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让旅游演艺成为“另一道风景线”

  • 2019年01月18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围绕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所需

    ●目前四川旅游业存在过分依赖景区、依赖门票的状况,应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不少景区兼具大美风光和厚重文化,旅游演艺有助于景区文化的挖掘与“变现”

    所谋

    ●旅游演艺项目应立足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别由于缺少文化内涵变成了“快餐文化”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需要不断精进,与景区及其他旅游产品互为补充

    “《亚丁·三怙主》2017年首演以来,我在现场观看了100多场演出,观众都反响热烈。”1月16日,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小组会议现场,省政协委员、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团长拥塔拉姆热情介绍了该团出品的这部大型歌舞剧,而《亚丁·三怙主》也是为稻城亚丁景区量身定制的旅游演出剧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强调“加强巴蜀文化资源转化,推进旅游演艺和非遗等文创产品开发”。发展旅游演艺有何意义?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巴蜀文化,让旅游演艺成为吸引游客的“另一道风景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

    旅游演艺项目

    成四川景区“香饽饽”

    《亚丁·三怙主》的诞生,其实颇有些机缘巧合。几年前,稻城亚丁景区建成亚丁演艺中心,但苦于缺少可以长期驻场演出的剧目,于是向甘孜州民族歌舞团求助。“一开始其实有些犹豫,不过看到亚丁游客晚上没什么去处,我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拥塔拉姆率领团队,以亚丁景区著名的央迈勇等3座雪山为灵感,创作出《亚丁·三怙主》。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不少景区都有各自的旅游演艺项目,有些地方还不止一项。2016年,西昌推出大型实景剧《阿惹妞》,此外当地还有舞剧《火图腾》、歌舞剧《月亮部落》等旅游演艺剧目不定期上演。

    峨眉山景区此前打造了《圣象峨眉》《功夫峨眉》等旅游演艺项目,省人大代表、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透露,目前景区正加快建设“只有峨眉山”演艺剧场。该项目由“印象系列”总导演王潮歌领衔打造,投资8.2亿元,总占地249亩,其中演艺剧场共有6个观演空间,每场可容纳1400人同时观演。

    王东介绍,该项目将剧场与周边村落有机融合,打造从室外到室内的“行进式”观演模式。项目建成投运后,每日游客接待规模可达万人,将进一步丰富峨眉山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演艺有助于

    景区文化的挖掘与“变现”

    旅游演艺为何受到省内各大景区青睐?对文旅融合发展做过专题调研的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主任曹成建认为,我省不少景区兼具大美风光和厚重文化,旅游演艺有助于景区文化的挖掘与“变现”。

    曹成建说,目前四川旅游业存在过分依赖景区、依赖门票的状况,应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他注意到一个数据:2017年,我省入境游客为336.2万人次,远低于云南的667.7万人次,也比不上陕西和广西两地。“这些省份都有全国知名的旅游演艺项目,游客除了看风景,还能通过这些演出体验地方文化。”

    “只有峨眉山”项目之所以敢上马,就与此前旅游演艺项目的市场回报密切相关。“据我们粗略估算,《圣象峨眉》和《功夫峨眉》每年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直接为峨眉山景区创收上亿元。”王东说。

    除了“真金白银”的旅游收入,旅游演艺的社会效益同样不容忽视。拥塔拉姆说,今年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将全新打造《康定情歌》,力争在康定实现驻场演出,海螺沟的旅游演艺项目也已提上日程。“如果市场反响好,我们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完全可以搞二团、三团,这样既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能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丰富文化内涵

    旅游演艺切莫成“快餐文化”

    《亚丁·三怙主》上演之初,拥塔拉姆开玩笑表示“很多游客抱着怀疑的心态走进剧场”。所幸看后游客反响令人欣慰,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观众称其为“来亚丁必看的演出”“亚丁的另一道风景线”等。

    拥塔拉姆相信这是文化自身的魅力。她介绍,《亚丁·三怙主》不仅融入了地域特色浓郁的歌舞,如夯土筑墙的建房劳动号子、彩袖飞舞的奔腾锅庄舞,还有藏族民间艺人的梵音诵唱等艺术元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景区的核心文化给予诠释,让游客带着敬畏的态度观赏、感知美景,同时也让单纯的游玩变得更有意义。”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歌舞团歌唱队队长冯兴荣也认为,旅游演艺项目应立足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他认为不少景区的演艺项目,由于缺少文化内涵变成了“快餐文化”。“不只是唱一首祝酒歌、穿一些鲜艳的服饰那么简单,这会误导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冯兴荣认为,即使旅游演艺,文化传承也比市场回报更重要。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需要不断精进,与景区及其他旅游产品互为补充。”王东表示,“只有峨眉山”项目建成运营后,将继续探索演艺项目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更深入感受佛教文化、武术文化等。 (记者 余如波)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让旅游演艺成为“另一道风景线”

