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丰收节里话丰收——田间地头演绎各自精彩

  • 2018年09月24日 08时3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巴蜀大地共庆丰收。9月23日,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全国分会场,处处瓜果飘香、人人喜笑颜开。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大家用玉米、辣椒、水稻、镰刀、钉耙等“三农”元素装扮舞台,表达丰收的喜悦。

      会场内,锣鼓喧天、共庆丰收;会场外,我省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在各自的田间“舞台”上,“演绎”丰收与精彩。

      身份:返乡创业者

      故事:大胆创意让林盘长出“新经济”

      千古一堰润天府。在都江堰会场播放的大屏幕上,一幅幅水墨画再现了千百年来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历史画卷。

      看台下,都江堰柳街镇“猪圈咖啡”总经理宋建明,正是天府“农文化”的受益者。

      2012年,宋建明返乡创业时,在柳街镇红雄社区5组发现了一处废弃的猪圈。宋建明年纪轻,脑子灵活,他大胆决定——把这个猪圈重新打造一番,开咖啡厅。“到都江堰青城山看山看水的游客不少,但缺少一些能让游客驻足休憩、深度体验川西农耕文化的场所。”宋建明说,为了原汁原味再现乡村野趣,咖啡厅的一切用具都就地取材。

      猪圈围栏、猪食槽、铁耙、铁犁、打谷子用的拌桶……这些农村常见的生产生活用具经过精心改造设计后,宋建明的咖啡厅就这样在一处林盘开了起来。充满乡野之趣的“猪圈咖啡”开业不到一年就迅速盈利,占地面积从最初的七八亩扩展到如今的百亩。“充分把周边各家各户的林盘利用起来,这样既保护了林盘,又让林盘产生了经济效益。”宋建明说,目前咖啡馆年营业额达800万元。

      除了忙着迎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中秋小长假期间的客人,这几天宋建明还在忙一件大事:打造乡村原创音乐基地和音乐五线谱绿道等项目,把“猪圈咖啡”做大做强。“我相信,未来的每一天都将是丰收的日子。”

      身份:专合社创始人

      故事:钻研出多项天麻培育及发明专利

      在广汉,数十辆收割机驰骋在万亩标准化农田上;在广元,精干的男女老少站在粮仓前,看谁的谷子打得又快又多……当天,都江堰会场通过屏幕与全省多地连线,各地农民正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做生产能手,要讲究科技含量。

      9月23日上午,泸州市叙永县三合堂种植专合社创始人万永吉,在震东镇石桩村天麻基地忙着照看天麻。就在2天前,叙永县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鱼凫广场拉开帷幕,万永吉作为叙永县十大主题先锋人物出席了颁奖典礼。他一同带来的,还有丰收节农产品大型走秀的“模特”:天麻。

      2010年,万永吉在1亩地上试种天麻,但连续3年均以失败告终,一度亏了几十万元。此后,万永吉去贵州、云南等种植天麻主产地,跟农民同吃同住学经验,自行总结出25道天麻种植工序,终于在2014年底种植成功,并在2017年获得3项天麻培育及发明专利。

      光有技术还不行,必须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获得效益。而在万永吉看来,这比技术研发更难。

      “以前是粗活,现在要干细活。”万永吉说,种植天麻要经过20余道工序、3年种植周期,这期间不能产生差错。为此,他组织技术人员在基地、在山上、在村里甚至农户家里一遍遍对种植户进行培训。

      最终,万永吉的天麻迎来收获:今年产量可达200吨,预计产值500多万元;3年后产值可达5000万元。“我希望10年内种植3000至5000亩天麻。”

      身份:种植大户

      故事:种植柑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都江堰会场内,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坐在最前排的人,几乎全是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和农业科技服务能手。当天,这20位代表身披红色勋带,上台接受嘉奖。

      充分肯定并尊重,这是对带头人最好的赞赏。而在四川广袤农村,还有很多值得肯定与赞赏的带头人。

      在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金华村,4000余亩连片柑橘林和新建的高层农舍相映成趣。

      6年前,金华村村民、柑橘种植大户邓东在老家成立了四川本味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目前是溪头乡种植柑橘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相继流转了溪头乡4265户村民70%以上的土地,全部栽种以晚熟柑橘为主的优新品种。按照协议,流转土地金按每亩每年400元至700元不等的价格支付给村民,每年柑橘收成由公司、农户和专合社按6:3:1的比例分成。

      “我现在管理着500亩柑橘林,公司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按季度给我发工资。”溪头乡鲜江村1组村民唐斌,是早期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之一。9月23日,他正招呼着5个村民在果林里打药、育果和除虫。唐斌说,每年除了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和柑橘销售分红外,他和本味公司还签订了“反租倒包”合同,每亩地年产柑橘量超过2000公斤的话,多余的产值由农户和公司“五五分”。

      像唐斌这样的“小管家”在溪头乡共有18人。“一个人的丰收不算丰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更有意义。”邓东说,预计到2020年,在第3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近万亩的柑橘林将全面挂果。“到那时,我们要热热闹闹办一台晚会好好庆祝。” (记者 陈碧红 魏冯 敬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丰收节里话丰收——田间地头演绎各自精彩

