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614号提案答复的函
2014年08月11日      来源: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字体:

  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应加强对涉农居民培训教育 促进从农民向居民(或市民)顺利转变的建议

  曾文忠

  2013年12月12日,中央专门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党史上和共和国史上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大事情,也是一个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同年12月21日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会上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工作做了详细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见,城镇化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快速推进,作为农村城镇化主体的农民来说,一夜之间失去对土地的依赖转变为市民,需要在身份、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但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法律观念和公民意识淡薄、缺乏一技之长,难以适应城镇生活,这也在某些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 生活习惯不适应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会有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离开农村,进城安家落户变为市民,这些涉农居民生活方式也随之变迁,呈现“城市化”的趋势,但由于传统小家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大多涉农居民的生活方式仍存在不少问题,消费比例失调,休闲方式单一,交往范围狭窄,甚至一些以前的生活陋习也带到了城镇,例如随地吐痰、垃圾乱倒、自行车不入车棚、吃坝坝筵等,都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与城镇化进程格格不入。因此,引导改变涉农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步推进涉农居民生活城市化,让涉农居民生活富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二、就业困难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农民中从事传统农业劳动的人最多,占34%;其次是主要从事建筑类(泥瓦工等),占16.5%;然后是主要从事其他服务业(保安、家政、修理、清洁等),占10%。这可以看出,城镇化前,农村多数人还是“以农为主”,逃脱不了对土地的依赖。而多数农民学历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一技之长,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的涉农居民难以适应城镇生存,就业困难。更多的涉农居民尽管收入比较低,也只能从事泥瓦工、服务业等专业技能不明显并且相对比较落后的职业。

  三、社会管理纠纷频发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有利于更好更快实现现代化转型,但也必须看到对社会管理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等问题却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信访和群体整体居高不下,一些地方矛盾纠纷呈多发多样态势。甚至有许多涉家居民时有不遵守城镇化管理的现象,私搭违章建筑等也时有发生。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涉农居民不能真正实现向市民的转变,将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阻碍。所以,大力加强涉农居民教育,不仅是涉农居民适应城镇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建议,由政府引导,建立专门性、常设性的涉农居民学校,定期对涉农居民进行市民化培训,可以聘请临时性老师授课,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以确保培训工作的贯彻实施。此类培训学校要做到:

  一、注重对涉农居民心理和思维的引导,转变涉农居民传统观念,引导涉农居民充分理解城镇化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城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涉农居民理应积极支持配合,以此弱化矛盾,实现城镇化的有序发展。

  二、系统性、综合性地帮助涉农居民转变身份,转变生活方式,提升涉农居民素质,在劳动生活、物质资料消费、精神生活以及闲暇生活等方面适应城市生活,切实享受城市文明,更美好、更幸福地生活,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二、加强对涉农居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升文化素质。通过在涉农居民学校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对涉农居民实行再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导他们掌握有助于他们生产生活的最新技术,不断提高涉农居民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解决涉农居民的就业问题,促进涉农居民从无岗到有岗,有岗到好岗转移。

  川人社函〔2014〕320号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对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614号提案答复的函

  曾文忠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应加强对涉农居民培训教育 促进从农民向居民(或市民)顺利转变的建议》(第614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自2004年开展“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及其他各种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来,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我省已有近2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各种培训。2013年,全省人社系统组织培训农民工80.06万人,其中在岗培训32.86万人,品牌培训4.37万人,农村劳动者转移技能提升培训42.83万人。2011年,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发展作出专题部署,明确了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的目标,标志着我省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期,全省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按比例计算,全省每年将有100万农业人口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其中涉及农民工约60多万人。为了使新市民能真正融入城市,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是根本保障,对此,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成为推进农民工向市民转变的重要抓手。

  一、加快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的意见》、《关于加强战略性“塔尖”产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转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3]62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意见的通知》(川府发[2011]2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13]25号)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加快健全覆盖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机制,明确对农民工重点组织开展初级及中级技能培训,稳定提升其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推动农民工初步实现了参加培训机会同等、接受鉴定方法一致、享受补贴标准相同。

  二、对农民工参加培训给予补贴

  为保障技能培训顺利实施,省人社厅会同省财政厅先后印发了《关于省级劳务品牌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川财社[2011]283号),明确将农民工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根据其就业、创业等情况分别给予一定补贴,并对初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今年,又会同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技师培训项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川财社[2014]14号),明确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农民工等劳动者,根据其具体职业(工种)分别给予3000元至6000元的补贴。同时,省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专项资金开展农民工劳务品牌培训,并逐年提高了中级、高级品牌培训补助标准,中级为800-900元/人,高级为2200元/人。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工参与培训、提升技能和融入城市的热情。

  三、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职业培训行动

  自2004年以来,全省先后大力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和阳光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温暖工程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项目,积极提高农民工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同时,按照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培训选送”的产业化模式,命名了50个省级劳务开发基地县、100个省级劳务培训基地和18个龙头企业,以专业化、系列化、规范化服务促进劳务输出与市场接轨。同时,分别在成都、德阳、泸州、攀枝花、甘孜等地,组织开展“百家城市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机制,积极动员广大农民工参加培训。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地,连续开展“千名藏区群众职业培训行动”,组织农民工等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推动改善藏区群众就业和生活状况。2014年,在全省组织开展“青年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对青年农民工等新成长劳动力展开重点培训,积极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推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推进城镇化的总体部署,按照省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及相关要求,积极协调配合省直相关部门,在推动广大农民工城镇化进程中,配套跟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公共交通、居住条件、文化娱乐等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措施,并围绕目标任务,狠抓重点工作,促进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顺利转变。

  一、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

  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原则,继续健全面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完善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制度,加强对农民工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紧扣市场需求,将培训重点转向青年群体和急需紧缺工种,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培训的职业(工种)、课程设置及鉴定标准等,推动农民工根据职业发展不断接受培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等级,提高择业竞争力和融入城市生活能力。

  二、进一步扩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渠道

  大力推行初中义务教育9+X和高中教育2+X模式,推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从源头上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全省形成以职业学校为基础、社会化办学为补充,以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为主体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和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格局。同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今年起在全省组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认真组织实施在岗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等项目,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构建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组织实施企业青年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企业青年农民工采取全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入读技工院校,并按规定分别给予免除学费或给予适当的一次性补贴政策支持。

  三、进一步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行动

  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思路,紧贴市场需求开展培训项目。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积分制培训、网络培训、自学考试、技能大赛等形式创新培训方式,满足市场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提高农民工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稳定率。继续组织实施“百家城市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千名藏区群众职业培训行动”和“青年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广泛动员农民工根据个人意愿参与相关培训。推动实施“技师培训项目”,支持农民工参加新技师培训或高级技师提升培训,鼓励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实现岗位成才、技能成才。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随文附寄《征询意见表》1份,请提宝贵意见。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5月 日

CopyRight 2012 四川省人民政府督查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联系电话: (028)86190174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