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创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 2018年12月24日 15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入户核查帮扶规划。 (席崇高 摄)

    3张经过实地调绘的航拍图,挂在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办公室的墙上。该扶贫办公室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为全面做好行业扶贫和帮扶工作而专门设立的。自2015年该局扶贫办成立以来,办公室便挂上了3张图,这3张图分别是阆中市文成镇双山村,凉水镇凤古寺村、崇山观村的航拍图,它们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的3个省定贫困村,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的数字是各贫困户的位置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的情况。

    经过3年挂图作战,代表贫困的红色标记已经全部被抹去,3个村分别于2016、2017年全部实现了贫困村退出,2019年将迎来贫困县“摘帽”的国家检查验收。

    脱贫背后,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帮扶13个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阆中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2个,贫困人口2万余户6万余人,其中由阆中国土系统结对帮扶的13个村,包括了3个省定贫困村和2018年新增下属事业单位(统征办、不动产登记中心、8个国土资源所)10个一般贫困村的帮扶任务,涉及940个贫困户、2532名贫困人口。

    从帮扶的数量上看,由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占比并不高,但都是阆中贫困群体多的村庄,属于最难啃的“硬骨头”。

    驱车从阆中到文成镇双山村,一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在连绵起伏、深浅不一的丘陵中,双山村位于在山坡上。上世纪80年代,两个村合并成现在的双山村,因为新村绵延两座小山,因此得名双山村。

    虽然合并了,但因为山地的阻隔,多年以来,双山村的两片区域联系并不紧密,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需要沿小路下山再上山,“开个村委会,路上都要花两个小时。”双山村第一书记侯开诚说。

    而其他两个帮扶村——崇山观村和凤古寺村脱贫任务同样艰巨。从地理位置看,两村均位于阆中市东部的凉水镇,距市区42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居),总人口1.6万余人,属革命老区和边远贫困乡镇。

    建立扶贫问题台账率先在全市成立“专攻组”

    “脱贫攻坚,国土系统责无旁贷。”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戚红说,国土部门一直以来都站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早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之前,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就在项目、资金、指标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通过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增减挂钩等项目,改变了不少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为了让脱贫攻坚工作更加精准,2015年起,我省加大对口帮扶扶贫力度。在阆中,每个贫困村都和机关单位一一结对。对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来说,对口帮扶扶贫也成为全局的新课题。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除了运用国土政策助推脱贫外,对口帮扶还在更多领域有所作为。为了统筹帮扶工作,该局于2015年率先成立了局脱贫攻坚办公室,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并为帮扶责任人制作了一年一本的帮扶记录本,这在阆中市尚属首家。

    2017年12月,该局又在全市率先成立问题整改和软件资料规范攻坚组(简称“专攻组”),全脱产派驻到帮扶村,率先建立了《贫困户工作档案、政策扶持台账和问题整改台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从办公室到“专攻组”,形成了扶贫措施制定到执行落实的有效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有实效。

    带着问题走访精准帮扶温暖人心

    “谢谢你们的关心。”在凤古寺村,78岁的安天秀握着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戚红的手,忍不住热泪盈眶。

    安天秀一家是戚红的结对帮扶户,家中四口人,80岁的丈夫年老体弱,两个儿子身患疾病,已是古稀之年的她,不仅要考虑一家人的生计,还要照顾家庭成员,时常力不从心。家里的院子一侧是一个缓坡,老伴儿廖正满曾一不留神从坡上滚下,虽然受了点皮外伤,但这件事一直让她担心。

    第一次见到戚红,安天秀就觉得很亲切,“她一会儿在院子里看看,一会儿到屋里看看,很把细。”下次再来,戚红带着人手和工具一起来,帮安天秀把靠近缓坡的院子扎上篱笆,还平整了家门口一段崎岖不平的小路。“我跟她说过一次,以前老头子从山坡上滚下去过一次,她就记住了,帮我们把路整得很巴适。”

    想帮扶群众之所想,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帮扶的初心。工作中一直把贫困户当成自家的亲人,积极参与出谋划策,为贫困户分忧解难,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每次遇到灾害性天气,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的职工都要提醒对口帮扶户,让他们做好灾害预防;帮扶干部还经常打电话给帮扶的孤寡老人,嘘寒问暖,帮他们排解寂寞。

