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02号提案答复的函

  • 2020年11月19日 16时31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字体:
  • 民盟四川省委:

    贵委关于《加强省内高校协同创新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奠定人才基础》(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02号提案)已收悉。我们研究认为,提案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将我们围绕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所做的工作及下一步打算报告如下。

    一、关于强化南向高等教育合作

    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与东南亚国家加强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鼓励省内高校面向东盟等地区建设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学习和中华文化研究,促进民心相通。目前,我省高校在海外共建有13孔子学院,其中东亚2所(四川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南亚1所(四川师范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东南亚1所(西华大学-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2019年,教育厅组织了省内11所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赴泰国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建立泰国-四川职业教育合作长效机制。省内高校积极申请中国外交部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其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共计为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培养了132名飞行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与印度尼西亚共同申请中国-印尼高铁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援助项目,为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新加坡等提供有力的地铁技术支撑;成都大学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1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15项本科双学位项目和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

    下一步,将搭建四川教育外宣平台,加强网站建设,推送公众号,整合资源,将外宣平台打造成我省教育涉外宣传推广和四川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强统筹谋划,针对不同国家汉语教育发展需求差异,精准对接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教育合作需求,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与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中华文化研究等项目。

    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东南亚研究中心,加强高校区域与国别研究,推动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区域智囊,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开放发展。目前,我省已成立12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为国家和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其中,面向东南亚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有:成都师范学院东南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越南研究中心和成都大学泰国研究中心。我省积极支持高校与东南亚国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海外学习实习、教师访学以及青年教师博士培养计划项目。如:宜宾学院分别与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5个国家11所高校签署了框架协议,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成都体育学院与新加坡体育学院共同建立的亚洲精英理事会体育高校联盟,与泰国博仁大学开展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教师访学以及博士联合培养等项目。我厅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小语种专业,加强针对东南亚地区语言类学生的培养。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开设了越南语和泰语专业,其中越南语专业有学生122人,泰语专业有学生171人;成都大学开设了泰语专业,有学生113人。

    下一步,将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人才需求论证,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类建设标准,抓紧筹建缅甸语、印地语等针对南向开放的小语种专业,培养一批南向开放小语种人才。进一步加强南向开放相关课程建设,结合面向南向开放的人才培养定位,鼓励有关高校在通识课程和有关专业课程中,增加东南亚国家有关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南亚东南亚国家国情和民俗文化,破除文化隔阂,为企业开拓南向市场奠定基础。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留学生管理

    目前,全省高校在册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共计2411人,占全省在册留学生总数的23.34%。其中,电子信息专业137人、土木工程专业56人、装备制造专业34人、管理专业416人、基建专业57人、语言专业269人,其余专业1442人。为扩大在川留学生规模,保障留学教育质量,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打造留学四川品牌。自2016年起,已连续四年组织省内高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老挝、匈牙利、波兰、捷克、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举办高等教育展,宣传推广四川教育并为当地学生来川留学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发挥奖学金激励效应。在四川省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预算内针对重点国别及区域设立专项奖学金,如:丝绸之路奖学金、尼泊尔专项奖学金等,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川学习研修。三是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于20182019年分别在西昌及南充市举办了国际学生四川感知行活动,通过交流对话加强在川国际学生对我国国情省情、民族文化以及当地社会发展的了解与认识。我厅还定期召开国际学生专题会议,交流研讨留学生管理工作。

    下一步,将严格按照《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坚持提质增效,积极打造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以服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和相关配套产业为出发点,加大来川留学生的招生及培养力度。设立川南经济区来华留学生基地,打造一批留学生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法律法规、国情校情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教育,增强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同,为其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创新留学生培养及管理模式,切实发挥留学生在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交往的纽带作用,凝聚“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人脉资源,引导留学生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国际化进程;建设留学四川多语种网站,加强四川教育对外宣传力度。

    四、关于打造西南地区人文交流平台

    积极发挥我省高等教育优势,构建西南地区人文交流平台,深化西南片区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加大我省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辐射力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5月,由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2所川内高校以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8所重庆高校共同发起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联盟高校将共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西部特征、成渝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内涵、新路径与新模式,合力打造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人文交流的国际品牌。如:四川大学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技术大学共同签约成立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已吸引32所中方成员高校与50所俄方成员高校加入联盟,并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青年交流营、人员培训等活动;四川师范大学连续两年承办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分论坛,联合省内高校与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亚洲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成都大学依托已有艺术学科办学基础,在成都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

    下一步,将基于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和我省现有的高校联盟平台,积极搭建成渝双城中外人文交流协作平台,整合西南片区高校对外交流合作资源。针对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实施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合力打造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中外人文交流品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联系人:朱福军;联系电话:028-86125010

    四川省教育厅

    2020915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教育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02号提案答复的函

