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

  • 2016年02月26日 08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制图/卢浩

      深阅读

      ◎黄标车占我省机动车总量不足4%,但颗粒物排放量占70%;老旧车辆普遍排放状况差,淘汰这两类高排放车辆,将解决大部分尾气污染问题。

      ◎我省正向环保部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更细的车辆排放标准,将有利于对超标车生产销售商的认定和取证。

      ◎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兴趣高,但又不敢下手购买,担心充电桩供给不足,也担心补贴很低。

      作为一家四川大型城市物流企业的总经理,郑启斌猴年春节后一上班,就忙着与供货商核实3月即将启用的新一批电动货车生产进度,而在他办公楼停车场,靠墙停靠着一溜儿的电动货车。“黄标车都是老皇历了,以后这停车场的车都会换成电动车。”郑启斌眉眼间流露出一丝得意。

      不仅在物流企业,全省淘汰黄标车的步伐都在加快,目前已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到2017年底,将基本淘汰所有黄标车。

      然而,淘汰过程并非一呼百应,纠结、博弈……与黄标车说“再见”,并不容易。

      舍得

      如果说刚开始是被迫淘汰

      后来就是主动了

      郑启斌的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欣然接受车辆更新换代。

      2010年底,刚听说黄标车不能驶入成都绕城以内范围时,他心间一片愁苦。公司的黄标车还有60多辆,其中有不少是才买了二三年的半新车。“连成本都还没跑回来就要淘汰,压力大呀!但不淘汰又进不了城区,咋办?”郑启斌纠结了。

      真实情况是,当时很多物流企业对引导黄标车淘汰的限行政策颇为抵触,物流协会为此专门找到相关部门协商,希望延缓黄标车限行时间。协商最终以失败告终。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压力的增大,淘汰黄标车刻不容缓。

      黄标车占我省机动车总量不足4%,但颗粒物排放量占70%,老旧车辆普遍排放状况差,淘汰这两类高排放车辆,将解决大部分尾气污染问题。

      采访中,大量黄标车主告诉记者,他们的车辆尚未到强制报废年限,如果淘汰属于提前淘汰,心有不甘。“为了抵制淘汰,黄标车主们成立了一个黄标车车主QQ群,群里不仅充满谩骂,还互相支招驾车时如何规避限行政策。”一名黄标车主如实说。

      面对黄标车主们的强烈反应,我省没有采取硬碰硬的措施。“用了很多柔性引导。”环保厅厅长姜晓亭介绍,除限行政策外,增加黄标车检验频次,一般车辆前6年检验一次,而黄标车半年进行一次环保检验,“有些车主嫌麻烦,自然就更新换代车辆了。”

      限行政策启动之初,有的城市也对淘汰的黄标车给予一定补贴,激励了一部分黄标车主更新换代车辆。

      政策引导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超50万辆。

      淘汰过程中,车主的环保理念也在更新。“如果说刚开始是被迫淘汰,后来车主的观念变了,行为也随之转变,由被迫变为主动了。”郑启斌说,随着成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与他们合作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而外资企业考察合作对象时,特别注重环保指标,连我们公司怎么处理废旧灯泡都要考察,更不要说使用黄标车了。2011年,实行黄标车限行政策之初,他们还将黄标车弄到二级城市的分公司继续使用,到了2013年,他们主动全面淘汰了60多辆黄标车。“舍得了短期利益,才能得到长期效益。”郑启斌由衷感叹。

      清源

      新法瞄准源端卡住超标车通往市场的路

      2月22日,成都市车管所机动车登记大厅,给汽车登记上户的人不多,窗口民警吴探,忙完最后一个机动车登记上户的业务,准时下班。

      “这是正常节奏。”吴警官清楚记得两年前的不正常情况:2013年底到2014年2月底,新车上户业务激增,登记大厅人声鼎沸,有时他和同事要忙到晚上8点才能下班。

      当年新车上牌量暴增的一个导火索,是因为一则《通告》——

      2013年11月12日,省环保厅、省公安厅联合发布《关于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要求新购置机动车注册登记或省外、省内申请办理转入登记的机动车,同步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压燃式发动机汽车、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执行国Ⅳ排放标准,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执行国Ⅴ排放标准。从2014年3月1日起逗硬实施。