    “帮扶需要情感,更要落实到制度上。”阆中国土部门在帮扶的村常设一个专攻组,抽调3-4名国土系统干部职工专职进行扶贫工作。专攻组的主要任务是走访群众,主动发现并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实行台账管理。

    厕所还未粉刷、院墙老旧有裂缝需要整改、猪圈卫生差……翻开双山村专攻组的问题台账,大小问题都罗列出来,并且标明了走访时间、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等。“将问题落实到人,确保整改到位,及时解决,是我们专攻组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双山村专攻组组长张满说。

    据不完全统计,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在被帮扶村完成了异地搬迁142户,避险搬迁48户,危房改造801户,改厨、改厕1964户,为贫困村购买液晶电视机120台,鼓励1400人外出务工,安排就业岗位23个。

    咬定“达标”不放松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脱贫攻坚有“达标”的要求。在住房、医疗、教育、生活用电、用水乃至于人均纯收入等众多的指标中,最考验帮扶工作的无疑是产业达标。

    就拿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帮扶的13个贫困村来说,多数处于深丘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如何通过产业培育让贫困村拥有“造血”能力?

    抓住特色产业的“牛鼻子”,阆中市国土资源局从2015年8月开始,在三个省定贫困村投入150万元,分别在双山村建起了核桃+蔬菜产业园;凤古寺村建起了鱼类养殖产业园;崇山观村建起了养鸡+獭兔产业园。从小微产业出发,突出地域特色,小微产业园建起的第二年入园贫困户就有红分、有收益。

    小微产业园初有成效后,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在充分结合每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拨出60万元的辅助资金建成了740户花椒、柑橘、药材等品种的一户一园庭园经济,栽植面积1.5万亩,种植牧草300亩专供养牛场,户养小家禽数量达1.1万余只、生猪5655头,做到了家家户户都有不同的产业经济收入。

    另外,该局还协助凤古寺村建起了年出栏肥猪200头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因地制宜引进企业建起了种植加工“一条龙”的200亩瓜蒌种植产业园。2018年仅贫困户在瓜蒌种植园务工这一项收入就达20余万元。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投入资金309万元解决了贫困村道路不畅通、已经硬化的道路没有错车平台的问题。2018年,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的以凉水镇凤古寺村、崇山观村为核心,辐射全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为贫困村发展产业提供了保障。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治贫先治愚,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2016年3月,阆中市国土资源局与文成镇政府共同在双山村村民中开展了“三比三评”活动(即“比精神、比环境、比成效;评孝老感恩之星、环境优美之星、脱贫奔康之星”),村民积极参与,增强了荣誉感,助推“四个好”的创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项活动赓即得到了凉水镇、二龙镇等乡镇政府的支持,目前,“三比三评”活动已经覆盖了结对帮扶的13个贫困村。

    “明年我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养60只羊、15头牛,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近日,崇山观村贫困户席俊在该村“三比三评”活动中,被评为“脱贫奔康之星”。

    曾经,席俊一家日子过得很艰辛,贫困让一家人失去了打拼的动力,家庭债务重重。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的赵德斌是席俊的帮扶责任人,他把席俊家庭的情况写在笔记本上,记在心里,帮他们解决了生活用水、房屋改造等问题,席俊一家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还清了债务,还添置了一些居家用品,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据了解,“三比三评”活动每年两次在13个帮扶村陆续开展,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每年给予每个村一万元的专用经费,截至目前已有330名贫困户得到表彰奖励。

    2018年春节,脱贫后的村民们,激情满怀,自编自演了一台“村级春晚”,演出现场被人们用微信直播的方式播出,第一时间把现场的喜悦分享给在外务工的亲人。

    “省定贫困村崇山观,要打攻坚战……努力奋斗一七年,面貌大变崇山观,我们放眼看一看,旧貌换新颜……”“村晚”上一首自创的三句半,让71岁的邢学全成了村里的明星。

    脱贫之后,为了满足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邢学全带着村里的留守老人热热闹闹地开展了文化活动。

    不仅是崇山观,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帮扶的13个村均成立了文化活动小组,贫困户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席崇高 米方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创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 2018年12月24日 15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入户核查帮扶规划。 (席崇高 摄)

