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志愿服务落地生根的“秘诀”

  • 2018年12月06日 08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德阳市文庙广场,一名志愿者为群众义务理发。 (张智勇 摄 视觉四川)

    12月5日,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的志愿服务站。 (记者 郝飞 摄)

    “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在进行抗冰抢险救灾志愿服务。 (四川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供图)


      省志愿服务现场推进会参会者赴成都玉林北路社区等地参观交流——

      捏一把细沙轻轻撒下,再用手指细细勾勒,一幅满是生活气息的街巷沙画图逐渐成形。“学沙画的社区居民多吗?多久上一次课?需要绘画功底吗?”12月5日,在“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北街社区党委书记秦文一边掏出手机录像,一边向沙画志愿者刘彬“取经”。

      12月5日,省志愿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包括秦文在内的我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代表和各市(州)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在玉林北路社区参观交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这个面积仅0.31平方公里的小社区,有啥志愿服务绝招?与会者们兴趣满满。

      每100人就有17个志愿者 志愿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蔚然成风

      玉林北路社区虽小,志愿服务氛围却很火热。

      “全社区有18000余名居民,其中有3198个志愿者,15个志愿服务队伍。”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抛出的一组数据引来关注。“每100人就有17个志愿者,这意味着,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有了保障。”雅安市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徐晋威点了赞。

      可刚开始,居民们却对志愿服务“不感冒”。“志愿者来了大家当然欢迎,可是热闹一阵后就没了动静,社区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并不多。”向万军说,居民们对志愿服务有距离感,这一工作就缺乏持续开展的动力。

      如何让志愿服务融入居民生活中,这也是与会者共同的困惑。玉林北路社区试着把培育志愿精神与弘扬好家风紧紧联在一起。“良好的家庭文化有助于孕育良好志愿服务氛围。”向万军介绍。

      “弘扬好家风不难,可是怎么和志愿服务挂钩?”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文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充的疑问,在现场得到解答。在社区广场一角,草根书法家赵光伟正在埋头书写家风家训。“面向社区居民的书法培训班每周一次,写的就是社区居民的优秀家风家训。”赵光伟说,培训班上不仅讲书法,更讲如何传承发扬家风,特别注重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值得传承和弘扬的好家风进行讲解和推介。“很多人就在感召下,成为了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

      有家风引导,更有趣味激励。在赵光伟身后,退休职工许立颖的工笔画栩栩如生,《蓝天圆梦》《携手共老》……一幅幅工笔画生动再现了社区志愿服务。“我一直喜欢画画,退休了就发挥余热。”许立颖说,她现在的工笔画主要围绕志愿服务,“很多居民积极提供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照片,我们再根据照片一起创作工笔画。”

      有了文化作“土壤”,志愿服务精神扎了根。社区还以“社区微基金”和各项惠民资金为后盾,开展“花开小巷”等61个志愿服务项目,让社区各年龄群体都可以找到适合他们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巴中作为革命老区,也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如何把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志愿服务挂钩,今天的行程给出了很多启示。”巴中市文明办副主任牟国云说。

      依托网络平台发布需求 助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如何引导驻社区的各单位和“两新”组织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也是参观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我们社区地处闹市,企业商家也很多,他们的力量如何整合动员起来,这将是今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南充市顺庆区新建街道镇泰路社区党委书记郑德文说。

      玉林北路社区的做法,让与会者眼前一亮。通过打造“生活在玉北”志愿服务联盟,社区将驻区企业、商家志愿服务力量汇聚起来,围绕吃、住、购、医、文旅等领域开展服务。“通过志愿服务联盟的统一调配,累计为辖区的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便捷服务达1800余次,服务困难群体8700余人次。”言语中,向万军满是自豪。

      力量调动起来了,如何让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该社区将居民需求收集后归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在平台上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等进行认领。比如玉林上横巷6号院电路设施老化,院落、楼道等公共照明经常出问题。玉林北路社区便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照亮回家的路”项目,辖区内供电公司第五支部很快认领该项目,并迅速到现场解决。“这样的做法好,我们也在探索推广中。”绵阳市文明办志愿者工作科科长涂德斌说,他们也通过当地的网站、报纸、志愿者服务群等多个平台发布需求,让志愿服务更切合群众需要。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这样的变化,正在我省各地悄然演进。在绵阳,7000余名志愿者定期到农村开展医疗、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志愿服务活动10万余次。

      在自贡,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成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目前已培育灵犀社工联、围裙妈妈烘焙中心、法理情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17个。

      在成都,当地打造公益组织服务园,通过为公益组织提供公共空间、注册协助等服务,目前已孵化培育志愿服务组织260余家,联动32所在蓉高校94个社团建立高校志愿服务联盟…… (记者 伍力 吴浩)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志愿服务落地生根的“秘诀”

