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念好“六字经” 
将扶贫产品端上全球餐桌

  • 2019年08月30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六月二十二日,甘孜州雅江县产业园一家企业“扶贫车间”,当地村民用刀开菌袋,以便出菇。

    8月4日,第二届中国生食蔬菜节在广元市朝天区避暑名山曾家山举行。

    几天前,广东省扶贫办热情邀请凉山州入驻刚挂牌的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三年内,免除租金”,很快,“大凉山”品牌将组团走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带贫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条重要销路。

    眼下,对青川县海伶山珍商贸公司老总赵海伶来说,上半年青川土蜂蜜、汉源车厘子、通江银耳等热卖刚过,红心猕猴桃就成了近期主打。10年间,这位返乡创业大学生已将小网店发展成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并在30个贫困村建立基地,用一根网线带动1300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她也跻身全球十佳网商,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捧回全国十佳农民奖杯。

    就这样,打品牌,创营销,拓渠道,四川持续发力,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让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卖得掉”“卖得远”“卖得起价”,助力老乡持续增收致富。

    绿色生态筑底 近9成“三品一标”来自扶贫任务县

    “下个月才上市。”这几天,遂宁市安居区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合社负责人李远林又“拒绝”一个订单。最近,他每天都要“婉拒”很多订购电话。

    卖红苕的也如此“傲气”,底气源自绿色。几年前,五二四红苕便获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认证,其有机红苕卖价贵过猪肉。去年,合作社实现产值1860万元,辐射带动80余个村、1.8万农户脱贫增收致富。

    擦亮金字招牌,首先靠绿色筑底。对贫困地区来说,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省持续筑牢田间绿色防线。去年,在11个县试点有机肥替代化肥,其中广安市广安区、汶川县正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年探索,核心区化肥用量同比减少15%以上。同时,在60个县开展稻麦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和政府购买植保服务,让农作物“吃”得更健康。目前,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已连续4年负增长。

    在巴中市平昌县的生态茶园里,一袋袋天敌携菌捕食螨挂在茶株上,诱虫板、诱虫灯也在茶园各处“坚守”。平昌25万余亩茶园已成为脱贫奔小康特色支柱产业,引进绿色防控技术,正是走绿色品质和精品化道路的尝试。巴中恩阳区则将芦笋病虫草害防治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恩阳芦笋”获国家地标认证。

    质量安全更是管出来的。2012年,四川率先建立省级追溯平台,2018年完成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去年底,5548家主体、7058个农产品入驻省级追溯平台。“有了追溯信誉背书,羊肚菌收入涨了3成。”旺苍县尚武镇羊肚菌基地负责人苟一丰深有体会。

    2012年,四川还率先全国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目前,省政府共认定六批120个省级示范县、12个示范市。省政府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纳入对市州政府目标管理,从2015年起省财政年均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

    几天前,省农业农村厅通气会透露,2019年上半年,全省大宗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5%,这已是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向好。

    不仅如此,全省“三品一标”总数增至535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在有扶贫任务的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4658个,占全省总数的87%。四川还明确,今年将对深贫县申报“三品一标”开设绿色通道,今明两年全部免收三州绿色食品申报主体的审核费和标志使用费,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实施五大工程 初步构建起四川扶贫品牌矩阵

    这几天,甘孜州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老总杨帆正在筹划将刚上市的高原生态萝卜发往港澳市场。去年9月7日,从“世界高城”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基地,5台理塘供港澳极地蔬菜专车首发开运。

    征服港澳市民味蕾的,正是“离天空最近”的极地果蔬。作为川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之一,理塘不仅注册“理塘牦牛”“理塘牦牛肉”等地标产品,还积极打造“极地果蔬”等全县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敲开中高端市场的“金钥匙”。

    悄然发力的,不仅是理塘。一度,“川粮”“蜀味”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消费比重不足40%,品牌成四川农业亟待补齐的短板。对扶贫产业来说,尽管生态本底极好,但因品牌不响,好东西要么深藏大山,要么按“大路货”卖。

    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引领。2017年,四川首次专门就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印发意见,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培育壮大“川”字号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动“川”字号农产品叫响国内外。

