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

  • 2015年05月01日 08时26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川府发〔2015〕2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已经省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5年4月24日




    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保障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以下简称决策)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对关系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下列行政事项作出的决定:

      (一)贯彻上级机关和同级党委、人大重要指示、决定以及办理同级政协重要建议需要决策的事项;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

      (三)编制和修改总体规划、重要区域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

      (四)编制财政预算草案,安排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处置重大国有资产等重大事项;

      (五)制定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卫生、科技教育、住房保障、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

      (六)制定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政策措施;

      (七)确定和调整重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

      (八)制定和修改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九)其他需要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

      对前款事项作出决定,应当报上级机关或者同级党委以及依法应当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决定的和不宜公开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以下事项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

      (二)政府内部事务管理及措施和人事任免;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四)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

      第五条 决策应当符合科学、民主、合法原则,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法定程序。

      第六条 政府办公厅(室)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有关工作。

      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

    第二章 决策程序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健全依法决策相关制度。政府行政首长、政府分管负责人、政府工作部门、下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职责和法定程序提出决策建议、履行决策职责。

      决策建议经政府行政首长同意后列为决策事项,启动决策程序。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权或者由政府行政首长指定负责决策事项起草;政府行政首长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负责决策事项起草。

    第一节 公众参与

      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提出决策建议。

      向政府提出的建议,由政府办公厅(室)直接办理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向政府工作部门提出的建议,由相关部门按职责办理。

      第九条 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经调查研究论证,认为可以采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决策建议的,应当报请政府行政首长列为决策事项。

      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将决策建议的处理情况向建议人反馈。

      第十条 对拟决策事项,决策起草部门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信息,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汇集决策涉及的各方意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实际拟定决策方案。

      对需要多方案比较的决策事项,应当拟订两个以上决策备选方案。

      第十一条 除依法不得公开的事项外,决策起草部门应当视决策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公众媒体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采纳与决策有关的合理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20日。

      第十二条 决策起草部门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或者其他方式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民生的决策,重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吸纳社会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涉及特定群体利益的,加强与相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群众代表的沟通协商。

      第十三条 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举行听证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

      第十四条 以听证会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决策起草部门应当根据行业特点、专业知识和报名顺序,按照持不同观点的各方人数基本相当的原则确定参加人员。

      听证会应当设旁听席位,允许群众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第十五条 以座谈会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决策起草部门应当邀请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代表参加,并将决策方案及起草说明提前5日送达与会代表。

      以民意调查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委托独立调查研究机构进行,并作出书面调查报告。

    第二节 专家论证

      第十六条 政府应当建立决策咨询专家库,完善行政决策的智力和信息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决策咨询委员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作用。

      第十七条 决策起草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3名以上专家或者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对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专家论证。

      第十八条 专家、决策咨询机构在决策论证和评估过程中,应当保持独立见解,对出具意见的客观公正性负责,对知悉的涉密信息依法保守秘密。

      专家或者专业研究机构论证后,应当出具签名或者盖章的书面论证意见。

    第三节 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 决策起草部门应当对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决策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委托有关专门研究机构承担。

      第二十条 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对实施决策在财政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或者法律纠纷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作出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减缓及化解措施。

      第二十一条 风险评估报告建议暂缓决策或者终止决策的,决策起草部门应当报请政府行政首长作出继续决策、暂缓决策或者终止决策程序的决定。

    第四节 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二条 决策草案经起草部门法制机构审核、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提请政府审议。

      第二十三条 决策起草部门提请政府审议决策草案,应当报送以下材料:

      (一)提请政府审议的请示;

      (二)草案及起草说明;

      (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依据及借鉴经验的相关资料及本部门法制机构的合法性论证意见;

      (四)征求意见汇总情况、专家咨询论证意见、风险评估报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争议意见协调情况等相关材料,进行了公示、听证的,需提交公示、听证材料;

      (五)进行合法性审查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四条 政府办公厅(室)应当自收到决策起草部门提交审议的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认为材料齐备的,应当将决策草案送交本级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认为材料不齐备的,应当退回决策起草部门补充材料。

