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我省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 2018年10月26日 08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专字诀

      打造了405间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主要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发挥专家调解员的示范作用

      我省已建立2700余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团队正在不断涌现

      畅字诀

      在公调对接机制下,我省人民调解组织已入驻全省1092个派出所,累计受理公安部门移交的矛盾纠纷2.89万余件

      在成都、德阳、达州等试点地区建立了132个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向信访部门派驻197个人民调解室

      便字诀

      80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可实现视频在线调解,“四川人民调解”APP已在5.3万人民调解员的手机端运行

      省司法厅与省“大调解”中心已初步实现矛盾纠纷数据同步,与省高院、省公安厅共享交通事故等纠纷信息6.42万件

      深度

      一张A4纸、双面打印、几百个字——10月18日,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王兴华调解工作室里,随着一份调解协议被打印出来,又一件“烫手”的纠纷被王兴华化解。20多年来,这位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了3000余件各类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是我国特有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在四川,32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正奔走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最简洁的文字、最亲近的方式,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近期,司法部下发《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方案》,践行新要求,我省人民调解员练就“新招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练“内功”

      发挥专家调解员的攻关作用,主要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纠纷调解中,甲方势众,几双手同时指向乙方,几张嘴同时大开大合;乙方强硬,突然拍案而起,头也不回地摔门而去……

      这种紧张的气氛,王兴华已经很熟悉了。“每个案子开始时几乎都是这样,因为涉及各自的切身利益,要握手言和肯定需要一个过程。”王兴华笑着说,现在工作室接手的案子件件都“烫手”,不是涉及金额大,就是矛盾双方冲突严重、分歧巨大,“我们专门啃硬茬”。

      王兴华是当地有名的调解员,20余年来,她主持调解纠纷的成功率接近99%,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搁得平”的外号。今年6月1日,王兴华被司法部选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近期,省司法厅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专家库,打造了包括“王兴华调解工作室”在内的405间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主要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攻坚。5月以来,通过这些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的努力,一些长期积压的“烫手”案件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除了攻坚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专家调解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基层处副处长张敏介绍,王兴华等专家调解员还肩负着全省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任务,正逐步带动32万人民调解员提升业务能力。

      行业专家的作用也正越来越突出。今年4月,在一起“手术做到一半没找到肿瘤”的医疗纠纷中,宜宾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了影像学等方面的4名专家独立开展调查,最终认定院方承担全责,获得双方认可。

      “在专业领域进行调解,没有行业专家的帮助很难成功。”宜宾医调委主任蔡泽兴说,这些行业领域的专家也是人民调解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敏告诉记者,我省已建2700余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团队正在不断涌现。下一步,我省还将在自贸区建设、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新行业、新领域进行重点突破,着力完善组织、强化队伍,努力拓展人民调解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通“经络”

      完善“公调对接”“访调对接”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人民调解的阵地不断前移

      “110吗,我的狗被车撞了……”近日,绵阳市涪城区城郊派出所接到了这样的“非警务”警情,民警难以入手。

      不过,对驻所人民调解员梁发刚来说,解决这样的纠纷就是他的特长,这也是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用了不到半小时,梁发刚就成功调处了这场小纠纷。

      “通过我们的调解,不仅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还更容易让当事人从心里接受调解结果。”56岁的梁发刚说。人民调解员熟悉辖区情况、群众基础好、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生活阅历,到派出所参与调解,既方便了当事人,也减轻了公安民警的压力。

      目前,在公调对接机制下,我省人民调解组织已入驻全省1092个派出所,累计受理公安部门移交的矛盾纠纷2.89万余件,调解结案2.75万余件,成功率95.3%。

      张敏介绍,对“公调对接”的探索,是我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归根结底就是要打通化解矛盾纠纷的“经络”,更好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派出所这样的前线阵地。

      同信访工作的对接,则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另一方舞台。

      今年6月,省司法厅、省信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成都、德阳、达州等7个市(州)开展试点。截至9月底,已在试点地区建立了132个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向信访部门派驻197个人民调解室,将大量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纠纷,导入人民调解渠道解决。试点期间,全省各地已调解信访纠纷5165件,其中调解成功4414件,成功率达到85.5%。

      张敏表示,我省将继续完善访调对接机制,继续加强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到2019年底,全省县以上行政区要实现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在不断完善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人民调解的阵地正在不断前移。”张敏表示,人民调解员将同公安、信访等部门工作人员一道,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实现矛盾不上交。

      借“巧劲”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高效化解矛盾、精准预防纠纷

      “我妈瘫痪在床,我妹妹原来虽然不拿钱,但偶尔还回来看一下;现在不仅不回来,这大半年连电话都不接了。”近日,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的马先生找到当地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把妹妹“喊”出来。

