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安市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思考

  • 2011年07月0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时期,雅安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联动”,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雅安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必将为雅安提速城镇化提供强劲的推力。本文依据近几年城镇化统计数据,对雅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差距等进行分析,对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雅安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纵看成绩显著

      “十一五”时期,雅安城镇化发展进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1.城镇人口净增8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雅安城镇人口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共有1个中心城市(雨城区),7个县城、168个独立建制镇,城镇人口达到52.30万人, 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加8.26万人,年均增加1.6万人。

      与“十五”末对比,雅安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34.7%(此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使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现正在审定中),比2005年提高5.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平均每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2.产业聚集水平提高,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显现。

      “十一五”期间,雅安产业聚集水平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年下降,而二、三产业所需劳动力则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末全市乡村从业人员73.4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3.82万人,下降8.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3.41万人,增长29.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92万人,增长13.8%。

      2010年,雅安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45∶33调整为17.4∶55.1∶27.5,二产业比重提高1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市上下紧抓战略机遇,着力培养 “3+1”(水电及电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优势产业和重点成长企业,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8.89 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全市工业化进程进入加速推进阶段,为带动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

      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雅安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2008年雅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4.6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1%;2010年雅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6.42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0%。

      从城镇规模来看,2010年雅安市(县、区)建成区总面积达到46.52平方公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与2005年相比,建成区面积增加8.4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6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雨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5.13平方公里,增幅达32.3%。

      4.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雅安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雅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城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近两年来,市财政投入上千万元,购置现代化环卫设备,投入上亿元建成垃圾和污水处理场(厂),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同时狠抓长效机制建设,推广实施垃圾袋装、环保监督员等有效措施和制度,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0年全市城镇人均道路面积8.9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32%,其中中心城区雨城区达39.81%;人均园林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不断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雅安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被誉为“天府之肺”、“天然氧吧”,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CCTV2006 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系列荣誉以及连续举办了三届的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等,使得雅安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横比差距不小

      雅安城镇化水平放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横向考量,水平仍然较低,差距不小。

      1.雅安城镇化水平仍处较低水平。

      据统计数据,2010年雅安市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5.48%,比全国低14.98%;2005年雅安市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3.7%,比全国低13.7%,城镇化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雅安与全省、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比较
      
    年份 2000 2005 2010
    雅安 23.3 29.3 34.7
    全省 26.7 33 40.18
    雅安-全省 -3.4 -3.7 -5.48
    全国 36.2 43 49.68
    雅安-全国 -12.9 -13.7 -14.98

      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70%-90%,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平均为40%以上。因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雅安的城镇化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2.雅安城镇化增速滞后。

      据公开资料:横向比,2006-2009年,雅安市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速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幅度在全省排位靠后。特别是与广安、资阳、眉山、巴中等兄弟市州相比,城镇化率的提高速度明显落后。

      四川各市州的城镇化水平比较

      (2006年-2009年)

    地区 2009年 位次 2006年 位次 累计上升百分点 位次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
    成都市 64.9 1 61.5 1 3.4 14
    自贡市 40.8 4 36.6 5 4.2 9
    攀枝花市 60 2 57.6 2 2.4 15
    泸州市 38.8 8 35.2 8 3.6 12
    德阳市 41.2 3 37 4 4.2 9
    绵阳市 39.8 5 37.5 3 2.3 16
    广元市 32.8 14 28.7 14 4.1 10
    遂宁市 38.4 9 33.2 9 5.2 8
    内江市 39.3 7 35.8 6 3.5 13
    乐山市 39.4 6 35.7 7 3.7 11
    南充市 35.8 11 30.1 11 5.7 6
    眉山市 34.1 13 27.5 15 6.6 4
    宜宾市 36.6 10 29.8 12 6.8 3
    广安市 28.9 19 21.3 19 7.6 1
    达州市 32.6 16 27.1 16 5.5 7
    雅安市 34.6 12 31.1 10 3.5 13
    巴中市 29.3 18 23.3 18 6 5
    资阳市 32.7 15 25.2 17 7.5 2
    阿坝州 30 17 29 13 1 18
    甘孜州 19 21 17.9 21 1.1 17
    凉山州 27.4 20 25 20 2.4 15

