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6

震后三年 九寨沟全域旅游的变奏曲

  • 2020年11月06日 07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九寨沟县郭元乡青龙村村民用土琵琶弹唱《十唱柴门关》歌谣,吸引游客拍照。苏杨 摄



    九寨沟甲勿海大熊猫保护研究园里的大熊猫。杨东波 摄



    深秋的九寨沟景区,五花海景点引来游客观赏彩林、海子。苏杨 摄



    重建的新川九路,将九寨沟县的景区景点、村寨串联在一起,让游客进出更方便快捷。苏杨 摄

       

    秋天,九寨沟最美的季节之一。雪山彩林倒映在海子里,如梦似幻;火花海绚丽绽放,诺日朗瀑布游人如织——震后3年,九寨沟盛装归来,还是熟悉的美丽风景。

    不过,现在的九寨沟,早已不是一个“以沟为主”的九寨沟,而是一个升级版的“大九寨”——震后3年,熊猫园、爱情海、神仙池等10多个景区,正翩然走来,向世人展示九寨沟神秘的另一面。

    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这,不再是一个愿景,而是事实:如今,一个以九寨沟景区为核心的“一核多极”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景区内部分景点不同程度受损。不到3个月,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3年重建,对于九寨沟旅游产业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修复,而是发展提升的重构,是快进慢游旅游体系的重建。

    “建设‘快进慢游’旅游新格局,将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可进入性差、大交通成本高、旅游收益低等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也正是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应有之举。”九寨沟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快与慢,快慢之间,时光铭记。一曲快与慢的变奏,是震后3年九寨沟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深度实践。

    内畅外联的交通网加速成型

    震后九寨沟,开启了一场没有先例的灾后恢复重建。不到3年时间,九寨沟成功“补妆”归来,九寨沟景区85%的区域对游客开放。

    “补妆”归来的九寨,别样美丽,再次与世人相约——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道路的通达性显著提升。

    路,曾是制约九寨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处的九寨沟县,交通建设起步晚,全县主要依赖公路,且道路等级低,距马尔康市530公里约8小时车程、距成都市500公里约7小时车程,周边200公里内无三线以上城市。

    灾后重建中,九寨沟县围绕“快”字做文章,致力于规划建设“大通道”,国道247线黄土梁隧道全线贯通,新川九路基本通车,九若路、九绵高速等加快推进,初步实现“对外通达、对内畅达”目标和旅游大交通格局。

    快,是一种速度,也是为了更好地到达。通过全力攻坚,在九寨沟,一个“内畅外联、快进慢游、安全高效”的交通网正加速成型。

    以新川九路提档升级为例,该路是连接九寨沟、黄龙两个世界自然遗产的便捷通道,也是九寨沟重要的出县通道。2017年8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致使川九路多处坍塌、断道,原本脆弱的交通“雪上加霜”。为提高公路抗灾害能力和通行条件,当地采用改线、修建隧道、棚洞等方式修建新川九路,绕避了潜在地质灾害点。

    作为景区干线公路,新川九路串起了川主寺红军纪念碑园、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九寨沟景区、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区、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同时,新川九路也是进出九寨沟核心景区和漳扎镇的重要公路,是旅客和沿线居民的生命通道。

    “目前,新川九路4个控制性隧道已全部贯通,今年底将建成通车。”新川九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潘松透露,到2021年8月底前,新川九路将全面建成通车。

    九寨沟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震后,九寨沟交通总投资较震前提升了20倍,国省干线投资提升了6.3倍,农村公路投资提升了32.9倍。“通过一场交通‘大会战’,‘内畅外联、快进慢游、安全高效’的交通网正在形成,更为九寨沟县全域旅游发展建起了快速通道。”

    这名负责人表示,目前,除九黄机场航空口岸、九绵高速、川九路、九若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工外,通用航空、山地小火车项目也进入论证阶段,届时九寨沟将纵连南北、横贯川西,融入成渝、西安3小时经济圈,真正成为黄金旅游走廊上的“黄金口岸”。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九寨沟县漳扎镇解决停车难问题。“借助重建机会,目前漳扎镇已新建了7个停车场。”九寨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姚宁说,还准备再建一个拥有近千个车位的停车场,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同时还投资3500万元,实施人车分流系统项目,修建了6.5公里特色骑游步道。“骑游步道既能实现人车分流,解决拥堵的问题,又能串起沿路的酒店饭店”。