      《通告》一出,不少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抢在“大限”之前蜂拥至车管所登记上牌照。统计显示,2013年11月全省汽车上牌量45069辆,《关于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发布后,当年12月汽车上牌量激增到89234辆,随后两个月的汽车上牌量都超过9万辆。省交警总队车管所民警谭本春认为,这其中不少是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抢在“大限”之前上牌照。

      为何《通告》发出后,还有群众购买排放不达标车辆?环保厅排污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这是因为当时一些商家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污标准,还在违法生产、销售超过排污标准的机动车,而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的“罚则”。这导致在机动车尾气治理中虽然卡住了末端,但对超标车生产销售等中端、前端却缺少应有手段。

      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今年改变,1月1日施行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弥补了处罚空白,规定:生产和销售超过排污标准的机动车将被依法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排污标准的机动车等。“群众买不到超标车,将有效控制住高排放车的新增量。”姜晓亭对新法信心满满,他认为,要重拳治本,还需细化出厂车辆的排放标准。据姜晓亭透露,我省正向环保部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更细的车辆排放标准,具体到量化每一种车型的排放标准,那将更有利于对超标车生产销售商的认定和取证,“发现一家,严处一家,相信将更好扼住超标车走向市场,减少超标尾气排放。”

      填空

      鼓励低碳出行多种公共配套设施必须跟上

      尽管过去五年,我省已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超过50万辆,但排污中心相关负责人却仍然感到机动车污染治理压力重重,“成都汽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排全国第二,但北京实行了汽车限购政策,成都5年内很可能会超过北京。”该负责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淘汰黄标车只是我省机动车尾气治理的第一步,如何转变观念、推进绿色出行更为重要。

      省政协委员陈先德认为,淘汰黄标车,可以推动四川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腾出空间。然而现实中,新能源汽车却遇冷。

      2014年,东创建国汽车集团联手吉利汽车在省内首开电动车租赁业务,但是市场反响不尽如人意。东创建国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黄建国认为,成都的充电桩奇缺,影响了消费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

      在二级城市也是如此。“今年市州机关单位面临公车改革,我身边一些同事、朋友都在关注购置私家车,他们对新能源汽车兴趣高,但是不敢下手,一是缺充电桩,二是补贴较低。”雅安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刘晓琴说,由于外省一些城市购置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高,她的朋友专程到深圳、西安购买,在当地上牌,“扣去交通、吃住等费用,仍然比在省内购买划算3万元,原因就在于省外补贴高。”“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而眼前,能够短时间产生低碳效果的是优化现有出行方式。”四川金普林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凡宋说,鼓励市民低碳出行,也需要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水平。“我经常到天府广场附近办事。因为地铁1号线部分站点周围没有规划机动车停车站,很难实现换乘公共交通。”岳凡宋认为,政府应加大建设换乘枢纽,提高地铁口停车场的覆盖率,通过便捷的换乘,将部分私家车交通吸引到公共交通中。

      作为平原城市,自行车可谓是最低碳的交通工具,然而选择自行车出行似乎也没那么容易。

      新年伊始,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省级机关中,率先推出局内公务自行车制度,采购了20辆“飞鸽牌”自行车,推行绿色出行。“我有时候需要去宾馆开会,但是不少地方没有设置对外自行车停放点,让我苦不堪言。比如望江宾馆没有设置,锦江宾馆虽然有,但是远离正门数百米。”公务员刘飞认为,如果每个地铁站、宾馆等场所都规划设立自行车停车场,再加大宣传和激励,一定有更多市民成为低碳出行践行者。

      目前,一些鼓励低碳出行的举措已启动建设。记者日前从省交投集团获悉,我省首批高速公路充电桩试点建设将于春运后启动,预计今年国庆节,新能源汽车就可在成南高速上畅行充电了。

      尧坝镇“变脸记”

