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主动争当“试验田”

  • 2017年05月18日 08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5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满月”之日。

      这个时间刻度,融入三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历程——

      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同年10月,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四川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同年11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2016年,四川获批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48.6万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时至今日,四川坚持“一手抓改革方案制定、一手抓改革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交出了一份符合人民期待的答卷:完成改革头3年阶段目标任务,走在全国前列;确保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在四川全面承接、及时落地,走在全国前列;攻坚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建立狠抓改革落实工作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注定会载入四川改革发展的史册。

      不辱使命

      以看齐意识和责任担当,争做全国改革“试验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201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四川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

      现在,人们都知道它是四川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鲜为人知的,是它赋能四川殊为不易!

      找准自身独特优势,主动争取当“试验田”,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终于上榜。

      四川为什么要争当这个“试验田”?全面深化改革,对国家来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四川而言,既有对过去30多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释放强大生机与活力的深切体会,又是当今治蜀兴川、转型发展关键期需要赢得的关键机遇,四川岂能错过。解决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回应,四川岂能缺位!

      从根子上讲,这是四川向党中央看齐的自觉,是决心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一诺千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四川的工作不同凡响: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专项改革方案,全部对接落地。建立省领导直接抓改革落实制度,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分别牵头负责5个方案,每个省委深改组成员牵头3个方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后,王东明担任组长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0次会议,对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截至目前,省委深改组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专项小组会议累计制定专项改革方案超过330个,其中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134个。

      其间的三个“第一”引人瞩目: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所有省领导直接抓改革,力度全国第一;2016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出台,四川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委文件出台抓改革落实意见的省份;2017年,我省建立全省改革落实台账,在全国第一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改革落实台账的要求。

      正是因为四川特别注重顶层设计,推出一大批重大专项改革方案,显著加强了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和制度完善;特别注重改革联动和集成推进,显著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别注重攻坚“啃硬骨头”,坚决打破利益格局,显著增强了群众改革获得感;特别注重把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显著增强了抓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注重改革落实见效,鲜明地方和部门两个主体责任,显著增强了改革实效。

      目前,四川承担着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改革试点148项,多个创新平台叠加,多个试点实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作为阶段性成果,三年攻坚,全省改革主体框架基本搭建起来。

      “四川贯彻中央改革部署严丝合缝”——中央改革办负责同志日前这样评价。

      纲举目张

      以改革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擎“一号工程”大旗,在突破性、先导性环节闯关探路

      四川经济总量2015年跃上3万亿元台阶,这不仅是“过大关”的标志,也意味着来到了一个新的关口:须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转变的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牵引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又何在?

      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这是2015年四川承担中央《总体方案》任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

      为什么定位“一号工程”?从分量上看,既然全面创新改革是四川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承担的中央最重要的改革试验之一,定位“一号”毫不为过。从价值上看,它是四川在全国全省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赢得的关键机遇,“一号”的站位恰如其分。从内容上看,“一号工程”以军民融合为重点,那么,通过政府的主动作为,让军与民两个隔山隔水的资源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市场的不完善,推而广之,就能对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纲举目张的影响和传导作用。

      高举“一号工程”这面旗帜,是引领四川“十三五”改革创新的关键所在。

      “全创改”肇始即耳目一新。顶层设计新。2015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出台,王东明提出用“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法推动全创工作。尹力担任省全创办主任,大力推动。目标直指:建设“全面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夯基垒台新。省级层面制定了“9张清单”,致力于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条通道”;着力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谋划建设一批大型科学装置和设施集群、推动形成一批重大制度经验、落地开工一批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项目“三大成果”。

      挥师突进新。军民融合是“全创改”的特点,也是“全创改”的难点。打通军民融合通道,“取势”与“取实”高度统一——

      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推动150项重点军民融合技改项目,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一项项具体目标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国率先与12家央企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布局450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8个。

      2016年,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的“军工集团重点合作意愿省份”摸底调查中,四川排名全国第一;四川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约占全国的1/6,排名全国第一;2016年,四川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2870亿元,比2012年增加近千亿元。

      今年4月,一场高层次、大规模的军民融合专题活动在四川举办。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推进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一系列新举措布局未来。“能让国家部委、中央军委部门、战区、央属军工集团等多方共聚一堂,对地方而言,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受邀参会代表如是说。

