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及答复

  • 2012年08月02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王明容


      近年来,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很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了“五年千亿元”工程,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步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十一五”也是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工程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全省乡镇通畅率达90%、通村通畅率达50%、通村通达率达98%。以四川珙县为例,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公路的历史机遇农村公路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初,县委、县政府为审时度势,顺应民心,作出了在全县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的决定,并提出了三年交通大会战的奋斗目标,即:努力提升主干公路等级,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程,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度改善全县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通过全县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三年交通大会战工作成绩显著,共投入各类交通建设资金2333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910万元、县上自筹11430万元、群众及社会捐资投劳2910万元),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一是全县主干公路得到进一步改造。二是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三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全县所有的乡镇通水泥路或油路的目标,实现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至村委会所在地)通公路,实现了全县80%的行政村(至村委会所在地)通水泥路的目标。实现70%的乡镇建有客运站(点),乡镇客运通达率达到100%,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0%。“十一五”期间,全县“通畅工程”完成新建通乡、通村水泥路(油路)共112条,361.4公里;新建公路桥梁4座,共250延米;实施渡改人行桥两道;新建、改建农村客运站5个。到目前为止,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650多公里,其中水泥路面达到615公里,主要干道已全部铺装成水泥路面。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珙县丰富的矿产品、农产品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招商引资更具有优势,外来企业落户逐年增多,县级财政收入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公路进一步延伸,方便了群众快捷安全出行,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公路沿线的养殖业、运输业、特色种植业发展迅猛,拉动公路沿线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

      珙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农村公路建设能取得如此成就着实不易,是国家政策扶持,上级支持和全县上下艰苦努力的结果。由于珙县位置偏远,地形复杂,类似珙县这样的偏远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虽然珙县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从全局和长远看,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农村公路等级有待提高。象四川珙县这样一个地处川滇交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县,只有几公里省道绕县城而过,公路主干线X023线,大部分路段技术等级只有四级,常年超负荷运行,付出很高的修补维护成本尚不能保证公路通畅运行,急需提高公路等级才能保证运输主动脉正常发挥作用。二、农村公路网络化不足。“十一五”期间的通乡通畅工程主要是把水泥路、油路建设到乡镇政府驻地,这样就使很多县大部分公路没有形成闭合通畅的公路网络,客货运输仍受到限制,致使出现邻县、邻乡之间断头路成为普遍现象。通村公路建设同样只是把公路修到了村委会办公室驻地,而向四川珙县这样的南方山区县,群众住所比较分散,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由于通村公路通达率和覆盖率有限,还有很多居住在离村委会较远的群众依然没有享受到公路给他们带来的便捷。三、通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随着农业向产业化的发展,许多现代农业产业园纷纷成立,以环保、绿色为原则建立的产业园把建设地选择到了离城区较远的地区,这样一来农村交通的不足便突显了出来,严重限制了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如四川珙县这样财政较为困难的县,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薄弱,公路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历年公路建设欠账较多,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十分困难,严重制约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五、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现象。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路政管理还未触及村道,失养现象很普遍。因此,这类公路损坏严重,造成财力浪费。农村公路大规模建设后,农村公路的长效养护机制和路政管理急需研究解决。

      为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区分情况,适时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议对资源丰富地区、有出省出口的地区、革命老区等优先考虑提高农村公路等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实际,解决好农村公路通达度问题。建议重新定义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不以乡政府和村委会驻地作为最终目的地,而是以通达度作为标准,我个人认为通村路的标准以通达度到80%以上为宜。 

      三、有计划的支持农村重要联网路、断头路、口岸路、产业路的建设,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给予适当政策照顾,在建设资金上给予特别倾斜,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切实解决好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一是建议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以保障养护经费来源稳定。资金由省市县共同筹集。二是国家尽快制订通乡、通村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以规范通乡、通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B)类

    四川省人民政府

    对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731号建议的答复

    王明容代表:  