      ∥图景

      我叫梁新,是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三学生,老家在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尧坝镇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川南古镇,位于川黔交界。15年前,我们举家搬迁到九支镇。一直在外求学的我,每年只有春节回乡探亲的时候,才能仔细看看这个养育我的地方。

      正月初二,是全家一起回老家探亲的日子。

      从九支镇到尧坝镇,乘坐大巴车随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对于晕车的我来说,这一路的各种弯道和颠簸就像是一个大写的“难”字,每次乘车回家都让我浑身酸痛,头晕目眩。但是今年回家的路不一样——蓉遵高速建成通车,从九支镇到尧坝镇车程不到20分钟。

      从尧坝高速路出口下高速路后,可以看到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楼房,这些楼房都是近两年新建的民房,有的是独立的两层小楼,有的是几家人合伙修建的楼房。门前是交通要道,房后是水田或菜地,与自家的田地也相隔不远,颇有几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味。车很快行驶到尧坝镇新街了。新街作为尧坝镇的主干道,是尧坝镇“赶场”的重要场所。2014年4月,政府出资重新铺设的沥青街道建成通车。新建的道路干净整洁,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两旁的商户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贴上了春联。

      虽然不是“赶场”的日子,街上的人却络绎不绝。菜市场、超市、水果店和礼品店更是人声鼎沸。外出走亲戚的人们喜气洋洋、前呼后拥,手中提着各式礼品,遇到熟人,总要说上一声“新年好!”,停下来寒暄几句。有时会看见背着大背篓的人走过,背篓沉甸甸的,间或露出一只鸡鸭的脚、半截鱼尾,或者是一把绿油油的蔬菜。

      尧坝镇1000米长的青石板老街上,古民居保存完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很多人虽然听说过尧坝古镇,却只能望而却步。自从去年蓉遵高速建成通车,方便快捷的交通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古镇街道上的游客摩肩接踵,他们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徜徉在古朴的街道上,细读那些岁月的痕迹。(记者 江芸涵 整理 撰文 徐虹 王欢 李丹 钟振宇 刘宇男 江芸涵)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

  • 2016年02月26日 08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制图/卢浩

      深阅读

      ◎黄标车占我省机动车总量不足4%,但颗粒物排放量占70%;老旧车辆普遍排放状况差,淘汰这两类高排放车辆,将解决大部分尾气污染问题。

      ◎我省正向环保部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更细的车辆排放标准,将有利于对超标车生产销售商的认定和取证。

      ◎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兴趣高,但又不敢下手购买,担心充电桩供给不足,也担心补贴很低。

      作为一家四川大型城市物流企业的总经理,郑启斌猴年春节后一上班,就忙着与供货商核实3月即将启用的新一批电动货车生产进度,而在他办公楼停车场,靠墙停靠着一溜儿的电动货车。“黄标车都是老皇历了,以后这停车场的车都会换成电动车。”郑启斌眉眼间流露出一丝得意。

      不仅在物流企业,全省淘汰黄标车的步伐都在加快,目前已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到2017年底,将基本淘汰所有黄标车。

      然而,淘汰过程并非一呼百应,纠结、博弈……与黄标车说“再见”,并不容易。

      舍得

      如果说刚开始是被迫淘汰

      后来就是主动了

      郑启斌的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欣然接受车辆更新换代。

      2010年底,刚听说黄标车不能驶入成都绕城以内范围时,他心间一片愁苦。公司的黄标车还有60多辆,其中有不少是才买了二三年的半新车。“连成本都还没跑回来就要淘汰,压力大呀!但不淘汰又进不了城区,咋办?”郑启斌纠结了。

      真实情况是,当时很多物流企业对引导黄标车淘汰的限行政策颇为抵触,物流协会为此专门找到相关部门协商,希望延缓黄标车限行时间。协商最终以失败告终。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压力的增大,淘汰黄标车刻不容缓。