      3、雅安的城镇化总体滞后于工业化。

      按照国际常用的工业就业人口率(I)与城镇化率(U)之比的关系来分析,如二者之比大致为0.5,则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比较适度;如果明显小于0.5,说明相对于工业化发展程度而言,城镇化发展超前;如果明显大于0.5,说明相对于工业化发展程度而言,城镇化发展滞后。通过对相关数据测算,2009年全市工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2%,城镇化率为34.6%,二者之比为0.58,表明全市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

      4.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偏小。 

      据公安年报数据,2010年雅安中心城区(雨城区)常住人口为16万人。20世纪国际上通行的城市人口规模最低标准是2000人以上,并且把20万人以下定为小城市;20-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目前,雅安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属于小城市,影响城市产生足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从而成为城市带动更广泛的地域内的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制约雅安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因素较多,理论上最根本的是经济和制度两大因素。目前,制约雅安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大致为:

      (一)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偏低

      尽管撤地设市1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雅安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雅安“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经济基础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从全国、全省范围来看,凡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一般工业发展也相当充分。目前,雅安在总体上完成了工业化初始阶段进程,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对城镇化的支撑不足,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还不强。同时,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障碍多,来自农村的城镇化推力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承载能力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活跃度及经济发达程度具有相当高的关联度。近年来,雅安用活用足灾后重建、移民安置、扩大内需、灾害搬迁、生态移民、扶贫新村等各种政策,打捆项目和资金,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但是,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总体讲,雅安城镇建设的投入仍不足、欠帐还较多,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城镇面貌落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镇本身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外加雅安打造川西枢纽还需假以时日,雅安的交通运输困难,使名山、雨城区外的6个县城对外交流困难,城镇功能难以发挥,城镇承载力弱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严重地影响了雅安城镇化的发展。

      (三)农村人口素质总体偏低,城乡发展不均衡

      2010年,雅安市总人口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占75.8%。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潜力巨大。但是,雅安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特别是文盲和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更是集中在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导致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难度很大。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也就是悬殊的贫富差距,强化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内在欲望,但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却受到了来自经济收入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限制。“十一五”时期,雅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步伐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步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2.786:1扩大到2010年的2.8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农民进城看病贵、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等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加剧。

      (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足,老城区居住环境质量下降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和房地产开发相互关联,关系密切,房地产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雅安中心城区聚集效应不断增强,人口持续扩张,住房刚性需求增大,但是投入的商品房建设用地和商品房数量有限(据统计, 2008年投放商品住房1042套,2009年投放商品住房1193套,2010年1-10月投放商品住房734套),迅速推高了房价,而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涉及面窄、总量偏小,导致低价位、小户型住房供应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雅安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投资规模在全省长期排后(2008年和2009年均排全省倒数第3位),市场发育水平低,设施配套难到位,对外吸引力不够强,其发展还有赖于城市产业和功能的提升。同时,雅安旧城改造难度大。目前老城区的建筑物普遍以单体多层为主,建筑容积率低、密度高(50%),绿化少(甚至无绿化),车位严重不足,多数不具备物业管理条件,周边的市政基础设施又配套不足,导致旧城区越来越拥堵,居住环境质量日渐下降。

