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三个聚焦助力“三高三区”建设

  • 2021年09月22日 08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和谐号动车开进龙马潭。杨尚威 摄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杨尚威 摄


    龙马潭区全景。(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宣传部供图)

    晚上11时03分,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的泸州高铁站,从成都方向驶来的最后一班高铁缓缓进站,全程用时1小时47分,让当地群众充分感受到高铁速度。

    9月1日,新建成的龙马高中迎来首期1200名学子,这所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学校,仅用时7个月建成,速度的背后,还有温度和热度。

    放眼泸州市龙马潭区,处处感受到一种“龙马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泸州市委日前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临港创新产业集聚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三个关键词,这不仅为龙马潭区在“十四五”期间建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开放先锋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指导,同时也赋予了龙马潭更多的使命与担当。

    聚焦创新创造

    建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从空间上看,龙马潭面积仅有333平方公里,在泸州七个县区中最小。从时间上看,龙马潭设区只有25年。

    地盘小,意味着土地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产业发展空间不能粗放化。“年轻”,意味着产业基础和链条相对不完善,技术创新积累不够丰厚。

    但是,这恰是倒逼“改革”、深化“聚焦”的最大动力。地盘小,发展产业时必须要重视“亩产效益”,追求高质量发展。“年轻”,就必须在汲取别人优秀成果时具备“弯道超车”的勇气,注重掌握“弯道超车”的本领。

    如何用产业引领未来?龙马潭区聚焦创新创造,全力在产业能级上下功夫。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2018年、2019年)、四川省第二批工业强县示范区、四川省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区、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区……过去几年,一系列荣誉正是对龙马潭区聚焦创新创造、高质量先行先试探索的肯定和激励。

    8月26日早上,临港大道上,泸州聚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门口,一辆载着30吨加重剂的罐车正缓缓驶出。一旁,该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可达30万吨,成为西南最大的钻井材料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加重剂和支撑剂,不仅可以就近满足西南片区钻井使用,还销售至新疆等地。

    在该公司总经理冯洁看来,企业的高效益正是源于聚焦“冷门”高科技,“市场是导向,我们把产品创新放在第一位。”

    依托该企业,龙马潭区有望成为西南加重剂、支撑剂生产交易中心。

    “盯着碗里,还要看到锅里。”近年来,龙马潭区不仅注重招引新企业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还立足现有资源,大力支持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生产车间变得老旧,生产环节需要节省人工……在龙马潭区拼搏奋进了24载后,主要生产高端装备铸铁件的四川海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机械”)这几年发展步伐有所放缓。

    2019年,在龙马潭区的支持下,海科机械开始了技改、提质增效之路。通过引进上游企业,在优先供应自身需求的同时,积极解决下游问题。“联系企业的区级领导一周来我们公司3次,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难题。”海科机械董事长兼总经理蒲正海说,水电气等要素保障、“一企一议”政策等,助推海科机械顺利实施技改。

    如今,海科机械正在向高端价值链迈进。

    制造业一手盘活存量,一手争取增量。随着高铁的开通,龙马潭区正聚焦“让长板更长,将短板补齐”,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在新经济发展上未雨绸缪。

    近年来,龙马潭区正全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打造消费新场景,龙马潭区推动建设“这有光—24小时不打烊温度潮流文旅街区”,重点发展特色酒店、共享办公、餐饮、文化潮流街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后,该街区将有力带动区域夜间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为龙马潭商贸业集聚再添活力。

    为做好物流保障,泸州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二期、泸州电商快递分拨中心、中实物流园等加快推进,培育发展A级以上物流企业7家、专业市场19个。

    为补齐旅游业短板,龙马潭区还积极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如今,桐心院子、走马—慈竹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特色景点已完成提档升级;酿酒高粱、龙眼、绿色蔬菜、水产等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聚焦优势优先