      “一号工程”激荡的澎湃动力,正向其他领域渗透辐射。截至目前,四川系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梳理储备可推广经验60多条,中央首批拟在全国推广的17条经验中,四川提供的多达8条。

      破釜沉舟

      以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举措,厉行月督月察钉钉子,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一个市州一个厅局,两组镜头颇具代表性。

      2016年底,甘孜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州委书记刘成鸣作出部署:全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事出有因,此前,因改革推进不力,甘孜州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被扣分。

      “我们查账来了!”今年3月29日,一场“查账式”督察在省卫计委进行。督察组手持“账本”——去年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清单”,对照20项具体改革任务,一一询问:已完成的有哪些具体做法、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未完成的要“给说法”……

      上述个案,不过是四川三年多来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常规动作。

      早在2014年2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王东明就强调,加强督导检查,实打实硬碰硬,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一项改革一项改革推进,确保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开局。2016年4月,省委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确保中央“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等6项重要要求具体化。

      抓改革落实为何雷霆万钧?那是因为30多年来,改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而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力度。

      省领导直接抓改革落实的工作机制,彰显省委向党中央看齐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按《省委年度重大改革任务清单》,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分别牵头负责方案外,改革事项同时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地方党委的主要领导。目标只有一个:责任立起来,任务压下去,全程跟踪改革方案的制定、落实、完善,直至出成果。

      “清单式”精准督察落实工作机制,就是要形成钉钉子似的较真逗硬。扭住“专项改革方案”这个关键,每个专项方案一个《督察评估事项表》,“已完成”“已启动未完成”“未启动”三个层次直观量化一目了然。每年对承担方案的市州、厅局开展两次督察评估,以确保进度。今年力度更大,省委改革办实行“月月督察”。任务明确: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力拒懒改、慢改、假改、不会改。

      压力传导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的机制,体现出推进改革滚石上山的大智慧。从2014年起,改革工作被纳入省委目标绩效考核,在150分总分中占10分。改革进度的快与慢,成效的多与寡,关系改革参与者的绩效。与此同时,省委制定专门办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明确7种情形可容错免责,厘清探索失误与违纪违法边界。导向非常鲜明:让改革者轻装上阵。

      翻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度工作台账”,400项改革任务分门别类,生成清楚明白的一张张清单,由此构成“一张网”、连接“一盘棋”:责任分工具体化、进度掌控实时化、督察督办高效化、工作推进协同化。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催动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阔天高

      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攻坚突破激起千层浪,突出群众获得感

      “一个印章改变了项目的命运!”这枚印章,是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启用的“行政审批专用章”——它集中了全县23个部门的173项行政审批职能,头天递交备案、次日领取通知。并联审批之下,四川巨鑫投资有限公司的亿邦国际五金机电城项目如期开工。

      这一改变,始于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时间再往前推至2014年。当年夏天,我省发布新版《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与2004年版本相比,省级核准项目数量大幅减少、达50%以上,小类总数大幅减少、达16.67%。

      同年10月,我省一口气发布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在内的10个重要文件。

      当时有媒体评论,作为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规范政府权力的制度性建设,对于建设法治政府、约束政府权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四川以极大的勇气从政府自身动了“第一刀”。

      全面深化改革为何政府先行?无论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还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都处于这场深刻革命的漩涡中心。改体制机制,动既得利益,政府责无旁贷——共识已经形成。

      更进一步,问题导向贯穿改革全过程。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要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改革服务于发展,依靠改革促进发展。那“一刀”劈得重,四川成为全国省级保留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那“一刀”砍得深,全省市场发展活力加快迸发:三年来,全省市场主体数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今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19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累计突破440万户。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四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蹄疾步稳,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提升。

      ——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国企重组整合脱困等取得明显成效。

      ——以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为核心,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支持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以增加群众获得感为改革目的,着力抓好民生事业改革,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惠及千百万群众。分级诊疗制等受到国务院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以美丽四川建设为载体,提速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启动实施绿化全川行动,投资524亿元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推广河长制,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内环保督察。

      4月22日,又一个重量级IT项目——紫光IC国际城落户天府新区,瞄准的是我国高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制造等薄弱环节,达成的是世界一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相生相伴,巴蜀大地上已崛起一大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电子信息加快迈进万亿级;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与燃机等新型产业向千亿级靠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全面深化改革,正为四川推进转型发展、实现“两个跨越”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 林卫 陈露耘 朱雪黎 王眉灵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主动争当“试验田”