      工作站负责人李定宏首先联系律师进行咨询。“出于情感方面的考虑,调解可能会更合适。”律师如此建议,得到了马先生的认同。虽然李定宏就是现成的人民调解员,不过要让马先生和身在外地的妹妹面对面调解,并不容易。

      几天以后,在约定的时间,通过工作站内的视频12348平台,马先生和妹妹开始了远程调解。主持人是李定宏,律师也连线进来提供建议,困扰双方多年的心结一点点被解开。

      李定宏的尝试,是我省推进“互联网+人民调解”的一个缩影。

      张敏介绍,我省以“12348四川法网”为依托开发了人民调解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调解成为新常态;运用微信、手机APP等新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指尖上的调解和精准法律服务。目前,80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可实现视频在线调解,“四川人民调解”APP已在5.3万人民调解员的手机端运行。

      与“互联网+人民调解”工程齐头并进的,是“大数据+人民调解”工程。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研判和联动优势,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数据跨部门、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设矛盾纠纷大数据库,科学研判社会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及时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热点,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目前,省司法厅与省“大调解”中心已初步实现矛盾纠纷数据同步,与省高院、省公安厅共享交通事故等纠纷信息6.42万件。

      “借助信息技术的‘巧劲’,高效化解矛盾、精准预防纠纷,人民调解得以从线下走向线上、从传统走向现代。”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说,省司法厅将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升级,为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和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吴忧)

      短评

      创新人民调解需坚持立足基层

      □陈四四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当今社会,矛盾纠纷主体更加多元、纠纷类型更加多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就更需要坚持立足基层想办法、谋路径。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加强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民调解员大多来自基层,但随着时代发展,行业更加细分,诉求更加多元,这就需要有更多专家型人才进入人民调解队伍。专家型人民调解员,不仅指法律方面的人才,还指各行各业的专家。因此,既要鼓励各行业人才加入到基层人民调解队伍,也要大力在基层人民调节队伍中发掘专家型人才,这样在面对各种矛盾类型时,才能做出专业的判断和调解。

      另一方面,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因此基层的概念,不仅仅指城乡、社区,还包含网络。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还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智能化建设。通过“互联网+人民调解”的新方式,更加高效更加精准地化解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在指尖办成事办好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 2018年10月26日 08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专字诀

      打造了405间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主要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发挥专家调解员的示范作用

      我省已建立2700余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团队正在不断涌现

      畅字诀

      在公调对接机制下,我省人民调解组织已入驻全省1092个派出所,累计受理公安部门移交的矛盾纠纷2.89万余件

      在成都、德阳、达州等试点地区建立了132个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向信访部门派驻197个人民调解室

      便字诀

      80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可实现视频在线调解,“四川人民调解”APP已在5.3万人民调解员的手机端运行

      省司法厅与省“大调解”中心已初步实现矛盾纠纷数据同步,与省高院、省公安厅共享交通事故等纠纷信息6.42万件

      深度

      一张A4纸、双面打印、几百个字——10月18日,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王兴华调解工作室里,随着一份调解协议被打印出来,又一件“烫手”的纠纷被王兴华化解。20多年来,这位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了3000余件各类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是我国特有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在四川,32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正奔走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最简洁的文字、最亲近的方式,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近期,司法部下发《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方案》,践行新要求,我省人民调解员练就“新招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练“内功”

      发挥专家调解员的攻关作用,主要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纠纷调解中,甲方势众,几双手同时指向乙方,几张嘴同时大开大合;乙方强硬,突然拍案而起,头也不回地摔门而去……

      这种紧张的气氛,王兴华已经很熟悉了。“每个案子开始时几乎都是这样,因为涉及各自的切身利益,要握手言和肯定需要一个过程。”王兴华笑着说,现在工作室接手的案子件件都“烫手”,不是涉及金额大,就是矛盾双方冲突严重、分歧巨大,“我们专门啃硬茬”。

      王兴华是当地有名的调解员,20余年来,她主持调解纠纷的成功率接近99%,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搁得平”的外号。今年6月1日,王兴华被司法部选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近期,省司法厅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专家库,打造了包括“王兴华调解工作室”在内的405间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主要受理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攻坚。5月以来,通过这些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的努力,一些长期积压的“烫手”案件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除了攻坚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专家调解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基层处副处长张敏介绍,王兴华等专家调解员还肩负着全省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任务,正逐步带动32万人民调解员提升业务能力。

      行业专家的作用也正越来越突出。今年4月,在一起“手术做到一半没找到肿瘤”的医疗纠纷中,宜宾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了影像学等方面的4名专家独立开展调查,最终认定院方承担全责,获得双方认可。