      您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第1731号)收悉,经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十一五”期间,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农村公路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投资613.4亿元,是“十五”期的4倍,建成规模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显著提升,农民群众出行问题有效改善。自2009年我省启动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以来,已经累计新改建农村断头公路1.7万公里,为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公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我省人口多、底子薄、欠账多,农村公路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路网不完善、技术等级低、发展不平衡、养护管理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建设上突出三个层次:一是推进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通达、通畅任务,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二是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包括桥梁新改建工程、安保工程等,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三是对通达、通畅工程完成较好的省份,适当支持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建设等,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同时,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我省将实施通畅通达工程、配套完善工程、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重要延伸工程、农村客运发展工程和公路养护发展工程等六大工程,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公路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十二五”期,全省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9.3万公里,以藏区、彝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实施通畅通达工程64600公里;结合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新农村综合体及城镇规划布局,以完善网络、提升等级、推进农村公交和物流发展为重点,选址部分具备条件的县,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6000公里;实施重要乡镇间联网公路15600公里;改造新农村示范片县乡道、村道和农村产业园区公路6800公里。  

      二、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四川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等,“十二五”期,我省将明确要求各地农村公路应按照等级路标准建设,县道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村道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县、乡道采用双车道,村道路面宽度原则上不小于4.5米,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5米,纵坡坡度不高于12%;对路面结构层设计也作了明确要求。  

      三、强化建设资金保障 

      为减轻地方筹资压力,“十二五”期我省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其中,同乡油路建设补助标准由“十一五”的40万元/公里提高到60万元/公里,三州民族地区提高到60万元/公里,三州民族地区提高到70万元/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补助标准由“十一五”的10万元/公里提高到25万元/公里,“少、边、穷”地区提高到35万元/公里。同时,要求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拓展筹资渠道,逐步建立国家扶持,地方财政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群众自愿出资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资金筹集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民主决策方式弥补农村公路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开展农村公路管养年活动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同时,按照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交公路发[2008]43号)和有关要求,我省将从2012年起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推动县、乡级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或明确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的比例达到100%,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乡、村道经常性养护率分别达到100%、60%、50%。在全省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 

      感谢您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日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及答复

  • 2012年08月02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王明容


      近年来,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很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了“五年千亿元”工程,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步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十一五”也是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工程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全省乡镇通畅率达90%、通村通畅率达50%、通村通达率达98%。以四川珙县为例,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公路的历史机遇农村公路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初,县委、县政府为审时度势,顺应民心,作出了在全县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的决定,并提出了三年交通大会战的奋斗目标,即:努力提升主干公路等级,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程,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度改善全县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通过全县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三年交通大会战工作成绩显著,共投入各类交通建设资金2333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910万元、县上自筹11430万元、群众及社会捐资投劳2910万元),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一是全县主干公路得到进一步改造。二是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三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全县所有的乡镇通水泥路或油路的目标,实现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至村委会所在地)通公路,实现了全县80%的行政村(至村委会所在地)通水泥路的目标。实现70%的乡镇建有客运站(点),乡镇客运通达率达到100%,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0%。“十一五”期间,全县“通畅工程”完成新建通乡、通村水泥路(油路)共112条,361.4公里;新建公路桥梁4座,共250延米;实施渡改人行桥两道;新建、改建农村客运站5个。到目前为止,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650多公里,其中水泥路面达到615公里,主要干道已全部铺装成水泥路面。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珙县丰富的矿产品、农产品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招商引资更具有优势,外来企业落户逐年增多,县级财政收入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公路进一步延伸,方便了群众快捷安全出行,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公路沿线的养殖业、运输业、特色种植业发展迅猛,拉动公路沿线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

