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搭台唱戏——
创新传承让民间手艺“舞”起来

  • 2020年05月29日 07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参赛选手捏面塑。王斌摄


    汉安夏布绣。黄正华摄


    5月18日,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中,唐友民在制作木偶。王斌摄


    “黄氏吹糖人”代表作“龙缠柱”。内江市市中区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资中木偶喷火表演。受访者供图


    参赛选手制作木雕。王斌摄

       

    5月19日,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内江沱江剧院举行。历时3个多月,170余名选手踊跃报名,参赛、参展作品近千件,技能大赛最终评选出10名内江市“十大民间手艺人”和50名内江市“优秀民间手艺人”。

    “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创新传统手工艺、展示内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了平台。在丰富的民间“绝活”基础上,近年来内江持续发力传统手工艺推陈出新,积极拓展传统手工艺作品产业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绝活 为手艺人搭台唱戏 梳理文旅资源家底

    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批批功夫独到、手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此次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就为一大批民间优秀手艺人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艺的绝好平台。

    5月18日,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比赛现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制作第四代传承人唐友民,熟练雕刻出形象逼真的木偶头像。瓷泥造型,石膏脱型,草纸、牛皮纸和皮纸逐个糊贴,打磨化妆,他将传统木偶制作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收获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不远处,“黄氏吹糖人”传承人——71岁的黄祖全在吹制“龙走足”。他将糖稀揉成圆球,压出深坑,收紧外口,拉出一段长长的糖丝并弹断,便成了吹糖人的管道。随着气息吐纳,手指揉捏,一只神气活现的“糖龙”似要跃出。“没想到糖人还能这么复杂生动,内江手艺人的绝活让人大开眼界。”市民刘女士感叹。

    现场有绝活,“云上”更有热度。观众给力捧场子,“内江民间手艺人展览馆”上线后,社会反响热烈,累计点击量突破20万人次。

    “以这次大赛为契机,不仅是推广内江优秀手艺人,也在对文旅品牌‘家底’进行梳理。”内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黎明介绍,大赛征集汇总的传统手工技艺中,非遗类传统技艺项目占比达61%,为进一步创新文旅活动形式、打造新一批城市亮丽名片奠定了基础。

    重传承 作品推陈出新 制度保驾护航

    资中木偶戏以“中型杖头木偶戏”闻名川内外。近年来,资中木偶剧团持续推动木偶戏的传承发展,将“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技巧妙移植到木偶戏中,备受当地群众青睐。

    “我们还不断尝试新材质,单个木偶重量从以往8到9斤,减轻到现在的3到4斤,极大地节省了演员体力,也丰富了表演形式。”作为剧团核心成员之一,唐友民介绍,目前剧团既能上演传统经典剧目,又能创作表演儿童剧、寓言剧等,木偶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一改以往大众对木偶戏“呆板”的印象。

    传承,不仅是时间脉络上的延续,也要在空间维度上拓展。优秀民间手艺,要运用各种途径积极走出所在地域,展示其独特魅力。在内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下,一批批内江优秀民间手艺走上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舞台,为加速内江文化“走出去”步伐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近年来先后到巴西、阿根廷、乌克兰演出;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代表团2018年来内江实地考察汉安烙画和夏布绣;“黄氏吹糖人”等非遗在2019“一带一路”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向国际友人展示……

    “传承保护不只是申报项目、举行表演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制度体系的完善。”内江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强调。

    2019年7月,《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办法》出台,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补助,并制定传承人退出机制,提高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我去年考核结果排名前列,获得3000元的补助。”黄祖全表示,考核让自己更加专心地从事技艺的传承,也能在经济上缓解传承人的后顾之忧。

    拓价值完善作品—产品—产业链条

    5月27日,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汉安夏布绣专业合作社内,十多位绣娘正在紧张地纺织夏布绣。在“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中,合作社的选手收获了“优秀民间手艺人”称号。

    “我们还注册了‘汉安韵’商标,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绣娘人均月增收2000元左右。”该合作社社长高洪表示。

    据统计,内江现有的15大类71小项传统手工艺中,近万名内江手艺人直接带动的年均效益达4.5亿元。近年来,内江不断完善手工艺作品—产品—产业链条,发掘优秀手工艺产品的市场价值,推动小手艺向大产业发展。

    内江素有“甜城”之称,当地独特的糖文化及相关工艺流程是内江独特的文化资源。蜜饯手艺更是成为城市的代表性名片之一。

    5月27日,在隆昌黄土坡工业园区内,占地93亩的“甜城味”内江蜜饯产业园的基础管网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办公楼的施工。

    “预计12月底就可投入试运营,将开发特色内江蜜饯产品,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项目投资人鲁华介绍,项目正在积极准备和相关高校、研究院洽谈,共同商讨建设现代化食品工业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助力内江优秀手工艺产品向产业拓展。张啸 记者 郑志浩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搭台唱戏——
    创新传承让民间手艺“舞”起来

