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四川外贸能否掌握“优先权”

  • 2021年04月28日 07时2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4月23日,宜宾三江新区的汽车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在智慧生产线上忙碌。兰锋 摄(视觉四川)


    成都青白江的欧洲产业城内,康佳车间生产的电视产品将直接出口到海外。白桂斌 摄

    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背后有深层次的逻辑。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丰富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后发地区植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入加工贸易企业聚集人流,汇集商流,带动物流,引来资金流,是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梯次路径。

    不久前,四川一季度外贸数据出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67亿元,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实现1233.1亿元,同比增长21.9%,占比达到62.7%;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占主导,仅进出口机电产品货值已达同期四川外贸出口总值的87.8%。这说明,以智能终端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四川承接东部沿海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在提速。

    2021年为我国“外贸创新发展年”,四川能否在深度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中,掌握外贸提质升级的“优先权”?近日,记者赴宜宾市,了解当地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情况。

    A 加速转移

    华强北手机企业挺进宜宾

    深圳朵唯控股集团是曾经的深圳市质量百强企业,董事长何明寿想不到有一天他会在四川宜宾市成为优秀入驻企业代表。“今年一季度,企业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2019年、2020年两个整年分别完成57.9亿元和22.3亿元,可以说已经冲上了历史高点。”4月22日,何明寿向参加“知名企业四川行”的客商们介绍。一位广东企业家说,朵唯能在这里干得风生水起,着实令人意外。

    何明寿也很意外。“4年前,企业决定落户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董事会上有人嘲笑我是不是疯了,放弃深圳跑到宜宾做手机,那里什么都没有。”何明寿回忆说,这是他有生以来做的第二个艰难抉择。第一个艰难抉择,是当年决定做女性手机品牌。

    从深圳转移至宜宾后,朵唯从品牌运营、产品研发制造、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扩展,2021年产值有望达到65亿元,将是当年在深圳时的数倍。

    在深圳,手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资本要素向低洼流动,电子加工环节向中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最终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何明寿决定向宜宾转移。

    与朵唯一条主干道相隔的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这家新材料生产企业的注塑车间全自动生产线上,每20秒钟产出一个平板电脑中框,1台设备一天能产出3000多个。

    作为朵唯的上游配套生产企业,智威科技同样也从深圳转移而来,在宜宾落户已两年多。公司执行董事蒋杰坦言,过去企业主要从事的就是来料加工贸易,对外商提供来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等,按要求进行加工装配,赚加工费,附加值相对较低。转移后,智威科技不断拓展生产范围,逐步形成了集加工、设计、研发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配套基地。随着上下游企业逐步落地,3公里范围内就能实现智能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

    如今,智威科技的合作客户已经拓展到华为、三星、谷歌、小米、飞利浦等众多全球知名企业,外贸进出口倍增。“四川产学研配套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队伍逐步稳定、各类外向型基础建设相对完善。”蒋杰甚至认为,沿海企业纷纷在西部投资建厂,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都是最先进的,甚至赶超了东部沿海的老产能,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B 东西聚合

    推动本土企业加速“走出去”

    距离宜宾几十分钟车程的屏山纺织产业园内,传统纺织产业正以另一种方式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就在4月21日,屏山群益有限公司和屏山县政府签署曲珠纱项目。作为一家从广东转移过来的纱线生产企业,群益项目建成投产后,未来每个月将就地采购上游企业宜宾丝丽雅集团生产的近600吨长丝纺织原料产品。

    “更靠近原料产地、工业用电差价可达50%,这是企业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屏山县的关键因素。”同样从沿海地区转移而来的宜宾恒丰丽雅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元德说。2015年,山东德州恒丰集团与宜宾丝丽雅集团达成合作关系,由恒丰集团在宜宾投资建设纱线生产线,原料就地采购丝丽雅生产的纤维原料。经过几年发展,恒丰集团年产能已达到2万吨,年产值突破4亿元。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纺织产能下降,中国纺织企业有了开拓市场的好机会。顾元德透露,一季度恒丰产值超过1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

    与丝丽雅集团合作并搬迁到宜宾的沿海企业,在屏山纺织产业园就有一二十家。正是借助这种产业链招商模式,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丝丽雅集团也得到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丝丽雅再生纤维素长丝产能已达4.6万吨,全国排名第三。

    2019年3月18日,宜宾迎来标志性时刻:当天,满载着丝丽雅产品的专列,搭乘南向班列出口到东南亚国家,一举打破过去江运+海运、汽运+海运、传统铁路运输+海运的物流运输模式,在时效更快的前提下,每吨货物还可节省150元的运费。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效物流体系为支撑,丝丽雅纺织产品不断加速扩大进出口贸易。“2020年,企业共发出41列南向班列,进出口货值达到2863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丝丽雅集团出口总监张光文说,如今丝丽雅的出口合作伙伴中,有95%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宜宾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陈林表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当地一方面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等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拉动外贸发展。今年一季度,宜宾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5.24亿元,同比增长51.7%,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6.1、21.2、21.9个百分点。