      (五)户籍等政策放开不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政策和制度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是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在户籍制度方面,尽管城市户籍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已逐渐淡化,但门槛依然较高,尤其是对外来打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更高,限制了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对于接纳外来人口及其落户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雨城区2010年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8141人,征用土地的占7437人,招生249人,投靠亲属195人,投资、购房93人,聘用11人,其他156人。可以看出在接纳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方面力度还很小。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农民为了生活保障大多不愿意放弃土地。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主要是城镇职工,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基本上是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给力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崛起的建议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以思想大解放和超人的气魄、胆识,在更高的领域和更宽的平台规划雅安的城镇化道路,提出了五年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目标,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动力。但要清醒看到,城镇化的推进是一个经济规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雅安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应按照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城镇化战略放在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统筹发展,应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园区规模化,着力突破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金、拆迁、建设速度慢等瓶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改革,使城镇化与工业化、市场化良性联动。根据调研情况,给力雅安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崛起,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组织保障

      雅安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崛起,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统一。要成立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意见》和工作计划,对部门单位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奖惩办法,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建立督查督办制度,明确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具体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抓好组织落实;创新思路,形成共鸣,全方位动员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建设。

      (二)优化雅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

      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必须要加快打造中心城区,拉开城市框架,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雨城区作为雅安市的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7个县。但其建成区面积仅为2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市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各项旅游接待、文化休闲、购物娱乐等设施不够发达。应以《雅安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高起点规划雅安城市的空间布局,将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覆盖多营新城、姚桥新区、大兴新城,并与名山县城、草坝镇统筹考虑,最终无缝衔接,形成一个以雨城区为核心,名山县城、草坝镇为副中心的经济要素互补、工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城市辐射中心。

      (三)积极探索筹措雅安城市建设资金的新路

      在工业欠发达、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政府可支配财力有限的大背景,雅安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城市建设的初始资金是第一大障碍。因此,雅安要大力借鉴先进地方城市建设的融资经验,全力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市场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力度,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包括BOT、TOT、BT在内的多种运作方式。要全力拓展银行信贷市场主渠道,进一步把土地资源转化为政府融资能力,快速扩张地方投融资规模,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配套建设寻求资金支持。要广开视野,充分利用招商引资这个最直接、最快捷、最实惠的吸纳投资方式,让省内外有发展实力的企业和资本加盟雅安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行列。同时,可结合实际募集社会资金,充实城市建设的资本实力。

      (四)加速形成雅安吸引外部人口投资兴业和居住的“磁力”

      近年来,雅安市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不断提升的知名度、美誉度已成为吸引外部人口投资兴业、居住生活的强大“磁铁”,成为提升城镇化水平增长的强劲推力。但是,雅安的城镇建设速度慢、精品少,城镇设施老化、硬件投入不足、商品房开发水平低已成为制约雅安吸引外部人口投资兴业、居住生活的重要瓶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和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生态城市”“四化”要求,千方百计按照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定位,引进大的开发商、高端的开发商,把雅安的城市建漂亮,加大城市更新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精细管理,增强城市的“磁力”。

      (五)提高雅安国际化程度凸显“生态+熊猫”魅力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办好熊猫国际电影节等会节,借力熊猫牌,使雅安走出深闺,提高国际知名度,提升国际影响力。丰富国际服务功能,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全球旅游目的地、优质生活城市。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兴市战略,推介生态,用好生态,进一步加快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凸显“生态+熊猫”魅力,努力成为中国生态城市的样板和典范。

      (六)加快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雅安加速城镇化的难题

      雅安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崛起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必须解放思想加快制度创新。要结合国家改革方向和产业政策,围绕土地、就业、资金、户籍等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保体制等各项改革。一要对户籍管理进行创新。正视户籍管理方面的差距,以全国居住证制度的推行为契机,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二要对就业制度进行创新。坚持国民平等待遇,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劳动就业制度,为自由自主竞争就业提供条件。三要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继续完善土地承包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做到在满足城镇规划用地的同时,坚决保护耕地红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四要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创新。对于迁移入城镇的人员应切实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从而解决“转得出”和“留得住”的问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雅安一定会在“十二五”时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城镇化特色之路,成功打造国际化区域性会展、经贸、文化、度假旅游四大平台,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成为中国生态城市的样板和典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雅安市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思考

