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十六条政策”出台 33万科技人员迎来诸多利好

  • 2016年11月27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今年3月至10月,省科技厅将“十六条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多次向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人员、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最终反映最集中的8条意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全部予以采纳,核心就是尊重科研规律,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创造性劳动。

      11月25日,成都寒气逼人。但在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程师杨立言的心里,这却是科技的春天。

      当天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解读了最新出台的《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对“科研单位搞科研缺乏必要自主权”“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合理”等科技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

      像杨立言这样的科技人员,四川有33万左右,他们分布在全省2000多个科技活动机构、109所高校。“十六条政策”的出台,将给他们带来什么?

      解决科技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员获得成果转化奖励”——看到“十六条政策”中的这句话,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刘友平立即给学校眼科学院院长段俊国打电话“报喜”。

      段俊国牵头成立了一家混合所有制的眼科医院,前不久已正式揭牌。不过他的身份却有点敏感:既是拥有专利权的行业专家,也是一名行政干部。这位院长始终坚持成果转化,宁愿放弃行政职务,也一定要把医院开起来。“十六条政策”中明确,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员获得成果转化奖励,实行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政策。了解完新政策,段俊国长舒了一口气。

      一般来说,科研单位里担任领导职务的大多是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由于长期以来限于领导干部的身份,无法从成果转化中获益,科研成果只能闲置。这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典型问题。

      “十六条政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问题导向。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说,政策就是解决科研人员最头痛的问题。今年3月至10月,省科技厅将“十六条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多次向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人员、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最终反映最集中的8条意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全部予以采纳。

      尊重“科研是创造性劳动”基本规律

      在“十六条政策”的酝酿和制定过程中,杨立言参加过多次讨论,他最感兴趣的一条是——“扩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取消间接费中绩效支出比例限制,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提高到20%……”这一条在明确项目组科技人员奖励等方面,较以往有重大突破。

      在杨立言看来,这些条文的核心就是尊重科研规律,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创造性劳动。

      对这一点,刘友平也有同样的体会。

      在“十六条政策”出台之前,国际学术交流中科研项目经费是否纳入“三公”经费管理,一直没有明确指导,出国出差每年都有额度限制,用完了就没有了。

      但高校科研活动又离不开国际学术交流。“闭门没办法搞科研,走出去多看别人的,才能获得灵感,碰撞产生火花。”刘友平说。

      对此,“十六条政策”放宽了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开展科研活动的出国经费和批次限量管理,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合作活动的,不计入本单位和个人年度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范围。(记者 张岚 寇敏芳)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六条政策”出台 33万科技人员迎来诸多利好

  • 2016年11月27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今年3月至10月,省科技厅将“十六条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多次向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人员、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最终反映最集中的8条意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全部予以采纳,核心就是尊重科研规律,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创造性劳动。

      11月25日,成都寒气逼人。但在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程师杨立言的心里,这却是科技的春天。

      当天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解读了最新出台的《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对“科研单位搞科研缺乏必要自主权”“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合理”等科技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

      像杨立言这样的科技人员,四川有33万左右,他们分布在全省2000多个科技活动机构、109所高校。“十六条政策”的出台,将给他们带来什么?

      解决科技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员获得成果转化奖励”——看到“十六条政策”中的这句话,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刘友平立即给学校眼科学院院长段俊国打电话“报喜”。

      段俊国牵头成立了一家混合所有制的眼科医院,前不久已正式揭牌。不过他的身份却有点敏感:既是拥有专利权的行业专家,也是一名行政干部。这位院长始终坚持成果转化,宁愿放弃行政职务,也一定要把医院开起来。“十六条政策”中明确,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员获得成果转化奖励,实行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政策。了解完新政策,段俊国长舒了一口气。

      一般来说,科研单位里担任领导职务的大多是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由于长期以来限于领导干部的身份,无法从成果转化中获益,科研成果只能闲置。这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典型问题。

      “十六条政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问题导向。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说,政策就是解决科研人员最头痛的问题。今年3月至10月,省科技厅将“十六条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多次向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人员、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最终反映最集中的8条意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全部予以采纳。

      尊重“科研是创造性劳动”基本规律

      在“十六条政策”的酝酿和制定过程中,杨立言参加过多次讨论,他最感兴趣的一条是——“扩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取消间接费中绩效支出比例限制,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提高到20%……”这一条在明确项目组科技人员奖励等方面,较以往有重大突破。

      在杨立言看来,这些条文的核心就是尊重科研规律,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创造性劳动。

      对这一点,刘友平也有同样的体会。

      在“十六条政策”出台之前,国际学术交流中科研项目经费是否纳入“三公”经费管理,一直没有明确指导,出国出差每年都有额度限制,用完了就没有了。

      但高校科研活动又离不开国际学术交流。“闭门没办法搞科研,走出去多看别人的,才能获得灵感,碰撞产生火花。”刘友平说。

      对此,“十六条政策”放宽了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开展科研活动的出国经费和批次限量管理,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合作活动的,不计入本单位和个人年度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范围。(记者 张岚 寇敏芳)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