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冬春连旱致阆中等地大春栽插延迟——
作“两手准备”不让地撂荒

  • 2020年06月07日 07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6月2日,阆中市二龙镇恭思顶社区村民廖茂俭正在为自家水稻秧苗除草。本来5月份应该栽插完的水稻,因为旱情的原因,至今还未栽插入田。

       

    两手准备——

    ●抗旱:对于已经种下去的大春作物,集中调水供水,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苗

    ●调整:水路不通走旱路。水稻移栽死苗的,要及时改种;玉米还未播栽的应抢墒播栽或改种大豆

    6月2日一早,阆中市二龙镇飘起零星小雨。73岁的恭思顶社区村民廖周发随手拿上一顶斗笠,就往地里赶。盼了几个月的雨,廖周发仍然担心:“我看了后面的天气预报,连着3天都是30℃以上的大晴天。这点毛毛雨,起不到啥作用。”

    廖周发的面前,是村里大片尚未栽插水稻的空地。由于阆中去冬今春连旱,往年5月份已经栽插完毕的水稻,到现在已经一拖再拖,到了无水栽秧的地步。

    一个方案:

    端午节前再无有效降水,稻田要改种旱粮

    离廖周发家的水稻田不远处,是村里最大的一处堰塘,如今已接近干涸。“这个堰塘主要靠汛期蓄水,负责周边上百亩水稻的灌溉用水。往年丰水期,四五月份水位可以达到3米多,但现在只剩不到30厘米,几乎无水可抽。”二龙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安飞介绍,这是当地自1996年以来最旱的一年,目前全镇水稻栽插不足两成。

    阆中的整体情况也不乐观。阆中市抗旱服务中心主任赵小兵介绍,全市大小水库(包括山平塘)蓄水能力1.9亿立方米,往年蓄水可以达到90%左右,而今年只有不到60%。尤其是农村的各类堰塘、山腰蓄水池蓄水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给大春作物栽插和后期保苗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临近中午,廖周发在路上碰到邻居廖茂俭,谈起今年的水稻怎么种。“我当时买了6斤稻谷种子,花了200多元钱,如果今年种不了水稻,之前投的钱和干的活全白费。”廖周发说,根据自己的经验,如果端午节前再无有效降水,只能改种旱粮。

    廖茂俭也有这种打算,前几天他去镇上的种子站问了玉米和大豆种子的价格。“实在不行,今年全部改种大豆!”廖茂俭算了一笔账,自家7亩地正常种水稻一季可以收入1.2万余元,如果改种大豆,一季下来也可以收入5000多元,“虽然收入减少但总比撂荒绝收强。”

    近日,阆中市下发了《关于全力抓好农业生产抗旱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到做好改种准备,制定科学改种方案。

    “我们建议水稻移栽死苗的,要及时改种玉米、红苕或大豆;玉米还未播栽的应抢墒播栽或改种大豆,作好水稻旱粮‘两手准备’。”赵小兵说。

    多种措施:

    千方百计稳生产,确保大春作物满栽满插

    今年5月以来,阆中市、仪陇县和南部县的总降水量不足2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8成-9成。省气象中心预报信息也显示,今年7月-8月,盆地东北部、中部和南部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降水偏少。

    既然如此干旱,为何阆中等地的村民对改种旱粮仍在犹豫呢?

    廖周发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心声。他说,一方面是不想把前期的投入白白放弃,不到万不得已大家不愿意改种旱粮;再者,种水稻收入比旱粮高,大家都想“再等等”。

    对于已经种下去的大春作物,当地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抗旱保苗。安飞打开微信,给记者展示几张照片——玉米地里,二龙镇的村民在垄间撒了一层菜籽壳。这是当地农技人员给大家推荐的土方法,把菜籽壳或地膜铺在地里,最主要的功能是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在二龙镇、文成镇的多个村子,记者看到,在靠近水源的地块,村民通过集中水源的方式确保水源周边耕地栽种水稻来浇水保苗、保产,尽最大程度减少干旱损失。

