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利厅对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093号提案答复的函
2018年05月31日      来源: 四川省水利厅       【字体:

  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破解农业节水瓶颈问题

第0093号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于四川这样一个旱灾多发、重发的省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坚定不移走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全省注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多项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节水潜力依然巨大。当前,四川旱涝保收面积2586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48%,人均有效灌面0.44亩,仅为全国水平的2/3;灌溉水利用系数0.38,也低于全国水平0.45。已有骨干工程供水能力仅占设计能力的44%,还有2000万亩耕地由小型工程供水,另有1/3以上的耕地依靠雨养。还有966万亩灌面没有配套,农业节水设施缺失率达80%以上,节水潜力依然很大。

(二)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养现象仍然存在。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国家无偿投入建设,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一些设施根本没有进行维修管护工作,一些有管理机构的水利工程项目也不同程度存在“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

(三)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一些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但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对有较强公益性的工程议事意识淡薄,对流域性和利益不均衡性的工程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投工投劳严重不足,一些利民惠民、急需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组织实施。

(四)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应用不足。四川共有6个县为全国100个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试点3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改革经验,但尚未全面总结推广。此外,由于没有放开建设权和搞活经营权、缺乏市场运作条件,制约了水利建设吸纳社会资金,改革滞后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出现更多的困难。

(五)先进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不足。当前,渠道输水漫灌依然是四川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地膜覆盖、喷灌、滴灌、微喷等节水设施和技术仅在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一些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和严重缺水地方使用,大面积的农田没有配套节水设施,没有应用节水技术。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眼乡村振兴,进一步健全水利设施网络

积极响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针对四川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一是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制定出台四川省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的意见,强化依法治水和科学管水、节水,提高农村水利法治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农田排涝能力。三是统筹推进田间渠系配套和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积极研究政策,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受益农户直接参与小型工程建设管理。五是加强水文化建设和水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建设人水和谐的四川生态宜居乡村。

二、加快机制创新、深化水利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农田水利关键改革,协同配套推进农业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建设管护、用水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一是继续深化大中型灌区、泵站骨干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小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落实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财政适当补助政策。二是强化激励约束政策,所有与农业节水有关的投资和部分财政支农资金,都必须与建立节水机制相挂钩。三是实行农业用水总量与定额管理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逐级分解农业用水指标。四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实行计量收费,完善农业供水终端水价制度和农业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五是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和产品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培育骨干企业,提高设备质量和产业化程度以及行业整体水平。

三、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破解农业节水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走民建、民有、民营,“小农水、大水利”的发展之路。二是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实施田间小微型节水工程、节水农艺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节水措施,投工投劳,维修维护好沟渠。三是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农业用水权转让资金要全额用于支持节水灌溉发展。四是将抗旱、节水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政策,落实好鼓励农业节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继续对生产和维修节水灌溉设备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部分关键零部件执行进口关税优惠税率。五是足额计提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中央和省级统筹部分也要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支持力度。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节水能力

通过政产学研结合,加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技术集成的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一是加强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监测评价。二是加强与企业、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等的合作,在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设备选型与运行维护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指导。三是鼓励有关骨干企业开展区域农业节水工程规划设计、设备供应、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全过程服务。四是充分发挥灌溉试验站、抗旱服务组织、节水灌溉公司等专业化服务队伍在节水灌溉、抗旱减灾、设备维修、技术推广等方面作用。五是积极寻求与以色列等节水农业发达国家合作,研发引进节水农业等新技术、新设备,建设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未来发展储备节水技术。六是依托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相关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等的技术力量,开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水平。七是组织开展针对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推进品种节水、结构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制度节水“五大措施”,提高基层管水、用水、节水的意识和能力。

B类

四川省水利厅对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093号提案答复的函

川水办理〔2018〕27号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贵单位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破解农业节水瓶颈问题》(第0093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进行了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四川省农田水利有关情况

四川是农业大省、水利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工作。至2016年末,全省累计建成水利工程126.18万处,蓄引提水能力达334.41亿立方米。全省灌溉面积4578.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5.3%;节水灌溉面积2459.68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3.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5.43万亩(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1%、占节水灌溉面积的8.76%。全省水利取得的上述建设成果,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十八大以来,我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方针的要求,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的快速发展。一是民生水利实现新发展。累计完成267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五小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再造一个都江堰”加快推进,全省新增有效灌面560万亩、高效节水灌面215万亩,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滑坡问题得到有效扭转,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荣获水利部、财政部绩效考核“六连优”。以“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为主战场,深入推进水利扶贫行动,全面启动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试点。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692个、1360万亩,辐射带动6550个新村建设、968万受益人口。二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开展了水权改革试点,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步伐。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39个、省级水利风景区61个,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三是农田水利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产权制度、管护机制、投融资机制、农业水价等关键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结的“民办公助”的建设经验,充分调动了群众和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投入积极性,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在完成20个县改革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全省完成改革面积382万亩。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形成全省“1+6+15”的改革试点体系(即1个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示范区、6个全国和15个省级试点县),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经验,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100万余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三架马车”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全省有基层水利站2510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5072个、抗旱服务组织2126个,试点推广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水利工程维护服务。创新机制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成16个专项任务。水利投入稳定增长和社会资本与水利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出台《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的意见》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PPP项目运行维护以奖代补办法。依法治水管水不断加强,《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实施办法》等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四川省〈农田水利条例〉实施办法》列入省政府2018年立法计划。