    开掘深度品质体验的提档升级

    “九寨归来不看水”。在九寨沟,这里的美丽与宁静,会让人感觉时光很慢。

    然而,片刻的慢时光体验之后,游客却难以真正驻足和慢下来,九寨沟景区的强大光环一度产生了遮蔽效应。据测算,地震前,到九寨沟的游客平均在县域停留不足2天,旅游体验深度不足成为九寨沟的“硬伤”。

    慢,是一种状态,是为了停下脚步,恬然体验山水美景和民族风情。“从一定程度上讲,慢是一种节奏,追求的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品质。”九寨沟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认为,慢下来,能改变游客过而不入、游客变过客的窘境。

    如何让游客旅游时真正慢下来?留住步伐,九寨沟开启了一场从内而外的提档升级和蝶变新生。

    首先改变的,就是位于沟口的漳扎镇。在地震中曾遭受破坏和损失的漳扎镇,如今,对标瑞士达沃斯、日本轻井泽、新西兰法国小镇,正蜕变为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以九寨沟景区为依托,漳扎镇沿线中心村、特色村有机“串联”生态山水、景点景区、民俗文化、特色村庄,一个个美丽村落逐渐成为一颗颗明珠。

    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悦榕庄、丽思卡尔顿、希尔顿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进驻,中国绿发、能投集团、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重建3年来,九寨沟县建成游客中心4个、自驾营地2个、旅游导视系统约300个、旅游厕所新建或提档升级20座、旅游医疗救助站6个,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良好。

    让时光慢下来的,还有全新的业态塑造和成型。

    今年6月,九寨沟县与四川体育产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打造罗依山地户外运动基地、黑河七里黄金小镇、黑河大峡谷山地自行车线路、28道拐山地越野车赛道、中查沟户外运动基地等,力求真正实现“游客慢下来、经济活起来”。

    “九寨沟的中海拔非常适合运动,非常适合开展群众性以及具有特殊性要求的运动。不仅如此,这里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拥有中国西部高端的酒店集群,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项目,发展体育产业得天独厚。”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实现“九寨沟”与“大熊猫”两个国际IP的叠加效益,一场名为《登嘎甘亻刍》的情景歌舞剧即将上演。该剧负责人李华介绍,《登嘎甘亻刍》在藏语中就是熊猫舞的意思,剧目以“大熊猫”为主线进行串联,展现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大熊猫主题文化。通过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共同规划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大熊猫主题旅游区、开发设计大熊猫主题文创产品等。

    “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我们还要把九寨沟更多的体验感深度开掘出来。”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从大众游到分众游,从一般游到品质游——转型升级的新九寨,正围绕“建成全域旅游典范”的要求,打造“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快与慢

    演绎出全域旅游新格局

    快与慢,对立统一,在打造九寨全域旅游的进程中,却又是和谐自然的。

    实际上,人们会好奇,当快与慢这一对矛盾体“共生”于旅游产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九寨沟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看来,所谓“快”,就是充分发挥“旅游+交通”的作用,努力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同时,通过加快开发休闲、康养等一批个性化旅游产品,推出覆盖全县、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构建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体验“深”起来、消费“多”起来,充分享受旅游的情趣与乐趣。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毗邻合作和功能协作”的重要内容,支持阿坝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这其中,九寨沟县无疑是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九寨沟县推动景区景点串珠成线,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形成“处处都是景区、村村都是景点、人人都是风景”的“全域九寨大景区”格局,推动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传统观光游到“旅游+”综合立体游的转变。

    近年来,九寨沟县先后投入14.5亿元打造出12个景区景点,嫩恩桑措、甲勿海、爱情海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白河太平沟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中查沟等生态观光旅游,以及南坪镇菜园村“小九寨”、南坪镇双龙村“龙石滩”等乡村旅游景点异军突起。

    “玩转九寨沟,一周七天不重样”。目前,九寨沟县全域旅游产品逐渐丰富,旅游精品线路日趋成熟:

    ——全域九寨精品一日游(世纪相遇之旅):九寨沟爱情海—嫩恩桑措—大录古藏寨。

    ——无忧之境、慢享时光二日游:第一天为九寨沟爱情海—嫩恩桑措,第二天为非遗展览馆—柴门关—罗依农业生态园。

    ……

    今年8月8日,九寨沟县神仙池景区正式开放。这个景区,藏语里称其“嫩恩桑措”,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也被誉为“站在九寨看黄龙”,集九寨沟和黄龙精华于一体,2600个大小不等、水色明丽的水潭和高山湖泊,分布在一条长达3000米、宽约300米的高山峡谷之中。

    爱情海是九寨沟县重点打造包装的又一个新景点。在灾后重建中,九寨沟县引进一家文化旅游公司,打造朦胧爱心拱门、幸福转经桶、姻缘幡、七彩栈道、揽山坞、比翼齐飞等网红拍照打卡点,同时配套漂流、丛林穿越等娱乐项目,成为游客体验生态自然与文化旅游融合的好去处。

    全域旅游有了落脚点,乡村旅游开始蓬勃发展。南坪镇菜园村“小九寨”、郭元乡青龙村“柴门关驿站”等乡村旅游火起来了。

    此外,“九寨有礼”“小九九”等文创产品备受游客喜爱,九寨中蜂、九寨藏香猪、九寨特色水果、九寨花椒、九寨核桃等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伴手礼”畅销省内外。

    数据显示:仅2019年,九寨沟县乡村旅游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09.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3亿元。全县通过旅游脱贫人数超过5500人,旅游空窗期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200余名。

    6月29日,九寨沟县入选四川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7月27日,九寨沟县等五地被推荐为四川省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申请单位——捷报频传,标志着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一年四季美到尾”之称的九寨沟,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1月6日,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发布的《全省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九寨沟全域旅游发展示范效应实践研究报告》指出,九寨沟县以“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为指导,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震后恢复振兴攻坚战,加快构建“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全域旅游经济加快恢复振兴,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其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为全省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本。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震后三年 九寨沟全域旅游的变奏曲

  • 2020年11月06日 07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九寨沟县郭元乡青龙村村民用土琵琶弹唱《十唱柴门关》歌谣,吸引游客拍照。苏杨 摄



    九寨沟甲勿海大熊猫保护研究园里的大熊猫。杨东波 摄



    深秋的九寨沟景区,五花海景点引来游客观赏彩林、海子。苏杨 摄



    重建的新川九路,将九寨沟县的景区景点、村寨串联在一起,让游客进出更方便快捷。苏杨 摄

       

    秋天,九寨沟最美的季节之一。雪山彩林倒映在海子里,如梦似幻;火花海绚丽绽放,诺日朗瀑布游人如织——震后3年,九寨沟盛装归来,还是熟悉的美丽风景。

    不过,现在的九寨沟,早已不是一个“以沟为主”的九寨沟,而是一个升级版的“大九寨”——震后3年,熊猫园、爱情海、神仙池等10多个景区,正翩然走来,向世人展示九寨沟神秘的另一面。

    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这,不再是一个愿景,而是事实:如今,一个以九寨沟景区为核心的“一核多极”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景区内部分景点不同程度受损。不到3个月,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3年重建,对于九寨沟旅游产业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修复,而是发展提升的重构,是快进慢游旅游体系的重建。

    “建设‘快进慢游’旅游新格局,将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可进入性差、大交通成本高、旅游收益低等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也正是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应有之举。”九寨沟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快与慢,快慢之间,时光铭记。一曲快与慢的变奏,是震后3年九寨沟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深度实践。

    内畅外联的交通网加速成型

    震后九寨沟,开启了一场没有先例的灾后恢复重建。不到3年时间,九寨沟成功“补妆”归来,九寨沟景区85%的区域对游客开放。

    “补妆”归来的九寨,别样美丽,再次与世人相约——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道路的通达性显著提升。

    路,曾是制约九寨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处的九寨沟县,交通建设起步晚,全县主要依赖公路,且道路等级低,距马尔康市530公里约8小时车程、距成都市500公里约7小时车程,周边200公里内无三线以上城市。