    打造高水平开放先锋区

    龙马潭区同时具备“水公铁空”交通枢纽和六大国家级开放功能平台,如何才能将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十四五’时期,我们明确提出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这一支撑定位,目的就是要用好综合枢纽和开放平台优势,进一步叠加航运经济、航空经济、高铁经济优势,加快货物、人员、资金、信息多元要素集聚,建成具有跨区域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地。”龙马潭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需进行更多探索,特别是要学习先进地区理念,优化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原本预留了十几天时间办理手续,没想到当天就拿到经营许可证了!”在龙马潭区政务服务大厅,泸州市亚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雄用一张承诺书,换到了经营许可证,原定于7月底开业的酒店,提前到7月16日。

    截至7月底,龙马潭区共有95家企业享受了“证照分离”的优惠。“办事效率提高了,企业减少了开业成本,加快开业。”龙马潭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

    不仅是“证照分离”,依托川南临港片区制度创新优势,龙马潭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52项。同时,推行实施自选“套餐式”办证服务,让企业一次申请多证齐办。

    此外,龙马潭区还精准实施科级干部“一对一”联系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向重点民营企业派驻“服务企业第一书记”,成立民营企业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和总商会调委会,在全市率先实行惠企政策“一窗通办”,建立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机制,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1710家。

    以“一件事”标准重构重塑审批服务流程,深化商事制度、工程建设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省内通办、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龙马潭区还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协同推进渝昆高铁、泸遵高铁、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全力保障泸州至永川快速通道龙马潭段建设,大力融合发展临港、高铁、临空经济,增强跨区域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着力打造长江上游枢纽经济核心区。

    如今,随着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相继落户运行,龙马潭区进境粮食中转量稳居长江上游港口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市第一。近5年来,泸州港新开通3条近洋航线、7条铁水联运班列,设立成都、昆明、赤水等7个无水港,获批中物联全国(第二批)数字化仓库企业试点,跻身全国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名。

    “我们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开放能级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联动开放新格局。”龙马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共建共享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个重要目标之一。

    围绕根本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条件,构建合理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承载力,龙马潭区聚焦宜居宜业,坚持重塑城市空间格局,着力在提升城市的价值、品质、颜值上下足功夫。

    具体而言,就是以经济区、功能区理念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形成“一带一轴五区”空间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小区变美了,安逸得很呢!”龙马潭区鱼塘街道希望大道90号金和苑小区的亭子里,何少绣和邻居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显得其乐融融。谁能想到,去年这里还是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

    金和苑小区地处龙马潭区城乡结合部,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一度因“脏乱差”等问题让小区居民生活不便。大家曾多次尝试改变,都因改造资金难整合、改造目标不统一等原因而搁浅。2020年12月,龙马潭区整合专项资金,对金和苑等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通过“问需于民”,形成“必选项+自选项”的改造清单,打开了金和苑小区改造的突破口。

    今年5月,金和苑小区改头换面。“环境变好了,小区居民的素质也提高了。”业委会主任曹知云说。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推动城乡街区有机更新为导向,龙马潭区大力推进全域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镇街区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区13个老旧小区1908户改造全面完成,9个老旧小区3412户改造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在教育方面,除了龙马高中,未来几年,龙马潭区还将投入50亿元资金,新(改)建学校18所。以组团化理念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扩大普惠性养老、幼儿园和托育服务,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已建成的龙涧溪公园地处泸州市沱江新城龙马潭区范围,分为两个标段建设,景观设计方面包括近25万平方米的绿化种植、7万多平方米的水体(河流),是突出“山水泸州”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还计划打造商业街,供周边居民消费。龙马潭区提出,要建好一批城市公园,加强生态廊道、休闲漫道等多层次绿地网络建设,积极配合长江、沱江绿色廊道建设,加快市政道路景观廊道建设,争创四川公园城市建设试点。

    出行是城市生活的基本保障。早在2016年,龙马潭区就实现了全域公交“村村通”,正在向“组组通”迈进。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开展以来,龙马潭区发挥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部门联动和市场撬动作用,城乡客运优质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截至目前,龙马潭区共开行全域农村公交线路28条,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85台,日均发班934车次,输送乘客1.8万人次。

    拥抱新机遇,奋发新征程。为加快实现建成“三高三区”发展目标,龙马潭区提出四个支撑定位,重点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人民城市试验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800亿元、力争900亿元、冲刺1000亿元,持续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前列。 (时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三个聚焦助力“三高三区”建设

