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汶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重建成效明显

  • 2011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农业厅
  • 【字体:
  •   “5.12” 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我省各级农业农机部门一手抓基础设施重建,一手抓产业恢复,坚持灾后农业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灾区农村产业,加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全省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

      三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机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工项目480个,完工率达92.5%;累计完成投资124.9亿元,完成规划任务的95.1%。共修复损毁农田137.92万亩,恢复重建农业生产大棚2460万平方米;恢复重建提灌站6528处、机耕道1.2万公里、农机库房1.87万平方米;修复重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2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106处、集中供气工程1618户、农村沼气服务网点807个;恢复重建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国有农场和农业科研院所生产业务用房28万平方米,购置农技推广专用仪器设备2929台(套);恢复重建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新品种展示基地4.15万亩、农作物种子区试站0.24万平方米;在264个村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恢复重建优质粮油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187万亩。

      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建成了市、县、乡三级农业服务体系,灾区产业发展基础和农业支撑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灾区农业生产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灾区特色产业经过三年的恢复重建,其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形成了以彭州、江油等为主的外销加工蔬菜区,以松潘、理县等为主的山区秋淡蔬菜区,以汶川、茂县、苍溪、都江堰为主的龙门山脉特色水果产业带,以北川、平武、青川、旺苍等为主的川东北富硒茶产业带,以什邡、青川、南江等为主的名特优菌类产业带,以三台、阆中、中江、南江等为主的道地药材生产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逐步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块状聚集发展,促进了灾区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汶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重建成效明显

  • 2011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农业厅
  •   “5.12” 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我省各级农业农机部门一手抓基础设施重建,一手抓产业恢复,坚持灾后农业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灾区农村产业,加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全省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

      三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机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工项目480个,完工率达92.5%;累计完成投资124.9亿元,完成规划任务的95.1%。共修复损毁农田137.92万亩,恢复重建农业生产大棚2460万平方米;恢复重建提灌站6528处、机耕道1.2万公里、农机库房1.87万平方米;修复重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2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106处、集中供气工程1618户、农村沼气服务网点807个;恢复重建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国有农场和农业科研院所生产业务用房28万平方米,购置农技推广专用仪器设备2929台(套);恢复重建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新品种展示基地4.15万亩、农作物种子区试站0.24万平方米;在264个村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恢复重建优质粮油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187万亩。

      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建成了市、县、乡三级农业服务体系,灾区产业发展基础和农业支撑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灾区农业生产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灾区特色产业经过三年的恢复重建,其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形成了以彭州、江油等为主的外销加工蔬菜区,以松潘、理县等为主的山区秋淡蔬菜区,以汶川、茂县、苍溪、都江堰为主的龙门山脉特色水果产业带,以北川、平武、青川、旺苍等为主的川东北富硒茶产业带,以什邡、青川、南江等为主的名特优菌类产业带,以三台、阆中、中江、南江等为主的道地药材生产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逐步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块状聚集发展,促进了灾区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