    灾后重建中,九寨沟县围绕“快”字做文章,致力于规划建设“大通道”,国道247线黄土梁隧道全线贯通,新川九路基本通车,九若路、九绵高速等加快推进,初步实现“对外通达、对内畅达”目标和旅游大交通格局。

    快,是一种速度,也是为了更好地到达。通过全力攻坚,在九寨沟,一个“内畅外联、快进慢游、安全高效”的交通网正加速成型。

    以新川九路提档升级为例,该路是连接九寨沟、黄龙两个世界自然遗产的便捷通道,也是九寨沟重要的出县通道。2017年8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致使川九路多处坍塌、断道,原本脆弱的交通“雪上加霜”。为提高公路抗灾害能力和通行条件,当地采用改线、修建隧道、棚洞等方式修建新川九路,绕避了潜在地质灾害点。

    作为景区干线公路,新川九路串起了川主寺红军纪念碑园、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九寨沟景区、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区、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同时,新川九路也是进出九寨沟核心景区和漳扎镇的重要公路,是旅客和沿线居民的生命通道。

    “目前,新川九路4个控制性隧道已全部贯通,今年底将建成通车。”新川九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潘松透露,到2021年8月底前,新川九路将全面建成通车。

    九寨沟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震后,九寨沟交通总投资较震前提升了20倍,国省干线投资提升了6.3倍,农村公路投资提升了32.9倍。“通过一场交通‘大会战’,‘内畅外联、快进慢游、安全高效’的交通网正在形成,更为九寨沟县全域旅游发展建起了快速通道。”

    这名负责人表示,目前,除九黄机场航空口岸、九绵高速、川九路、九若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工外,通用航空、山地小火车项目也进入论证阶段,届时九寨沟将纵连南北、横贯川西,融入成渝、西安3小时经济圈,真正成为黄金旅游走廊上的“黄金口岸”。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九寨沟县漳扎镇解决停车难问题。“借助重建机会,目前漳扎镇已新建了7个停车场。”九寨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姚宁说,还准备再建一个拥有近千个车位的停车场,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同时还投资3500万元,实施人车分流系统项目,修建了6.5公里特色骑游步道。“骑游步道既能实现人车分流,解决拥堵的问题,又能串起沿路的酒店饭店”。

    开掘深度品质体验的提档升级

    “九寨归来不看水”。在九寨沟,这里的美丽与宁静,会让人感觉时光很慢。

    然而,片刻的慢时光体验之后,游客却难以真正驻足和慢下来,九寨沟景区的强大光环一度产生了遮蔽效应。据测算,地震前,到九寨沟的游客平均在县域停留不足2天,旅游体验深度不足成为九寨沟的“硬伤”。

    慢,是一种状态,是为了停下脚步,恬然体验山水美景和民族风情。“从一定程度上讲,慢是一种节奏,追求的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品质。”九寨沟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认为,慢下来,能改变游客过而不入、游客变过客的窘境。

    如何让游客旅游时真正慢下来?留住步伐,九寨沟开启了一场从内而外的提档升级和蝶变新生。

    首先改变的,就是位于沟口的漳扎镇。在地震中曾遭受破坏和损失的漳扎镇,如今,对标瑞士达沃斯、日本轻井泽、新西兰法国小镇,正蜕变为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以九寨沟景区为依托,漳扎镇沿线中心村、特色村有机“串联”生态山水、景点景区、民俗文化、特色村庄,一个个美丽村落逐渐成为一颗颗明珠。

    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悦榕庄、丽思卡尔顿、希尔顿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进驻,中国绿发、能投集团、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重建3年来,九寨沟县建成游客中心4个、自驾营地2个、旅游导视系统约300个、旅游厕所新建或提档升级20座、旅游医疗救助站6个,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良好。

    让时光慢下来的,还有全新的业态塑造和成型。

    今年6月,九寨沟县与四川体育产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打造罗依山地户外运动基地、黑河七里黄金小镇、黑河大峡谷山地自行车线路、28道拐山地越野车赛道、中查沟户外运动基地等,力求真正实现“游客慢下来、经济活起来”。

