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94期

  • 2020年03月25日 11时18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9月2日

    “三三制”筑牢脱贫成效

    ——广汉市高坪镇脱贫攻坚工作经验

    广汉市高坪镇在脱贫攻坚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三三制”扶贫工作机制,做好“三篇”文章、开好“三张处方”、推动“三个转变”,解决了贫困人口“病残老”群体占比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以及产业扶贫“钱地人”要素保障乏力等问题。

    一、做好“三篇文章”破解“钱地人”难题

    一是“因地制宜”打好“旅游牌”。精心打造旅游小环线,将段家大院—高坪铺古镇—龙潭湾—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西芹蔬菜种植基地—水磨蜀居等现有景点、基地串珠成链,形成“休闲旅游产业带、致富奔康脱贫路”。同时对小环线沿线院落风貌改造,实施垃圾、污水、厕所、彩钢棚四大改造,积极引导发展房前屋后庭院经济,支持鼓励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住宿、餐饮等经营服务或劳务服务,全镇5个村200余户贫困户收益得到持续改善。二是“走出引进”练就“金刚钻”。建立乡贤和农民工回引机制,大力扶持专合社发展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就近择业,转型创业。目前,全镇已成功回引农民工30余人回乡创业,全镇种植养殖和果蔬营销的专合社达65家,特色家庭农场达8家,已形成了折耳根、羊肚菌、中药材、红心火龙果、葡萄、娃娃鱼、金鳟等7个特色产业。常年种植羊肚菌、中药材面积1100余亩,折耳根3000余亩,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营销经纪人300余人,形成了“万人种果蔬,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产销格局。在产业带动下,贫困户张兴全成为折耳根种植“土专家”、黄蜀雄成为“营销能手”。三是“内外联动”打造“活水池”。以贫困户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村为单位成立经济合作社,与外来资本全面对接洽谈,有效盘活集体建设用地等闲置资源,共同开发乡村旅游以及配套产业。引入的水磨温泉项目去年开业,深受游客欢迎,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8万人次。农户除稳定获得农房出租、土地流转等权益转让收入,还可获得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三产收入、就近务工收入等,特别是周边贫困户将自产的特色农产品就近销售,实现了充分受益、长久受益。

    二、开好“三张处方”摒除“等靠要”思想

    一是强心志。传承发扬高坪镇段家大院子深厚“忠孝”文化,在规范化的段氏“家训十条”基础上,经过多次征集、梳理、提炼、评议与修改完善,制定适应新时代新时期“镇民公约”和“高坪好家风”。扎实开展文明新风、习惯养成、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四项教育”,组织扶贫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宣讲,弘扬自力更生、脱贫光荣价值导向。二是树典型。充分挖掘党员带头、乡贤示范、邻里互助、乡里乡情等情感元素,叫响喊亮“孝子孝媳”、“脱贫先进”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孝子孝媳475人、表彰孝顺家庭153个,脱贫先进12人,树立了邱云喜、肖茂世等一大批先进致富典型。同时定期开展道德评议,建立“红黑榜”,让思想懒汉“红脸、出汗”,让先进典型“大放异彩”,通过“正反结合”,贫困户中的“懒汉病”“脱贫依赖症”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倡新风。充分发挥文化活动感化、点化作用,在“七一”、九九重阳节期间开展“倡树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全域美化,建设洁美高坪”等主题活动,开展“乡风文明亲子课堂”和“家园清洁挑战赛”两项活动,从家门口垃圾分类和维护乡村公共区域卫生入手,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带动家庭形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人心、成为共识。截至目前,高坪镇共打造了13个示范院落,贫困户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推动“三个转变”夯实“稳脱贫”成效

    一是实现了小环线示范区村容村貌从“农村”到“景区”的转变,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整合交通、水利、发改、农业等项目资金,改造乡村道路13.8公里,新建村道4.6公里,完成8个村文化、卫生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57户,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提升,2018年底577户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二是实现了农村资源从“沉睡”到“唤醒”的转变,长效增收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园龙村千亩葵园观光产业成效初显,今年6月初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游客近3万人;龙潭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稻鱼米销售价格达到10元以上每市斤且供不应求;壹洞桥娃娃鱼养殖基地常年养殖规模达到700万尾,已成为四川最大的人工养殖场;一龙桥村特色水产基地又引入冷水鱼项目,现在基地已汇聚了金鳟、虹鳟、稻田虾、藕池鳖等特色水产,正在形成产业集群。三是实现了群众工作从“说教”到“感召”的转变,文化文明自觉得到充分激发。通过乡村旅游的环境带动,景区群众逐渐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拓展”,自觉提升文明素养,自觉纠正随地吐痰、不爱清洁等不良习气。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94期