  • 2018年09月24日 08时3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巴蜀大地共庆丰收。9月23日,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全国分会场,处处瓜果飘香、人人喜笑颜开。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大家用玉米、辣椒、水稻、镰刀、钉耙等“三农”元素装扮舞台,表达丰收的喜悦。

      会场内,锣鼓喧天、共庆丰收;会场外,我省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在各自的田间“舞台”上,“演绎”丰收与精彩。

      身份:返乡创业者

      故事:大胆创意让林盘长出“新经济”

      千古一堰润天府。在都江堰会场播放的大屏幕上,一幅幅水墨画再现了千百年来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历史画卷。

      看台下,都江堰柳街镇“猪圈咖啡”总经理宋建明,正是天府“农文化”的受益者。

      2012年,宋建明返乡创业时,在柳街镇红雄社区5组发现了一处废弃的猪圈。宋建明年纪轻,脑子灵活,他大胆决定——把这个猪圈重新打造一番,开咖啡厅。“到都江堰青城山看山看水的游客不少,但缺少一些能让游客驻足休憩、深度体验川西农耕文化的场所。”宋建明说,为了原汁原味再现乡村野趣,咖啡厅的一切用具都就地取材。

      猪圈围栏、猪食槽、铁耙、铁犁、打谷子用的拌桶……这些农村常见的生产生活用具经过精心改造设计后,宋建明的咖啡厅就这样在一处林盘开了起来。充满乡野之趣的“猪圈咖啡”开业不到一年就迅速盈利,占地面积从最初的七八亩扩展到如今的百亩。“充分把周边各家各户的林盘利用起来,这样既保护了林盘,又让林盘产生了经济效益。”宋建明说,目前咖啡馆年营业额达800万元。

      除了忙着迎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中秋小长假期间的客人,这几天宋建明还在忙一件大事:打造乡村原创音乐基地和音乐五线谱绿道等项目,把“猪圈咖啡”做大做强。“我相信,未来的每一天都将是丰收的日子。”

      身份:专合社创始人

      故事:钻研出多项天麻培育及发明专利

      在广汉,数十辆收割机驰骋在万亩标准化农田上;在广元,精干的男女老少站在粮仓前,看谁的谷子打得又快又多……当天,都江堰会场通过屏幕与全省多地连线,各地农民正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做生产能手,要讲究科技含量。

      9月23日上午,泸州市叙永县三合堂种植专合社创始人万永吉,在震东镇石桩村天麻基地忙着照看天麻。就在2天前,叙永县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鱼凫广场拉开帷幕,万永吉作为叙永县十大主题先锋人物出席了颁奖典礼。他一同带来的,还有丰收节农产品大型走秀的“模特”:天麻。

      2010年,万永吉在1亩地上试种天麻,但连续3年均以失败告终,一度亏了几十万元。此后,万永吉去贵州、云南等种植天麻主产地,跟农民同吃同住学经验,自行总结出25道天麻种植工序,终于在2014年底种植成功,并在2017年获得3项天麻培育及发明专利。

      光有技术还不行,必须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获得效益。而在万永吉看来,这比技术研发更难。

      “以前是粗活,现在要干细活。”万永吉说,种植天麻要经过20余道工序、3年种植周期,这期间不能产生差错。为此,他组织技术人员在基地、在山上、在村里甚至农户家里一遍遍对种植户进行培训。

      最终,万永吉的天麻迎来收获:今年产量可达200吨,预计产值500多万元;3年后产值可达5000万元。“我希望10年内种植3000至5000亩天麻。”

      身份:种植大户

      故事:种植柑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都江堰会场内,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坐在最前排的人,几乎全是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和农业科技服务能手。当天,这20位代表身披红色勋带,上台接受嘉奖。

      充分肯定并尊重,这是对带头人最好的赞赏。而在四川广袤农村,还有很多值得肯定与赞赏的带头人。

      在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金华村,4000余亩连片柑橘林和新建的高层农舍相映成趣。

      6年前,金华村村民、柑橘种植大户邓东在老家成立了四川本味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目前是溪头乡种植柑橘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相继流转了溪头乡4265户村民70%以上的土地,全部栽种以晚熟柑橘为主的优新品种。按照协议,流转土地金按每亩每年400元至700元不等的价格支付给村民,每年柑橘收成由公司、农户和专合社按6:3:1的比例分成。

      “我现在管理着500亩柑橘林,公司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按季度给我发工资。”溪头乡鲜江村1组村民唐斌,是早期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之一。9月23日,他正招呼着5个村民在果林里打药、育果和除虫。唐斌说,每年除了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和柑橘销售分红外,他和本味公司还签订了“反租倒包”合同,每亩地年产柑橘量超过2000公斤的话,多余的产值由农户和公司“五五分”。

      像唐斌这样的“小管家”在溪头乡共有18人。“一个人的丰收不算丰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更有意义。”邓东说,预计到2020年,在第3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近万亩的柑橘林将全面挂果。“到那时,我们要热热闹闹办一台晚会好好庆祝。” (记者 陈碧红 魏冯 敬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