    C 干支联动

    加速构建产业承接城市群

    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外贸进出口的两种不同方式,加工贸易在全川的外贸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成都海关的统计数据:2020年,四川货物进出口实现8081.9亿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现5130.2亿元、同比增长24.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63.5%,贡献增量的78.9%,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

    简言之,占外贸实绩企业数不到5%的加工贸易企业,贡献了超过7成的进出口增量,加工贸易企业积极承接转移产能、订单,助推了全省外贸保持两位数增长。

    加工贸易,为何能撑起四川外贸的半边天?

    商务厅分管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这是四川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近年来我省围绕产业链全景图稳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实施产业集群配套型和关联企业集聚型招引,成功招引英特尔、戴尔、华为、IBM等一大批品牌企业,带动京东方、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代工或配套企业入驻,同时陆续承接分拨中心、研发中心、维修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转移,逐步构建起集品牌商、运营商、代工厂和配套服务商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完整产业链。航空、铁路、水运等物流交通环境的有效提升,一大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纷纷上马,为发展加工贸易打牢基础。此外,我省着力落实订单跟踪制和外贸金融顾问制等举措,有效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全省已有18个市(州)发展起了加工贸易,绵阳、德阳、眉山、宜宾、自贡、资阳、泸州等市(州)基础条件好、产学研配套能力强、产业队伍稳定、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各类外向型基础建设相对完善,高度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各项条件。2020年全省加工贸易上亿元的市(州)已增长至10个。

    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丰富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后发地区植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入加工贸易企业聚集人流,汇集商流,带动物流,引来资金流,是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梯次路径。“便携式电脑、中央处理器、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等新兴产业不仅填补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空白,而且开辟了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的源泉,彻底改变了内地主要依靠资源性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出口的局面。”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负责人说。

    下一步,四川还有更大的谋划。“我们已向商务部提出了建立国家层面的东西部产业承接转移工作机制、将四川整体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两条建议。”商务厅分管负责人表示,更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将有助于提高四川加工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国家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东中西部产业联动升级、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贡献四川力量。(记者 陈碧红)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四川外贸能否掌握“优先权”

  • 2021年04月28日 07时2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4月23日,宜宾三江新区的汽车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在智慧生产线上忙碌。兰锋 摄(视觉四川)


    成都青白江的欧洲产业城内,康佳车间生产的电视产品将直接出口到海外。白桂斌 摄

    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背后有深层次的逻辑。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丰富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后发地区植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入加工贸易企业聚集人流,汇集商流,带动物流,引来资金流,是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梯次路径。

    不久前,四川一季度外贸数据出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67亿元,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实现1233.1亿元,同比增长21.9%,占比达到62.7%;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占主导,仅进出口机电产品货值已达同期四川外贸出口总值的87.8%。这说明,以智能终端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四川承接东部沿海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在提速。

    2021年为我国“外贸创新发展年”,四川能否在深度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中,掌握外贸提质升级的“优先权”?近日,记者赴宜宾市,了解当地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情况。

    A 加速转移

    华强北手机企业挺进宜宾

    深圳朵唯控股集团是曾经的深圳市质量百强企业,董事长何明寿想不到有一天他会在四川宜宾市成为优秀入驻企业代表。“今年一季度,企业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2019年、2020年两个整年分别完成57.9亿元和22.3亿元,可以说已经冲上了历史高点。”4月22日,何明寿向参加“知名企业四川行”的客商们介绍。一位广东企业家说,朵唯能在这里干得风生水起,着实令人意外。

    何明寿也很意外。“4年前,企业决定落户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董事会上有人嘲笑我是不是疯了,放弃深圳跑到宜宾做手机,那里什么都没有。”何明寿回忆说,这是他有生以来做的第二个艰难抉择。第一个艰难抉择,是当年决定做女性手机品牌。

    从深圳转移至宜宾后,朵唯从品牌运营、产品研发制造、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扩展,2021年产值有望达到65亿元,将是当年在深圳时的数倍。

    在深圳,手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资本要素向低洼流动,电子加工环节向中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最终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何明寿决定向宜宾转移。

    与朵唯一条主干道相隔的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这家新材料生产企业的注塑车间全自动生产线上,每20秒钟产出一个平板电脑中框,1台设备一天能产出3000多个。

