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36期

  • 2020年03月26日 14时42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富顺县积极探索插花式扶贫路径

    富顺县突出“三落实”,强化“五真”,推动实现贫困村由“产业洼地”向“产业高地”、公共配套由“基础薄弱”向“功能完善”、贫困群众由“物质脱贫”向“精神脱贫”转变,脱贫成效日益巩固。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动真格

    一是坚持全县协同强责任。建立“161”推进保障机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三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形成“县级统筹、镇村主体、社会协同”工作格局。二是坚持结对帮扶全覆盖。组建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结对帮扶专班,成立第一书记联盟综合党委,建立第一书记代售贫困户农产品专卖店,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社区)第一书记全覆盖。三是坚持奖惩结合促落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权重,严格实行先进表扬、后进约谈等制度。76名优秀第一书记获省市表彰,157名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开展扶贫领域“3+X”作风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和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机制创新,破解难点出真招

    一是创新“54321”结对帮扶机制。落实正县级、副县级、正科级、副科级、一般干部分别帮扶5户、4户、3户、2户、1户贫困户责任制,实现全县所有县领导、80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二是创新“54321”扶贫资金整合机制。每年按上级涉农专项资金、结转结余资金、预备金、新增财力、土地净收益分别不低于50%、40%、30%、20%、10%的标准投向脱贫攻坚。近年来,共整合各级各类扶贫资金39亿元,其中用于“两不愁三保障”19.84亿元、扶贫村道建设3.8亿元、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5.76亿元;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脱贫攻坚9.84亿元。三是创新社会扶贫资源融合机制。推进“大老板帮村、中老板帮组、小老板帮户”企业家分级帮扶机制,落实“万企帮万村”工作要求,广泛筹集社会救助金1.2亿元,整合全县公益组织1000余名志愿者组建公益联盟,分片开展社会扶贫。建立县返乡创业服务中心,设立1000万元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引导一大批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吸纳3500余名贫困户就业。

    三、强化脱贫质量,巩固成果见真效

    一是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围绕“县有农业园区、镇有经营主体、村有集体经济、户有主导产业”,推动构建“县、乡、村、户”四级产业扶贫体系。县上着力打造柑橘、高粱2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园,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园区,收益按照村集体25%、贫困户75%的比例分红,形成“园区+公司+贫困户”模式;乡镇着力招引龙头企业、成功人士领办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建成一批柑橘、生猪等种养基地,将90%以上的贫困户吸附在主导产业链上,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村上着力整合各级扶贫资金4020万元,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入股资金,创办新兴产业42个,形成“扶贫资金+村集体+贫困户”模式;贫困户层面着力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个性化推行代养寄养、代种代收、订单销售等益农带农机制,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持续增收,形成“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二是实施新居建设工程。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与深化增减挂钩等政策,积极保障新居建设资金需求,对实施D级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户,由县财政额外补助1万元。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78亿元,完成5063人搬迁任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37亿元,完成6127户C、D级改造任务。三是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推进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双提升”行动,修建村道、产业道、便民路700余公里,新建“1+6”公共服务中心7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18个、金融扶贫助农取款示范点21个;年均发放教育资助救助金、助学贷款7200余万元,切实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安装水电气、广播电视、互联网进行优惠减免。实施垃圾清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全域改善人居环境。四是实施扶智扶志工程。建成全市第一个县级乡村振兴学院,全覆盖建立农民夜校,开设种养技术、数控机床等10余项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者3500余人;安置农村公益性岗位1400余人,年均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00余万元;建立扶贫车间8个,扶持贫困户创业就业24人。开展“村村升国旗”“算清扶贫账·感谢共产党”“脱贫励志故事分享会”等扶志教育,引领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四、强化靶向施策,整改落实用真力

    一是深入开展“大走访”。突出联系县领导、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村组干部等“四类人员”,严格把握培训、采集、对象、质量、整改等“五道关口”,高质量、全覆盖走访,排查出“一超六有”问题61个、数据采集问题34个。二是全面做好“大排查”。通过领导蹲点督导、巡回督查、交叉排查等方式,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障指标、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三个重点”,全覆盖排查问题户5249户,无法联系户81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87户。三是认真落实“大整改”。将大走访与大排查形成的问题清单逐项比对,分类分级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领导蹲点、半月研判、定点提醒、专项交账等制度,严格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落实整改。

    五、强化结果精准,落实要求用真心

    一是高标准完成数据管理。强化分层分级培训,采取系统导出数据、入户逐项比对、电话核实、签字认可等方式对信息不一致的及时进行修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数据信息精准。二是高要求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完善扶贫项目领导包镇、协调联动、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采取定期例会、每月督查等加快项目建设;认真开展清理录入工作。健全财政扶贫资金常态化管理机制,实时监督推动资金支付进度,确保达到进度要求。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136期