  • 2020年11月19日 16时31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民盟四川省委:

    贵委关于《加强省内高校协同创新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奠定人才基础》(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02号提案)已收悉。我们研究认为,提案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将我们围绕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所做的工作及下一步打算报告如下。

    一、关于强化南向高等教育合作

    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与东南亚国家加强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鼓励省内高校面向东盟等地区建设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学习和中华文化研究,促进民心相通。目前,我省高校在海外共建有13孔子学院,其中东亚2所(四川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南亚1所(四川师范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东南亚1所(西华大学-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2019年,教育厅组织了省内11所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赴泰国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建立泰国-四川职业教育合作长效机制。省内高校积极申请中国外交部澜湄合作援外培训项目,其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共计为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培养了132名飞行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与印度尼西亚共同申请中国-印尼高铁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援助项目,为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新加坡等提供有力的地铁技术支撑;成都大学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1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15项本科双学位项目和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

    下一步,将搭建四川教育外宣平台,加强网站建设,推送公众号,整合资源,将外宣平台打造成我省教育涉外宣传推广和四川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强统筹谋划,针对不同国家汉语教育发展需求差异,精准对接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教育合作需求,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与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中华文化研究等项目。

    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东南亚研究中心,加强高校区域与国别研究,推动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区域智囊,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开放发展。目前,我省已成立12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为国家和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其中,面向东南亚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有:成都师范学院东南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越南研究中心和成都大学泰国研究中心。我省积极支持高校与东南亚国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海外学习实习、教师访学以及青年教师博士培养计划项目。如:宜宾学院分别与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5个国家11所高校签署了框架协议,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成都体育学院与新加坡体育学院共同建立的亚洲精英理事会体育高校联盟,与泰国博仁大学开展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教师访学以及博士联合培养等项目。我厅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小语种专业,加强针对东南亚地区语言类学生的培养。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开设了越南语和泰语专业,其中越南语专业有学生122人,泰语专业有学生171人;成都大学开设了泰语专业,有学生113人。

    下一步,将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人才需求论证,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类建设标准,抓紧筹建缅甸语、印地语等针对南向开放的小语种专业,培养一批南向开放小语种人才。进一步加强南向开放相关课程建设,结合面向南向开放的人才培养定位,鼓励有关高校在通识课程和有关专业课程中,增加东南亚国家有关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南亚东南亚国家国情和民俗文化,破除文化隔阂,为企业开拓南向市场奠定基础。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留学生管理

    目前,全省高校在册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共计2411人,占全省在册留学生总数的23.34%。其中,电子信息专业137人、土木工程专业56人、装备制造专业34人、管理专业416人、基建专业57人、语言专业269人,其余专业1442人。为扩大在川留学生规模,保障留学教育质量,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打造留学四川品牌。自2016年起,已连续四年组织省内高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老挝、匈牙利、波兰、捷克、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举办高等教育展,宣传推广四川教育并为当地学生来川留学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发挥奖学金激励效应。在四川省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预算内针对重点国别及区域设立专项奖学金,如:丝绸之路奖学金、尼泊尔专项奖学金等,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川学习研修。三是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于20182019年分别在西昌及南充市举办了国际学生四川感知行活动,通过交流对话加强在川国际学生对我国国情省情、民族文化以及当地社会发展的了解与认识。我厅还定期召开国际学生专题会议,交流研讨留学生管理工作。

    下一步,将严格按照《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坚持提质增效,积极打造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以服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和相关配套产业为出发点,加大来川留学生的招生及培养力度。设立川南经济区来华留学生基地,打造一批留学生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法律法规、国情校情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教育,增强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同,为其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创新留学生培养及管理模式,切实发挥留学生在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交往的纽带作用,凝聚“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人脉资源,引导留学生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国际化进程;建设留学四川多语种网站,加强四川教育对外宣传力度。

    四、关于打造西南地区人文交流平台

    积极发挥我省高等教育优势,构建西南地区人文交流平台,深化西南片区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加大我省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辐射力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5月,由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2所川内高校以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8所重庆高校共同发起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联盟高校将共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西部特征、成渝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内涵、新路径与新模式,合力打造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人文交流的国际品牌。如:四川大学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技术大学共同签约成立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已吸引32所中方成员高校与50所俄方成员高校加入联盟,并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青年交流营、人员培训等活动;四川师范大学连续两年承办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分论坛,联合省内高校与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亚洲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成都大学依托已有艺术学科办学基础,在成都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

    下一步,将基于国家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和我省现有的高校联盟平台,积极搭建成渝双城中外人文交流协作平台,整合西南片区高校对外交流合作资源。针对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实施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合力打造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中外人文交流品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联系人:朱福军;联系电话:028-86125010

    四川省教育厅

    2020915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