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亮出2018年成绩单

  • 2019年01月14日 07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

    泸州港一片繁忙。

    一年多前,位于泸州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尚未引起人们太多注意。一年过去,这个占地面积仅19.99平方公里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迅速成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形成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推广1项,全省推广3项,其中“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南向通道实现突破发展,双向开行“泸州-广州-香港”铁海联运班列、“泸州-钦州-新加坡”铁海联运班列,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一张成绩单的“突破”

    制度创新成果破百项,南向通道实现突破发展

    过去一年,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交出一份“成绩单”——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4项,全国推广1项,全省推广3项,全市推广51项;新增注册企业2706家,累计新增注册企业5747家,为原存量企业的8.2倍。

    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刘光明看来,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制度创新、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等。

    以制度创新为例,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企业从注册到具备一般生产经营许可条件最多需要18小时,该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创新“互联网+税务”“人工智能+税务”等改革措施,“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将在全国推广等。

    再看开放合作。南向通道实现突破发展,加强与广州、钦州合作,双向开行“泸州-广州-香港”铁海联运班列2班/周,开行“泸州-钦州-新加坡”铁海联运班列,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东向通道效率提升,与重庆、武汉、上海等沿江港口自贸试验区合作,筹建泸州航运物流交易所,稳定开行直航班轮4班/周,泸州港至上海的水运时间由18天缩短至12天;西向通道加速优化,深化与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合作,开行“蓉欧+泸州港”号班列50列,省内实现长江水运和蓉欧班列无缝连接。

    招商引资方面,设立深圳、香港招商办事处,“一带一路”国家馆群开馆运行,引进香港衡宽、广州基金、新海丰等重大产业项目,新签约项目119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37个,5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累计签约金额211.6亿元。

    一股拧成的“合力”

    消除“壁垒”,多部门协同创新与合作不断加强

    1月12日,四川君宇菘商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办理企业开设手续的流程,对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小时清单制”竖起大拇指。“以前,材料至少要20多种,跑10多个部门,至少要5天;现在,3个小时就完成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办税登记、银行开户等手续。”

    改变源于“小时清单制”。企业参照限时1小时、3小时、6小时的“三张清单”,找到对应事项办理即可。同时,综合服务大厅会显示“倒计时”闹钟,倒逼工作人员提升办事效率。

    这项创新的背后,是工商、公安、税务、人社等多部门协同创新的成果。据泸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徐俭透露,这项创新需要打破多个部门信息“壁垒”。面对质疑,泸州市工商局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有人说完不成,我们就把规定时间内完不成的环节,进行改革。”徐俭说,为打通部门间协同“堵点”,泸州市工商局、市税务局等审批部门不断优化流程。

    另一项协同创新成果,离不开司法力量“助攻”。目前,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在建立泸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由龙马潭区法学会牵头、泸州市司法局主办的法律协同服务平台也已启用一年多。

    泸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范围内没有法院、检察院、仲裁委员会等法律机构,法律服务资源碎片化,尤其未设涉外的法律服务机构。而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吸引投资、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一个共建共享、线上线下、协同运行的法律协同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线下,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设立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窗口,配置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各一名,对片区现场咨询法律问题或者提出法律服务需求的企业实行“一口接件”;线上,开设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窗口,内设“法律咨询”“仲裁服务”“调解服务”“监督举报”等板块。

    该平台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尤其是涉外法律咨询及服务,促进企业加快“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同时,矛盾纠纷也在该平台大数据分析下预判化解,便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多部门协同创新与合作,不仅限于“小时清单制”等商事制度改革、法律系统平台等共建共享司法服务,还涉及多个领域。如创新融资抵质押“单一窗口”,实现抵质押登记设立业务全部在线上“一口受理、一窗办理”,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

    “原属于工商、国土、交通等7部门管理的股权、动产、不动产、机动车、船舶、商标、专利权、著作权、应收账款等9项抵质押登记设立业务,都以授权或共享权限的方式整合到金融抵质押单一窗口。”泸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张“高质量”的蓝图

    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先行区

    跨入2019年,新的使命到来。2018年12月28日,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泸州,参加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主题为“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29日,中共泸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要实施开放引领攻坚行动,打造开放大平台,以自贸区建设为牵引,突出制度创新、口岸能级提升和产业集聚。

    高质量发展,是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眼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先行区,而完成目标,需要几个关键词。

    突出制度创新,强化“首创性、集成式、差异化”探索。如推进大宗商品“先验放后检测”等制度创新、无人机海事监管治理项目等;推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泸州大厅建成投运,建设川南金融服务中心等;实施工商登记确认制改革,建立涉企联合简易注销全国试点等。

    提升口岸能级。做强做大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规模和品牌,完成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获批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

    实现产业聚集,强化“新力量、新动能、新业态”培育。如依托驻港办事处,针对性制定外资招引办法,设立引进外资贡献奖,推进立信中远、智齿科技等项目尽快落地,招引重大项目50个以上;发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新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30家以上,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家。启动实施港交所上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3年赴港上市10家、完成融资50亿元,其中2019年挂牌交易1家。

    同时,做好平台建设、协同开放、服务周边等工作。协同开放,如突出南向,加强与广州、深圳、钦州、防城港、凭祥合作,全年力争开行“泸州—广州”铁海联运班列100列、“泸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100列等;服务滇黔,加强与遵义、毕节的进口木材物流及加工等合作,拓展“泸州—昆明”铁水联运班列外贸货源,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主要负责人的笔记本上,记下了2019年的“小目标”——力争全面完成总体方案试验任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0项以上;新增注册企业3500家,注册资本达35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70亿元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实现60万标箱以上,外贸集装箱至少完成4万标箱。 (羽客 赵飞 图片由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亮出2018年成绩单