  • 2018年12月06日 08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德阳市文庙广场,一名志愿者为群众义务理发。 (张智勇 摄 视觉四川)

    12月5日,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的志愿服务站。 (记者 郝飞 摄)

    “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在进行抗冰抢险救灾志愿服务。 (四川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供图)


      省志愿服务现场推进会参会者赴成都玉林北路社区等地参观交流——

      捏一把细沙轻轻撒下,再用手指细细勾勒,一幅满是生活气息的街巷沙画图逐渐成形。“学沙画的社区居民多吗?多久上一次课?需要绘画功底吗?”12月5日,在“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北街社区党委书记秦文一边掏出手机录像,一边向沙画志愿者刘彬“取经”。

      12月5日,省志愿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包括秦文在内的我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代表和各市(州)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在玉林北路社区参观交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这个面积仅0.31平方公里的小社区,有啥志愿服务绝招?与会者们兴趣满满。

      每100人就有17个志愿者 志愿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蔚然成风

      玉林北路社区虽小,志愿服务氛围却很火热。

      “全社区有18000余名居民,其中有3198个志愿者,15个志愿服务队伍。”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抛出的一组数据引来关注。“每100人就有17个志愿者,这意味着,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有了保障。”雅安市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徐晋威点了赞。

      可刚开始,居民们却对志愿服务“不感冒”。“志愿者来了大家当然欢迎,可是热闹一阵后就没了动静,社区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并不多。”向万军说,居民们对志愿服务有距离感,这一工作就缺乏持续开展的动力。

      如何让志愿服务融入居民生活中,这也是与会者共同的困惑。玉林北路社区试着把培育志愿精神与弘扬好家风紧紧联在一起。“良好的家庭文化有助于孕育良好志愿服务氛围。”向万军介绍。

      “弘扬好家风不难,可是怎么和志愿服务挂钩?”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文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充的疑问,在现场得到解答。在社区广场一角,草根书法家赵光伟正在埋头书写家风家训。“面向社区居民的书法培训班每周一次,写的就是社区居民的优秀家风家训。”赵光伟说,培训班上不仅讲书法,更讲如何传承发扬家风,特别注重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值得传承和弘扬的好家风进行讲解和推介。“很多人就在感召下,成为了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

      有家风引导,更有趣味激励。在赵光伟身后,退休职工许立颖的工笔画栩栩如生,《蓝天圆梦》《携手共老》……一幅幅工笔画生动再现了社区志愿服务。“我一直喜欢画画,退休了就发挥余热。”许立颖说,她现在的工笔画主要围绕志愿服务,“很多居民积极提供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照片,我们再根据照片一起创作工笔画。”

      有了文化作“土壤”,志愿服务精神扎了根。社区还以“社区微基金”和各项惠民资金为后盾,开展“花开小巷”等61个志愿服务项目,让社区各年龄群体都可以找到适合他们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巴中作为革命老区,也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如何把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志愿服务挂钩,今天的行程给出了很多启示。”巴中市文明办副主任牟国云说。

      依托网络平台发布需求 助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如何引导驻社区的各单位和“两新”组织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也是参观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我们社区地处闹市,企业商家也很多,他们的力量如何整合动员起来,这将是今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南充市顺庆区新建街道镇泰路社区党委书记郑德文说。

      玉林北路社区的做法,让与会者眼前一亮。通过打造“生活在玉北”志愿服务联盟,社区将驻区企业、商家志愿服务力量汇聚起来,围绕吃、住、购、医、文旅等领域开展服务。“通过志愿服务联盟的统一调配,累计为辖区的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便捷服务达1800余次,服务困难群体8700余人次。”言语中,向万军满是自豪。

      力量调动起来了,如何让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该社区将居民需求收集后归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在平台上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等进行认领。比如玉林上横巷6号院电路设施老化,院落、楼道等公共照明经常出问题。玉林北路社区便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照亮回家的路”项目,辖区内供电公司第五支部很快认领该项目,并迅速到现场解决。“这样的做法好,我们也在探索推广中。”绵阳市文明办志愿者工作科科长涂德斌说,他们也通过当地的网站、报纸、志愿者服务群等多个平台发布需求,让志愿服务更切合群众需要。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这样的变化,正在我省各地悄然演进。在绵阳,7000余名志愿者定期到农村开展医疗、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志愿服务活动10万余次。

      在自贡,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成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目前已培育灵犀社工联、围裙妈妈烘焙中心、法理情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17个。

      在成都,当地打造公益组织服务园,通过为公益组织提供公共空间、注册协助等服务,目前已孵化培育志愿服务组织260余家,联动32所在蓉高校94个社团建立高校志愿服务联盟…… (记者 伍力 吴浩)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