    作为朵唯的上游配套生产企业,智威科技同样也从深圳转移而来,在宜宾落户已两年多。公司执行董事蒋杰坦言,过去企业主要从事的就是来料加工贸易,对外商提供来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等,按要求进行加工装配,赚加工费,附加值相对较低。转移后,智威科技不断拓展生产范围,逐步形成了集加工、设计、研发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配套基地。随着上下游企业逐步落地,3公里范围内就能实现智能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

    如今,智威科技的合作客户已经拓展到华为、三星、谷歌、小米、飞利浦等众多全球知名企业,外贸进出口倍增。“四川产学研配套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队伍逐步稳定、各类外向型基础建设相对完善。”蒋杰甚至认为,沿海企业纷纷在西部投资建厂,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都是最先进的,甚至赶超了东部沿海的老产能,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B 东西聚合

    推动本土企业加速“走出去”

    距离宜宾几十分钟车程的屏山纺织产业园内,传统纺织产业正以另一种方式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就在4月21日,屏山群益有限公司和屏山县政府签署曲珠纱项目。作为一家从广东转移过来的纱线生产企业,群益项目建成投产后,未来每个月将就地采购上游企业宜宾丝丽雅集团生产的近600吨长丝纺织原料产品。

    “更靠近原料产地、工业用电差价可达50%,这是企业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屏山县的关键因素。”同样从沿海地区转移而来的宜宾恒丰丽雅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元德说。2015年,山东德州恒丰集团与宜宾丝丽雅集团达成合作关系,由恒丰集团在宜宾投资建设纱线生产线,原料就地采购丝丽雅生产的纤维原料。经过几年发展,恒丰集团年产能已达到2万吨,年产值突破4亿元。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纺织产能下降,中国纺织企业有了开拓市场的好机会。顾元德透露,一季度恒丰产值超过1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

    与丝丽雅集团合作并搬迁到宜宾的沿海企业,在屏山纺织产业园就有一二十家。正是借助这种产业链招商模式,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丝丽雅集团也得到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丝丽雅再生纤维素长丝产能已达4.6万吨,全国排名第三。

    2019年3月18日,宜宾迎来标志性时刻:当天,满载着丝丽雅产品的专列,搭乘南向班列出口到东南亚国家,一举打破过去江运+海运、汽运+海运、传统铁路运输+海运的物流运输模式,在时效更快的前提下,每吨货物还可节省150元的运费。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效物流体系为支撑,丝丽雅纺织产品不断加速扩大进出口贸易。“2020年,企业共发出41列南向班列,进出口货值达到2863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丝丽雅集团出口总监张光文说,如今丝丽雅的出口合作伙伴中,有95%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宜宾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陈林表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当地一方面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等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拉动外贸发展。今年一季度,宜宾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5.24亿元,同比增长51.7%,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6.1、21.2、21.9个百分点。

    C 干支联动

    加速构建产业承接城市群

    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外贸进出口的两种不同方式,加工贸易在全川的外贸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成都海关的统计数据:2020年,四川货物进出口实现8081.9亿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现5130.2亿元、同比增长24.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63.5%,贡献增量的78.9%,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

    简言之,占外贸实绩企业数不到5%的加工贸易企业,贡献了超过7成的进出口增量,加工贸易企业积极承接转移产能、订单,助推了全省外贸保持两位数增长。

    加工贸易,为何能撑起四川外贸的半边天?

    商务厅分管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这是四川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近年来我省围绕产业链全景图稳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实施产业集群配套型和关联企业集聚型招引,成功招引英特尔、戴尔、华为、IBM等一大批品牌企业,带动京东方、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代工或配套企业入驻,同时陆续承接分拨中心、研发中心、维修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转移,逐步构建起集品牌商、运营商、代工厂和配套服务商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完整产业链。航空、铁路、水运等物流交通环境的有效提升,一大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纷纷上马,为发展加工贸易打牢基础。此外,我省着力落实订单跟踪制和外贸金融顾问制等举措,有效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全省已有18个市(州)发展起了加工贸易,绵阳、德阳、眉山、宜宾、自贡、资阳、泸州等市(州)基础条件好、产学研配套能力强、产业队伍稳定、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各类外向型基础建设相对完善,高度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各项条件。2020年全省加工贸易上亿元的市(州)已增长至10个。

    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丰富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后发地区植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入加工贸易企业聚集人流,汇集商流,带动物流,引来资金流,是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梯次路径。“便携式电脑、中央处理器、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等新兴产业不仅填补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空白,而且开辟了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的源泉,彻底改变了内地主要依靠资源性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出口的局面。”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负责人说。

    下一步,四川还有更大的谋划。“我们已向商务部提出了建立国家层面的东西部产业承接转移工作机制、将四川整体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两条建议。”商务厅分管负责人表示,更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将有助于提高四川加工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国家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东中西部产业联动升级、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贡献四川力量。(记者 陈碧红)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