    自今年3月旱情显现以来,阆中市抗旱服务中心的17名工作人员分成3个工作组,几乎每天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指导抗旱,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截至6月2日,阆中市抗旱服务中心已免费向村民借出98台(套)柴油抽水机、抽水泵,发放背水袋3500个。

    当地农业部门也正积极组织调集玉米、大豆等旱粮作物种子,确保种子储备充足。“尽管抗旱形势严峻,但我们希望通过调整作物结构、集中调水供水、保障粮种供应等举措稳定农业生产,打消乡亲们的顾虑,确保大春作物满栽满插。”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川粮简报

    395.8万亩在田作物受旱

    针对旱情,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建议,受旱严重区域要扩大耐旱保水作物种植面积,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此外,在精心种好种足正种的前提下,大搞增、间、套、围,以多取胜,尽可能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6月4日,记者从省农田水利局获悉,目前全省仍有395.8万亩在田作物受旱。当前,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积极应对,全省共出动各类抗旱机具19.6万余台套次、拉水车1.92万余辆次,抗旱浇地244.5万亩。

    记者手记

    抗旱保粮办法总比困难多

    作为老旱区,常年与旱情搏斗的经历,让阆中等地的干部群众面对旱情时,多了一份智慧和责任感。

    记者在阆中采访时看到,尽管大部分水稻尚未栽插,但已经播栽的很多玉米和蔬菜地里都铺上了一层菜籽壳和地膜,乡亲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抗旱保苗。

    与此同时,面对旱情,众多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指导,大批抗旱设备免费借给村民、大量资金投放抗旱一线、改旱粮所需种子紧急开展调运……这些保障举措给村民抗旱保生产带去了信心和安全感。

    尽管旱情颇重,但记者在采访中没有听到一个干部群众说要放弃今年的种粮计划,抗旱保粮食生产,办法总比困难多。

    “水路不通走旱路。”这是最近大家相互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记者 邵明亮 文/图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冬春连旱致阆中等地大春栽插延迟——
    作“两手准备”不让地撂荒

  • 2020年06月07日 07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6月2日,阆中市二龙镇恭思顶社区村民廖茂俭正在为自家水稻秧苗除草。本来5月份应该栽插完的水稻,因为旱情的原因,至今还未栽插入田。

       

    两手准备——

    ●抗旱:对于已经种下去的大春作物,集中调水供水,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苗

    ●调整:水路不通走旱路。水稻移栽死苗的,要及时改种;玉米还未播栽的应抢墒播栽或改种大豆

    6月2日一早,阆中市二龙镇飘起零星小雨。73岁的恭思顶社区村民廖周发随手拿上一顶斗笠,就往地里赶。盼了几个月的雨,廖周发仍然担心:“我看了后面的天气预报,连着3天都是30℃以上的大晴天。这点毛毛雨,起不到啥作用。”

    廖周发的面前,是村里大片尚未栽插水稻的空地。由于阆中去冬今春连旱,往年5月份已经栽插完毕的水稻,到现在已经一拖再拖,到了无水栽秧的地步。

    一个方案:

    端午节前再无有效降水,稻田要改种旱粮

    离廖周发家的水稻田不远处,是村里最大的一处堰塘,如今已接近干涸。“这个堰塘主要靠汛期蓄水,负责周边上百亩水稻的灌溉用水。往年丰水期,四五月份水位可以达到3米多,但现在只剩不到30厘米,几乎无水可抽。”二龙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安飞介绍,这是当地自1996年以来最旱的一年,目前全镇水稻栽插不足两成。

    阆中的整体情况也不乐观。阆中市抗旱服务中心主任赵小兵介绍,全市大小水库(包括山平塘)蓄水能力1.9亿立方米,往年蓄水可以达到90%左右,而今年只有不到60%。尤其是农村的各类堰塘、山腰蓄水池蓄水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给大春作物栽插和后期保苗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临近中午,廖周发在路上碰到邻居廖茂俭,谈起今年的水稻怎么种。“我当时买了6斤稻谷种子,花了200多元钱,如果今年种不了水稻,之前投的钱和干的活全白费。”廖周发说,根据自己的经验,如果端午节前再无有效降水,只能改种旱粮。

