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第0060号提案答复的函
2018年06月14日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字体:

  民革四川省委: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你单位提出的《推进藏医药产业发展助力高原藏区脱贫奔康》(第0060号提案)已收悉。经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共同会商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截止2017年底,阿坝、甘孜两州共有藏医医院32所,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2所、二级乙等10所。有国家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18个(阿坝7个、甘孜11个),甘孜、阿坝州藏医院已建成国家重点民族医医院。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支持三州建设州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017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480万元,支持4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中(藏)医馆,15万元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中(藏)医角。2018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20万元,支持6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中(藏)医馆。实施“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阿坝州、甘孜州有89.14%、69.88%的乡镇设有中医科,16.29%、13.2%建有中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民族医服务量占卫生服务总量的比例达到19.13%、37.59%。

  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我局非常重视藏医药等民族医药发展,积极对接省发展改革委,已将“发挥四川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纳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实施国家、省级相关项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我省在两州7个县相继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在甘孜州泸定县、康定县分别建设了“四川波棱瓜种子生产基地”、“四川省翼首草种子生产基地”,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冬虫夏草培植、川贝母人工种植与野生抚育,以及大黄、秦艽、沙棘、翼首草等特色民族药材种植基地10余个。

  二、当前已开展的工作

  一是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组织专家先后整理出版了《中国民族药志要》、《中国民族药志(第四卷)》、《四部医典•对勘》、《羌族医药》等民族医药典籍文献专著。2010年,再次组织专家组承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资金项目“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在我省民族地区系统整理了15部民族医药文献。截止2017年,已出版民族医药文献10部(1部民族药工具书、2部彝医药文献、7部藏医药文献)。此外,5部民族医药文献出版清样(1部藏医方剂工具书、1部藏医药文献、3部羌医药文献)预计今年出版。其中,整理的《羌医外治法》《羌医验方精要》《羌药志》等羌医药文献,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促进了羌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整理的《藏医方剂大辞典》将有助于藏医药学术交流及藏药产业发展与临床应用。

  二是筛选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承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在我省民族地区筛选推广了20项适宜技术。目前已累计培训医务人员4234人次,服务病员30988人次。其中,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鼻窦炎、藏医药浴疗法治疗寒性痹证病、藏医艾灸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藏医药油敷疗法治疗胸痹等4项技术纳入了阿坝州新农合补偿范围。羌医雏鸡接骨法治疗骨折、羌医祖传手法结合绒塔尔王骨痛膏治疗膝石病(退行性膝关节病)、羌医外敷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推广应用技术等3项技术已制作技术操作课件下发相关医务人员。

  三是支持藏药产业发展。支持8项藏药院内制剂二次开发研究项目。2014年,由我局资助的三类藏药新药“然降多吉胶囊”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140005),填补了我省藏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空白。组织专家编写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藏药科技产业发展规划(2007~2020)》《汶川大地震龙门山脉灾区中藏药产业重建及发展(2008-2009)》《四川省藏药材标准》、《四川民族药资源与开发利用》。2011年,已在阿坝州(红原县、阿坝县、松潘县)、甘孜州(理塘县、康定县、稻城县、德格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完成当地中药材产业规划。2013年,凉山州木里县、雷波县已完成中药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工作。目前阿坝州(壤塘县、汶川县)、甘孜州(泸定县、丹巴县)、凉山州(德昌县、布拖县、普格县)正在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根据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要求,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针对我省藏区道地药材分布情况制定了生态适宜种植中药材推荐目录,出台了《四川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方案》,将藏医药产业发展统一纳入我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

