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不仅让贫困区“长叶子” 还得让贫困户增票子

  • 2016年10月18日 09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0月15日,由兴文县僰王山镇主办的首届乌骨鸡美食文化节在永寿村举办,苗族风情文艺演出、鸡王争霸赛、农特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助当地村民增收。 (记者 何海洋 摄)


    游客在首届乌骨鸡美食文化节上购买农特产品。 (记者 何海洋 摄)

      在林业脱贫攻坚中,四川着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

      聚焦

      10月11日,巴中市平昌县宣布,今后每年投入128万元,在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选聘378名生态护林员。

      去年初实施林业扶贫以来,当地特色林覆盖率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51%。从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就是为了解决新增森林面积的管护难题。

      针对贫困地区和全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合的现实,我省自去年起将退耕还林等造林任务重点向“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倾斜。预计年内,88个贫困县的森林覆盖率将增加0.9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过,在林业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全省林业系统不仅要让贫困地区“长叶子”,还让贫困户变意识、长手艺、增票子。

      A

      产业扶贫

      贫困地区人均林业收入有望破1200元

      几天后,2016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节就要在阿坝州汶川县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幕。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第一书记杜斌早已忙开了,清查各个农家乐、酒店的接待能力、卫生状况,准备接送游客车辆……

      如果一切顺利,在3天节会期间,大寺村将接待游客过千人次,总收入将突破15万元。在此基础上,年人均收入增加900元的目标将提前实现。

      去年8月,离开省林业厅宣传中心到大寺村任职以来,杜斌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了解了大寺村的现实情况后,他决定把当地打造成林业特色种养和生态旅游产业基地。“种植脆皮李、中草药还有发展旅游等,以前有人搞,但思路不对头、技术不过硬。只要整合得好,是能够带动老百姓致富的。”杜斌说。

      依托省林业厅的技术资源,杜斌申请了扶贫专项资金,修通了林区的7公里景观道路,核定了村里农家乐卫生、住宿标准。同时,鼓励农户发展中草药等林下种养,并牵头组建脆皮李、中草药等五个专业合作社。

      一年下来,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明显感到了杜斌带来的“红包”。贫困户余树花介绍,今年用4亩李子入股合作社以后,得到分红1.3万元,比之前自己种多收入了3000元。“前8个月,我省共向‘四大片区’安排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39.5亿元,占全省的60.7%。其中,近半资金将用于涉林产业发展。”省林业厅计划财务处负责人介绍,年内全省贫困地区人均林业收入有望突破1200元。

      B

      技术下乡

      选派近百人次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挂职

      来到凉山州10个多月,省林业厅种苗站副站长韩华柏已经记不清自己去了多少个贫困村。去年底,这位省内小有名气的核桃专家挂职凉山州林业局副局长,主要负责当地的核桃产业规划和良种选育。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明确生态固本、产业富民、增加农户劳务收入、集体林权改革、科技智慧扶贫和林区设施强基等六大扶贫行动后,省林业厅累计从省林科院、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等科研单位选派近百人次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挂职。“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贫困地区林业重点村的技术需求清单,共200余项,然后按照清单‘抓药’。”省林业厅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技术下乡,能够给贫困地区带来哪些改变?

      从国庆节开始,乐山市犍为县榨鼓乡核桃种植大户彭开明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我们村几乎所有的核桃林我都去过,教他们咋个做。”

      其实,在一年以前,彭开明还是个外行,自去年10月“拜师”乐山市林业科技服务团的邱东昀后,他种植核桃的手艺才越来越高。“就是想在每个村培养一两个土专家,让他们把技术传出去。”邱东昀说,如今,除了疑难杂症,他几乎不必每周都来榨鼓乡了。当地核桃每亩增产6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超过180元。

      2018年之前,我省力争在贫困县的林业重点村实现土专家全覆盖,“把土专家当做专业技术人员的一个补充。”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

      C

      意识改变

      “副业”成“主业”,带动村民合唱致富经

      来大寺村之前,杜斌以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跑项目”。而等到他履职之后才发现,更为关键的是“改变村民意识”。

      此前,大寺村的主业是务农和务工,但全村人均耕地不到4亩,每亩每年的产出只有300多公斤的玉米。

      上任之后,杜斌认为,专业化种植脆皮李和发展农家乐可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没想到,大家并不买账:我们世世代代种地为生,你搞这些能让大家富起来吗?搞农家乐要啥标准,不就是城里人来吃点农家饭?“土地不集中,不规模化经营,哪来的效益?景观不深度打造和开发,哪来的游客?”杜斌想不通,只好做起了讲解员,解读各项政策、介绍省内外其他案例。

      去年10月,经过两个月的动员,合作社建立起来了;农家乐卫生和接待标准统一了。当村民们以为“省城来的干部”的大动作到此为止了,却发现新鲜事还在后面:此前尚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大寺村人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上有了以自己村子命名的网店;自家的农家乐上了各大旅游网站;“好评”“快递”等新词也不断进入村民的耳朵……

      村民还发现,自家的李子已经远销重庆、陕西,中草药卖到了安徽。此外,外地来的游客也大多通过网上预订的方式前来,而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吃了饭就走”。这下,村民主动找到杜斌,商量“村里头还要搞些啥子特色商品店和旅游场所,让游客多待几天”。“我们注意到这个现象,毕竟脱贫的过程还伴随着固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这需要时间和方式方法。”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近期将会对全省林业系统驻村帮扶干部进行轮番培训,“毕竟致富经不是干部们自己念,还要老百姓参与进来搞合唱。” (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不仅让贫困区“长叶子” 还得让贫困户增票子

