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川人议川话:“与其说四川话是语言倒不如说是文化”

  • 2015年11月03日 08时20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川人说川话,川人议川话

      你可能不知道,在电台电视台卷着舌头说自贡话的罗小刚,普通话水平是一级甲等。罗小刚认为,四川话得天独厚的幽默,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能比拟的。事实证明,四川人是热爱方言艺术的,罗小刚讲自贡话主持节目后,迅速被四川人热捧。

      李伯清认为,普通话是信息沟通的工具,方言则是感情交流的方式,“与其说四川话是语言,倒不如说是文化,每个人不能没有根,有了根,要吸收阳光雨露,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言学家表示,最理想的语言状态,是既会地道土话,也能说流利普通话。但是,一方面,四川人热爱四川方言;另一方面,每个人因为交流的需要,远走异地他乡,渐渐淡忘了老家的词汇甚至变了口音。

      方言热

      他普通话一级甲等却偏用四川话主持节目


      1999年,罗小刚进入电台。2002年,他开始主持节目。

      此前,为了当主持人,罗小刚学习普通话格外认真,后来,他终于拿到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刚上播音台,他非常兴奋,头天晚上没睡着。罗小刚至今记得,当时播的是一篇很“知音体”文章,找到付笛声两口子那首《知心爱人》,要在播音到某一个段落的时候,把这首歌曲推上去。“准备的时候,把自己都感动了好几回。”第二天播的时候,准备的那个音乐碟子卡起了,没播出来。

      后来,他老老实实地播体育、播天气预报,播了两年左右。用罗小刚自己的话说:“除了普通话有所提升,成功地发展父母成为我的听众之外,基本没得啥子市场反应。”虽然罗小刚用普通话主持节目,但他的老家方言,却一点都没有忘记。后来,他所在的电台推出了“方言频率”,全台找到的,都是说成都话的,所以显得很单调。轮到罗小刚出场,一口流利的自贡卷舌音,当时就把领导折服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用方言主持节目。罗小刚的纯正四川方言,加上他节目内容的风趣幽默,形成独特的罗氏幽默,常常让收音机旁的听众捧腹大笑。渐渐地,粉丝越来越多,罗小刚开始了涉足更多节目形态,电台电视主持、脱口秀、新派评书,有他的地方就有笑声。

      四川方言生命力很强,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罗小刚、李伯清这些主持人、艺术家身上,更体现在一些川话音像作品上,比如《抓壮丁》、《山城棒棒军》这些经典作品,《让子弹飞》更是专门打造了四川方言版。

      方言冷

      人们热捧方言节目 生活中却渐渐忘了家乡话

      虽然坚持内容为王,但罗小刚还是被贴上了标签:“那个说川话的主持嘛”、“四川话讲评书的嘛”,四川话成了他的符号,也因此,听众对他的四川话,要求很高。有时候,听众会给他提意见:“刚哥最近四川话说得少了哟”,“自贡话说得不正宗了哟”。罗小刚也搞不清楚听众是不是真的介意,还是开玩笑。不过,他也很自信:不可能方言说不来了噻!实在不行,回一趟老家,舌头卷得又是港港的!

      有时候,观众笑完了,罗小刚闲下来也会想想:如果罗小刚从此改说普通话,大家都会离我而去吗?还有多少人会留下?罗小刚认为,自己有了今天的知名度,与四川方言大行其道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四川方言火起来,哪有我的知名度?”

      虽然四川话备受四川人热爱,但更多是作为艺术被人喜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边听着罗小刚的节目捧腹,一边却渐渐忘却老家的词汇……

      罗小刚并不是自贡人,他是内江威远人,但他却用自贡话主持节目。语言学家介绍,罗小刚讲的自贡话,实际上属于西南官话仁富方言片方言,把古汉语里面的入声字全部归入去声,而且保留了卷舌音。有人认为,全四川就数自贡话最难学,但罗小刚的自贡话却非常地道。

      罗小刚说,四川方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幽默属性。“曾几何时,在每一个主播都还老老实实字正腔圆地说普通话的时候,只要开口讲川话,大家就觉得搞笑。当然,这一点,现在已经不成立了。”李伯清:普通话要学但不能忘了根

      “方言不能忘,既然四川方言能形成,肯定是祖祖辈辈习惯、观察、认知。”

      李伯清认为,方言不一定要推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和习惯,比如,现在你不能推广煤油灯。但是方言不能忘,既然四川方言能形成,肯定是祖祖辈辈习惯、观察、认知。比如:落榫没有?就是做好没有;离核没有?就是成熟没有。这些反映了四川人的生活。不管说不说普通话,但作为四川人,最少要了解,“仙人板板”怎么过来的。

      四川话与其说是语言,倒不如说是文化,每个人不能没有根,有了根,要吸收阳光雨露,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李伯清认为,人以语言交流为主,动物交流以肢体为主,而在交流时,方言作用更大,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亲和力和感情认同。而普通话,则更多的是带着信息交流的目的。讲话有具体的环境,比如在外边讲普通话,可你要是回去突然把妈妈喊“母亲”,就有些显得搞笑了。