    随后,新增一批新品牌、做强一批老品牌、弘扬一批特色品牌、培育一批电商品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做大做强川茶、川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省级区域品牌……

    2016年5月,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天府龙芽”这个川茶首个省级公共区域大品牌从此正式亮相,四川有了同西湖龙井一样具有符号性特征的茶叶“名片”。去年3月,“天府龙芽”携宜宾早茶、蒙顶山茶等四川主产茶区“三山一早”公共品牌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今年3月,36家龙头茶企成为首批统一使用“天府龙芽”地理标志企业……川茶品牌不断叫响,原料出川正日益变为品牌出川,在千亿川茶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多贫困户因茶而富。

    以“天府龙芽”为引领的川茶品牌集群崛起,是四川品牌建设的缩影。2017年以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已连续3年推介农产品优秀区域公用品牌3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150个;2018年,第六届四川农博会首次评选最受欢迎“四川扶贫”品牌。持续发力,四川已打造“天府龙芽”“大凉山”“雷波脐橙”等有影响力的省市县级区域品牌和“壹颗红心猕猴桃”“彝家山寨苦荞食品”等产品品牌,初步建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扶贫品牌矩阵,全省农产品品牌总产值已达1580亿元。蒙顶山茶跻身“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唐家河蜂蜜获国家级农产品地标示范样板称号,纳溪特早茶成为中欧首批互认产品,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价值居全国同类第一,溢价带动种果贫困户年人均增收925元……

    今年,四川将在有扶贫任务的县推出优质农产品品牌35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3个以上,并在农博会、菜博会、农交会和“农民丰收节”等展销活动上设立专区专柜宣传推介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宣传推广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4000个以上。

    创新销售体系 全国首创“四川扶贫”集体商标

    7月6日,宁夏银川,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拉开帷幕。首次亮相的“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不仅成为会场一大亮点,更一举斩获品牌节金奖。

    “销量明显提升!”参展的巴中南江县的四川良源食品公司负责人赵敏感同身受,公司去年底拿到“四川扶贫”集体商标预授权证书,这次首次参加品牌节,便有好几家争当代理商,希望将核桃油等特色产品打入西北市场。

    用一枚“四川扶贫”标识,畅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正是四川的一项全国性创举。2018年6月,为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有效破解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四川率先全国出台《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端出财政、税收等7项举措,明确加强宣传推介、认定扶贫产品、完善扶贫产品直通渠道等11项工作,注册“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创新。

    四川为“四川扶贫”产品开“绿灯”:凡扶贫产品都可使用标识;凡贴有标识产品均发动各类销售主体积极营销;凡销售企业都有政策支持;凡贴有标识产品,号召全社会人士优先购买,不断推动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机关、进院校等“八进”。

    2018年12月,“四川扶贫”标识产品首次进京亮相,一炮走红,斩获24.3亿元订单。今年4月,“四川扶贫”产品首次进入浙江机关食堂,带的苦荞产品被抢购一空,凉山环太生物公司不得不临时空运补货……

    截至今年8月,四川已授权1535家企业、3323个扶贫产品无偿使用“四川扶贫”标识。全省各市州和省直机关、高校、国企等已采购“四川扶贫”产品1200余种,金额达2.54亿元;率先全国开展的“以购代捐”活动,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购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9.53亿元。

    助推扶贫农产品行销天下,四川还有组合拳。2017年8月4日,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甘孜、阿坝、凉山三位副州长登台当起推销员,为本地农产品“赚吆喝”。不仅如此,四川还连续5年举办贫困地区农产品展示推介等活动,在各大展会为贫困地区农产品设免费展区,今年5月开播的“四川乡村频道”也持续宣传引导。

    四川还用一根网线让贫困老乡直接对话全球市场。目前,已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1.7万个,覆盖全省贫困县80%以上的行政村。全省过半贫困县被纳入国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仅2017年,88个贫困县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48.70亿元,增速较全省平均高出24.26个百分点。全省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6万个,实现线上销售95.5亿元。沐川县建成1500平方米电商孵化基地,全县90%农特产品实现网上销售,1.5万贫困人口受益。登陆聚划算,5000公斤汶川车厘子一小时便被抢购一空,整个阿坝州有近2/3的水果通过电商走出大山。 (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念好“六字经” 
    将扶贫产品端上全球餐桌