  • 2017年05月18日 08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5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满月”之日。

      这个时间刻度,融入三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历程——

      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同年10月,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四川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同年11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2016年,四川获批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48.6万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时至今日,四川坚持“一手抓改革方案制定、一手抓改革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交出了一份符合人民期待的答卷:完成改革头3年阶段目标任务,走在全国前列;确保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在四川全面承接、及时落地,走在全国前列;攻坚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建立狠抓改革落实工作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注定会载入四川改革发展的史册。

      不辱使命

      以看齐意识和责任担当,争做全国改革“试验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201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四川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

      现在,人们都知道它是四川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鲜为人知的,是它赋能四川殊为不易!

      找准自身独特优势,主动争取当“试验田”,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终于上榜。

      四川为什么要争当这个“试验田”?全面深化改革,对国家来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四川而言,既有对过去30多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释放强大生机与活力的深切体会,又是当今治蜀兴川、转型发展关键期需要赢得的关键机遇,四川岂能错过。解决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回应,四川岂能缺位!

      从根子上讲,这是四川向党中央看齐的自觉,是决心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一诺千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四川的工作不同凡响: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专项改革方案,全部对接落地。建立省领导直接抓改革落实制度,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分别牵头负责5个方案,每个省委深改组成员牵头3个方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后,王东明担任组长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0次会议,对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截至目前,省委深改组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专项小组会议累计制定专项改革方案超过330个,其中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134个。

      其间的三个“第一”引人瞩目: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所有省领导直接抓改革,力度全国第一;2016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出台,四川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委文件出台抓改革落实意见的省份;2017年,我省建立全省改革落实台账,在全国第一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改革落实台账的要求。

      正是因为四川特别注重顶层设计,推出一大批重大专项改革方案,显著加强了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和制度完善;特别注重改革联动和集成推进,显著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别注重攻坚“啃硬骨头”,坚决打破利益格局,显著增强了群众改革获得感;特别注重把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显著增强了抓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注重改革落实见效,鲜明地方和部门两个主体责任,显著增强了改革实效。

      目前,四川承担着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改革试点148项,多个创新平台叠加,多个试点实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作为阶段性成果,三年攻坚,全省改革主体框架基本搭建起来。

      “四川贯彻中央改革部署严丝合缝”——中央改革办负责同志日前这样评价。

      纲举目张

      以改革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擎“一号工程”大旗,在突破性、先导性环节闯关探路

      四川经济总量2015年跃上3万亿元台阶,这不仅是“过大关”的标志,也意味着来到了一个新的关口:须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转变的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牵引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又何在?

      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这是2015年四川承担中央《总体方案》任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

      为什么定位“一号工程”?从分量上看,既然全面创新改革是四川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承担的中央最重要的改革试验之一,定位“一号”毫不为过。从价值上看,它是四川在全国全省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赢得的关键机遇,“一号”的站位恰如其分。从内容上看,“一号工程”以军民融合为重点,那么,通过政府的主动作为,让军与民两个隔山隔水的资源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市场的不完善,推而广之,就能对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纲举目张的影响和传导作用。

      高举“一号工程”这面旗帜,是引领四川“十三五”改革创新的关键所在。

      “全创改”肇始即耳目一新。顶层设计新。2015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出台,王东明提出用“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法推动全创工作。尹力担任省全创办主任,大力推动。目标直指:建设“全面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夯基垒台新。省级层面制定了“9张清单”,致力于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条通道”;着力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谋划建设一批大型科学装置和设施集群、推动形成一批重大制度经验、落地开工一批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项目“三大成果”。

      挥师突进新。军民融合是“全创改”的特点,也是“全创改”的难点。打通军民融合通道,“取势”与“取实”高度统一——

      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推动150项重点军民融合技改项目,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一项项具体目标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国率先与12家央企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布局450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8个。

      2016年,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的“军工集团重点合作意愿省份”摸底调查中,四川排名全国第一;四川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约占全国的1/6,排名全国第一;2016年,四川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2870亿元,比2012年增加近千亿元。

      今年4月,一场高层次、大规模的军民融合专题活动在四川举办。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推进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一系列新举措布局未来。“能让国家部委、中央军委部门、战区、央属军工集团等多方共聚一堂,对地方而言,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受邀参会代表如是说。

