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62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 2021年12月20日 09时27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科技部办公厅

    现就张雨东等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提案》(第3620号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将绵阳科技城作为完成好国家使命和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阵地,全力推动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近年来,绵阳科技城积极践行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路径、形成经验、作出示范的重大使命,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增长的路子。收到全国政协提案后,我省高度重视、积极办理,针对所提内容深入研究,认真梳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动绵阳科技城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的重大部署,聚焦科学引领、人才汇聚、产业提能、协同创新、生态赋能五大重点领域,构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两核多地”的科学城空间格局,将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纳入西部科学城建设统筹规划。明确以绵阳科技城省级新区为核心(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以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在绵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空间功能布局,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支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坚持高点站位、开放创新,着力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大后方建设的战略支撑、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极核、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开放的前沿阵地。

    二是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本,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组织模式、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用人制度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打造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及国家“卡脖子”问题的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基地。支持优势高新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协调相关部门,赋予行使工程技术、卫生技术、中医药技术、建筑工作技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权,支持深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争取到教育部立项三所市属高校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试点。

    三是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立足绵阳科技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聚焦绵阳科技城科研优势,围绕激发各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全面推行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方面,形成《绵阳科技城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推动科研单位开展科技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与项目形成机制改革,探索推动绵阳科技城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我省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亮点,力争到2022年绵阳科技城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好局,到2025年,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四是积极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20支持政策,全面推动绵阳科技城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在布局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和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支持,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15.0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7.14%,居全国城市首位。建成国省级重点实验室27家、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4家,国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总数达26家。同时,我们积极加强向上争取,在科技部指导下形成了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有关政策文件。

    下一步,我省充分采纳委员建议,抢抓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一是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加强科技城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做好项目引进、用地保障、规划布局等重点工作。支持科技城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做优新兴业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科技城创新型城市试点支持在绵科研院所发展孵化器、产业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力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二是推动科技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提升,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围绕核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创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优势高新技术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以探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主要目的的新型研发机构。三是推动科技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围绕在绵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现实需求,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放创新、服务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力争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做出示范。四是持续开展对上争取。我省省直相关部门和绵阳市,将继续加强向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力度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同时,加快编制绵阳科技城“十四五”规划,在科技部的直接指导下,抓紧修改完善规划文本,加快推动意见征求和咨询论证,争取尽快获得批复。

    专致此函。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62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 2021年12月20日 09时27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科技部办公厅

    现就张雨东等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提案》(第3620号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将绵阳科技城作为完成好国家使命和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阵地,全力推动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近年来,绵阳科技城积极践行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路径、形成经验、作出示范的重大使命,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增长的路子。收到全国政协提案后,我省高度重视、积极办理,针对所提内容深入研究,认真梳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动绵阳科技城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的重大部署,聚焦科学引领、人才汇聚、产业提能、协同创新、生态赋能五大重点领域,构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两核多地”的科学城空间格局,将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纳入西部科学城建设统筹规划。明确以绵阳科技城省级新区为核心(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以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在绵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空间功能布局,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支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坚持高点站位、开放创新,着力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大后方建设的战略支撑、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极核、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开放的前沿阵地。

    二是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本,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组织模式、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用人制度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打造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及国家“卡脖子”问题的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基地。支持优势高新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协调相关部门,赋予行使工程技术、卫生技术、中医药技术、建筑工作技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权,支持深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争取到教育部立项三所市属高校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试点。

    三是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立足绵阳科技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聚焦绵阳科技城科研优势,围绕激发各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全面推行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方面,形成《绵阳科技城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推动科研单位开展科技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与项目形成机制改革,探索推动绵阳科技城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我省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亮点,力争到2022年绵阳科技城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好局,到2025年,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四是积极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20支持政策,全面推动绵阳科技城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在布局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和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支持,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15.0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7.14%,居全国城市首位。建成国省级重点实验室27家、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4家,国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总数达26家。同时,我们积极加强向上争取,在科技部指导下形成了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有关政策文件。

    下一步,我省充分采纳委员建议,抢抓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一是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加强科技城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做好项目引进、用地保障、规划布局等重点工作。支持科技城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做优新兴业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科技城创新型城市试点支持在绵科研院所发展孵化器、产业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力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二是推动科技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提升,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围绕核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创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优势高新技术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以探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主要目的的新型研发机构。三是推动科技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围绕在绵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现实需求,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放创新、服务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力争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做出示范。四是持续开展对上争取。我省省直相关部门和绵阳市,将继续加强向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力度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同时,加快编制绵阳科技城“十四五”规划,在科技部的直接指导下,抓紧修改完善规划文本,加快推动意见征求和咨询论证,争取尽快获得批复。

    专致此函。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