  • 2019年08月30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六月二十二日,甘孜州雅江县产业园一家企业“扶贫车间”,当地村民用刀开菌袋,以便出菇。

    8月4日,第二届中国生食蔬菜节在广元市朝天区避暑名山曾家山举行。

    几天前,广东省扶贫办热情邀请凉山州入驻刚挂牌的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三年内,免除租金”,很快,“大凉山”品牌将组团走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带贫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条重要销路。

    眼下,对青川县海伶山珍商贸公司老总赵海伶来说,上半年青川土蜂蜜、汉源车厘子、通江银耳等热卖刚过,红心猕猴桃就成了近期主打。10年间,这位返乡创业大学生已将小网店发展成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并在30个贫困村建立基地,用一根网线带动1300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她也跻身全球十佳网商,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捧回全国十佳农民奖杯。

    就这样,打品牌,创营销,拓渠道,四川持续发力,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让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卖得掉”“卖得远”“卖得起价”,助力老乡持续增收致富。

    绿色生态筑底 近9成“三品一标”来自扶贫任务县

    “下个月才上市。”这几天,遂宁市安居区永丰绿色五二四红苕专合社负责人李远林又“拒绝”一个订单。最近,他每天都要“婉拒”很多订购电话。

    卖红苕的也如此“傲气”,底气源自绿色。几年前,五二四红苕便获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认证,其有机红苕卖价贵过猪肉。去年,合作社实现产值1860万元,辐射带动80余个村、1.8万农户脱贫增收致富。

    擦亮金字招牌,首先靠绿色筑底。对贫困地区来说,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省持续筑牢田间绿色防线。去年,在11个县试点有机肥替代化肥,其中广安市广安区、汶川县正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年探索,核心区化肥用量同比减少15%以上。同时,在60个县开展稻麦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和政府购买植保服务,让农作物“吃”得更健康。目前,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已连续4年负增长。

    在巴中市平昌县的生态茶园里,一袋袋天敌携菌捕食螨挂在茶株上,诱虫板、诱虫灯也在茶园各处“坚守”。平昌25万余亩茶园已成为脱贫奔小康特色支柱产业,引进绿色防控技术,正是走绿色品质和精品化道路的尝试。巴中恩阳区则将芦笋病虫草害防治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恩阳芦笋”获国家地标认证。

    质量安全更是管出来的。2012年,四川率先建立省级追溯平台,2018年完成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去年底,5548家主体、7058个农产品入驻省级追溯平台。“有了追溯信誉背书,羊肚菌收入涨了3成。”旺苍县尚武镇羊肚菌基地负责人苟一丰深有体会。

    2012年,四川还率先全国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目前,省政府共认定六批120个省级示范县、12个示范市。省政府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纳入对市州政府目标管理,从2015年起省财政年均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

    几天前,省农业农村厅通气会透露,2019年上半年,全省大宗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5%,这已是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向好。

    不仅如此,全省“三品一标”总数增至535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在有扶贫任务的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4658个,占全省总数的87%。四川还明确,今年将对深贫县申报“三品一标”开设绿色通道,今明两年全部免收三州绿色食品申报主体的审核费和标志使用费,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实施五大工程 初步构建起四川扶贫品牌矩阵

    这几天,甘孜州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老总杨帆正在筹划将刚上市的高原生态萝卜发往港澳市场。去年9月7日,从“世界高城”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基地,5台理塘供港澳极地蔬菜专车首发开运。

    征服港澳市民味蕾的,正是“离天空最近”的极地果蔬。作为川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之一,理塘不仅注册“理塘牦牛”“理塘牦牛肉”等地标产品,还积极打造“极地果蔬”等全县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敲开中高端市场的“金钥匙”。

    悄然发力的,不仅是理塘。一度,“川粮”“蜀味”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消费比重不足40%,品牌成四川农业亟待补齐的短板。对扶贫产业来说,尽管生态本底极好,但因品牌不响,好东西要么深藏大山,要么按“大路货”卖。

    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引领。2017年,四川首次专门就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印发意见,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培育壮大“川”字号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动“川”字号农产品叫响国内外。