      “一号工程”激荡的澎湃动力,正向其他领域渗透辐射。截至目前,四川系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梳理储备可推广经验60多条,中央首批拟在全国推广的17条经验中,四川提供的多达8条。

      破釜沉舟

      以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举措,厉行月督月察钉钉子,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一个市州一个厅局,两组镜头颇具代表性。

      2016年底,甘孜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州委书记刘成鸣作出部署:全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事出有因,此前,因改革推进不力,甘孜州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被扣分。

      “我们查账来了!”今年3月29日,一场“查账式”督察在省卫计委进行。督察组手持“账本”——去年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清单”,对照20项具体改革任务,一一询问:已完成的有哪些具体做法、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未完成的要“给说法”……

      上述个案,不过是四川三年多来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常规动作。

      早在2014年2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王东明就强调,加强督导检查,实打实硬碰硬,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一项改革一项改革推进,确保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开局。2016年4月,省委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确保中央“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等6项重要要求具体化。

      抓改革落实为何雷霆万钧?那是因为30多年来,改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而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力度。

      省领导直接抓改革落实的工作机制,彰显省委向党中央看齐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按《省委年度重大改革任务清单》,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分别牵头负责方案外,改革事项同时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地方党委的主要领导。目标只有一个:责任立起来,任务压下去,全程跟踪改革方案的制定、落实、完善,直至出成果。

      “清单式”精准督察落实工作机制,就是要形成钉钉子似的较真逗硬。扭住“专项改革方案”这个关键,每个专项方案一个《督察评估事项表》,“已完成”“已启动未完成”“未启动”三个层次直观量化一目了然。每年对承担方案的市州、厅局开展两次督察评估,以确保进度。今年力度更大,省委改革办实行“月月督察”。任务明确: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力拒懒改、慢改、假改、不会改。

      压力传导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的机制,体现出推进改革滚石上山的大智慧。从2014年起,改革工作被纳入省委目标绩效考核,在150分总分中占10分。改革进度的快与慢,成效的多与寡,关系改革参与者的绩效。与此同时,省委制定专门办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明确7种情形可容错免责,厘清探索失误与违纪违法边界。导向非常鲜明:让改革者轻装上阵。

      翻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度工作台账”,400项改革任务分门别类,生成清楚明白的一张张清单,由此构成“一张网”、连接“一盘棋”:责任分工具体化、进度掌控实时化、督察督办高效化、工作推进协同化。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催动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阔天高

      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攻坚突破激起千层浪,突出群众获得感

      “一个印章改变了项目的命运!”这枚印章,是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启用的“行政审批专用章”——它集中了全县23个部门的173项行政审批职能,头天递交备案、次日领取通知。并联审批之下,四川巨鑫投资有限公司的亿邦国际五金机电城项目如期开工。

      这一改变,始于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时间再往前推至2014年。当年夏天,我省发布新版《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与2004年版本相比,省级核准项目数量大幅减少、达50%以上,小类总数大幅减少、达16.67%。

      同年10月,我省一口气发布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在内的10个重要文件。

      当时有媒体评论,作为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规范政府权力的制度性建设,对于建设法治政府、约束政府权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四川以极大的勇气从政府自身动了“第一刀”。

      全面深化改革为何政府先行?无论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还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都处于这场深刻革命的漩涡中心。改体制机制,动既得利益,政府责无旁贷——共识已经形成。

      更进一步,问题导向贯穿改革全过程。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要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改革服务于发展,依靠改革促进发展。那“一刀”劈得重,四川成为全国省级保留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那“一刀”砍得深,全省市场发展活力加快迸发:三年来,全省市场主体数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今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19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累计突破440万户。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四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蹄疾步稳,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提升。

      ——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国企重组整合脱困等取得明显成效。

      ——以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为核心,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支持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以增加群众获得感为改革目的,着力抓好民生事业改革,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惠及千百万群众。分级诊疗制等受到国务院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以美丽四川建设为载体,提速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启动实施绿化全川行动,投资524亿元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推广河长制,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内环保督察。

      4月22日,又一个重量级IT项目——紫光IC国际城落户天府新区,瞄准的是我国高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制造等薄弱环节,达成的是世界一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相生相伴,巴蜀大地上已崛起一大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电子信息加快迈进万亿级;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与燃机等新型产业向千亿级靠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全面深化改革,正为四川推进转型发展、实现“两个跨越”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 林卫 陈露耘 朱雪黎 王眉灵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