  • 2019年01月14日 07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

    泸州港一片繁忙。

    一年多前,位于泸州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尚未引起人们太多注意。一年过去,这个占地面积仅19.99平方公里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迅速成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形成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推广1项,全省推广3项,其中“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南向通道实现突破发展,双向开行“泸州-广州-香港”铁海联运班列、“泸州-钦州-新加坡”铁海联运班列,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一张成绩单的“突破”

    制度创新成果破百项,南向通道实现突破发展

    过去一年,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交出一份“成绩单”——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4项,全国推广1项,全省推广3项,全市推广51项;新增注册企业2706家,累计新增注册企业5747家,为原存量企业的8.2倍。

    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刘光明看来,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制度创新、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等。

    以制度创新为例,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企业从注册到具备一般生产经营许可条件最多需要18小时,该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创新“互联网+税务”“人工智能+税务”等改革措施,“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将在全国推广等。

    再看开放合作。南向通道实现突破发展,加强与广州、钦州合作,双向开行“泸州-广州-香港”铁海联运班列2班/周,开行“泸州-钦州-新加坡”铁海联运班列,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东向通道效率提升,与重庆、武汉、上海等沿江港口自贸试验区合作,筹建泸州航运物流交易所,稳定开行直航班轮4班/周,泸州港至上海的水运时间由18天缩短至12天;西向通道加速优化,深化与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合作,开行“蓉欧+泸州港”号班列50列,省内实现长江水运和蓉欧班列无缝连接。

    招商引资方面,设立深圳、香港招商办事处,“一带一路”国家馆群开馆运行,引进香港衡宽、广州基金、新海丰等重大产业项目,新签约项目119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37个,5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累计签约金额211.6亿元。

    一股拧成的“合力”

    消除“壁垒”,多部门协同创新与合作不断加强

    1月12日,四川君宇菘商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办理企业开设手续的流程,对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小时清单制”竖起大拇指。“以前,材料至少要20多种,跑10多个部门,至少要5天;现在,3个小时就完成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办税登记、银行开户等手续。”

    改变源于“小时清单制”。企业参照限时1小时、3小时、6小时的“三张清单”,找到对应事项办理即可。同时,综合服务大厅会显示“倒计时”闹钟,倒逼工作人员提升办事效率。

    这项创新的背后,是工商、公安、税务、人社等多部门协同创新的成果。据泸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徐俭透露,这项创新需要打破多个部门信息“壁垒”。面对质疑,泸州市工商局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有人说完不成,我们就把规定时间内完不成的环节,进行改革。”徐俭说,为打通部门间协同“堵点”,泸州市工商局、市税务局等审批部门不断优化流程。

    另一项协同创新成果,离不开司法力量“助攻”。目前,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在建立泸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由龙马潭区法学会牵头、泸州市司法局主办的法律协同服务平台也已启用一年多。

    泸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范围内没有法院、检察院、仲裁委员会等法律机构,法律服务资源碎片化,尤其未设涉外的法律服务机构。而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吸引投资、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一个共建共享、线上线下、协同运行的法律协同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线下,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设立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窗口,配置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各一名,对片区现场咨询法律问题或者提出法律服务需求的企业实行“一口接件”;线上,开设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窗口,内设“法律咨询”“仲裁服务”“调解服务”“监督举报”等板块。

    该平台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尤其是涉外法律咨询及服务,促进企业加快“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同时,矛盾纠纷也在该平台大数据分析下预判化解,便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多部门协同创新与合作,不仅限于“小时清单制”等商事制度改革、法律系统平台等共建共享司法服务,还涉及多个领域。如创新融资抵质押“单一窗口”,实现抵质押登记设立业务全部在线上“一口受理、一窗办理”,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

    “原属于工商、国土、交通等7部门管理的股权、动产、不动产、机动车、船舶、商标、专利权、著作权、应收账款等9项抵质押登记设立业务,都以授权或共享权限的方式整合到金融抵质押单一窗口。”泸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张“高质量”的蓝图

    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先行区

    跨入2019年,新的使命到来。2018年12月28日,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泸州,参加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主题为“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29日,中共泸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要实施开放引领攻坚行动,打造开放大平台,以自贸区建设为牵引,突出制度创新、口岸能级提升和产业集聚。

    高质量发展,是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眼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先行区,而完成目标,需要几个关键词。

    突出制度创新,强化“首创性、集成式、差异化”探索。如推进大宗商品“先验放后检测”等制度创新、无人机海事监管治理项目等;推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泸州大厅建成投运,建设川南金融服务中心等;实施工商登记确认制改革,建立涉企联合简易注销全国试点等。

    提升口岸能级。做强做大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规模和品牌,完成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获批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

    实现产业聚集,强化“新力量、新动能、新业态”培育。如依托驻港办事处,针对性制定外资招引办法,设立引进外资贡献奖,推进立信中远、智齿科技等项目尽快落地,招引重大项目50个以上;发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新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30家以上,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家。启动实施港交所上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3年赴港上市10家、完成融资50亿元,其中2019年挂牌交易1家。

    同时,做好平台建设、协同开放、服务周边等工作。协同开放,如突出南向,加强与广州、深圳、钦州、防城港、凭祥合作,全年力争开行“泸州—广州”铁海联运班列100列、“泸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100列等;服务滇黔,加强与遵义、毕节的进口木材物流及加工等合作,拓展“泸州—昆明”铁水联运班列外贸货源,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主要负责人的笔记本上,记下了2019年的“小目标”——力争全面完成总体方案试验任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0项以上;新增注册企业3500家,注册资本达35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70亿元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实现60万标箱以上,外贸集装箱至少完成4万标箱。 (羽客 赵飞 图片由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