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作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分享到:
  [主持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强调“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提出“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目标。戴厅长,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哪些成绩?

  [教育厅副厅长戴作安]: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指引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努力办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四川现代教育,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四个新”:一是透过基础看到新变化。截止2016年底,全省幼儿园1.3万所,在园幼儿259.3万人,毛入园率达79.61%,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近1万所,在校学生795.7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78%、99.45%,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1%,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推进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普通高中739所、中等职业学校521所,在校生分别为144.7万人、101.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普通高校所数达到109所,在校生144.7万人,从布局上看,实现了21个市(州)全覆盖,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明显提升。51个民族自治县实行15年免费教育,大小凉山彝区村级幼教点3000多个,2017年还将“一村一幼”扩大到全部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地区教育实现加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125所、在校生4.78万人,特殊教育学生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教育厅副厅长戴作安]:二是透过举措看到新发展。开展中小学校风示范校建设,推进以“易班”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规范办园行为,制定中小学办学行为和减负规定,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艺体特色学校建设,建成多个青少年宫和校外活动场所,素质教育全面实行。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建成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22个、创新创业俱乐部81个,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000余门,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深入实施国家和省级教师培训计划,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省小学、初中、普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9.99%、99.95%、97.52%,高校有院士19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39人、“万人计划”专家53人、“长江学者”入选者146人。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达1923.7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居全国第4位,生均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大大提高,先后实施7项重大项目工程,“全面改薄”投入218亿元,教育资源配置全面优化。

  [教育厅副厅长戴作安]:三是透过服务看到新成效。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68个,科技成果转化产值1300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7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ESI前百分之一,3个学科排名进入千分之一“顶尖学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职教集团(产教联盟)41个,涉及大中专学生100万人,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推进职业教育与农村和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将60%以上的职教建设资金向200多所农村学校倾斜。实施藏区、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连续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全面推动教育扶贫扶智,高校2016年争取资金近3亿元,项目近200个,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教育厅副厅长戴作安]:四是透过改革看到新希望。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累计出台教育类改革文件20余个,在全国率先出台教育管办评分离、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积极推进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9+3”免费教育计划、成都教育均衡发展两项国家级试点在全国推广,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启动新一轮改革试点有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在20个方面推动90多个单位开展探索,德阳职教综合改革入选“四川十大转型发展案例”,成都武侯区中小学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等“两自一包”改革受到全国关注,四川大学“‘8秒正能量’荷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中宣部、教育部推广,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