      李伯清认为,四川话比较轻松,普通话比较规范和礼貌,普通话说“你请坐。”四川话说:“诶,你神起咋子?坐噻。”

      2014年3月,《四川方言词典》再版。一夜之间突然引爆网络:“真的是一本绝世奇书!”“四川方言博大精深!诙谐幽默!”“大晚上看笑死了!”全国数百家网站,纷纷以《四川方言词典》“绝世奇书”“红透网络”“火到爆表”等为题,刊载了有关该书蹿红网络的新闻。涉及《四川方言词典》的有关评论就达124万条。

      四川方言之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俗中见雅等特点,为每个四川人津津乐道,并为许多外省人所认同和赏识。罗小刚:川话节目是客观市场的选择

      “在脱口秀中,要做到所思即所言,肯定还是母语中的母语,四川话最能准确表达,并且真正地脱口而出。”

      作为年轻人,罗小刚绝对拥护普通话推广,这是交流的需要和趋势。

      那么,为什么还要用方言主持节目?他说一方面是主动选择,因为自己是四川人,在“脱口秀”中,要做到所思即所言,肯定还是母语中的母语,四川话最能准确表达,并且真正地脱口而出。同时,也是客观市场的一种选择,大家对于拿腔拿调,高高在上的传播已经反感,全国一线的大牌明星们还被弄来做真人秀,所以,满足节目的亲民需求、市场潮流,也必须用方言。

      罗小刚认为,四川人对待自己的方言,是有由衷的谦卑之心。没有吴侬软语的骄傲,也没有“咱北京人儿”的自豪,外地人来了,太婆大爷总会憋着普通话来跟对方说。罗小刚认为,四川话作为北方语系,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在普通话主导的全国,是很有发展空间的。四川人在外地说方言,很多人都能听得懂,而温州话、粤语、闽南话可能就做不到。

      “我也一直是认为四川方言早晚是会消亡的,”罗小刚说,但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其中类似于“雄起”之类的有生命力的词汇,最终成为全国乃至于全球性的语言加以流传,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靠着方言节目吃饭,但罗小刚认为,如果非要像上海那样,在学生中去推广方言,在时代的车轮前,无疑是螳臂当车。不过,除了学术方面的保存研究,也可以发展舞台上的方言,让人们来享受方言,而不是为此所累。 (记者 苟明 实习生 邓绍希)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川人议川话:“与其说四川话是语言倒不如说是文化”

  • 2015年11月03日 08时20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川人说川话,川人议川话

      你可能不知道,在电台电视台卷着舌头说自贡话的罗小刚,普通话水平是一级甲等。罗小刚认为,四川话得天独厚的幽默,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能比拟的。事实证明,四川人是热爱方言艺术的,罗小刚讲自贡话主持节目后,迅速被四川人热捧。

      李伯清认为,普通话是信息沟通的工具,方言则是感情交流的方式,“与其说四川话是语言,倒不如说是文化,每个人不能没有根,有了根,要吸收阳光雨露,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言学家表示,最理想的语言状态,是既会地道土话,也能说流利普通话。但是,一方面,四川人热爱四川方言;另一方面,每个人因为交流的需要,远走异地他乡,渐渐淡忘了老家的词汇甚至变了口音。

      方言热

      他普通话一级甲等却偏用四川话主持节目


      1999年,罗小刚进入电台。2002年,他开始主持节目。

      此前,为了当主持人,罗小刚学习普通话格外认真,后来,他终于拿到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刚上播音台,他非常兴奋,头天晚上没睡着。罗小刚至今记得,当时播的是一篇很“知音体”文章,找到付笛声两口子那首《知心爱人》,要在播音到某一个段落的时候,把这首歌曲推上去。“准备的时候,把自己都感动了好几回。”第二天播的时候,准备的那个音乐碟子卡起了,没播出来。

      后来,他老老实实地播体育、播天气预报,播了两年左右。用罗小刚自己的话说:“除了普通话有所提升,成功地发展父母成为我的听众之外,基本没得啥子市场反应。”虽然罗小刚用普通话主持节目,但他的老家方言,却一点都没有忘记。后来,他所在的电台推出了“方言频率”,全台找到的,都是说成都话的,所以显得很单调。轮到罗小刚出场,一口流利的自贡卷舌音,当时就把领导折服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用方言主持节目。罗小刚的纯正四川方言,加上他节目内容的风趣幽默,形成独特的罗氏幽默,常常让收音机旁的听众捧腹大笑。渐渐地,粉丝越来越多,罗小刚开始了涉足更多节目形态,电台电视主持、脱口秀、新派评书,有他的地方就有笑声。

      四川方言生命力很强,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罗小刚、李伯清这些主持人、艺术家身上,更体现在一些川话音像作品上,比如《抓壮丁》、《山城棒棒军》这些经典作品,《让子弹飞》更是专门打造了四川方言版。

      方言冷

      人们热捧方言节目 生活中却渐渐忘了家乡话

      虽然坚持内容为王,但罗小刚还是被贴上了标签:“那个说川话的主持嘛”、“四川话讲评书的嘛”,四川话成了他的符号,也因此,听众对他的四川话,要求很高。有时候,听众会给他提意见:“刚哥最近四川话说得少了哟”,“自贡话说得不正宗了哟”。罗小刚也搞不清楚听众是不是真的介意,还是开玩笑。不过,他也很自信:不可能方言说不来了噻!实在不行,回一趟老家,舌头卷得又是港港的!