  • 2021年09月22日 08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和谐号动车开进龙马潭。杨尚威 摄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杨尚威 摄


    龙马潭区全景。(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宣传部供图)

    晚上11时03分,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的泸州高铁站,从成都方向驶来的最后一班高铁缓缓进站,全程用时1小时47分,让当地群众充分感受到高铁速度。

    9月1日,新建成的龙马高中迎来首期1200名学子,这所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学校,仅用时7个月建成,速度的背后,还有温度和热度。

    放眼泸州市龙马潭区,处处感受到一种“龙马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泸州市委日前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临港创新产业集聚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三个关键词,这不仅为龙马潭区在“十四五”期间建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开放先锋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指导,同时也赋予了龙马潭更多的使命与担当。

    聚焦创新创造

    建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从空间上看,龙马潭面积仅有333平方公里,在泸州七个县区中最小。从时间上看,龙马潭设区只有25年。

    地盘小,意味着土地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产业发展空间不能粗放化。“年轻”,意味着产业基础和链条相对不完善,技术创新积累不够丰厚。

    但是,这恰是倒逼“改革”、深化“聚焦”的最大动力。地盘小,发展产业时必须要重视“亩产效益”,追求高质量发展。“年轻”,就必须在汲取别人优秀成果时具备“弯道超车”的勇气,注重掌握“弯道超车”的本领。

    如何用产业引领未来?龙马潭区聚焦创新创造,全力在产业能级上下功夫。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2018年、2019年)、四川省第二批工业强县示范区、四川省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区、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区……过去几年,一系列荣誉正是对龙马潭区聚焦创新创造、高质量先行先试探索的肯定和激励。

    8月26日早上,临港大道上,泸州聚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门口,一辆载着30吨加重剂的罐车正缓缓驶出。一旁,该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可达30万吨,成为西南最大的钻井材料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加重剂和支撑剂,不仅可以就近满足西南片区钻井使用,还销售至新疆等地。

    在该公司总经理冯洁看来,企业的高效益正是源于聚焦“冷门”高科技,“市场是导向,我们把产品创新放在第一位。”

    依托该企业,龙马潭区有望成为西南加重剂、支撑剂生产交易中心。

    “盯着碗里,还要看到锅里。”近年来,龙马潭区不仅注重招引新企业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还立足现有资源,大力支持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生产车间变得老旧,生产环节需要节省人工……在龙马潭区拼搏奋进了24载后,主要生产高端装备铸铁件的四川海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机械”)这几年发展步伐有所放缓。

    2019年,在龙马潭区的支持下,海科机械开始了技改、提质增效之路。通过引进上游企业,在优先供应自身需求的同时,积极解决下游问题。“联系企业的区级领导一周来我们公司3次,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难题。”海科机械董事长兼总经理蒲正海说,水电气等要素保障、“一企一议”政策等,助推海科机械顺利实施技改。

    如今,海科机械正在向高端价值链迈进。

    制造业一手盘活存量,一手争取增量。随着高铁的开通,龙马潭区正聚焦“让长板更长,将短板补齐”,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在新经济发展上未雨绸缪。

    近年来,龙马潭区正全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打造消费新场景,龙马潭区推动建设“这有光—24小时不打烊温度潮流文旅街区”,重点发展特色酒店、共享办公、餐饮、文化潮流街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后,该街区将有力带动区域夜间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为龙马潭商贸业集聚再添活力。

    为做好物流保障,泸州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二期、泸州电商快递分拨中心、中实物流园等加快推进,培育发展A级以上物流企业7家、专业市场19个。

    为补齐旅游业短板,龙马潭区还积极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如今,桐心院子、走马—慈竹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特色景点已完成提档升级;酿酒高粱、龙眼、绿色蔬菜、水产等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聚焦优势优先