    3张经过实地调绘的航拍图,挂在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办公室的墙上。该扶贫办公室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为全面做好行业扶贫和帮扶工作而专门设立的。自2015年该局扶贫办成立以来,办公室便挂上了3张图,这3张图分别是阆中市文成镇双山村,凉水镇凤古寺村、崇山观村的航拍图,它们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的3个省定贫困村,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的数字是各贫困户的位置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的情况。

    经过3年挂图作战,代表贫困的红色标记已经全部被抹去,3个村分别于2016、2017年全部实现了贫困村退出,2019年将迎来贫困县“摘帽”的国家检查验收。

    脱贫背后,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帮扶13个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阆中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2个,贫困人口2万余户6万余人,其中由阆中国土系统结对帮扶的13个村,包括了3个省定贫困村和2018年新增下属事业单位(统征办、不动产登记中心、8个国土资源所)10个一般贫困村的帮扶任务,涉及940个贫困户、2532名贫困人口。

    从帮扶的数量上看,由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占比并不高,但都是阆中贫困群体多的村庄,属于最难啃的“硬骨头”。

    驱车从阆中到文成镇双山村,一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在连绵起伏、深浅不一的丘陵中,双山村位于在山坡上。上世纪80年代,两个村合并成现在的双山村,因为新村绵延两座小山,因此得名双山村。

    虽然合并了,但因为山地的阻隔,多年以来,双山村的两片区域联系并不紧密,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需要沿小路下山再上山,“开个村委会,路上都要花两个小时。”双山村第一书记侯开诚说。

    而其他两个帮扶村——崇山观村和凤古寺村脱贫任务同样艰巨。从地理位置看,两村均位于阆中市东部的凉水镇,距市区42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居),总人口1.6万余人,属革命老区和边远贫困乡镇。

    建立扶贫问题台账率先在全市成立“专攻组”

    “脱贫攻坚,国土系统责无旁贷。”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戚红说,国土部门一直以来都站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早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之前,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就在项目、资金、指标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通过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增减挂钩等项目,改变了不少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为了让脱贫攻坚工作更加精准,2015年起,我省加大对口帮扶扶贫力度。在阆中,每个贫困村都和机关单位一一结对。对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来说,对口帮扶扶贫也成为全局的新课题。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除了运用国土政策助推脱贫外,对口帮扶还在更多领域有所作为。为了统筹帮扶工作,该局于2015年率先成立了局脱贫攻坚办公室,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并为帮扶责任人制作了一年一本的帮扶记录本,这在阆中市尚属首家。

    2017年12月,该局又在全市率先成立问题整改和软件资料规范攻坚组(简称“专攻组”),全脱产派驻到帮扶村,率先建立了《贫困户工作档案、政策扶持台账和问题整改台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从办公室到“专攻组”,形成了扶贫措施制定到执行落实的有效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有实效。

    带着问题走访精准帮扶温暖人心

    “谢谢你们的关心。”在凤古寺村,78岁的安天秀握着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戚红的手,忍不住热泪盈眶。

    安天秀一家是戚红的结对帮扶户,家中四口人,80岁的丈夫年老体弱,两个儿子身患疾病,已是古稀之年的她,不仅要考虑一家人的生计,还要照顾家庭成员,时常力不从心。家里的院子一侧是一个缓坡,老伴儿廖正满曾一不留神从坡上滚下,虽然受了点皮外伤,但这件事一直让她担心。

    第一次见到戚红,安天秀就觉得很亲切,“她一会儿在院子里看看,一会儿到屋里看看,很把细。”下次再来,戚红带着人手和工具一起来,帮安天秀把靠近缓坡的院子扎上篱笆,还平整了家门口一段崎岖不平的小路。“我跟她说过一次,以前老头子从山坡上滚下去过一次,她就记住了,帮我们把路整得很巴适。”

    想帮扶群众之所想,是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帮扶的初心。工作中一直把贫困户当成自家的亲人,积极参与出谋划策,为贫困户分忧解难,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每次遇到灾害性天气,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的职工都要提醒对口帮扶户,让他们做好灾害预防;帮扶干部还经常打电话给帮扶的孤寡老人,嘘寒问暖,帮他们排解寂寞。