      黄标车占我省机动车总量不足4%,但颗粒物排放量占70%,老旧车辆普遍排放状况差,淘汰这两类高排放车辆,将解决大部分尾气污染问题。

      采访中,大量黄标车主告诉记者,他们的车辆尚未到强制报废年限,如果淘汰属于提前淘汰,心有不甘。“为了抵制淘汰,黄标车主们成立了一个黄标车车主QQ群,群里不仅充满谩骂,还互相支招驾车时如何规避限行政策。”一名黄标车主如实说。

      面对黄标车主们的强烈反应,我省没有采取硬碰硬的措施。“用了很多柔性引导。”环保厅厅长姜晓亭介绍,除限行政策外,增加黄标车检验频次,一般车辆前6年检验一次,而黄标车半年进行一次环保检验,“有些车主嫌麻烦,自然就更新换代车辆了。”

      限行政策启动之初,有的城市也对淘汰的黄标车给予一定补贴,激励了一部分黄标车主更新换代车辆。

      政策引导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超50万辆。

      淘汰过程中,车主的环保理念也在更新。“如果说刚开始是被迫淘汰,后来车主的观念变了,行为也随之转变,由被迫变为主动了。”郑启斌说,随着成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与他们合作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而外资企业考察合作对象时,特别注重环保指标,连我们公司怎么处理废旧灯泡都要考察,更不要说使用黄标车了。2011年,实行黄标车限行政策之初,他们还将黄标车弄到二级城市的分公司继续使用,到了2013年,他们主动全面淘汰了60多辆黄标车。“舍得了短期利益,才能得到长期效益。”郑启斌由衷感叹。

      清源

      新法瞄准源端卡住超标车通往市场的路

      2月22日,成都市车管所机动车登记大厅,给汽车登记上户的人不多,窗口民警吴探,忙完最后一个机动车登记上户的业务,准时下班。

      “这是正常节奏。”吴警官清楚记得两年前的不正常情况:2013年底到2014年2月底,新车上户业务激增,登记大厅人声鼎沸,有时他和同事要忙到晚上8点才能下班。

      当年新车上牌量暴增的一个导火索,是因为一则《通告》——

      2013年11月12日,省环保厅、省公安厅联合发布《关于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要求新购置机动车注册登记或省外、省内申请办理转入登记的机动车,同步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压燃式发动机汽车、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执行国Ⅳ排放标准,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执行国Ⅴ排放标准。从2014年3月1日起逗硬实施。

      《通告》一出,不少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抢在“大限”之前蜂拥至车管所登记上牌照。统计显示,2013年11月全省汽车上牌量45069辆,《关于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发布后,当年12月汽车上牌量激增到89234辆,随后两个月的汽车上牌量都超过9万辆。省交警总队车管所民警谭本春认为,这其中不少是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抢在“大限”之前上牌照。

      为何《通告》发出后,还有群众购买排放不达标车辆?环保厅排污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这是因为当时一些商家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污标准,还在违法生产、销售超过排污标准的机动车,而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的“罚则”。这导致在机动车尾气治理中虽然卡住了末端,但对超标车生产销售等中端、前端却缺少应有手段。

      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今年改变,1月1日施行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弥补了处罚空白,规定:生产和销售超过排污标准的机动车将被依法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排污标准的机动车等。“群众买不到超标车,将有效控制住高排放车的新增量。”姜晓亭对新法信心满满,他认为,要重拳治本,还需细化出厂车辆的排放标准。据姜晓亭透露,我省正向环保部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更细的车辆排放标准,具体到量化每一种车型的排放标准,那将更有利于对超标车生产销售商的认定和取证,“发现一家,严处一家,相信将更好扼住超标车走向市场,减少超标尾气排放。”

      填空

      鼓励低碳出行多种公共配套设施必须跟上

      尽管过去五年,我省已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超过50万辆,但排污中心相关负责人却仍然感到机动车污染治理压力重重,“成都汽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排全国第二,但北京实行了汽车限购政策,成都5年内很可能会超过北京。”该负责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淘汰黄标车只是我省机动车尾气治理的第一步,如何转变观念、推进绿色出行更为重要。

      省政协委员陈先德认为,淘汰黄标车,可以推动四川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腾出空间。然而现实中,新能源汽车却遇冷。