  • 2011年07月0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时期,雅安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联动”,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雅安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必将为雅安提速城镇化提供强劲的推力。本文依据近几年城镇化统计数据,对雅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差距等进行分析,对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雅安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纵看成绩显著

      “十一五”时期,雅安城镇化发展进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大幅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1.城镇人口净增8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雅安城镇人口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共有1个中心城市(雨城区),7个县城、168个独立建制镇,城镇人口达到52.30万人, 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加8.26万人,年均增加1.6万人。

      与“十五”末对比,雅安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34.7%(此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使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现正在审定中),比2005年提高5.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平均每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2.产业聚集水平提高,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显现。

      “十一五”期间,雅安产业聚集水平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年下降,而二、三产业所需劳动力则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末全市乡村从业人员73.4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3.82万人,下降8.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3.41万人,增长29.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92万人,增长13.8%。

      2010年,雅安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45∶33调整为17.4∶55.1∶27.5,二产业比重提高1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市上下紧抓战略机遇,着力培养 “3+1”(水电及电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优势产业和重点成长企业,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8.89 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全市工业化进程进入加速推进阶段,为带动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

      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雅安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2008年雅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4.6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1%;2010年雅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6.42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0%。

      从城镇规模来看,2010年雅安市(县、区)建成区总面积达到46.52平方公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与2005年相比,建成区面积增加8.4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6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雨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5.13平方公里,增幅达32.3%。

      4.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雅安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雅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城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近两年来,市财政投入上千万元,购置现代化环卫设备,投入上亿元建成垃圾和污水处理场(厂),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同时狠抓长效机制建设,推广实施垃圾袋装、环保监督员等有效措施和制度,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0年全市城镇人均道路面积8.9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32%,其中中心城区雨城区达39.81%;人均园林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不断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雅安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被誉为“天府之肺”、“天然氧吧”,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CCTV2006 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系列荣誉以及连续举办了三届的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等,使得雅安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横比差距不小

      雅安城镇化水平放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横向考量,水平仍然较低,差距不小。

      1.雅安城镇化水平仍处较低水平。

      据统计数据,2010年雅安市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5.48%,比全国低14.98%;2005年雅安市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3.7%,比全国低13.7%,城镇化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雅安与全省、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比较
      
    年份 2000 2005 2010
    雅安 23.3 29.3 34.7
    全省 26.7 33 40.18
    雅安-全省 -3.4 -3.7 -5.48
    全国 36.2 43 49.68
    雅安-全国 -12.9 -13.7 -14.98

      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70%-90%,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平均为40%以上。因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雅安的城镇化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2.雅安城镇化增速滞后。

      据公开资料:横向比,2006-2009年,雅安市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速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幅度在全省排位靠后。特别是与广安、资阳、眉山、巴中等兄弟市州相比,城镇化率的提高速度明显落后。

      四川各市州的城镇化水平比较

      (2006年-2009年)

    地区 2009年 位次 2006年 位次 累计上升百分点 位次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
    成都市 64.9 1 61.5 1 3.4 14
    自贡市 40.8 4 36.6 5 4.2 9
    攀枝花市 60 2 57.6 2 2.4 15
    泸州市 38.8 8 35.2 8 3.6 12
    德阳市 41.2 3 37 4 4.2 9
    绵阳市 39.8 5 37.5 3 2.3 16
    广元市 32.8 14 28.7 14 4.1 10
    遂宁市 38.4 9 33.2 9 5.2 8
    内江市 39.3 7 35.8 6 3.5 13
    乐山市 39.4 6 35.7 7 3.7 11
    南充市 35.8 11 30.1 11 5.7 6
    眉山市 34.1 13 27.5 15 6.6 4
    宜宾市 36.6 10 29.8 12 6.8 3
    广安市 28.9 19 21.3 19 7.6 1
    达州市 32.6 16 27.1 16 5.5 7
    雅安市 34.6 12 31.1 10 3.5 13
    巴中市 29.3 18 23.3 18 6 5
    资阳市 32.7 15 25.2 17 7.5 2
    阿坝州 30 17 29 13 1 18
    甘孜州 19 21 17.9 21 1.1 17
    凉山州 27.4 20 25 20 2.4 15