  • 2020年03月25日 11时18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9月2日

    “三三制”筑牢脱贫成效

    ——广汉市高坪镇脱贫攻坚工作经验

    广汉市高坪镇在脱贫攻坚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三三制”扶贫工作机制,做好“三篇”文章、开好“三张处方”、推动“三个转变”,解决了贫困人口“病残老”群体占比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以及产业扶贫“钱地人”要素保障乏力等问题。

    一、做好“三篇文章”破解“钱地人”难题

    一是“因地制宜”打好“旅游牌”。精心打造旅游小环线,将段家大院—高坪铺古镇—龙潭湾—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西芹蔬菜种植基地—水磨蜀居等现有景点、基地串珠成链,形成“休闲旅游产业带、致富奔康脱贫路”。同时对小环线沿线院落风貌改造,实施垃圾、污水、厕所、彩钢棚四大改造,积极引导发展房前屋后庭院经济,支持鼓励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住宿、餐饮等经营服务或劳务服务,全镇5个村200余户贫困户收益得到持续改善。二是“走出引进”练就“金刚钻”。建立乡贤和农民工回引机制,大力扶持专合社发展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就近择业,转型创业。目前,全镇已成功回引农民工30余人回乡创业,全镇种植养殖和果蔬营销的专合社达65家,特色家庭农场达8家,已形成了折耳根、羊肚菌、中药材、红心火龙果、葡萄、娃娃鱼、金鳟等7个特色产业。常年种植羊肚菌、中药材面积1100余亩,折耳根3000余亩,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营销经纪人300余人,形成了“万人种果蔬,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产销格局。在产业带动下,贫困户张兴全成为折耳根种植“土专家”、黄蜀雄成为“营销能手”。三是“内外联动”打造“活水池”。以贫困户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村为单位成立经济合作社,与外来资本全面对接洽谈,有效盘活集体建设用地等闲置资源,共同开发乡村旅游以及配套产业。引入的水磨温泉项目去年开业,深受游客欢迎,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8万人次。农户除稳定获得农房出租、土地流转等权益转让收入,还可获得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三产收入、就近务工收入等,特别是周边贫困户将自产的特色农产品就近销售,实现了充分受益、长久受益。

    二、开好“三张处方”摒除“等靠要”思想

    一是强心志。传承发扬高坪镇段家大院子深厚“忠孝”文化,在规范化的段氏“家训十条”基础上,经过多次征集、梳理、提炼、评议与修改完善,制定适应新时代新时期“镇民公约”和“高坪好家风”。扎实开展文明新风、习惯养成、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四项教育”,组织扶贫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宣讲,弘扬自力更生、脱贫光荣价值导向。二是树典型。充分挖掘党员带头、乡贤示范、邻里互助、乡里乡情等情感元素,叫响喊亮“孝子孝媳”、“脱贫先进”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孝子孝媳475人、表彰孝顺家庭153个,脱贫先进12人,树立了邱云喜、肖茂世等一大批先进致富典型。同时定期开展道德评议,建立“红黑榜”,让思想懒汉“红脸、出汗”,让先进典型“大放异彩”,通过“正反结合”,贫困户中的“懒汉病”“脱贫依赖症”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倡新风。充分发挥文化活动感化、点化作用,在“七一”、九九重阳节期间开展“倡树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全域美化,建设洁美高坪”等主题活动,开展“乡风文明亲子课堂”和“家园清洁挑战赛”两项活动,从家门口垃圾分类和维护乡村公共区域卫生入手,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带动家庭形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人心、成为共识。截至目前,高坪镇共打造了13个示范院落,贫困户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推动“三个转变”夯实“稳脱贫”成效

    一是实现了小环线示范区村容村貌从“农村”到“景区”的转变,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整合交通、水利、发改、农业等项目资金,改造乡村道路13.8公里,新建村道4.6公里,完成8个村文化、卫生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57户,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提升,2018年底577户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二是实现了农村资源从“沉睡”到“唤醒”的转变,长效增收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园龙村千亩葵园观光产业成效初显,今年6月初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游客近3万人;龙潭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稻鱼米销售价格达到10元以上每市斤且供不应求;壹洞桥娃娃鱼养殖基地常年养殖规模达到700万尾,已成为四川最大的人工养殖场;一龙桥村特色水产基地又引入冷水鱼项目,现在基地已汇聚了金鳟、虹鳟、稻田虾、藕池鳖等特色水产,正在形成产业集群。三是实现了群众工作从“说教”到“感召”的转变,文化文明自觉得到充分激发。通过乡村旅游的环境带动,景区群众逐渐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拓展”,自觉提升文明素养,自觉纠正随地吐痰、不爱清洁等不良习气。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