虽然四川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在农业节水和工程管理方面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一直存在,农民和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制度、经费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和落实,需要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先进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上述问题,需要举全省之力,采取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二、提案中有关建议落实情况

对贵单位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我厅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作,积极进行落实。

(一)着眼乡村振兴,进一步健全水利设施网络。全省涉水支农部门特别是水利部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积极响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针对四川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是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印发《四川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四川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四川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自上而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将全省2020年和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市(州)、县(市、区)和行业,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启动10条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以地方标准形式批准发布四川省《用水定额》。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分两批启动7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省2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二是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从1996年至今,我省陆续开展了都江堰、升钟、通济堰、玉溪河、长葫、石盘滩、武引、九龙滩、青衣江等9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目前已扫尾九龙滩、武引、玉溪河3处灌区的建设任务,其他6处灌区已列入《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并逐年推进。自2002年开始,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实施一批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区骨干渠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大提升行动”。目前,水利厅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两个跨越”要求,结合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开展,研究制定《“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水利规划引领、工程支撑、治理管理、法规保障“四大体系”,大力实施调水补水、节水护水、优灌扩灌、防洪减灾、管理改革、水利脱贫“六大行动”,实现用水效率和效益、供水保障能力、防洪减灾能力、水生态环境质量、水利服务管理水平“五大提升”,推进水利现代化。

三是因地制宜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级农田水利规划为引领,完善农田水利“1+N”规划体系,围绕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多规融合,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既做到重点突出,又兼顾各方需求。在开展灌区骨干渠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五小水利”和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完善水源工程和灌排设施体系,提高输配水效率,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省政府批复《四川省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规划》,肯定了工作中总结出的“两片一环三区”的规划布局和针对不同分区分别采取适宜的工程型式、优先发展管道灌溉的发展思路。与工程建设同步,加快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印发《关于切实统筹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计量用水、计量收费提供条件。下一步,我省将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大提升行动为牵引,下决心推进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四项工程”:一是启动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工程,把现有存量做扎实。二是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用现代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灌区,实现新增灌面,向灌区要增量。三是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把结构做优化。四是开展清库、清塘、清渠“三清”工程,把农田水利的生态功能发挥好。

四是持续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健康发展。2011年以来,我省坚持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抗旱服务组织“三驾马车”建设为重点,以培育灌溉合作社、物业化管理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水利服务组织为补充,强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级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部分地方在农田水利工作中,允许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等作为项目申报、实施和工程运行管护的主体,并通过下放水费征收权限和水费分成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合作社等的发展。广汉市通过改革做到了政府该管的管到位(1+4+10:1个县级灌溉管理中心+4个片区流域站+10个准公益性防汛抗旱服务队)、农民该办的自己办(17+182:17个农民用水户协会+182个村级水管员)、社会能做的社会做(5+N:5个灌溉合作社+N个提供基层水利服务的社会组织),并开展了国管水利工程政府采购物业化管理改革试点,从而构建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社会化水利服务组织“四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经验通过2016年在广汉召开的全省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向全省进行了推广。

五是着力抓好水文化建设。我省治水历史悠久,水工程、水文化遗产众多,是我省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十分注重水文化建设和水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传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意见》,提出“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的建设目标。水生态文明和水文化建设也是《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的重要内容。完善《蜀水文化建设纲要》,积极推动把水文化元素列入有关规程、规范、定额、技术标准及相关评价指标,探索水文化建设渗透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有效途径。组织编制《四川水文化系列丛书》,充分发挥精品水工程文化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全省101个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的多数都开设有水文化宣传栏,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每年举办“放水节”。组织召开水文化研讨会,开展水文化调研,发挥各类涉水设施作为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加强水文化培育、宣传、实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公众的认知、认可和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指导水利行业单位积极争创“文明单位”,把“献身、负责、求是”的行业精神与“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水文化教育有机融合统一。

(二)加快机制创新,深化水利改革。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这两项农田水利改革的“牛鼻子” 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开展工作。

一是不断深化农田水利各项改革。我厅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泵站骨干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管理单位“两定”、“两费”基本落实,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位,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基本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了确权登记颁证巩固提升工作,并将农田水利设施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积极总结确权登记颁证、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的成功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并推动面上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组织开展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将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小型水利设施产权转化为村社集体、用水户协会股权,或量化为受益农户股份。要求各地通过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或依托当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抵押贷款、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交易流转。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本完成和产权交易流转的实现,明确了工程的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有效提升了工程管护水平。下一步,通过制定并颁布《四川省〈农田水利条例〉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工程产权人或使用人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维护费用的有效筹集制度并督促落实到位。近期将印发《四川省深化农田水利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二是不断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在《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四川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中,都有将资金分配与建立节水机制相挂钩的明确要求,要求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并要求“优先保证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任务”(如高效节水灌溉)。在省级办法中,还规定了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水利改革创新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项目资金分配的绩效因素之一。