    “九寨沟的中海拔非常适合运动,非常适合开展群众性以及具有特殊性要求的运动。不仅如此,这里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拥有中国西部高端的酒店集群,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项目,发展体育产业得天独厚。”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实现“九寨沟”与“大熊猫”两个国际IP的叠加效益,一场名为《登嘎甘亻刍》的情景歌舞剧即将上演。该剧负责人李华介绍,《登嘎甘亻刍》在藏语中就是熊猫舞的意思,剧目以“大熊猫”为主线进行串联,展现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大熊猫主题文化。通过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共同规划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大熊猫主题旅游区、开发设计大熊猫主题文创产品等。

    “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我们还要把九寨沟更多的体验感深度开掘出来。”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从大众游到分众游,从一般游到品质游——转型升级的新九寨,正围绕“建成全域旅游典范”的要求,打造“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快与慢

    演绎出全域旅游新格局

    快与慢,对立统一,在打造九寨全域旅游的进程中,却又是和谐自然的。

    实际上,人们会好奇,当快与慢这一对矛盾体“共生”于旅游产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九寨沟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看来,所谓“快”,就是充分发挥“旅游+交通”的作用,努力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同时,通过加快开发休闲、康养等一批个性化旅游产品,推出覆盖全县、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构建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体验“深”起来、消费“多”起来,充分享受旅游的情趣与乐趣。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毗邻合作和功能协作”的重要内容,支持阿坝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这其中,九寨沟县无疑是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九寨沟县推动景区景点串珠成线,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形成“处处都是景区、村村都是景点、人人都是风景”的“全域九寨大景区”格局,推动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传统观光游到“旅游+”综合立体游的转变。

    近年来,九寨沟县先后投入14.5亿元打造出12个景区景点,嫩恩桑措、甲勿海、爱情海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白河太平沟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中查沟等生态观光旅游,以及南坪镇菜园村“小九寨”、南坪镇双龙村“龙石滩”等乡村旅游景点异军突起。

    “玩转九寨沟,一周七天不重样”。目前,九寨沟县全域旅游产品逐渐丰富,旅游精品线路日趋成熟:

    ——全域九寨精品一日游(世纪相遇之旅):九寨沟爱情海—嫩恩桑措—大录古藏寨。

    ——无忧之境、慢享时光二日游:第一天为九寨沟爱情海—嫩恩桑措,第二天为非遗展览馆—柴门关—罗依农业生态园。

    ……

    今年8月8日,九寨沟县神仙池景区正式开放。这个景区,藏语里称其“嫩恩桑措”,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也被誉为“站在九寨看黄龙”,集九寨沟和黄龙精华于一体,2600个大小不等、水色明丽的水潭和高山湖泊,分布在一条长达3000米、宽约300米的高山峡谷之中。

    爱情海是九寨沟县重点打造包装的又一个新景点。在灾后重建中,九寨沟县引进一家文化旅游公司,打造朦胧爱心拱门、幸福转经桶、姻缘幡、七彩栈道、揽山坞、比翼齐飞等网红拍照打卡点,同时配套漂流、丛林穿越等娱乐项目,成为游客体验生态自然与文化旅游融合的好去处。

    全域旅游有了落脚点,乡村旅游开始蓬勃发展。南坪镇菜园村“小九寨”、郭元乡青龙村“柴门关驿站”等乡村旅游火起来了。

    此外,“九寨有礼”“小九九”等文创产品备受游客喜爱,九寨中蜂、九寨藏香猪、九寨特色水果、九寨花椒、九寨核桃等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伴手礼”畅销省内外。

    数据显示:仅2019年,九寨沟县乡村旅游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09.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3亿元。全县通过旅游脱贫人数超过5500人,旅游空窗期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200余名。

    6月29日,九寨沟县入选四川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7月27日,九寨沟县等五地被推荐为四川省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申请单位——捷报频传,标志着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一年四季美到尾”之称的九寨沟,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1月6日,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发布的《全省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九寨沟全域旅游发展示范效应实践研究报告》指出,九寨沟县以“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为指导,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震后恢复振兴攻坚战,加快构建“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全域旅游经济加快恢复振兴,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其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为全省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本。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