      3、雅安的城镇化总体滞后于工业化。

      按照国际常用的工业就业人口率(I)与城镇化率(U)之比的关系来分析,如二者之比大致为0.5,则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比较适度;如果明显小于0.5,说明相对于工业化发展程度而言,城镇化发展超前;如果明显大于0.5,说明相对于工业化发展程度而言,城镇化发展滞后。通过对相关数据测算,2009年全市工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2%,城镇化率为34.6%,二者之比为0.58,表明全市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

      4.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偏小。 

      据公安年报数据,2010年雅安中心城区(雨城区)常住人口为16万人。20世纪国际上通行的城市人口规模最低标准是2000人以上,并且把20万人以下定为小城市;20-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目前,雅安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属于小城市,影响城市产生足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从而成为城市带动更广泛的地域内的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制约雅安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因素较多,理论上最根本的是经济和制度两大因素。目前,制约雅安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大致为:

      (一)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偏低

      尽管撤地设市1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雅安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雅安“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经济基础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从全国、全省范围来看,凡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一般工业发展也相当充分。目前,雅安在总体上完成了工业化初始阶段进程,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对城镇化的支撑不足,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还不强。同时,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障碍多,来自农村的城镇化推力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承载能力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活跃度及经济发达程度具有相当高的关联度。近年来,雅安用活用足灾后重建、移民安置、扩大内需、灾害搬迁、生态移民、扶贫新村等各种政策,打捆项目和资金,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但是,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总体讲,雅安城镇建设的投入仍不足、欠帐还较多,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城镇面貌落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镇本身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外加雅安打造川西枢纽还需假以时日,雅安的交通运输困难,使名山、雨城区外的6个县城对外交流困难,城镇功能难以发挥,城镇承载力弱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严重地影响了雅安城镇化的发展。

      (三)农村人口素质总体偏低,城乡发展不均衡

      2010年,雅安市总人口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占75.8%。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潜力巨大。但是,雅安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特别是文盲和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更是集中在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导致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难度很大。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也就是悬殊的贫富差距,强化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内在欲望,但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却受到了来自经济收入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限制。“十一五”时期,雅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步伐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步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2.786:1扩大到2010年的2.8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农民进城看病贵、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等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加剧。

      (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不足,老城区居住环境质量下降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和房地产开发相互关联,关系密切,房地产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雅安中心城区聚集效应不断增强,人口持续扩张,住房刚性需求增大,但是投入的商品房建设用地和商品房数量有限(据统计, 2008年投放商品住房1042套,2009年投放商品住房1193套,2010年1-10月投放商品住房734套),迅速推高了房价,而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涉及面窄、总量偏小,导致低价位、小户型住房供应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雅安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投资规模在全省长期排后(2008年和2009年均排全省倒数第3位),市场发育水平低,设施配套难到位,对外吸引力不够强,其发展还有赖于城市产业和功能的提升。同时,雅安旧城改造难度大。目前老城区的建筑物普遍以单体多层为主,建筑容积率低、密度高(50%),绿化少(甚至无绿化),车位严重不足,多数不具备物业管理条件,周边的市政基础设施又配套不足,导致旧城区越来越拥堵,居住环境质量日渐下降。

