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现有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全部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 
破瓶颈 四川绘就4年“规划图”

  • 2020年01月17日 08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着墨规模布局

    以全省五大片区为基础,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力争未来4年新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4家

    ●聚焦新兴产业

    以重点国家(地区)的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聚焦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及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

    ●强化顶层设计

    创建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财政、产业、外贸、交通、能源等促进政策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规划(2020-2023年)》,其中透露的数据引人关注——我省现有16个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全部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均无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如何破解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分布不均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将其打造成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规划》为未来4年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绘就了全方位“规划图”。

    新建园区破解分布不均

    《规划》就规模布局方面着墨较多。以全省五大片区为基础,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围绕打造核心产业链条,布局形成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高质量国际合作载体,力争未来4年新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4家。

    突出南向,宜宾、泸州有望落户与东盟合作的园区;提升东向,眉山有望新增与日韩合作的园区;深化西向,内江正在与欧美发达国家对接,积极寻求合作;扩大北向,广元力争与俄罗斯合作建设铝材料研发与应用、清洁能源转化等国际合作园区。“在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实现国际(地区)合作园区零的突破。”省商务厅国际合作产业处负责人表示。

    集聚高端破解基础薄弱

    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还面临主导产业弱、外资项目少,与其引进优势项目、对接先进技术的定位不匹配等问题。以中法成都生态园为例,目前已引入神龙汽车及配套企业17家,但园区直接利用外资水平较低;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龙头企业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2018年产值2.6亿元,不到园区总产值的3%。

    “吸引国(境)外项目落地难问题成为制约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的瓶颈之一。”省商务厅国际合作产业处负责人说,为破解此瓶颈,《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即是瞄准产业,提出高标准集聚高端产业项目。为此,合作园区将推动园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鼓励外资参与园区建设运营,鼓励外资通过参股、战略投资、增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到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进行投资。同时,以重点国家(地区)的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聚焦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及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通过落户一家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关联公司,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联手推进破解平台缺失

    缺乏持续推动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也是一大突出问题。目前,我省各合作园区仅依靠成立政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推动建设,普遍存在外方对接平台缺失,资源信息碎片化等问题,无法形成集聚效应。此外,缺乏指导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考评管理机制。

    为此,《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创建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财政、产业、外贸、交通、能源等促进政策。推动形成政府、商会、企业及园区各方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研究制定支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的政策措施。

    《规划》还提出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园区可探索建立展示中心、贸易平台,以市场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同时,构建灵活开放的运营开发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包括来自合作国家(地区)的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建立灵活高效运作的园区开发公司。争取合作国家(地区)的机构以派员等方式积极参与园区开发公司的管理和运行,通过开发模式创新形成利益共同体。

    新闻链接

    目前全省16家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已建12家:中法成都生态园、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德阳、绵阳、成都蒲江)、新川创新科技园、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青白江、德阳、眉山)、中韩创新创业园(成都、资阳)、遂宁欧美产业园

    ●在建3家:中法农业科技园、乐山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园、中日合作产业园

    ●拟建1家:川港合作示范园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现有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全部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 
    破瓶颈 四川绘就4年“规划图”

  • 2020年01月17日 08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着墨规模布局

    以全省五大片区为基础,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力争未来4年新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4家

    ●聚焦新兴产业

    以重点国家(地区)的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聚焦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及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

    ●强化顶层设计

    创建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财政、产业、外贸、交通、能源等促进政策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规划(2020-2023年)》,其中透露的数据引人关注——我省现有16个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全部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均无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如何破解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分布不均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将其打造成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规划》为未来4年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绘就了全方位“规划图”。

    新建园区破解分布不均

    《规划》就规模布局方面着墨较多。以全省五大片区为基础,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围绕打造核心产业链条,布局形成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高质量国际合作载体,力争未来4年新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4家。

    突出南向,宜宾、泸州有望落户与东盟合作的园区;提升东向,眉山有望新增与日韩合作的园区;深化西向,内江正在与欧美发达国家对接,积极寻求合作;扩大北向,广元力争与俄罗斯合作建设铝材料研发与应用、清洁能源转化等国际合作园区。“在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实现国际(地区)合作园区零的突破。”省商务厅国际合作产业处负责人表示。

    集聚高端破解基础薄弱

    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还面临主导产业弱、外资项目少,与其引进优势项目、对接先进技术的定位不匹配等问题。以中法成都生态园为例,目前已引入神龙汽车及配套企业17家,但园区直接利用外资水平较低;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龙头企业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2018年产值2.6亿元,不到园区总产值的3%。

    “吸引国(境)外项目落地难问题成为制约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的瓶颈之一。”省商务厅国际合作产业处负责人说,为破解此瓶颈,《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即是瞄准产业,提出高标准集聚高端产业项目。为此,合作园区将推动园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鼓励外资参与园区建设运营,鼓励外资通过参股、战略投资、增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到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进行投资。同时,以重点国家(地区)的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聚焦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及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通过落户一家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关联公司,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联手推进破解平台缺失

    缺乏持续推动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也是一大突出问题。目前,我省各合作园区仅依靠成立政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推动建设,普遍存在外方对接平台缺失,资源信息碎片化等问题,无法形成集聚效应。此外,缺乏指导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考评管理机制。

    为此,《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创建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财政、产业、外贸、交通、能源等促进政策。推动形成政府、商会、企业及园区各方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研究制定支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的政策措施。

    《规划》还提出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园区可探索建立展示中心、贸易平台,以市场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同时,构建灵活开放的运营开发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包括来自合作国家(地区)的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建立灵活高效运作的园区开发公司。争取合作国家(地区)的机构以派员等方式积极参与园区开发公司的管理和运行,通过开发模式创新形成利益共同体。

    新闻链接

    目前全省16家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已建12家:中法成都生态园、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德阳、绵阳、成都蒲江)、新川创新科技园、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青白江、德阳、眉山)、中韩创新创业园(成都、资阳)、遂宁欧美产业园

    ●在建3家:中法农业科技园、乐山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园、中日合作产业园

    ●拟建1家:川港合作示范园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