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牧民说:“读书比挖虫草更重要”

  • 2019年06月26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壤塘县城黄金地段的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是阿坝州最大的寄宿制小学。周琳 摄

    国家级贫困县壤塘大力推行十五年义务教育

    6月23日晚,海拔3500多米的阿坝州壤塘县上杜柯乡中心校,一年级两个班88个学生全都在晚自习。“这个时候正是挖虫草的季节,以前家长都要带着学生上山挖虫草,季节性辍学特别明显。”藏族教师子加说,现在送孩子上学读书,成了农牧民家里的大事,比上山挖虫草、贝母和捡松茸都还重要。

    上杜柯乡中心校是壤塘县最偏僻的小学,目前有400多名学生,比2012年增加了5倍多。在子加看来,这是壤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结果。

    7年连续举行教育发展大会

    在壤塘,每年初都有一个特别的大会,叫教育发展大会。

    这个大会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会议既要表彰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又要表彰尊师重教的好家长,仅每年表彰费就有80万元左右;二是会议规格高,县委书记、县长每年都要参加。

    而这样的大会已在壤塘连续开了7年。

    壤塘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什么要大张旗鼓连续7年召开这个大会?

    从2012年起,壤塘开始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并在壤塘县委书记严华的提议下,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发展大会,探讨解决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短板。“要甩掉‘国贫县’帽子,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就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壤塘县委副书记达尔吉说。

    在教育发展大会上,为留住优秀教师,壤塘出台了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奖励办法,同时把全县教师的目标考核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参公执行。

    此外,壤塘县还大力推行名誉校(园)长制度。即全县所有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中小学名誉校(园)长,每学期必须为学校办1件实事,到学校开展1次专题调研、讲1堂课、参加1次家长会、同吃1顿饭、组织1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成果展等“9个1”活动。

    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由此成为壤塘县寄宿制小学的名誉校长,调研就发现学校没水,就专门修了个水厂;电压不稳,就安装发电机;没有校医,就专门配备固定医生。冬天就发动募捐,给全县学生统一做藏装。

    “目前,名誉校(园)长共办理教育实事600余件,既破解了很多教育发展中的难题,又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项目和经费打开了‘绿色通道’。”壤塘县教育局局长侯志刚说。

    统计数据显示,7年前,壤塘县入学率不到70%,如今已上升到98.33%。

    黄金地段建最大寄宿小学

    在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活动上,阿坝州最大的寄宿制小学——壤塘县寄宿制小学近3000名师生,挥舞国旗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爱。”5年级2班学生尕尔玛登说,感谢祖国,让我们在漂亮、美丽的学校读书。

    壤塘县寄宿制小学坐落在杜柯河畔,“旁边是河边公园,后山森林环绕。”校长色准说,这里全年平均每天日照时间可达9小时左右,比县城任何一个地方日照时间都长。

    该校占地61亩,总投资超1亿元,2017年建成投用。为方便师生出行,壤塘还额外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我省藏区跨度最大的藏式伸臂桥和一座普通钢架水泥桥。

    “可别小看这个学校,它可是建在壤塘县城新区的黄金地段”。张德发说,当年曾有不少开发商拿着数千万元准备买这块地搞旅游和房产开发,壤塘最终放弃商业开发,额外掏钱在这里建起了漂亮的寄宿制小学。

    壤塘原城关小学的所有师生、10个乡(镇)4至6年级的学生和岗木达乡1至6年级学生都搬进了这个新校园。“以前学校又窄又小,得两个人挤一张床才够住。”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教师陈英说。

    近年来,壤塘共投入2.6亿元用于新建校舍、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已有13所中小学和35所村级幼儿园,在校(园)学生6792人。

    上学读书比挖虫草更重要

    每年4月至8月,是壤塘县采挖虫草、贝母和捡松茸的季节。当地一些农牧民家长一度认为挖虫草、贝母比读书重要,很多牧民都会带着学生娃儿上山。

    达尔吉介绍,一条饱满、长约4厘米的新鲜虫草可以卖到50元左右。学生娃娃眼力好、动作敏捷,挖虫草有时比大人还厉害。

    针对学生挖虫草、贝母耽误学业的问题,壤塘县一方面以“县、乡、村、学校捆绑”的方式,强化“控辍保学”责任,一方面深入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要求所有在校教师到农牧民家中进行全覆盖走访,宣讲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引导农牧民重视教育。

    为找到一名上山挖虫草的学生,上杜柯乡中心校老师谢让扎西骑着摩托辗转300公里,才在青海省班玛县找到学生一家,并反复说服家长。

    为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关爱,壤塘县寄宿制小学和壤柯镇政府成立了“爱心爸妈”团队,与在校贫困学生、孤儿和周末不能回家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认领帮扶,给他们送学习用品,教他们洗头、洗衣服、洗澡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最好的虫草和贝母都在课堂,让孩子上学读书,长大后才有本事挣到更多虫草。”达尔吉说,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接受了这样的观念。

    “教师教得很好,娃娃成绩也好,还特别懂礼貌。”今年虫草季,吾依乡西西村牧民东周巴特意赶到壤塘县寄宿制小学,代表在5年级读书的女儿向老师献上哈达。牧民华尔单甲也把自己的4个孩子全部送进学校,“上学读书,比挖虫草贝母更重要。”链接

    阿坝州目前共有285所寄宿制学校,有寄宿学生8.2万多人。这些寄宿制学校坚持“分层要求、逐步提高、激励为主、爱为先导”的原则,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铺床叠被的生活细节入手,通过良好校风校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为使寄宿制学生愉快学习和生活,全州寄宿制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视解决寄宿学生生活困难,个别乡、村安排家长代表到校为学生煮饭、服务,使学生在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朱蕾 记者 徐中成)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牧民说:“读书比挖虫草更重要”

