每月通报网上商城成交情况,重点关注价格异常项目,根据价格异常幅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供应商予以黄、红牌警告。运行以来,共通报采购单位15家、供应商19家,对18笔交易亮黄牌、5笔交易亮红牌,6笔交易被取消并要求重新开展。

    三、高效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全力优化服务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一是让群众办事“少用时”。实行“一窗进出”工作机制,将场地预约、开评标资料审核、采购中标通知书发放等业务统一由受理窗口对外处理,后台在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部流转。全面优化办事环节,在工程建设项目交易25个环节中,有18个环节实现服务对象“零跑路”,7个环节常规状态下实现服务对象“最多跑一次”;政府采购整个流程实现“最多跑一次”,大大缩短交易时间。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今年再次取消11项证明材料,对不同环节重复提交的3项材料合并为提交1次,15项材料由纸质件改为电子件。二是让市场主体“少花钱”。取消进场交易项目场地使用费,每年为代理机构节约100余万元。取消政府采购文件收费,每年为投标人节约标书购买费20余万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进保证金合作银行权限放开,市内8家银行均可缴纳,节约跨行转账手续费等费用。率先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领域保证金保险试点工作,实现“花小钱办大事”。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合作,采用“银政直联模式”开出全国首张投标保证金银行电子保函,为投标企业减负90%以上。目前,已开出电子保险保单1103件,减少占压业主流动资金3.68亿元。三是让数据信息“多跑路”。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电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建设,完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180个,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招标采购项目交易全程在线,基本实现全域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常态化开展异地远程评标,与省中心、德阳、南充和凉山等地实现异地远程评标,有效解决异地评标专家“来回跑”问题。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乐山市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 2019年12月03日 10时54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近年来,乐山市始终瞄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痛点”和“堵点”发力,通过探索深化该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措施,助推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有序放权,确保交易顺畅

    坚持在政策上稳步放宽,降低准入门槛,营造适度宽松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推动交易事项“应放尽放”。整合交易类别,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编制公布《乐山市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推动交易事项应放尽放,凡法律法规要求在县级层面开展或规则统一、简便易行的交易活动,均下放交由县级分中心组织。二是严格实行“管办分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权相互分离原则,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项目审批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施行政监管,纪检监察与审计部门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交易中心负责依法组织实施相关交易活动并接受各方交易主体的第一线监督。三是推行政府采购“网购化”。将采购方式的选择和采购公告的发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赋予采购人代理机构选择、履约保证金收退等权利。同时,明确采购人承担质疑受理与回复、履约验收、支付采购合同金额等责任。在全省率先开通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均可上网自主选购商品,实现线上下单、交易、备案、支付的全流程一站式完成。目前,已入库供应商556家,上线商品2万余个,完成交易项目9982个总计2.46亿元。四是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在工程招投标方面,不断扩大市场主体特别是民间投资者的自主权,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下放或委托下级机关承担有能力承接的审批事项及备案权限。取消部分代理机构的资格管理和从业人员执业凭证要求,并让其主动公开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规范管理,确保交易公平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防范。一是健全监管清单。梳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管权力责任67项,制定清单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及时对限制或者排斥不同所有制企业招投标的规定开展全面清理,废止10项文件、修订4项,并实行目录管理,向社会公布。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平台,采取流程节点监控、统计对比分析、公开信息查验等方式,对项目招标采购活动实施在线监管。今年以来,共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39件、责令整改通知书28件、中止专家参加评审活动6人。充分利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川省•乐山市)”及时曝光交易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三是严格进场管理。推行分段式流程化管理模式,交易受理、组织、评审、现场监督等环节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同科室承办。严格落实现场全程跟踪机制,指派专人进场开展定点服务,全过程记录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和关键交易活动。建立音视频监控系统,对开标厅、评标厅等重点区域实施全方位监控,实现人、事全程监控记录“双保险”。四是规范线上交易。制定完善网上交易操作规则,授权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对网上交易和定点服务商实施监管,坚持每月通报网上商城成交情况,重点关注价格异常项目,根据价格异常幅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供应商予以黄、红牌警告。运行以来,共通报采购单位15家、供应商19家,对18笔交易亮黄牌、5笔交易亮红牌,6笔交易被取消并要求重新开展。

    三、高效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全力优化服务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一是让群众办事“少用时”。实行“一窗进出”工作机制,将场地预约、开评标资料审核、采购中标通知书发放等业务统一由受理窗口对外处理,后台在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部流转。全面优化办事环节,在工程建设项目交易25个环节中,有18个环节实现服务对象“零跑路”,7个环节常规状态下实现服务对象“最多跑一次”;政府采购整个流程实现“最多跑一次”,大大缩短交易时间。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今年再次取消11项证明材料,对不同环节重复提交的3项材料合并为提交1次,15项材料由纸质件改为电子件。二是让市场主体“少花钱”。取消进场交易项目场地使用费,每年为代理机构节约100余万元。取消政府采购文件收费,每年为投标人节约标书购买费20余万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进保证金合作银行权限放开,市内8家银行均可缴纳,节约跨行转账手续费等费用。率先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领域保证金保险试点工作,实现“花小钱办大事”。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合作,采用“银政直联模式”开出全国首张投标保证金银行电子保函,为投标企业减负90%以上。目前,已开出电子保险保单1103件,减少占压业主流动资金3.68亿元。三是让数据信息“多跑路”。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电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建设,完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180个,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招标采购项目交易全程在线,基本实现全域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常态化开展异地远程评标,与省中心、德阳、南充和凉山等地实现异地远程评标,有效解决异地评标专家“来回跑”问题。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