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推进政务公开,用好政务“两微一端”

  • 2016年02月19日 07时54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政务公开说了好几年,虽取得积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公开理念不到位、制度规范不完善、工作力度不够强、公开实效不理想等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更多具体要求,并强调要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


      推行“互联网+政务”,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

      《意见》要求,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加快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府有效施政。

      《意见》提出了目标:到2020年,依法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涉及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各环节。

      ——决策公开: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探索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

      ——执行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责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

      ——管理公开: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

      ——服务公开:把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

      ——结果公开: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会是政务公开的方式之一

      重大突发事件,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采访

      政务公开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意见》指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实施政府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稳步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

      要加强政策解读。注重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要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要扩大公众参与。研究探索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公众参与的事项种类和方式,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

      要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

      要发挥媒体作用。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发挥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要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就要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如何提高呢?《意见》提出了5个要点: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注重将政务公开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清理。

      二是建立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对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事项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及时进行调整更新。

      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扩大信息传播,开展在线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四是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强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五是抓好教育培训。力争3年内将全国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

      《意见》还要求,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鼓励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或公开不应当公开事项,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推进政务公开,用好政务“两微一端”

  • 2016年02月19日 07时54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政务公开说了好几年,虽取得积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公开理念不到位、制度规范不完善、工作力度不够强、公开实效不理想等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更多具体要求,并强调要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


      推行“互联网+政务”,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

      《意见》要求,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加快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府有效施政。

      《意见》提出了目标:到2020年,依法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涉及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各环节。

      ——决策公开: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探索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

      ——执行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责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

      ——管理公开: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

      ——服务公开:把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

      ——结果公开: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会是政务公开的方式之一

      重大突发事件,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采访

      政务公开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意见》指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实施政府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稳步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

      要加强政策解读。注重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要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要扩大公众参与。研究探索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公众参与的事项种类和方式,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

      要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

      要发挥媒体作用。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发挥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要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就要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如何提高呢?《意见》提出了5个要点: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注重将政务公开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清理。

      二是建立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对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事项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及时进行调整更新。

      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扩大信息传播,开展在线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四是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强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五是抓好教育培训。力争3年内将全国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

      《意见》还要求,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鼓励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或公开不应当公开事项,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