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四川行”访灾区看新貌谈期盼

  • 2018年05月13日 08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5月12日,香港代表团成员在德阳东汽小学观看校足球队训练。

     


    5月12日,澳门代表团一行在青城山门前留影。当日,澳门代表团回访澳门援建四川地震灾区项目。(记者郝飞 摄)


      5月12日上午10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资4300万元全资援建的德阳东汽小学,一曲动人的歌声响起,60名紫荆花合唱团的学生面朝着香港考察团代表,用天籁童声,感恩援建。

      此情此景,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义务顾问梁德辉红了眼眶,“看到学校建得这么美,孩子们成长得这么好,真的很开心。”在震后两年多时间里,他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几乎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往返于川港之间。时隔8年再次回到四川,灾区的变化让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和梁德辉一样为灾区变化惊叹的,还有与他同行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这两天,他们兵分多路,来到汶川、德阳、都江堰等灾后援建的地方,追寻当年的回忆,感受今天的巨变。

      百姓生活井然有序 交通变化日新月异看新变

      “真的是国之重器!”12日上午,参观完德阳二重集团锻造厂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业贸易署署长甄美薇为锻造厂能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下用水压机锻造重达310吨的锻件所惊叹不已,“短短数年,德阳就从灾难中恢复了高端装备生产能力,很了不起。”

      在广元看到援建的体育场、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使用的人很多,第一次来川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韩卫几度湿了眼眶,“地震当年澳门人民很关注灾区,现在看到灾区百姓生活已全部恢复,当地经济总量也翻了几倍,感到十分欣慰。”

      “交通变化太快了,以前从成都到广元每跑一趟都要四五个小时,现在坐动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从2008年9月起,连续近4年,每隔两到三个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教育设备处处长黄超然就要来四川待一周,担任项目评审专家,现场查看援建项目,“这次看到灾区很多老百姓都住上了新的房子,孩子们也有了新的学校,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去现场之前,西班牙驻华大使卡内罗就已开始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上了解了灾区新貌。他尤其关注灾区房屋的规划建设,“在四川灾后重建中,我看到新的村庄、新的建筑都是按照防灾减灾的标准在修建,今后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卡内罗表示。

      看到参与援建的广元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升级为三甲医院,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精神科主任何志荣感到很骄傲,当年援建时,何志荣将澳门医疗建筑设计的经验全部传授给了广元,卫生中心建好后,还连续3年和广元精神卫生中心交流学习。

      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对抗震救灾精神大加赞赏。他认为,四川能在10年内迅速从特大灾害中恢复,值得敬佩,灾区百姓生产生活井然有序,为世界各国面对自然灾害挑战提供了有益经验。

      青年学生互动是重点 经验知识交流更频繁谈期盼

      虽然澳门和援建地的医学3年交流计划已经完成,但何志荣感到“意犹未尽”,“四川的医疗科研实力雄厚,重建中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还可以在医疗领域的民间互动交流上多下功夫。”

      “经过和广元长期的交流,广元在养老医院的管理机制和服务形式上已有成熟的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在四川更多的地方推广。”韩卫说。“我们刚刚组织了第一批35名澳门中学生到四川交流。”黄超然告诉记者,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四川援建的项目中,学校占了绝大部分,不少援建学校和澳门学校已结成了“姊妹学校”,“之后还要组织两批中学生到四川,让更多的澳门年轻人了解这里。”

      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十分看重四川的“应急救援”经验。他认为,灾害让四川积累了丰富的应灾经验,这对全世界都是知识财富。他希望能向四川学习更多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经验,用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香港客人们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逗得哈哈大笑。当年援建卧龙项目的建筑专家团成员刘秀成认为,四川和香港两地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各有所长,两地可以在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下,建立定期互访机制,“在已有的交流基础上谋求更多的项目合作。”(记者 罗之飏 李欣忆 敬松 魏冯)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四川行”访灾区看新貌谈期盼

  • 2018年05月13日 08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5月12日,香港代表团成员在德阳东汽小学观看校足球队训练。

     


    5月12日,澳门代表团一行在青城山门前留影。当日,澳门代表团回访澳门援建四川地震灾区项目。(记者郝飞 摄)


      5月12日上午10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资4300万元全资援建的德阳东汽小学,一曲动人的歌声响起,60名紫荆花合唱团的学生面朝着香港考察团代表,用天籁童声,感恩援建。

      此情此景,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义务顾问梁德辉红了眼眶,“看到学校建得这么美,孩子们成长得这么好,真的很开心。”在震后两年多时间里,他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几乎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往返于川港之间。时隔8年再次回到四川,灾区的变化让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和梁德辉一样为灾区变化惊叹的,还有与他同行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这两天,他们兵分多路,来到汶川、德阳、都江堰等灾后援建的地方,追寻当年的回忆,感受今天的巨变。

      百姓生活井然有序 交通变化日新月异看新变

      “真的是国之重器!”12日上午,参观完德阳二重集团锻造厂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业贸易署署长甄美薇为锻造厂能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下用水压机锻造重达310吨的锻件所惊叹不已,“短短数年,德阳就从灾难中恢复了高端装备生产能力,很了不起。”

      在广元看到援建的体育场、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使用的人很多,第一次来川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韩卫几度湿了眼眶,“地震当年澳门人民很关注灾区,现在看到灾区百姓生活已全部恢复,当地经济总量也翻了几倍,感到十分欣慰。”

      “交通变化太快了,以前从成都到广元每跑一趟都要四五个小时,现在坐动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从2008年9月起,连续近4年,每隔两到三个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教育设备处处长黄超然就要来四川待一周,担任项目评审专家,现场查看援建项目,“这次看到灾区很多老百姓都住上了新的房子,孩子们也有了新的学校,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去现场之前,西班牙驻华大使卡内罗就已开始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上了解了灾区新貌。他尤其关注灾区房屋的规划建设,“在四川灾后重建中,我看到新的村庄、新的建筑都是按照防灾减灾的标准在修建,今后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卡内罗表示。

      看到参与援建的广元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升级为三甲医院,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精神科主任何志荣感到很骄傲,当年援建时,何志荣将澳门医疗建筑设计的经验全部传授给了广元,卫生中心建好后,还连续3年和广元精神卫生中心交流学习。

      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对抗震救灾精神大加赞赏。他认为,四川能在10年内迅速从特大灾害中恢复,值得敬佩,灾区百姓生产生活井然有序,为世界各国面对自然灾害挑战提供了有益经验。

      青年学生互动是重点 经验知识交流更频繁谈期盼

      虽然澳门和援建地的医学3年交流计划已经完成,但何志荣感到“意犹未尽”,“四川的医疗科研实力雄厚,重建中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还可以在医疗领域的民间互动交流上多下功夫。”

      “经过和广元长期的交流,广元在养老医院的管理机制和服务形式上已有成熟的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在四川更多的地方推广。”韩卫说。“我们刚刚组织了第一批35名澳门中学生到四川交流。”黄超然告诉记者,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四川援建的项目中,学校占了绝大部分,不少援建学校和澳门学校已结成了“姊妹学校”,“之后还要组织两批中学生到四川,让更多的澳门年轻人了解这里。”

      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十分看重四川的“应急救援”经验。他认为,灾害让四川积累了丰富的应灾经验,这对全世界都是知识财富。他希望能向四川学习更多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经验,用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香港客人们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逗得哈哈大笑。当年援建卧龙项目的建筑专家团成员刘秀成认为,四川和香港两地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各有所长,两地可以在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下,建立定期互访机制,“在已有的交流基础上谋求更多的项目合作。”(记者 罗之飏 李欣忆 敬松 魏冯)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