      (五)户籍等政策放开不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政策和制度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是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在户籍制度方面,尽管城市户籍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已逐渐淡化,但门槛依然较高,尤其是对外来打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更高,限制了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对于接纳外来人口及其落户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雨城区2010年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8141人,征用土地的占7437人,招生249人,投靠亲属195人,投资、购房93人,聘用11人,其他156人。可以看出在接纳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方面力度还很小。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农民为了生活保障大多不愿意放弃土地。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主要是城镇职工,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基本上是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给力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崛起的建议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以思想大解放和超人的气魄、胆识,在更高的领域和更宽的平台规划雅安的城镇化道路,提出了五年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目标,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动力。但要清醒看到,城镇化的推进是一个经济规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雅安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应按照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城镇化战略放在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统筹发展,应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园区规模化,着力突破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金、拆迁、建设速度慢等瓶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改革,使城镇化与工业化、市场化良性联动。根据调研情况,给力雅安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崛起,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组织保障

      雅安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崛起,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统一。要成立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意见》和工作计划,对部门单位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奖惩办法,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建立督查督办制度,明确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具体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抓好组织落实;创新思路,形成共鸣,全方位动员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建设。

      (二)优化雅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

      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必须要加快打造中心城区,拉开城市框架,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雨城区作为雅安市的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7个县。但其建成区面积仅为2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市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各项旅游接待、文化休闲、购物娱乐等设施不够发达。应以《雅安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高起点规划雅安城市的空间布局,将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覆盖多营新城、姚桥新区、大兴新城,并与名山县城、草坝镇统筹考虑,最终无缝衔接,形成一个以雨城区为核心,名山县城、草坝镇为副中心的经济要素互补、工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城市辐射中心。

      (三)积极探索筹措雅安城市建设资金的新路

      在工业欠发达、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政府可支配财力有限的大背景,雅安创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城市建设的初始资金是第一大障碍。因此,雅安要大力借鉴先进地方城市建设的融资经验,全力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市场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力度,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包括BOT、TOT、BT在内的多种运作方式。要全力拓展银行信贷市场主渠道,进一步把土地资源转化为政府融资能力,快速扩张地方投融资规模,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配套建设寻求资金支持。要广开视野,充分利用招商引资这个最直接、最快捷、最实惠的吸纳投资方式,让省内外有发展实力的企业和资本加盟雅安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行列。同时,可结合实际募集社会资金,充实城市建设的资本实力。

      (四)加速形成雅安吸引外部人口投资兴业和居住的“磁力”

      近年来,雅安市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不断提升的知名度、美誉度已成为吸引外部人口投资兴业、居住生活的强大“磁铁”,成为提升城镇化水平增长的强劲推力。但是,雅安的城镇建设速度慢、精品少,城镇设施老化、硬件投入不足、商品房开发水平低已成为制约雅安吸引外部人口投资兴业、居住生活的重要瓶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和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生态城市”“四化”要求,千方百计按照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定位,引进大的开发商、高端的开发商,把雅安的城市建漂亮,加大城市更新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精细管理,增强城市的“磁力”。

      (五)提高雅安国际化程度凸显“生态+熊猫”魅力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办好熊猫国际电影节等会节,借力熊猫牌,使雅安走出深闺,提高国际知名度,提升国际影响力。丰富国际服务功能,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全球旅游目的地、优质生活城市。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兴市战略,推介生态,用好生态,进一步加快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凸显“生态+熊猫”魅力,努力成为中国生态城市的样板和典范。

      (六)加快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雅安加速城镇化的难题

      雅安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崛起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必须解放思想加快制度创新。要结合国家改革方向和产业政策,围绕土地、就业、资金、户籍等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保体制等各项改革。一要对户籍管理进行创新。正视户籍管理方面的差距,以全国居住证制度的推行为契机,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二要对就业制度进行创新。坚持国民平等待遇,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劳动就业制度,为自由自主竞争就业提供条件。三要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继续完善土地承包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做到在满足城镇规划用地的同时,坚决保护耕地红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四要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创新。对于迁移入城镇的人员应切实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从而解决“转得出”和“留得住”的问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雅安一定会在“十二五”时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城镇化特色之路,成功打造国际化区域性会展、经贸、文化、度假旅游四大平台,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成为中国生态城市的样板和典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