    随后,新增一批新品牌、做强一批老品牌、弘扬一批特色品牌、培育一批电商品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做大做强川茶、川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省级区域品牌……

    2016年5月,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天府龙芽”这个川茶首个省级公共区域大品牌从此正式亮相,四川有了同西湖龙井一样具有符号性特征的茶叶“名片”。去年3月,“天府龙芽”携宜宾早茶、蒙顶山茶等四川主产茶区“三山一早”公共品牌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今年3月,36家龙头茶企成为首批统一使用“天府龙芽”地理标志企业……川茶品牌不断叫响,原料出川正日益变为品牌出川,在千亿川茶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多贫困户因茶而富。

    以“天府龙芽”为引领的川茶品牌集群崛起,是四川品牌建设的缩影。2017年以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已连续3年推介农产品优秀区域公用品牌3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150个;2018年,第六届四川农博会首次评选最受欢迎“四川扶贫”品牌。持续发力,四川已打造“天府龙芽”“大凉山”“雷波脐橙”等有影响力的省市县级区域品牌和“壹颗红心猕猴桃”“彝家山寨苦荞食品”等产品品牌,初步建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扶贫品牌矩阵,全省农产品品牌总产值已达1580亿元。蒙顶山茶跻身“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唐家河蜂蜜获国家级农产品地标示范样板称号,纳溪特早茶成为中欧首批互认产品,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价值居全国同类第一,溢价带动种果贫困户年人均增收925元……

    今年,四川将在有扶贫任务的县推出优质农产品品牌35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3个以上,并在农博会、菜博会、农交会和“农民丰收节”等展销活动上设立专区专柜宣传推介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宣传推广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4000个以上。

    创新销售体系 全国首创“四川扶贫”集体商标

    7月6日,宁夏银川,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拉开帷幕。首次亮相的“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不仅成为会场一大亮点,更一举斩获品牌节金奖。

    “销量明显提升!”参展的巴中南江县的四川良源食品公司负责人赵敏感同身受,公司去年底拿到“四川扶贫”集体商标预授权证书,这次首次参加品牌节,便有好几家争当代理商,希望将核桃油等特色产品打入西北市场。

    用一枚“四川扶贫”标识,畅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正是四川的一项全国性创举。2018年6月,为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有效破解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四川率先全国出台《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端出财政、税收等7项举措,明确加强宣传推介、认定扶贫产品、完善扶贫产品直通渠道等11项工作,注册“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创新。

    四川为“四川扶贫”产品开“绿灯”:凡扶贫产品都可使用标识;凡贴有标识产品均发动各类销售主体积极营销;凡销售企业都有政策支持;凡贴有标识产品,号召全社会人士优先购买,不断推动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机关、进院校等“八进”。

    2018年12月,“四川扶贫”标识产品首次进京亮相,一炮走红,斩获24.3亿元订单。今年4月,“四川扶贫”产品首次进入浙江机关食堂,带的苦荞产品被抢购一空,凉山环太生物公司不得不临时空运补货……

    截至今年8月,四川已授权1535家企业、3323个扶贫产品无偿使用“四川扶贫”标识。全省各市州和省直机关、高校、国企等已采购“四川扶贫”产品1200余种,金额达2.54亿元;率先全国开展的“以购代捐”活动,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购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9.53亿元。

    助推扶贫农产品行销天下,四川还有组合拳。2017年8月4日,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甘孜、阿坝、凉山三位副州长登台当起推销员,为本地农产品“赚吆喝”。不仅如此,四川还连续5年举办贫困地区农产品展示推介等活动,在各大展会为贫困地区农产品设免费展区,今年5月开播的“四川乡村频道”也持续宣传引导。

    四川还用一根网线让贫困老乡直接对话全球市场。目前,已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1.7万个,覆盖全省贫困县80%以上的行政村。全省过半贫困县被纳入国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仅2017年,88个贫困县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48.70亿元,增速较全省平均高出24.26个百分点。全省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6万个,实现线上销售95.5亿元。沐川县建成1500平方米电商孵化基地,全县90%农特产品实现网上销售,1.5万贫困人口受益。登陆聚划算,5000公斤汶川车厘子一小时便被抢购一空,整个阿坝州有近2/3的水果通过电商走出大山。 (三水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