  • 2019年01月18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围绕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所需

    ●目前四川旅游业存在过分依赖景区、依赖门票的状况,应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不少景区兼具大美风光和厚重文化,旅游演艺有助于景区文化的挖掘与“变现”

    所谋

    ●旅游演艺项目应立足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别由于缺少文化内涵变成了“快餐文化”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需要不断精进,与景区及其他旅游产品互为补充

    “《亚丁·三怙主》2017年首演以来,我在现场观看了100多场演出,观众都反响热烈。”1月16日,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小组会议现场,省政协委员、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团长拥塔拉姆热情介绍了该团出品的这部大型歌舞剧,而《亚丁·三怙主》也是为稻城亚丁景区量身定制的旅游演出剧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强调“加强巴蜀文化资源转化,推进旅游演艺和非遗等文创产品开发”。发展旅游演艺有何意义?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巴蜀文化,让旅游演艺成为吸引游客的“另一道风景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

    旅游演艺项目

    成四川景区“香饽饽”

    《亚丁·三怙主》的诞生,其实颇有些机缘巧合。几年前,稻城亚丁景区建成亚丁演艺中心,但苦于缺少可以长期驻场演出的剧目,于是向甘孜州民族歌舞团求助。“一开始其实有些犹豫,不过看到亚丁游客晚上没什么去处,我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拥塔拉姆率领团队,以亚丁景区著名的央迈勇等3座雪山为灵感,创作出《亚丁·三怙主》。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不少景区都有各自的旅游演艺项目,有些地方还不止一项。2016年,西昌推出大型实景剧《阿惹妞》,此外当地还有舞剧《火图腾》、歌舞剧《月亮部落》等旅游演艺剧目不定期上演。

    峨眉山景区此前打造了《圣象峨眉》《功夫峨眉》等旅游演艺项目,省人大代表、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透露,目前景区正加快建设“只有峨眉山”演艺剧场。该项目由“印象系列”总导演王潮歌领衔打造,投资8.2亿元,总占地249亩,其中演艺剧场共有6个观演空间,每场可容纳1400人同时观演。

    王东介绍,该项目将剧场与周边村落有机融合,打造从室外到室内的“行进式”观演模式。项目建成投运后,每日游客接待规模可达万人,将进一步丰富峨眉山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演艺有助于

    景区文化的挖掘与“变现”

    旅游演艺为何受到省内各大景区青睐?对文旅融合发展做过专题调研的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主任曹成建认为,我省不少景区兼具大美风光和厚重文化,旅游演艺有助于景区文化的挖掘与“变现”。

    曹成建说,目前四川旅游业存在过分依赖景区、依赖门票的状况,应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他注意到一个数据:2017年,我省入境游客为336.2万人次,远低于云南的667.7万人次,也比不上陕西和广西两地。“这些省份都有全国知名的旅游演艺项目,游客除了看风景,还能通过这些演出体验地方文化。”

    “只有峨眉山”项目之所以敢上马,就与此前旅游演艺项目的市场回报密切相关。“据我们粗略估算,《圣象峨眉》和《功夫峨眉》每年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直接为峨眉山景区创收上亿元。”王东说。

    除了“真金白银”的旅游收入,旅游演艺的社会效益同样不容忽视。拥塔拉姆说,今年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将全新打造《康定情歌》,力争在康定实现驻场演出,海螺沟的旅游演艺项目也已提上日程。“如果市场反响好,我们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完全可以搞二团、三团,这样既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能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丰富文化内涵

    旅游演艺切莫成“快餐文化”

    《亚丁·三怙主》上演之初,拥塔拉姆开玩笑表示“很多游客抱着怀疑的心态走进剧场”。所幸看后游客反响令人欣慰,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观众称其为“来亚丁必看的演出”“亚丁的另一道风景线”等。

    拥塔拉姆相信这是文化自身的魅力。她介绍,《亚丁·三怙主》不仅融入了地域特色浓郁的歌舞,如夯土筑墙的建房劳动号子、彩袖飞舞的奔腾锅庄舞,还有藏族民间艺人的梵音诵唱等艺术元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景区的核心文化给予诠释,让游客带着敬畏的态度观赏、感知美景,同时也让单纯的游玩变得更有意义。”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歌舞团歌唱队队长冯兴荣也认为,旅游演艺项目应立足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他认为不少景区的演艺项目,由于缺少文化内涵变成了“快餐文化”。“不只是唱一首祝酒歌、穿一些鲜艳的服饰那么简单,这会误导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冯兴荣认为,即使旅游演艺,文化传承也比市场回报更重要。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需要不断精进,与景区及其他旅游产品互为补充。”王东表示,“只有峨眉山”项目建成运营后,将继续探索演艺项目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更深入感受佛教文化、武术文化等。 (记者 余如波)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