三是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去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川办发〔2017〕5号),提出“到2020年,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灌区和部分重点中型灌区实现改革目标,到2025年全省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实施步骤、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成立了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工作会。省级有关部门印发《四川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办法》、《四川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关于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本监审的通知》、《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通知》、《四川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办法》等配套文件,联合下达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任务,进一步指导各地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配套完善灌排和用水计量设施,大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四是继续加强节水产品市场监管。目前四川省的水利建设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凡是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发放的相应资质、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设计、施工、监理、质检、供应商等单位均可以进入市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和省级法律法规的参建单位给与相应的处理。

(三)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我省在发挥农田水利建设“政府主导作用、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合作组织带动作用”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如通过村组集体发动群众投工筹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探索成功并在全国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民办公助”机制,出台的《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和《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的意见》等文件在推动“社会办水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除继续巩固成功做法外,还将抓好以下重点:一是明确事权。以农田水利产权为依据,厘清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责任。对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和“到田到土工程”分类明确支持政策。“谁所有、谁管理、谁维护”,农民的事情要坚决交给农民办。政府逐步由 “送水到田间”向“送水到田边”转变,充分调动农民等受益主体投入“到田到土工程”的积极性。对农民群众该办的事情可以大力支持,但不能大包大揽。二是提升实效。调整过去单纯为粮食生产服务的灌溉规划模式,为结构调整、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生态环境留足水资源回旋余地,努力形成农田水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让农民群众从农田水利设施中获得更多“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三是激励奖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直接补贴农民、集体以及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将补贴和奖励与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挂起钩来。

二是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省按照“民办公助”机制的要求,坚持了群众主体、县乡主抓、行业主导的“三主”思想。群众主体即是让群众成为建设、管理和受益主体,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做到自主决策、自主建设、自主监督、自主管护“四个自主”。县乡主抓即县、乡、村三级联动,主抓群众发动、规划编制、机制创新、统筹发展、责任落实。行业主导即是省水利厅发挥认识导向、规划导向、机制导向、工作导向等“四个导向”作用。我们要求,推行“民办公助”,绝不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更不能以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为“赌注”。为此,我们积极完善制度办法,加强质量监管,强化风险防控。通过实践,“民办公助”机制亮点呈现、干群认同、百姓满意,达到了节约项目投资、缩短建设工期、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促进农村和谐的效果。在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方面,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和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明确工程的产权主体、使用主体及其管护责任,完善管护制度,建立管护经费筹集渠道,提高工程管护水平。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完成,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变成了农村集体、农民、新型主体的资产,从而激发了其作为工程管护主体的意识和责任。

三是建立水权市场及交易机制。目前,全省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中,组织开展了水权改革试点。同时,我厅在牵头负责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意见》时,启动并正在探索农业水权流转机制,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在开展水权改革试点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流转交易中,我们都要求要优先保障水利工程的原有功能和效益。

四是完善抗旱节水设备补贴政策。目前,部分品类的抗旱节水设备已经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我们也正在与财政、农业等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在即将实施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中,将抗旱节水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范围。

五是足额计提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全省各地都能按照10%的规定比例计提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将在《四川省〈农田水利条例〉实施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严格执行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规定比例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节水能力

一是加强灌溉试验站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我省历来十分重视灌溉试验站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试验工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省内各灌溉试验站开展的灌溉试验工作,为制定四川省《用水定额》提供了基础依据。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长期持续开展高效节水灌溉试验,总结出了适应攀西地区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灌溉模式,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在四川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指导目录中,对节水灌溉先进技术进行了推广,2017-2018目录中,推荐了“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自动伸喷滴灌设备”等节水灌溉类技术8项。

二是加强技术合作和技术指导。在技术合作方面,2016年以来,水利厅选派了2名技术专家赴以色列学习农业节水技术。2017年6月,水利厅领导与以色列国家水务局、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的官员座谈四川省与以色列在水科技和农业节水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并出席“中以水科技成都交流会”。2018年省水利厅还将计划选派20名技术人员赴以色列开展技术培训,循序渐近推进我省农业节水与发达国家先进节水技术的对接。各地还邀请一些在国内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领先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规划的编制工作,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先后承担并编制完成蒲江县20万亩、金堂县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规划,自贡市、乐山市、凉山州等地都在开展高效节水灌溉规划编制工作。在技术指导方面,水利厅发布有四川省水利专家库、四川省高效节水灌溉专家库。工作中,各地经常邀请专家对全省重大节水灌溉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对节水灌溉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把关。各灌溉试验站、基层水利服务站、抗旱服务组织等也都积极参与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省水利厅都制定有年度培训计划,落实专项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内容结合水利工作和项目管理,包括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培训对象包括市县水务局局长、项目管理人员、基层水利站所人员等。如自2012年起,我省建立了基层水利站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省、市、县级累计培训基层水利站技术人员10000余人次,有效保障了农田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全省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水利厅

2018年5月28日

(联系人:魏苇,联系电话:028-86260918)

CopyRight 2017 四川省人民政府督查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联系电话: (028)86190174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