      决策草案未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的,政府办公厅(室)不得送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五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收到提交审议的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合法性审查过程中,政府法制机构可以要求决策起草部门补充决策草案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出具的合法性审查意见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决策草案未经合法性审查、经审查不合法或者未按照合法性审查意见整改完善的,政府办公厅(室)不得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审议。

    第五节 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七条 决策草案由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政府办公厅(室)应当自收到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后10个工作日内对决策草案作出处理,认为可以提交政府审议的,应当提请政府行政首长安排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审议;认为暂不能提交政府审议的,应当退回决策起草部门要求其修改完善。

      提交审议的决策草案应当包括决策草案文本及起草说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依据、专家论证意见、风险评估报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和合法性审查意见书。

      第二十八条 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应当对决策草案作出通过、不予通过、修改、再次讨论或者暂缓的决定。

      决定暂缓的决策草案,决策起草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提请政府再次审议,是否再次审议由政府行政首长决定。

      第二十九条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应当在政府网站、报纸等公众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条 决策起草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将决策过程形成的有关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第三章 执行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 实施决策后评估制度,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应当根据决策执行时限或者有效期,组织开展决策后评估工作,对决策内容、决策执行情况作出评估。

      评估委托专业研究机构进行的,该专业研究机构应当未曾参与决策起草阶段的相关论证、评估工作。

      第三十二条 决策执行主办部门组织完成评估后,应当形成决策后评估报告,并提出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等建议提交政府。

      决策执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决策目标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实现的,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应当及时采取临时补救措施,组织决策后评估,并提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的建议提交政府。

      第三十三条 决策后评估报告建议决策停止执行或者暂缓执行的,经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后,停止执行或者暂缓执行。

      决策后评估报告建议对决策内容作重大修改的,按照本规定第二章程序执行。

      政府作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决定的,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者减少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第三十四条 政府办公厅(室)和政府目标督查机构应当根据决策内容和政府安排部署,对决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督办,并及时向政府报告监督检查情况。

      第三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监督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可以向政府、决策起草部门、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和配合部门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进行监督。

      第三十六条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制度,对没有履行法定行政决策程序造成的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依法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或者在决策起草、执行和监督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行为的,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参照本规定制定本系统的决策工作程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规定制定决策工作程序。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

  • 2015年05月01日 08时26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川府发〔2015〕2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已经省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5年4月24日




    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保障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以下简称决策)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对关系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下列行政事项作出的决定:

      (一)贯彻上级机关和同级党委、人大重要指示、决定以及办理同级政协重要建议需要决策的事项;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

      (三)编制和修改总体规划、重要区域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

      (四)编制财政预算草案,安排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处置重大国有资产等重大事项;

      (五)制定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卫生、科技教育、住房保障、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

      (六)制定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政策措施;

      (七)确定和调整重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

      (八)制定和修改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九)其他需要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

      对前款事项作出决定,应当报上级机关或者同级党委以及依法应当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决定的和不宜公开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以下事项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

      (二)政府内部事务管理及措施和人事任免;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四)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

      第五条 决策应当符合科学、民主、合法原则,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法定程序。

      第六条 政府办公厅(室)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有关工作。

      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

    第二章 决策程序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健全依法决策相关制度。政府行政首长、政府分管负责人、政府工作部门、下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职责和法定程序提出决策建议、履行决策职责。

      决策建议经政府行政首长同意后列为决策事项,启动决策程序。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定职权或者由政府行政首长指定负责决策事项起草;政府行政首长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负责决策事项起草。

    第一节 公众参与

      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提出决策建议。

      向政府提出的建议,由政府办公厅(室)直接办理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向政府工作部门提出的建议,由相关部门按职责办理。

      第九条 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经调查研究论证,认为可以采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决策建议的,应当报请政府行政首长列为决策事项。

      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将决策建议的处理情况向建议人反馈。

      第十条 对拟决策事项,决策起草部门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信息,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汇集决策涉及的各方意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实际拟定决策方案。

      对需要多方案比较的决策事项,应当拟订两个以上决策备选方案。

      第十一条 除依法不得公开的事项外,决策起草部门应当视决策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公众媒体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采纳与决策有关的合理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20日。

      第十二条 决策起草部门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或者其他方式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民生的决策,重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吸纳社会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涉及特定群体利益的,加强与相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群众代表的沟通协商。

      第十三条 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举行听证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