  • 2016年10月18日 09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0月15日,由兴文县僰王山镇主办的首届乌骨鸡美食文化节在永寿村举办,苗族风情文艺演出、鸡王争霸赛、农特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助当地村民增收。 (记者 何海洋 摄)


    游客在首届乌骨鸡美食文化节上购买农特产品。 (记者 何海洋 摄)

      在林业脱贫攻坚中,四川着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

      聚焦

      10月11日,巴中市平昌县宣布,今后每年投入128万元,在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选聘378名生态护林员。

      去年初实施林业扶贫以来,当地特色林覆盖率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51%。从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就是为了解决新增森林面积的管护难题。

      针对贫困地区和全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合的现实,我省自去年起将退耕还林等造林任务重点向“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倾斜。预计年内,88个贫困县的森林覆盖率将增加0.9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过,在林业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全省林业系统不仅要让贫困地区“长叶子”,还让贫困户变意识、长手艺、增票子。

      A

      产业扶贫

      贫困地区人均林业收入有望破1200元

      几天后,2016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节就要在阿坝州汶川县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幕。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第一书记杜斌早已忙开了,清查各个农家乐、酒店的接待能力、卫生状况,准备接送游客车辆……

      如果一切顺利,在3天节会期间,大寺村将接待游客过千人次,总收入将突破15万元。在此基础上,年人均收入增加900元的目标将提前实现。

      去年8月,离开省林业厅宣传中心到大寺村任职以来,杜斌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了解了大寺村的现实情况后,他决定把当地打造成林业特色种养和生态旅游产业基地。“种植脆皮李、中草药还有发展旅游等,以前有人搞,但思路不对头、技术不过硬。只要整合得好,是能够带动老百姓致富的。”杜斌说。

      依托省林业厅的技术资源,杜斌申请了扶贫专项资金,修通了林区的7公里景观道路,核定了村里农家乐卫生、住宿标准。同时,鼓励农户发展中草药等林下种养,并牵头组建脆皮李、中草药等五个专业合作社。

      一年下来,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明显感到了杜斌带来的“红包”。贫困户余树花介绍,今年用4亩李子入股合作社以后,得到分红1.3万元,比之前自己种多收入了3000元。“前8个月,我省共向‘四大片区’安排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39.5亿元,占全省的60.7%。其中,近半资金将用于涉林产业发展。”省林业厅计划财务处负责人介绍,年内全省贫困地区人均林业收入有望突破1200元。

      B

      技术下乡

      选派近百人次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挂职

      来到凉山州10个多月,省林业厅种苗站副站长韩华柏已经记不清自己去了多少个贫困村。去年底,这位省内小有名气的核桃专家挂职凉山州林业局副局长,主要负责当地的核桃产业规划和良种选育。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明确生态固本、产业富民、增加农户劳务收入、集体林权改革、科技智慧扶贫和林区设施强基等六大扶贫行动后,省林业厅累计从省林科院、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等科研单位选派近百人次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挂职。“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贫困地区林业重点村的技术需求清单,共200余项,然后按照清单‘抓药’。”省林业厅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技术下乡,能够给贫困地区带来哪些改变?

      从国庆节开始,乐山市犍为县榨鼓乡核桃种植大户彭开明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我们村几乎所有的核桃林我都去过,教他们咋个做。”

      其实,在一年以前,彭开明还是个外行,自去年10月“拜师”乐山市林业科技服务团的邱东昀后,他种植核桃的手艺才越来越高。“就是想在每个村培养一两个土专家,让他们把技术传出去。”邱东昀说,如今,除了疑难杂症,他几乎不必每周都来榨鼓乡了。当地核桃每亩增产6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超过180元。

      2018年之前,我省力争在贫困县的林业重点村实现土专家全覆盖,“把土专家当做专业技术人员的一个补充。”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

      C

      意识改变

      “副业”成“主业”,带动村民合唱致富经

      来大寺村之前,杜斌以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跑项目”。而等到他履职之后才发现,更为关键的是“改变村民意识”。

      此前,大寺村的主业是务农和务工,但全村人均耕地不到4亩,每亩每年的产出只有300多公斤的玉米。

      上任之后,杜斌认为,专业化种植脆皮李和发展农家乐可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没想到,大家并不买账:我们世世代代种地为生,你搞这些能让大家富起来吗?搞农家乐要啥标准,不就是城里人来吃点农家饭?“土地不集中,不规模化经营,哪来的效益?景观不深度打造和开发,哪来的游客?”杜斌想不通,只好做起了讲解员,解读各项政策、介绍省内外其他案例。

      去年10月,经过两个月的动员,合作社建立起来了;农家乐卫生和接待标准统一了。当村民们以为“省城来的干部”的大动作到此为止了,却发现新鲜事还在后面:此前尚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大寺村人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上有了以自己村子命名的网店;自家的农家乐上了各大旅游网站;“好评”“快递”等新词也不断进入村民的耳朵……

      村民还发现,自家的李子已经远销重庆、陕西,中草药卖到了安徽。此外,外地来的游客也大多通过网上预订的方式前来,而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吃了饭就走”。这下,村民主动找到杜斌,商量“村里头还要搞些啥子特色商品店和旅游场所,让游客多待几天”。“我们注意到这个现象,毕竟脱贫的过程还伴随着固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这需要时间和方式方法。”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近期将会对全省林业系统驻村帮扶干部进行轮番培训,“毕竟致富经不是干部们自己念,还要老百姓参与进来搞合唱。” (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