  四是支持藏医药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藏区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藏医学、藏药学、藏医医疗与藏药等相关专业,积极培养藏医药产业人才。高职专业中,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专业在校生227人,西南民族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藏药学专业在校生共计323人;中职学校中,四川省阿坝卫生学校、四川省藏文学校、四川省甘孜卫生学校开设了藏医医疗与藏药专业,在校生205人。鼓励藏医医疗与藏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四川省藏文学校藏医医疗与藏药专业成功申报为省级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该校与四川省德格县宗萨藏医院、四川省德格佐钦琉璃光慈善藏医院共同培养藏医医疗与藏药人才,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是加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抓好中医药师承培养。目前,在甘阿凉地区建成或建设中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于2015年启动了藏医传统医学师承工作,制定并颁布了《四川省传统藏医学师承出师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为无执业资格的藏医药从业人员提供了取得执业资格的途径。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建立基层中医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对基层招聘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给予特殊政策。如申报评审不要求论文和科研,重点考核临床工作量和服务量。评审答辩要求降低,设置单独的基层卫生中医药高级职称申报人员题库。基层卫生中医药副高考试成绩单独划线。开展各类基层培训项目。以“中医学专业中专订单定向培养项目”为“四大片区”农村基层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员。2017年,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藏医药临床骨干培训、藏医理论与临床技术培训、寺庙僧尼藏医培训,共培养各类人才600余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推动藏区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依托省中医药行业协会,开展优质川产中(藏)医药产品评选,遴选出10种中药饮片、10种中成药、10种中药健康产品,并授予名优川产中(藏)医药产品称号;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组织在国内3个省召开产品推介会,宣传、推介、展览、展示川产中药产品,为企业牵线搭桥,扩大川产中(藏)医药产品国内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度项目招标,加大藏医药产业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选址,大力引导企业建立“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或“定制药园”。实施川贝母和冬虫夏草2个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区域发展,支持产学研联合实施藏药大品种培育项目,立足甘孜州阿坝州区域特色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开发,推动藏医药产业发展。加强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建立獐牙菜、翼首草、红景天等藏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以及独一味、甘松等优质药材人工种植基地,制定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从源头上提升藏药材的质量。支持院内制剂能力提升。2018年,积极争取中央资金200万元,支持阿坝州、甘孜州藏医院对现有的制剂室制剂能力进行提升。在全省范围内遴选5-10个独具特色的院内制剂,以市场为导向,鼓励省外有实力、有意愿的药品生产企业介入后期的临床研究和生产。遴选藏区特色优势药用植物,开发洗浴、饮品、养生等大健康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

  二是加强中(藏)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2018年起,整合相关资源,用三年时间集中支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百千”工程,即:支持10个省市级中医医院(建设成为中医医疗区域中心)、100个县级中医医院、100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采取竞争立项方式确定,在项目遴选过程中,将对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县)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发挥特色、创新机制,优化中医医院功能布局,促进临床科研有机结合,提升全省中(藏)医药临床服务水平与传承创新能力,推动县级中医医院上等达标,对达到标准的医院开展等级评审,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中医诊疗技术水平,鼓励县级中(藏)医医院发挥中医特色专科优势,建设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医院等级评审、专科专病建设、适宜技术推广等中(藏)医民族医优势特色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医民族医药服务标准化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通过加强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技术大练兵行动,按照“省级培训师资,市级培训骨干,县级培训基层人员”的原则,选好师资、学采取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技能竞赛等方式,组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等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基本诊疗技术,提高履职尽责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建设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服务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建立适宜技术推广点,针对性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培训,提升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四是扎实推进中医药健康扶贫。通过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百千”工程,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建设。推动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建项目尽快投入运行。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坚持问题、目标、效果精准导向,坚持地域、机构、人员精准覆盖,坚持观念、技术、管理精准下沉,注重“输血”与“造血”结合,全面加强传、帮、带工作,采用师承、名医工作室,专科联盟等形式,发挥人才培养、整体带动作用。今年共派出49名副高以上医务人员,对口支援18家中医医院,通过采取驻点帮扶、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开展传统藏医药技理论和临床经验整理、古籍文献抢救性发掘和保存,藏药物资源筛选和开发。推动成立四川省民族医药学会,形成民族医药发展推进合力。

  五是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完善“人才本土化”培养机制,鼓励上级医院医生深入基层,解决基层中医药人员能力不足问题;重点做好民族医药临床与科研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鼓励民族医药人员参加民族医药技术骨干培训、乡村医生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按照省人才办《关于印发<深度贫困县县乡医疗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川人才办〔2018〕32号)要求,2018年—2020年,我局将面向甘阿凉地区开展中医师承项目、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僧尼藏医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藏医骨干进修培训项目,培养1000余名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公立医院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5月8日

CopyRight 2017 四川省人民政府督查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联系电话: (028)86190174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