      有时候,观众笑完了,罗小刚闲下来也会想想:如果罗小刚从此改说普通话,大家都会离我而去吗?还有多少人会留下?罗小刚认为,自己有了今天的知名度,与四川方言大行其道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四川方言火起来,哪有我的知名度?”

      虽然四川话备受四川人热爱,但更多是作为艺术被人喜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边听着罗小刚的节目捧腹,一边却渐渐忘却老家的词汇……

      罗小刚并不是自贡人,他是内江威远人,但他却用自贡话主持节目。语言学家介绍,罗小刚讲的自贡话,实际上属于西南官话仁富方言片方言,把古汉语里面的入声字全部归入去声,而且保留了卷舌音。有人认为,全四川就数自贡话最难学,但罗小刚的自贡话却非常地道。

      罗小刚说,四川方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幽默属性。“曾几何时,在每一个主播都还老老实实字正腔圆地说普通话的时候,只要开口讲川话,大家就觉得搞笑。当然,这一点,现在已经不成立了。”李伯清:普通话要学但不能忘了根

      “方言不能忘,既然四川方言能形成,肯定是祖祖辈辈习惯、观察、认知。”

      李伯清认为,方言不一定要推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和习惯,比如,现在你不能推广煤油灯。但是方言不能忘,既然四川方言能形成,肯定是祖祖辈辈习惯、观察、认知。比如:落榫没有?就是做好没有;离核没有?就是成熟没有。这些反映了四川人的生活。不管说不说普通话,但作为四川人,最少要了解,“仙人板板”怎么过来的。

      四川话与其说是语言,倒不如说是文化,每个人不能没有根,有了根,要吸收阳光雨露,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李伯清认为,人以语言交流为主,动物交流以肢体为主,而在交流时,方言作用更大,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亲和力和感情认同。而普通话,则更多的是带着信息交流的目的。讲话有具体的环境,比如在外边讲普通话,可你要是回去突然把妈妈喊“母亲”,就有些显得搞笑了。

      李伯清认为,四川话比较轻松,普通话比较规范和礼貌,普通话说“你请坐。”四川话说:“诶,你神起咋子?坐噻。”

      2014年3月,《四川方言词典》再版。一夜之间突然引爆网络:“真的是一本绝世奇书!”“四川方言博大精深!诙谐幽默!”“大晚上看笑死了!”全国数百家网站,纷纷以《四川方言词典》“绝世奇书”“红透网络”“火到爆表”等为题,刊载了有关该书蹿红网络的新闻。涉及《四川方言词典》的有关评论就达124万条。

      四川方言之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俗中见雅等特点,为每个四川人津津乐道,并为许多外省人所认同和赏识。罗小刚:川话节目是客观市场的选择

      “在脱口秀中,要做到所思即所言,肯定还是母语中的母语,四川话最能准确表达,并且真正地脱口而出。”

      作为年轻人,罗小刚绝对拥护普通话推广,这是交流的需要和趋势。

      那么,为什么还要用方言主持节目?他说一方面是主动选择,因为自己是四川人,在“脱口秀”中,要做到所思即所言,肯定还是母语中的母语,四川话最能准确表达,并且真正地脱口而出。同时,也是客观市场的一种选择,大家对于拿腔拿调,高高在上的传播已经反感,全国一线的大牌明星们还被弄来做真人秀,所以,满足节目的亲民需求、市场潮流,也必须用方言。

      罗小刚认为,四川人对待自己的方言,是有由衷的谦卑之心。没有吴侬软语的骄傲,也没有“咱北京人儿”的自豪,外地人来了,太婆大爷总会憋着普通话来跟对方说。罗小刚认为,四川话作为北方语系,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在普通话主导的全国,是很有发展空间的。四川人在外地说方言,很多人都能听得懂,而温州话、粤语、闽南话可能就做不到。

      “我也一直是认为四川方言早晚是会消亡的,”罗小刚说,但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其中类似于“雄起”之类的有生命力的词汇,最终成为全国乃至于全球性的语言加以流传,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靠着方言节目吃饭,但罗小刚认为,如果非要像上海那样,在学生中去推广方言,在时代的车轮前,无疑是螳臂当车。不过,除了学术方面的保存研究,也可以发展舞台上的方言,让人们来享受方言,而不是为此所累。 (记者 苟明 实习生 邓绍希)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