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成渝双城共奏“文物曲”
金沙遗址与大足石刻“组团出道”

  • 2020年08月28日 07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大足石刻卧佛。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释迦牟尼佛像。记者薛维睿摄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虎。

    展厅中的小佛湾千佛壁原景复原。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背景下,诞生的首个展览成果。今年6月,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署《学术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巴蜀两大文化遗产正式牵手。

    作为大足石刻史上最大规模外展,此次展览通过90余件(套)展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石窟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审美艺术,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先进的文保成果。

    A

    点石成金

    5万余尊造像跃然崖壁之上

    公元三世纪左右,石窟艺术在古印度起源,后经西域传入中国。魏晋和隋唐时期,中国北方先后掀起几次造像高峰。在唐代末年,北方石窟走向衰落之时,川渝地区的雕刻者为中国石窟史留下独具风格的创作。

    巴蜀文化同源,金沙与大足的牵手,也被称作“点石成金”组合。三千多年前,古蜀先人披沙拣金,除了铸造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圣物,还收集美石,精雕细琢。遗址祭祀区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较早、制作最精的一批立体圆雕石刻艺术作品,为巴蜀地区的石刻艺术留下最初的印记。

    一千多年以后,两地匠人通力合作,将石刻技艺留在巴山蜀水之上。从初唐至明清,金石撞击之声响彻重庆大足山崖,越千年而不绝。工匠们挥锤凿石,5万余尊造像跃然崖壁之上。特别是两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在大足相遇,经巴蜀人融会贯通,成就了极具风格的石窟艺术典范。

    B

    11册考古集

    为古蜀遗址申遗传递经验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类遗产中,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被称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

    近年来,古蜀文明遗址的申遗进程备受关注。2006年,包括金沙遗址在内的“古蜀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认为,此次两馆合作,代表两个文化遗产首次牵手,大足石刻已经申遗成功20余年,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都能为古蜀文明遗址申遗提供丰富经验。

    在展览开幕仪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遗址博物馆赠送了《大足石刻全集》。这套全集由上百位专家学者历经14年编撰而成,共计11册19卷,记录文字252万字,测绘图、等值线图等3000余张,造像图版、铭文及拓本图版5000余张,凝练了大足石刻艰苦卓绝的研究、保护与申遗之路,将对古蜀文明遗址联合申遗提供借鉴。

    C

    最大规模外展

    数字化呈现大足石刻的厚重

    与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这次特展是文物展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介绍,这次选择的造像题材广泛,包括从宋代到明清的佛、菩萨、罗汉、观音、供养人像等。除了备受瞩目的镇馆之宝,还有很多能够反映当时世俗宗教信仰的展品,以及大足地区出土的特色鲜明的墓葬文物。“这些展品不仅反映了大足石刻造像的精美,还反映了川渝地区世俗宗教的发展历程。”

    大足石刻绝大部分精品在崖壁上,怎样用展览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大足石刻的魅力?王方介绍,这次展览采用了很多数字化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技术,将千手观音和辨音菩萨两件作品按原大小呈现,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到文物;通过视频和纪录片的形式,观众能全景式观看宝顶山石刻,以及千手观音的修复过程。“总的来说,利用这些数字化呈现方式,使文物有了多元的表达形式,希望让观众能全方位感受大足石刻带来的厚重的历史冲击力。”(记者 薛维睿)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渝双城共奏“文物曲”
    金沙遗址与大足石刻“组团出道”

  • 2020年08月28日 07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大足石刻卧佛。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释迦牟尼佛像。记者薛维睿摄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虎。

    展厅中的小佛湾千佛壁原景复原。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背景下,诞生的首个展览成果。今年6月,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署《学术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巴蜀两大文化遗产正式牵手。

    作为大足石刻史上最大规模外展,此次展览通过90余件(套)展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石窟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审美艺术,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先进的文保成果。

    A

    点石成金

    5万余尊造像跃然崖壁之上

    公元三世纪左右,石窟艺术在古印度起源,后经西域传入中国。魏晋和隋唐时期,中国北方先后掀起几次造像高峰。在唐代末年,北方石窟走向衰落之时,川渝地区的雕刻者为中国石窟史留下独具风格的创作。

    巴蜀文化同源,金沙与大足的牵手,也被称作“点石成金”组合。三千多年前,古蜀先人披沙拣金,除了铸造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圣物,还收集美石,精雕细琢。遗址祭祀区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较早、制作最精的一批立体圆雕石刻艺术作品,为巴蜀地区的石刻艺术留下最初的印记。

    一千多年以后,两地匠人通力合作,将石刻技艺留在巴山蜀水之上。从初唐至明清,金石撞击之声响彻重庆大足山崖,越千年而不绝。工匠们挥锤凿石,5万余尊造像跃然崖壁之上。特别是两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在大足相遇,经巴蜀人融会贯通,成就了极具风格的石窟艺术典范。

    B

    11册考古集

    为古蜀遗址申遗传递经验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类遗产中,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被称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

    近年来,古蜀文明遗址的申遗进程备受关注。2006年,包括金沙遗址在内的“古蜀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认为,此次两馆合作,代表两个文化遗产首次牵手,大足石刻已经申遗成功20余年,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都能为古蜀文明遗址申遗提供丰富经验。

    在展览开幕仪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向金沙遗址博物馆赠送了《大足石刻全集》。这套全集由上百位专家学者历经14年编撰而成,共计11册19卷,记录文字252万字,测绘图、等值线图等3000余张,造像图版、铭文及拓本图版5000余张,凝练了大足石刻艰苦卓绝的研究、保护与申遗之路,将对古蜀文明遗址联合申遗提供借鉴。

    C

    最大规模外展

    数字化呈现大足石刻的厚重

    与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这次特展是文物展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介绍,这次选择的造像题材广泛,包括从宋代到明清的佛、菩萨、罗汉、观音、供养人像等。除了备受瞩目的镇馆之宝,还有很多能够反映当时世俗宗教信仰的展品,以及大足地区出土的特色鲜明的墓葬文物。“这些展品不仅反映了大足石刻造像的精美,还反映了川渝地区世俗宗教的发展历程。”

    大足石刻绝大部分精品在崖壁上,怎样用展览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大足石刻的魅力?王方介绍,这次展览采用了很多数字化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技术,将千手观音和辨音菩萨两件作品按原大小呈现,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到文物;通过视频和纪录片的形式,观众能全景式观看宝顶山石刻,以及千手观音的修复过程。“总的来说,利用这些数字化呈现方式,使文物有了多元的表达形式,希望让观众能全方位感受大足石刻带来的厚重的历史冲击力。”(记者 薛维睿)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