  • 2019年06月26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壤塘县城黄金地段的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是阿坝州最大的寄宿制小学。周琳 摄

    国家级贫困县壤塘大力推行十五年义务教育

    6月23日晚,海拔3500多米的阿坝州壤塘县上杜柯乡中心校,一年级两个班88个学生全都在晚自习。“这个时候正是挖虫草的季节,以前家长都要带着学生上山挖虫草,季节性辍学特别明显。”藏族教师子加说,现在送孩子上学读书,成了农牧民家里的大事,比上山挖虫草、贝母和捡松茸都还重要。

    上杜柯乡中心校是壤塘县最偏僻的小学,目前有400多名学生,比2012年增加了5倍多。在子加看来,这是壤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结果。

    7年连续举行教育发展大会

    在壤塘,每年初都有一个特别的大会,叫教育发展大会。

    这个大会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会议既要表彰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又要表彰尊师重教的好家长,仅每年表彰费就有80万元左右;二是会议规格高,县委书记、县长每年都要参加。

    而这样的大会已在壤塘连续开了7年。

    壤塘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什么要大张旗鼓连续7年召开这个大会?

    从2012年起,壤塘开始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并在壤塘县委书记严华的提议下,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发展大会,探讨解决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短板。“要甩掉‘国贫县’帽子,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就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壤塘县委副书记达尔吉说。

    在教育发展大会上,为留住优秀教师,壤塘出台了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奖励办法,同时把全县教师的目标考核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参公执行。

    此外,壤塘县还大力推行名誉校(园)长制度。即全县所有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中小学名誉校(园)长,每学期必须为学校办1件实事,到学校开展1次专题调研、讲1堂课、参加1次家长会、同吃1顿饭、组织1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成果展等“9个1”活动。

    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由此成为壤塘县寄宿制小学的名誉校长,调研就发现学校没水,就专门修了个水厂;电压不稳,就安装发电机;没有校医,就专门配备固定医生。冬天就发动募捐,给全县学生统一做藏装。

    “目前,名誉校(园)长共办理教育实事600余件,既破解了很多教育发展中的难题,又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项目和经费打开了‘绿色通道’。”壤塘县教育局局长侯志刚说。

    统计数据显示,7年前,壤塘县入学率不到70%,如今已上升到98.33%。

    黄金地段建最大寄宿小学

    在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活动上,阿坝州最大的寄宿制小学——壤塘县寄宿制小学近3000名师生,挥舞国旗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爱。”5年级2班学生尕尔玛登说,感谢祖国,让我们在漂亮、美丽的学校读书。

    壤塘县寄宿制小学坐落在杜柯河畔,“旁边是河边公园,后山森林环绕。”校长色准说,这里全年平均每天日照时间可达9小时左右,比县城任何一个地方日照时间都长。

    该校占地61亩,总投资超1亿元,2017年建成投用。为方便师生出行,壤塘还额外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我省藏区跨度最大的藏式伸臂桥和一座普通钢架水泥桥。

    “可别小看这个学校,它可是建在壤塘县城新区的黄金地段”。张德发说,当年曾有不少开发商拿着数千万元准备买这块地搞旅游和房产开发,壤塘最终放弃商业开发,额外掏钱在这里建起了漂亮的寄宿制小学。

    壤塘原城关小学的所有师生、10个乡(镇)4至6年级的学生和岗木达乡1至6年级学生都搬进了这个新校园。“以前学校又窄又小,得两个人挤一张床才够住。”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教师陈英说。

    近年来,壤塘共投入2.6亿元用于新建校舍、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已有13所中小学和35所村级幼儿园,在校(园)学生6792人。

    上学读书比挖虫草更重要

    每年4月至8月,是壤塘县采挖虫草、贝母和捡松茸的季节。当地一些农牧民家长一度认为挖虫草、贝母比读书重要,很多牧民都会带着学生娃儿上山。

    达尔吉介绍,一条饱满、长约4厘米的新鲜虫草可以卖到50元左右。学生娃娃眼力好、动作敏捷,挖虫草有时比大人还厉害。

    针对学生挖虫草、贝母耽误学业的问题,壤塘县一方面以“县、乡、村、学校捆绑”的方式,强化“控辍保学”责任,一方面深入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要求所有在校教师到农牧民家中进行全覆盖走访,宣讲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引导农牧民重视教育。

    为找到一名上山挖虫草的学生,上杜柯乡中心校老师谢让扎西骑着摩托辗转300公里,才在青海省班玛县找到学生一家,并反复说服家长。

    为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关爱,壤塘县寄宿制小学和壤柯镇政府成立了“爱心爸妈”团队,与在校贫困学生、孤儿和周末不能回家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认领帮扶,给他们送学习用品,教他们洗头、洗衣服、洗澡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最好的虫草和贝母都在课堂,让孩子上学读书,长大后才有本事挣到更多虫草。”达尔吉说,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接受了这样的观念。

    “教师教得很好,娃娃成绩也好,还特别懂礼貌。”今年虫草季,吾依乡西西村牧民东周巴特意赶到壤塘县寄宿制小学,代表在5年级读书的女儿向老师献上哈达。牧民华尔单甲也把自己的4个孩子全部送进学校,“上学读书,比挖虫草贝母更重要。”链接

    阿坝州目前共有285所寄宿制学校,有寄宿学生8.2万多人。这些寄宿制学校坚持“分层要求、逐步提高、激励为主、爱为先导”的原则,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铺床叠被的生活细节入手,通过良好校风校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为使寄宿制学生愉快学习和生活,全州寄宿制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视解决寄宿学生生活困难,个别乡、村安排家长代表到校为学生煮饭、服务,使学生在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朱蕾 记者 徐中成)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