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1

优结构保重点 转变财政支持方式
——解读2021年预算报告

  • 2021年01月31日 07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关于四川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报告》显示,2021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4410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49亿元。

    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预算编制坚持积极稳妥,厉行勤俭节约,优结构保重点,转变支持方式,加强绩效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保一优一防”重要要求。

    看重点领域

    民生支出依然占比最高

    “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一直是财政工作的重点”。2020年四川民生支出73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5.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筹集资金834.7亿元办好30件民生实事。

    《预算报告》显示,2021年四川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1.8亿元,主要支出安排在支持教育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等13个方向。其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安排资金1042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4.5%,是2021年支出的“大头”,包括安排就业创业、养老保险补助、困难群众救助和优抚安置等资金。

    今年,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项依然是财政保障的重点。如《预算报告》明确,四川省级今年将安排养老保险补助资金892.5亿元,用于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参保缴费补贴等。“总体调整水平预计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支持方式

    产业类资金向“事后补助”转变

    《预算报告》明确,今年我省将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改革聚集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高效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要推动产业类资金从“事前补助”向“事后补助”转变。

    记者从财政厅获悉,事后补助是指项目建设完成或达到一些现有政策条件后再给予补助或奖励。由于受经济形势影响,当前部分事前补助项目因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迭等原因影响,出现建设期延长、投资未达预期,个别严重的甚至出现项目停工的问题,影响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调整为事后补助,将更加突出结果导向,更好推动专项资金主要投向经济增长带动强、财政收入贡献大、促进就业效果好的优质项目。

    “实际上,转变财政支持方式一直是四川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财政厅预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四川就已对财政资金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设立和预算安排的必备条件,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编制、同步上会、同步批复、同步公开”。

    “我省基层财政收入增长潜力不足,但支出扩张需求提升,亟须完善和优化对基层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省人大代表、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明洪建议,目前统一的转移支付核算方法难以满足我省不同类型地区的发展需要,建议根据人口集中度来计算其核算基数,将重点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因素纳入转移支付核算体系。

    看风险防范

    防范债务风险防范突发事件风险

    《预算报告》按照省委“三保一优一防”要求编制。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防”主要是指“防风险”,其中之一是防范债务风险,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据悉,2020年四川债务余额为12743亿元,比2019年底增加2166亿元,控制在国务院核定的债务限额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21年,四川将继续按照国家批准的限额依法依规举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发债准备,优化债券资金投向,把债券资金用在刀刃上。

    防风险之二是防范突发事件风险。《预算报告》显示,继2020年累计安排84.7亿元用于新冠肺炎患者免费医疗救治、抗疫一线人员临时工作补助发放、防疫设备物资购置、应急科技攻关等之后,今年将继续安排预算支持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财政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够胜任的工作,可以建立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寇纲建议,要提升数据使用能力,使用科技手段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财政需求,形成数据共享目录,发布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形成准确、实时、全面的原始数据进入大数据共享归集平台来帮助防控风险。(记者 罗之飏)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优结构保重点 转变财政支持方式
    ——解读2021年预算报告

  • 2021年01月31日 07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关于四川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报告》显示,2021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4410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49亿元。

    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预算编制坚持积极稳妥,厉行勤俭节约,优结构保重点,转变支持方式,加强绩效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保一优一防”重要要求。

    看重点领域

    民生支出依然占比最高

    “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一直是财政工作的重点”。2020年四川民生支出73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5.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筹集资金834.7亿元办好30件民生实事。

    《预算报告》显示,2021年四川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1.8亿元,主要支出安排在支持教育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等13个方向。其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安排资金1042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4.5%,是2021年支出的“大头”,包括安排就业创业、养老保险补助、困难群众救助和优抚安置等资金。

    今年,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项依然是财政保障的重点。如《预算报告》明确,四川省级今年将安排养老保险补助资金892.5亿元,用于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参保缴费补贴等。“总体调整水平预计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支持方式

    产业类资金向“事后补助”转变

    《预算报告》明确,今年我省将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改革聚集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高效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要推动产业类资金从“事前补助”向“事后补助”转变。

    记者从财政厅获悉,事后补助是指项目建设完成或达到一些现有政策条件后再给予补助或奖励。由于受经济形势影响,当前部分事前补助项目因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迭等原因影响,出现建设期延长、投资未达预期,个别严重的甚至出现项目停工的问题,影响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调整为事后补助,将更加突出结果导向,更好推动专项资金主要投向经济增长带动强、财政收入贡献大、促进就业效果好的优质项目。

    “实际上,转变财政支持方式一直是四川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财政厅预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四川就已对财政资金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设立和预算安排的必备条件,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编制、同步上会、同步批复、同步公开”。

    “我省基层财政收入增长潜力不足,但支出扩张需求提升,亟须完善和优化对基层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省人大代表、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明洪建议,目前统一的转移支付核算方法难以满足我省不同类型地区的发展需要,建议根据人口集中度来计算其核算基数,将重点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因素纳入转移支付核算体系。

    看风险防范

    防范债务风险防范突发事件风险

    《预算报告》按照省委“三保一优一防”要求编制。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防”主要是指“防风险”,其中之一是防范债务风险,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据悉,2020年四川债务余额为12743亿元,比2019年底增加2166亿元,控制在国务院核定的债务限额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21年,四川将继续按照国家批准的限额依法依规举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发债准备,优化债券资金投向,把债券资金用在刀刃上。

    防风险之二是防范突发事件风险。《预算报告》显示,继2020年累计安排84.7亿元用于新冠肺炎患者免费医疗救治、抗疫一线人员临时工作补助发放、防疫设备物资购置、应急科技攻关等之后,今年将继续安排预算支持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财政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够胜任的工作,可以建立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寇纲建议,要提升数据使用能力,使用科技手段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财政需求,形成数据共享目录,发布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形成准确、实时、全面的原始数据进入大数据共享归集平台来帮助防控风险。(记者 罗之飏)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