      2014年,东创建国汽车集团联手吉利汽车在省内首开电动车租赁业务,但是市场反响不尽如人意。东创建国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黄建国认为,成都的充电桩奇缺,影响了消费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

      在二级城市也是如此。“今年市州机关单位面临公车改革,我身边一些同事、朋友都在关注购置私家车,他们对新能源汽车兴趣高,但是不敢下手,一是缺充电桩,二是补贴较低。”雅安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刘晓琴说,由于外省一些城市购置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高,她的朋友专程到深圳、西安购买,在当地上牌,“扣去交通、吃住等费用,仍然比在省内购买划算3万元,原因就在于省外补贴高。”“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而眼前,能够短时间产生低碳效果的是优化现有出行方式。”四川金普林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凡宋说,鼓励市民低碳出行,也需要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水平。“我经常到天府广场附近办事。因为地铁1号线部分站点周围没有规划机动车停车站,很难实现换乘公共交通。”岳凡宋认为,政府应加大建设换乘枢纽,提高地铁口停车场的覆盖率,通过便捷的换乘,将部分私家车交通吸引到公共交通中。

      作为平原城市,自行车可谓是最低碳的交通工具,然而选择自行车出行似乎也没那么容易。

      新年伊始,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省级机关中,率先推出局内公务自行车制度,采购了20辆“飞鸽牌”自行车,推行绿色出行。“我有时候需要去宾馆开会,但是不少地方没有设置对外自行车停放点,让我苦不堪言。比如望江宾馆没有设置,锦江宾馆虽然有,但是远离正门数百米。”公务员刘飞认为,如果每个地铁站、宾馆等场所都规划设立自行车停车场,再加大宣传和激励,一定有更多市民成为低碳出行践行者。

      目前,一些鼓励低碳出行的举措已启动建设。记者日前从省交投集团获悉,我省首批高速公路充电桩试点建设将于春运后启动,预计今年国庆节,新能源汽车就可在成南高速上畅行充电了。

      尧坝镇“变脸记”

      ∥图景

      我叫梁新,是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三学生,老家在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尧坝镇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川南古镇,位于川黔交界。15年前,我们举家搬迁到九支镇。一直在外求学的我,每年只有春节回乡探亲的时候,才能仔细看看这个养育我的地方。

      正月初二,是全家一起回老家探亲的日子。

      从九支镇到尧坝镇,乘坐大巴车随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对于晕车的我来说,这一路的各种弯道和颠簸就像是一个大写的“难”字,每次乘车回家都让我浑身酸痛,头晕目眩。但是今年回家的路不一样——蓉遵高速建成通车,从九支镇到尧坝镇车程不到20分钟。

      从尧坝高速路出口下高速路后,可以看到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楼房,这些楼房都是近两年新建的民房,有的是独立的两层小楼,有的是几家人合伙修建的楼房。门前是交通要道,房后是水田或菜地,与自家的田地也相隔不远,颇有几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味。车很快行驶到尧坝镇新街了。新街作为尧坝镇的主干道,是尧坝镇“赶场”的重要场所。2014年4月,政府出资重新铺设的沥青街道建成通车。新建的道路干净整洁,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两旁的商户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贴上了春联。

      虽然不是“赶场”的日子,街上的人却络绎不绝。菜市场、超市、水果店和礼品店更是人声鼎沸。外出走亲戚的人们喜气洋洋、前呼后拥,手中提着各式礼品,遇到熟人,总要说上一声“新年好!”,停下来寒暄几句。有时会看见背着大背篓的人走过,背篓沉甸甸的,间或露出一只鸡鸭的脚、半截鱼尾,或者是一把绿油油的蔬菜。

      尧坝镇1000米长的青石板老街上,古民居保存完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很多人虽然听说过尧坝古镇,却只能望而却步。自从去年蓉遵高速建成通车,方便快捷的交通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古镇街道上的游客摩肩接踵,他们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徜徉在古朴的街道上,细读那些岁月的痕迹。(记者 江芸涵 整理 撰文 徐虹 王欢 李丹 钟振宇 刘宇男 江芸涵)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