      第十四条 以听证会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决策起草部门应当根据行业特点、专业知识和报名顺序,按照持不同观点的各方人数基本相当的原则确定参加人员。

      听证会应当设旁听席位,允许群众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第十五条 以座谈会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决策起草部门应当邀请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代表参加,并将决策方案及起草说明提前5日送达与会代表。

      以民意调查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委托独立调查研究机构进行,并作出书面调查报告。

    第二节 专家论证

      第十六条 政府应当建立决策咨询专家库,完善行政决策的智力和信息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决策咨询委员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作用。

      第十七条 决策起草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3名以上专家或者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对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专家论证。

      第十八条 专家、决策咨询机构在决策论证和评估过程中,应当保持独立见解,对出具意见的客观公正性负责,对知悉的涉密信息依法保守秘密。

      专家或者专业研究机构论证后,应当出具签名或者盖章的书面论证意见。

    第三节 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 决策起草部门应当对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决策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委托有关专门研究机构承担。

      第二十条 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对实施决策在财政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或者法律纠纷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作出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减缓及化解措施。

      第二十一条 风险评估报告建议暂缓决策或者终止决策的,决策起草部门应当报请政府行政首长作出继续决策、暂缓决策或者终止决策程序的决定。

    第四节 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二条 决策草案经起草部门法制机构审核、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提请政府审议。

      第二十三条 决策起草部门提请政府审议决策草案,应当报送以下材料:

      (一)提请政府审议的请示;

      (二)草案及起草说明;

      (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依据及借鉴经验的相关资料及本部门法制机构的合法性论证意见;

      (四)征求意见汇总情况、专家咨询论证意见、风险评估报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争议意见协调情况等相关材料,进行了公示、听证的,需提交公示、听证材料;

      (五)进行合法性审查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四条 政府办公厅(室)应当自收到决策起草部门提交审议的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认为材料齐备的,应当将决策草案送交本级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认为材料不齐备的,应当退回决策起草部门补充材料。

      决策草案未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的,政府办公厅(室)不得送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五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收到提交审议的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合法性审查过程中,政府法制机构可以要求决策起草部门补充决策草案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出具的合法性审查意见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决策草案未经合法性审查、经审查不合法或者未按照合法性审查意见整改完善的,政府办公厅(室)不得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审议。

    第五节 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七条 决策草案由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政府办公厅(室)应当自收到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后10个工作日内对决策草案作出处理,认为可以提交政府审议的,应当提请政府行政首长安排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审议;认为暂不能提交政府审议的,应当退回决策起草部门要求其修改完善。

      提交审议的决策草案应当包括决策草案文本及起草说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依据、专家论证意见、风险评估报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和合法性审查意见书。

      第二十八条 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应当对决策草案作出通过、不予通过、修改、再次讨论或者暂缓的决定。

      决定暂缓的决策草案,决策起草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提请政府再次审议,是否再次审议由政府行政首长决定。

      第二十九条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应当在政府网站、报纸等公众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条 决策起草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将决策过程形成的有关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第三章 执行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 实施决策后评估制度,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应当根据决策执行时限或者有效期,组织开展决策后评估工作,对决策内容、决策执行情况作出评估。

      评估委托专业研究机构进行的,该专业研究机构应当未曾参与决策起草阶段的相关论证、评估工作。

      第三十二条 决策执行主办部门组织完成评估后,应当形成决策后评估报告,并提出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等建议提交政府。

      决策执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决策目标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实现的,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应当及时采取临时补救措施,组织决策后评估,并提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的建议提交政府。

      第三十三条 决策后评估报告建议决策停止执行或者暂缓执行的,经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后,停止执行或者暂缓执行。

      决策后评估报告建议对决策内容作重大修改的,按照本规定第二章程序执行。

      政府作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改决策决定的,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者减少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第三十四条 政府办公厅(室)和政府目标督查机构应当根据决策内容和政府安排部署,对决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督办,并及时向政府报告监督检查情况。

      第三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监督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可以向政府、决策起草部门、决策执行主办部门和配合部门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进行监督。

      第三十六条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制度,对没有履行法定行政决策程序造成的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依法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或者在决策起草、执行和监督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行为的,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参照本规定制定本系统的决策工作程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规定制定决策工作程序。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