    “帮扶需要情感,更要落实到制度上。”阆中国土部门在帮扶的村常设一个专攻组,抽调3-4名国土系统干部职工专职进行扶贫工作。专攻组的主要任务是走访群众,主动发现并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实行台账管理。

    厕所还未粉刷、院墙老旧有裂缝需要整改、猪圈卫生差……翻开双山村专攻组的问题台账,大小问题都罗列出来,并且标明了走访时间、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等。“将问题落实到人,确保整改到位,及时解决,是我们专攻组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双山村专攻组组长张满说。

    据不完全统计,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在被帮扶村完成了异地搬迁142户,避险搬迁48户,危房改造801户,改厨、改厕1964户,为贫困村购买液晶电视机120台,鼓励1400人外出务工,安排就业岗位23个。

    咬定“达标”不放松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脱贫攻坚有“达标”的要求。在住房、医疗、教育、生活用电、用水乃至于人均纯收入等众多的指标中,最考验帮扶工作的无疑是产业达标。

    就拿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帮扶的13个贫困村来说,多数处于深丘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如何通过产业培育让贫困村拥有“造血”能力?

    抓住特色产业的“牛鼻子”,阆中市国土资源局从2015年8月开始,在三个省定贫困村投入150万元,分别在双山村建起了核桃+蔬菜产业园;凤古寺村建起了鱼类养殖产业园;崇山观村建起了养鸡+獭兔产业园。从小微产业出发,突出地域特色,小微产业园建起的第二年入园贫困户就有红分、有收益。

    小微产业园初有成效后,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在充分结合每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拨出60万元的辅助资金建成了740户花椒、柑橘、药材等品种的一户一园庭园经济,栽植面积1.5万亩,种植牧草300亩专供养牛场,户养小家禽数量达1.1万余只、生猪5655头,做到了家家户户都有不同的产业经济收入。

    另外,该局还协助凤古寺村建起了年出栏肥猪200头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因地制宜引进企业建起了种植加工“一条龙”的200亩瓜蒌种植产业园。2018年仅贫困户在瓜蒌种植园务工这一项收入就达20余万元。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投入资金309万元解决了贫困村道路不畅通、已经硬化的道路没有错车平台的问题。2018年,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的以凉水镇凤古寺村、崇山观村为核心,辐射全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为贫困村发展产业提供了保障。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治贫先治愚,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2016年3月,阆中市国土资源局与文成镇政府共同在双山村村民中开展了“三比三评”活动(即“比精神、比环境、比成效;评孝老感恩之星、环境优美之星、脱贫奔康之星”),村民积极参与,增强了荣誉感,助推“四个好”的创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项活动赓即得到了凉水镇、二龙镇等乡镇政府的支持,目前,“三比三评”活动已经覆盖了结对帮扶的13个贫困村。

    “明年我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养60只羊、15头牛,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近日,崇山观村贫困户席俊在该村“三比三评”活动中,被评为“脱贫奔康之星”。

    曾经,席俊一家日子过得很艰辛,贫困让一家人失去了打拼的动力,家庭债务重重。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的赵德斌是席俊的帮扶责任人,他把席俊家庭的情况写在笔记本上,记在心里,帮他们解决了生活用水、房屋改造等问题,席俊一家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还清了债务,还添置了一些居家用品,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据了解,“三比三评”活动每年两次在13个帮扶村陆续开展,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每年给予每个村一万元的专用经费,截至目前已有330名贫困户得到表彰奖励。

    2018年春节,脱贫后的村民们,激情满怀,自编自演了一台“村级春晚”,演出现场被人们用微信直播的方式播出,第一时间把现场的喜悦分享给在外务工的亲人。

    “省定贫困村崇山观,要打攻坚战……努力奋斗一七年,面貌大变崇山观,我们放眼看一看,旧貌换新颜……”“村晚”上一首自创的三句半,让71岁的邢学全成了村里的明星。

    脱贫之后,为了满足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邢学全带着村里的留守老人热热闹闹地开展了文化活动。

    不仅是崇山观,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帮扶的13个村均成立了文化活动小组,贫困户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席崇高 米方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