      珙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农村公路建设能取得如此成就着实不易,是国家政策扶持,上级支持和全县上下艰苦努力的结果。由于珙县位置偏远,地形复杂,类似珙县这样的偏远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虽然珙县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从全局和长远看,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农村公路等级有待提高。象四川珙县这样一个地处川滇交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县,只有几公里省道绕县城而过,公路主干线X023线,大部分路段技术等级只有四级,常年超负荷运行,付出很高的修补维护成本尚不能保证公路通畅运行,急需提高公路等级才能保证运输主动脉正常发挥作用。二、农村公路网络化不足。“十一五”期间的通乡通畅工程主要是把水泥路、油路建设到乡镇政府驻地,这样就使很多县大部分公路没有形成闭合通畅的公路网络,客货运输仍受到限制,致使出现邻县、邻乡之间断头路成为普遍现象。通村公路建设同样只是把公路修到了村委会办公室驻地,而向四川珙县这样的南方山区县,群众住所比较分散,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由于通村公路通达率和覆盖率有限,还有很多居住在离村委会较远的群众依然没有享受到公路给他们带来的便捷。三、通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随着农业向产业化的发展,许多现代农业产业园纷纷成立,以环保、绿色为原则建立的产业园把建设地选择到了离城区较远的地区,这样一来农村交通的不足便突显了出来,严重限制了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如四川珙县这样财政较为困难的县,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薄弱,公路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历年公路建设欠账较多,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十分困难,严重制约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五、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现象。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路政管理还未触及村道,失养现象很普遍。因此,这类公路损坏严重,造成财力浪费。农村公路大规模建设后,农村公路的长效养护机制和路政管理急需研究解决。

      为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区分情况,适时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议对资源丰富地区、有出省出口的地区、革命老区等优先考虑提高农村公路等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实际,解决好农村公路通达度问题。建议重新定义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不以乡政府和村委会驻地作为最终目的地,而是以通达度作为标准,我个人认为通村路的标准以通达度到80%以上为宜。 

      三、有计划的支持农村重要联网路、断头路、口岸路、产业路的建设,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给予适当政策照顾,在建设资金上给予特别倾斜,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切实解决好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一是建议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以保障养护经费来源稳定。资金由省市县共同筹集。二是国家尽快制订通乡、通村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以规范通乡、通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B)类

    四川省人民政府

    对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731号建议的答复

    王明容代表:  

      您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议》(第1731号)收悉,经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十一五”期间,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农村公路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投资613.4亿元,是“十五”期的4倍,建成规模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显著提升,农民群众出行问题有效改善。自2009年我省启动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以来,已经累计新改建农村断头公路1.7万公里,为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公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我省人口多、底子薄、欠账多,农村公路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路网不完善、技术等级低、发展不平衡、养护管理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建设上突出三个层次:一是推进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通达、通畅任务,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二是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包括桥梁新改建工程、安保工程等,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三是对通达、通畅工程完成较好的省份,适当支持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建设等,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同时,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我省将实施通畅通达工程、配套完善工程、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重要延伸工程、农村客运发展工程和公路养护发展工程等六大工程,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公路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十二五”期,全省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9.3万公里,以藏区、彝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实施通畅通达工程64600公里;结合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新农村综合体及城镇规划布局,以完善网络、提升等级、推进农村公交和物流发展为重点,选址部分具备条件的县,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6000公里;实施重要乡镇间联网公路15600公里;改造新农村示范片县乡道、村道和农村产业园区公路6800公里。  

      二、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四川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等,“十二五”期,我省将明确要求各地农村公路应按照等级路标准建设,县道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村道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县、乡道采用双车道,村道路面宽度原则上不小于4.5米,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5米,纵坡坡度不高于12%;对路面结构层设计也作了明确要求。  

      三、强化建设资金保障 

      为减轻地方筹资压力,“十二五”期我省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其中,同乡油路建设补助标准由“十一五”的40万元/公里提高到60万元/公里,三州民族地区提高到60万元/公里,三州民族地区提高到70万元/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补助标准由“十一五”的10万元/公里提高到25万元/公里,“少、边、穷”地区提高到35万元/公里。同时,要求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拓展筹资渠道,逐步建立国家扶持,地方财政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群众自愿出资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资金筹集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民主决策方式弥补农村公路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开展农村公路管养年活动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同时,按照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交公路发[2008]43号)和有关要求,我省将从2012年起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推动县、乡级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或明确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的比例达到100%,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乡、村道经常性养护率分别达到100%、60%、50%。在全省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 

      感谢您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日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