  • 2020年05月29日 07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参赛选手捏面塑。王斌摄


    汉安夏布绣。黄正华摄


    5月18日,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中,唐友民在制作木偶。王斌摄


    “黄氏吹糖人”代表作“龙缠柱”。内江市市中区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资中木偶喷火表演。受访者供图


    参赛选手制作木雕。王斌摄

       

    5月19日,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内江沱江剧院举行。历时3个多月,170余名选手踊跃报名,参赛、参展作品近千件,技能大赛最终评选出10名内江市“十大民间手艺人”和50名内江市“优秀民间手艺人”。

    “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创新传统手工艺、展示内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了平台。在丰富的民间“绝活”基础上,近年来内江持续发力传统手工艺推陈出新,积极拓展传统手工艺作品产业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绝活 为手艺人搭台唱戏 梳理文旅资源家底

    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批批功夫独到、手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此次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就为一大批民间优秀手艺人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艺的绝好平台。

    5月18日,内江市“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比赛现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制作第四代传承人唐友民,熟练雕刻出形象逼真的木偶头像。瓷泥造型,石膏脱型,草纸、牛皮纸和皮纸逐个糊贴,打磨化妆,他将传统木偶制作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收获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不远处,“黄氏吹糖人”传承人——71岁的黄祖全在吹制“龙走足”。他将糖稀揉成圆球,压出深坑,收紧外口,拉出一段长长的糖丝并弹断,便成了吹糖人的管道。随着气息吐纳,手指揉捏,一只神气活现的“糖龙”似要跃出。“没想到糖人还能这么复杂生动,内江手艺人的绝活让人大开眼界。”市民刘女士感叹。

    现场有绝活,“云上”更有热度。观众给力捧场子,“内江民间手艺人展览馆”上线后,社会反响热烈,累计点击量突破20万人次。

    “以这次大赛为契机,不仅是推广内江优秀手艺人,也在对文旅品牌‘家底’进行梳理。”内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黎明介绍,大赛征集汇总的传统手工技艺中,非遗类传统技艺项目占比达61%,为进一步创新文旅活动形式、打造新一批城市亮丽名片奠定了基础。

    重传承 作品推陈出新 制度保驾护航

    资中木偶戏以“中型杖头木偶戏”闻名川内外。近年来,资中木偶剧团持续推动木偶戏的传承发展,将“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技巧妙移植到木偶戏中,备受当地群众青睐。

    “我们还不断尝试新材质,单个木偶重量从以往8到9斤,减轻到现在的3到4斤,极大地节省了演员体力,也丰富了表演形式。”作为剧团核心成员之一,唐友民介绍,目前剧团既能上演传统经典剧目,又能创作表演儿童剧、寓言剧等,木偶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一改以往大众对木偶戏“呆板”的印象。

    传承,不仅是时间脉络上的延续,也要在空间维度上拓展。优秀民间手艺,要运用各种途径积极走出所在地域,展示其独特魅力。在内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下,一批批内江优秀民间手艺走上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舞台,为加速内江文化“走出去”步伐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近年来先后到巴西、阿根廷、乌克兰演出;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代表团2018年来内江实地考察汉安烙画和夏布绣;“黄氏吹糖人”等非遗在2019“一带一路”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向国际友人展示……

    “传承保护不只是申报项目、举行表演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制度体系的完善。”内江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强调。

    2019年7月,《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办法》出台,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补助,并制定传承人退出机制,提高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我去年考核结果排名前列,获得3000元的补助。”黄祖全表示,考核让自己更加专心地从事技艺的传承,也能在经济上缓解传承人的后顾之忧。

    拓价值完善作品—产品—产业链条

    5月27日,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汉安夏布绣专业合作社内,十多位绣娘正在紧张地纺织夏布绣。在“民间手艺人”技能大赛中,合作社的选手收获了“优秀民间手艺人”称号。

    “我们还注册了‘汉安韵’商标,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绣娘人均月增收2000元左右。”该合作社社长高洪表示。

    据统计,内江现有的15大类71小项传统手工艺中,近万名内江手艺人直接带动的年均效益达4.5亿元。近年来,内江不断完善手工艺作品—产品—产业链条,发掘优秀手工艺产品的市场价值,推动小手艺向大产业发展。

    内江素有“甜城”之称,当地独特的糖文化及相关工艺流程是内江独特的文化资源。蜜饯手艺更是成为城市的代表性名片之一。

    5月27日,在隆昌黄土坡工业园区内,占地93亩的“甜城味”内江蜜饯产业园的基础管网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办公楼的施工。

    “预计12月底就可投入试运营,将开发特色内江蜜饯产品,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项目投资人鲁华介绍,项目正在积极准备和相关高校、研究院洽谈,共同商讨建设现代化食品工业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助力内江优秀手工艺产品向产业拓展。张啸 记者 郑志浩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