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客户端   微博微信   RSS订阅   省政府邮箱   无障碍浏览   | |
 
四川省政府网站 四川省政府网站
3000多亿政府性资金如何“四两拨千斤”
2010-6-27 21:04:39  来源:四川日报 【字体:
发邮件推荐给朋友 

  ——对话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马骁
  2009年,全省财政收支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财政收入构成怎样?通过财政收入分析,我省经济增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财政资金如何发挥公益性、导向性和拉动性?财政在保增长、促重建、惠民生、调结构、助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马骁。
  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10.2个百分点
  记者:去年我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省超额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对此你怎么评价?
  马骁:取得这样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持续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增大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压力,动摇了财政增收的基础;二是执行中央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了我省地方财政的直接减收。仅就这两个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来看,我省地方财政减收估计超过50亿元,影响财政收入增幅约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为我省灾后重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为推进“两个加快”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尤其难得的是,我省财政收入在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收入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
  记者:财政收入质量得到提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吗?
  马骁:质量提升表现在:一是在去年我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5.5%,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比前三年的平均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并高于西部省(市)平均水平。二是去年在执行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我省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了11.23%,比2000年的8.1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表明我省的财力基础更加牢固,财政的调控能力得到增强,政府有更大的自主能力办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提高。无论从去年我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是从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都反映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去年我省经济不但增长较快,而且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调控政策是积极的和有效的。
  此外,其他方面的数据也可以得出我省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提高的结论。比如,去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在保持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增长也比较快,达到了投资与消费协调增长、共同拉动GDP增长的调控目标,我省扩大内需的效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财政支出77%用于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2009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591亿元,在2008年大幅增长67.6%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21.8%的高增长,支出规模居全国前列,再创历史新高。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马骁:我省财政支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规模,主要是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果。据我了解,我省去年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推进灾后重建、加大民生保障和支持经济发展三大方面。
  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公共投资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去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万亿元,在投资到位资金中,政府性资金达到3389.5亿元,占总资金来源的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达到1088.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7倍,占本年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由上年的3%提高到8.5%,有力地保障了灾后重建、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需要。另外,据统计,全省安排产业发展的财政支出超过了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有力支持了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技术研发以及现代农业发展。
  记者:这样的支出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呢?
  马骁:去年各级政府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任务,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优化,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合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从全省预算执行结果看,去年我省用于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达到了2765亿元,占到全省财政支出的77%,比2008年提高1.4个百分点;而用于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支出为82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23%,比2008年下降1.4个百分点。
  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记者: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资金主要应该用于公益性、公共性投入,一般不直接用于经营性领域,那么,政府性投资是如何引领和带动社会投资的?
  马骁:政府投资不仅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能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放大作用。我看到,各级政府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资金投向来看,我省政府投资主要安排用于恢复灾区学校、医院等公益性设施和交通、住房、城镇体系等基础设施,实施民生工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基础性领域。我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省2009年用于 “八项民生工程”的资金达到800亿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政府投资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优化了社会投资的硬环境,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从政策工具来看,各级政府通过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支持政府投融资平台运作等方式,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有效放大。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缓解我省融资困难、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省级财政通过为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入资本金,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据报道,该公司自前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投放资金330多亿元。其中:投向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项目160亿元,占全省同期交通运输项目总投资的15%,有力地支持了兰渝、成兰等24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向59个扩权试点县(市)安排地方政府债券放大资金借款30.3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县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配套资金压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体制机制来看,各级财政灵活运用政策工具,通过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奖补机制、金融机构贷款激励机制、财政以奖代补和风险补助政策、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县域经济发展激励、出口奖励促进政策,并及时落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家电下乡等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在扩大项目融资、扩大社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等方面的引导和放大效应。
  政府投资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
  记者:在去年政府投资中,灾后重建投资占了很大比重。你如何看待灾后重建对我省社会投资的拉动作用?
  马骁:据我了解,我省已完成灾后重建投资6002亿元,目前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完成投入1100亿元左右,捐赠资金、对口援建、港澳援建等完成投入700亿元左右。而且灾区各级政府使用中央财政资金设立了近4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贴息、担保等手段发挥放大效应,撬动和引导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的进入。
  灾后恢复重建投资是我省社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和关键投入方向,灾后重建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拉动和导向作用已经显现,甚至可以说居于我省近两年社会投资的基础地位。
  记者:按照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如果说2009年是灾后重建的关键一年,那么2010年就将是决胜之年。您认为灾后重建对我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马骁:在2010年,灾后重建投资对社会投资的拉动作用会更加凸显。据我了解,截至2009年12月底,我省纳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的项目累计开工28021个,占重建任务的94.3%,完工项目21874个,占重建任务的73.6%。应该说,以上成绩已经为2010年我省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为完成既定目标,灾后重建投入力度不会减弱,对于基建、建材、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的拉动会延续,在带动社会投资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同时,随着城镇乡村住房、公共教育卫生、产业恢复发展等项目的陆续建成,将有力提升地震灾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显著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发展层次,部分地方甚至将超越震前水平,从而为灾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将有效提升灾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
  如何看待今年的挑战与机遇
  记者:去年,我省经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止滑回升、向好发展,主要得益于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直接拉动,一旦政策力度减弱以及随着灾后重建任务的基本完成,如何寻求替代投资、保持投资力度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马骁:对。从投资构成看,6个重灾市(州)占全省投资的55.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灾后重建投资支撑了全省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也对全省财政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后重建时代的到来,将对我省经济发展和财政持续增收带来新的挑战。
  记者: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从财政如何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你有哪些建议?
  马骁:第一,要继续保持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的力度。
  第二,要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规划、“7+3”发展规划和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倾斜,扶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三,要大力创新支持产业、企业发展的政策。
  第四,要积极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公平科学、公开透明的民生政策体系。□本报记者

 
相关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