  • 2020年03月26日 14时42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富顺县积极探索插花式扶贫路径

    富顺县突出“三落实”,强化“五真”,推动实现贫困村由“产业洼地”向“产业高地”、公共配套由“基础薄弱”向“功能完善”、贫困群众由“物质脱贫”向“精神脱贫”转变,脱贫成效日益巩固。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动真格

    一是坚持全县协同强责任。建立“161”推进保障机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三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形成“县级统筹、镇村主体、社会协同”工作格局。二是坚持结对帮扶全覆盖。组建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结对帮扶专班,成立第一书记联盟综合党委,建立第一书记代售贫困户农产品专卖店,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社区)第一书记全覆盖。三是坚持奖惩结合促落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权重,严格实行先进表扬、后进约谈等制度。76名优秀第一书记获省市表彰,157名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开展扶贫领域“3+X”作风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和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机制创新,破解难点出真招

    一是创新“54321”结对帮扶机制。落实正县级、副县级、正科级、副科级、一般干部分别帮扶5户、4户、3户、2户、1户贫困户责任制,实现全县所有县领导、80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二是创新“54321”扶贫资金整合机制。每年按上级涉农专项资金、结转结余资金、预备金、新增财力、土地净收益分别不低于50%、40%、30%、20%、10%的标准投向脱贫攻坚。近年来,共整合各级各类扶贫资金39亿元,其中用于“两不愁三保障”19.84亿元、扶贫村道建设3.8亿元、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5.76亿元;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脱贫攻坚9.84亿元。三是创新社会扶贫资源融合机制。推进“大老板帮村、中老板帮组、小老板帮户”企业家分级帮扶机制,落实“万企帮万村”工作要求,广泛筹集社会救助金1.2亿元,整合全县公益组织1000余名志愿者组建公益联盟,分片开展社会扶贫。建立县返乡创业服务中心,设立1000万元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引导一大批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吸纳3500余名贫困户就业。

    三、强化脱贫质量,巩固成果见真效

    一是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围绕“县有农业园区、镇有经营主体、村有集体经济、户有主导产业”,推动构建“县、乡、村、户”四级产业扶贫体系。县上着力打造柑橘、高粱2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园,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园区,收益按照村集体25%、贫困户75%的比例分红,形成“园区+公司+贫困户”模式;乡镇着力招引龙头企业、成功人士领办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建成一批柑橘、生猪等种养基地,将90%以上的贫困户吸附在主导产业链上,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村上着力整合各级扶贫资金4020万元,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入股资金,创办新兴产业42个,形成“扶贫资金+村集体+贫困户”模式;贫困户层面着力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个性化推行代养寄养、代种代收、订单销售等益农带农机制,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持续增收,形成“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二是实施新居建设工程。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与深化增减挂钩等政策,积极保障新居建设资金需求,对实施D级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户,由县财政额外补助1万元。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78亿元,完成5063人搬迁任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37亿元,完成6127户C、D级改造任务。三是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推进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双提升”行动,修建村道、产业道、便民路700余公里,新建“1+6”公共服务中心7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18个、金融扶贫助农取款示范点21个;年均发放教育资助救助金、助学贷款7200余万元,切实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安装水电气、广播电视、互联网进行优惠减免。实施垃圾清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全域改善人居环境。四是实施扶智扶志工程。建成全市第一个县级乡村振兴学院,全覆盖建立农民夜校,开设种养技术、数控机床等10余项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者3500余人;安置农村公益性岗位1400余人,年均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00余万元;建立扶贫车间8个,扶持贫困户创业就业24人。开展“村村升国旗”“算清扶贫账·感谢共产党”“脱贫励志故事分享会”等扶志教育,引领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四、强化靶向施策,整改落实用真力

    一是深入开展“大走访”。突出联系县领导、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村组干部等“四类人员”,严格把握培训、采集、对象、质量、整改等“五道关口”,高质量、全覆盖走访,排查出“一超六有”问题61个、数据采集问题34个。二是全面做好“大排查”。通过领导蹲点督导、巡回督查、交叉排查等方式,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障指标、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三个重点”,全覆盖排查问题户5249户,无法联系户81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87户。三是认真落实“大整改”。将大走访与大排查形成的问题清单逐项比对,分类分级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领导蹲点、半月研判、定点提醒、专项交账等制度,严格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落实整改。

    五、强化结果精准,落实要求用真心

    一是高标准完成数据管理。强化分层分级培训,采取系统导出数据、入户逐项比对、电话核实、签字认可等方式对信息不一致的及时进行修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数据信息精准。二是高要求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完善扶贫项目领导包镇、协调联动、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采取定期例会、每月督查等加快项目建设;认真开展清理录入工作。健全财政扶贫资金常态化管理机制,实时监督推动资金支付进度,确保达到进度要求。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