    打造高水平开放先锋区

    龙马潭区同时具备“水公铁空”交通枢纽和六大国家级开放功能平台,如何才能将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十四五’时期,我们明确提出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这一支撑定位,目的就是要用好综合枢纽和开放平台优势,进一步叠加航运经济、航空经济、高铁经济优势,加快货物、人员、资金、信息多元要素集聚,建成具有跨区域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地。”龙马潭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需进行更多探索,特别是要学习先进地区理念,优化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原本预留了十几天时间办理手续,没想到当天就拿到经营许可证了!”在龙马潭区政务服务大厅,泸州市亚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雄用一张承诺书,换到了经营许可证,原定于7月底开业的酒店,提前到7月16日。

    截至7月底,龙马潭区共有95家企业享受了“证照分离”的优惠。“办事效率提高了,企业减少了开业成本,加快开业。”龙马潭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

    不仅是“证照分离”,依托川南临港片区制度创新优势,龙马潭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52项。同时,推行实施自选“套餐式”办证服务,让企业一次申请多证齐办。

    此外,龙马潭区还精准实施科级干部“一对一”联系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向重点民营企业派驻“服务企业第一书记”,成立民营企业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和总商会调委会,在全市率先实行惠企政策“一窗通办”,建立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机制,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1710家。

    以“一件事”标准重构重塑审批服务流程,深化商事制度、工程建设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省内通办、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龙马潭区还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协同推进渝昆高铁、泸遵高铁、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全力保障泸州至永川快速通道龙马潭段建设,大力融合发展临港、高铁、临空经济,增强跨区域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着力打造长江上游枢纽经济核心区。

    如今,随着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相继落户运行,龙马潭区进境粮食中转量稳居长江上游港口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市第一。近5年来,泸州港新开通3条近洋航线、7条铁水联运班列,设立成都、昆明、赤水等7个无水港,获批中物联全国(第二批)数字化仓库企业试点,跻身全国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名。

    “我们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开放能级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联动开放新格局。”龙马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共建共享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个重要目标之一。

    围绕根本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条件,构建合理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承载力,龙马潭区聚焦宜居宜业,坚持重塑城市空间格局,着力在提升城市的价值、品质、颜值上下足功夫。

    具体而言,就是以经济区、功能区理念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形成“一带一轴五区”空间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小区变美了,安逸得很呢!”龙马潭区鱼塘街道希望大道90号金和苑小区的亭子里,何少绣和邻居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显得其乐融融。谁能想到,去年这里还是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

    金和苑小区地处龙马潭区城乡结合部,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一度因“脏乱差”等问题让小区居民生活不便。大家曾多次尝试改变,都因改造资金难整合、改造目标不统一等原因而搁浅。2020年12月,龙马潭区整合专项资金,对金和苑等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通过“问需于民”,形成“必选项+自选项”的改造清单,打开了金和苑小区改造的突破口。

    今年5月,金和苑小区改头换面。“环境变好了,小区居民的素质也提高了。”业委会主任曹知云说。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推动城乡街区有机更新为导向,龙马潭区大力推进全域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镇街区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区13个老旧小区1908户改造全面完成,9个老旧小区3412户改造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在教育方面,除了龙马高中,未来几年,龙马潭区还将投入50亿元资金,新(改)建学校18所。以组团化理念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扩大普惠性养老、幼儿园和托育服务,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已建成的龙涧溪公园地处泸州市沱江新城龙马潭区范围,分为两个标段建设,景观设计方面包括近25万平方米的绿化种植、7万多平方米的水体(河流),是突出“山水泸州”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还计划打造商业街,供周边居民消费。龙马潭区提出,要建好一批城市公园,加强生态廊道、休闲漫道等多层次绿地网络建设,积极配合长江、沱江绿色廊道建设,加快市政道路景观廊道建设,争创四川公园城市建设试点。

    出行是城市生活的基本保障。早在2016年,龙马潭区就实现了全域公交“村村通”,正在向“组组通”迈进。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开展以来,龙马潭区发挥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部门联动和市场撬动作用,城乡客运优质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截至目前,龙马潭区共开行全域农村公交线路28条,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85台,日均发班934车次,输送乘客1.8万人次。

    拥抱新机遇,奋发新征程。为加快实现建成“三高三区”发展目标,龙马潭区提出四个支撑定位,重点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人民城市试验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800亿元、力争900亿元、冲刺1000亿元,持续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前列。 (时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