      “在专业领域进行调解,没有行业专家的帮助很难成功。”宜宾医调委主任蔡泽兴说,这些行业领域的专家也是人民调解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敏告诉记者,我省已建2700余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团队正在不断涌现。下一步,我省还将在自贸区建设、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新行业、新领域进行重点突破,着力完善组织、强化队伍,努力拓展人民调解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通“经络”

      完善“公调对接”“访调对接”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人民调解的阵地不断前移

      “110吗,我的狗被车撞了……”近日,绵阳市涪城区城郊派出所接到了这样的“非警务”警情,民警难以入手。

      不过,对驻所人民调解员梁发刚来说,解决这样的纠纷就是他的特长,这也是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用了不到半小时,梁发刚就成功调处了这场小纠纷。

      “通过我们的调解,不仅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还更容易让当事人从心里接受调解结果。”56岁的梁发刚说。人民调解员熟悉辖区情况、群众基础好、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生活阅历,到派出所参与调解,既方便了当事人,也减轻了公安民警的压力。

      目前,在公调对接机制下,我省人民调解组织已入驻全省1092个派出所,累计受理公安部门移交的矛盾纠纷2.89万余件,调解结案2.75万余件,成功率95.3%。

      张敏介绍,对“公调对接”的探索,是我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归根结底就是要打通化解矛盾纠纷的“经络”,更好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派出所这样的前线阵地。

      同信访工作的对接,则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另一方舞台。

      今年6月,省司法厅、省信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成都、德阳、达州等7个市(州)开展试点。截至9月底,已在试点地区建立了132个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向信访部门派驻197个人民调解室,将大量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纠纷,导入人民调解渠道解决。试点期间,全省各地已调解信访纠纷5165件,其中调解成功4414件,成功率达到85.5%。

      张敏表示,我省将继续完善访调对接机制,继续加强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到2019年底,全省县以上行政区要实现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在不断完善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人民调解的阵地正在不断前移。”张敏表示,人民调解员将同公安、信访等部门工作人员一道,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实现矛盾不上交。

      借“巧劲”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高效化解矛盾、精准预防纠纷

      “我妈瘫痪在床,我妹妹原来虽然不拿钱,但偶尔还回来看一下;现在不仅不回来,这大半年连电话都不接了。”近日,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的马先生找到当地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把妹妹“喊”出来。

      工作站负责人李定宏首先联系律师进行咨询。“出于情感方面的考虑,调解可能会更合适。”律师如此建议,得到了马先生的认同。虽然李定宏就是现成的人民调解员,不过要让马先生和身在外地的妹妹面对面调解,并不容易。

      几天以后,在约定的时间,通过工作站内的视频12348平台,马先生和妹妹开始了远程调解。主持人是李定宏,律师也连线进来提供建议,困扰双方多年的心结一点点被解开。

      李定宏的尝试,是我省推进“互联网+人民调解”的一个缩影。

      张敏介绍,我省以“12348四川法网”为依托开发了人民调解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调解成为新常态;运用微信、手机APP等新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指尖上的调解和精准法律服务。目前,80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可实现视频在线调解,“四川人民调解”APP已在5.3万人民调解员的手机端运行。

      与“互联网+人民调解”工程齐头并进的,是“大数据+人民调解”工程。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研判和联动优势,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数据跨部门、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设矛盾纠纷大数据库,科学研判社会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及时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热点,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目前,省司法厅与省“大调解”中心已初步实现矛盾纠纷数据同步,与省高院、省公安厅共享交通事故等纠纷信息6.42万件。

      “借助信息技术的‘巧劲’,高效化解矛盾、精准预防纠纷,人民调解得以从线下走向线上、从传统走向现代。”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说,省司法厅将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升级,为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和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吴忧)

      短评

      创新人民调解需坚持立足基层

      □陈四四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当今社会,矛盾纠纷主体更加多元、纠纷类型更加多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就更需要坚持立足基层想办法、谋路径。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加强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民调解员大多来自基层,但随着时代发展,行业更加细分,诉求更加多元,这就需要有更多专家型人才进入人民调解队伍。专家型人民调解员,不仅指法律方面的人才,还指各行各业的专家。因此,既要鼓励各行业人才加入到基层人民调解队伍,也要大力在基层人民调节队伍中发掘专家型人才,这样在面对各种矛盾类型时,才能做出专业的判断和调解。

      另一方面,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因此基层的概念,不仅仅指城乡、社区,还包含网络。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还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智能化建设。通过“互联网+人民调解”的新方式,更加高效更加精准地化解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在指尖办成事办好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