    廖茂俭也有这种打算,前几天他去镇上的种子站问了玉米和大豆种子的价格。“实在不行,今年全部改种大豆!”廖茂俭算了一笔账,自家7亩地正常种水稻一季可以收入1.2万余元,如果改种大豆,一季下来也可以收入5000多元,“虽然收入减少但总比撂荒绝收强。”

    近日,阆中市下发了《关于全力抓好农业生产抗旱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到做好改种准备,制定科学改种方案。

    “我们建议水稻移栽死苗的,要及时改种玉米、红苕或大豆;玉米还未播栽的应抢墒播栽或改种大豆,作好水稻旱粮‘两手准备’。”赵小兵说。

    多种措施:

    千方百计稳生产,确保大春作物满栽满插

    今年5月以来,阆中市、仪陇县和南部县的总降水量不足2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8成-9成。省气象中心预报信息也显示,今年7月-8月,盆地东北部、中部和南部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降水偏少。

    既然如此干旱,为何阆中等地的村民对改种旱粮仍在犹豫呢?

    廖周发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心声。他说,一方面是不想把前期的投入白白放弃,不到万不得已大家不愿意改种旱粮;再者,种水稻收入比旱粮高,大家都想“再等等”。

    对于已经种下去的大春作物,当地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抗旱保苗。安飞打开微信,给记者展示几张照片——玉米地里,二龙镇的村民在垄间撒了一层菜籽壳。这是当地农技人员给大家推荐的土方法,把菜籽壳或地膜铺在地里,最主要的功能是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在二龙镇、文成镇的多个村子,记者看到,在靠近水源的地块,村民通过集中水源的方式确保水源周边耕地栽种水稻来浇水保苗、保产,尽最大程度减少干旱损失。

    自今年3月旱情显现以来,阆中市抗旱服务中心的17名工作人员分成3个工作组,几乎每天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指导抗旱,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截至6月2日,阆中市抗旱服务中心已免费向村民借出98台(套)柴油抽水机、抽水泵,发放背水袋3500个。

    当地农业部门也正积极组织调集玉米、大豆等旱粮作物种子,确保种子储备充足。“尽管抗旱形势严峻,但我们希望通过调整作物结构、集中调水供水、保障粮种供应等举措稳定农业生产,打消乡亲们的顾虑,确保大春作物满栽满插。”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川粮简报

    395.8万亩在田作物受旱

    针对旱情,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建议,受旱严重区域要扩大耐旱保水作物种植面积,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此外,在精心种好种足正种的前提下,大搞增、间、套、围,以多取胜,尽可能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6月4日,记者从省农田水利局获悉,目前全省仍有395.8万亩在田作物受旱。当前,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积极应对,全省共出动各类抗旱机具19.6万余台套次、拉水车1.92万余辆次,抗旱浇地244.5万亩。

    记者手记

    抗旱保粮办法总比困难多

    作为老旱区,常年与旱情搏斗的经历,让阆中等地的干部群众面对旱情时,多了一份智慧和责任感。

    记者在阆中采访时看到,尽管大部分水稻尚未栽插,但已经播栽的很多玉米和蔬菜地里都铺上了一层菜籽壳和地膜,乡亲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抗旱保苗。

    与此同时,面对旱情,众多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指导,大批抗旱设备免费借给村民、大量资金投放抗旱一线、改旱粮所需种子紧急开展调运……这些保障举措给村民抗旱保生产带去了信心和安全感。

    尽管旱情颇重,但记者在采访中没有听到一个干部群众说要放弃今年的种粮计划,抗旱保粮食生产,办法总比困难多。

    “水路不通走旱路。”这是最近大家相互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记者 邵明亮 文/图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