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加快科技创新 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

  • 2020年01月02日 16时04分
  • 来源: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网站
  • 【字体:
  •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会议强调,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年内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对内明确“八个加强”,对外发布开放合作八大举措,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发布《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布局重大技术攻关,持续巩固和扩大电网技术领先优势。

    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公司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快速发展、深度融合的趋势,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需要发动科技创新引擎,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大力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5月28日,公司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暨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对内明确“八个加强”,对外发布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八大举措,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10月份,以“融通发展新生态、能源互联新动能”为主题,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公司主办的首次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日在京举行。公司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培育融合、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撑“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

    公司发布《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年内启动49项项目研究工作;安排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类研发项目62项;牵头并成功申报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大电网运行控制等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

    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坚强支撑。公司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对内激发内生创新动力八项举措,加快打造能源互联网创新高地、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公司加快建立以直属科研产业单位、省级电力公司、基层创新力量为主体的三级创新体系;优化直属单位功能定位,在中国电科院、联研院新设电力传感等新技术研究机构;优化公司实验室布局,组织开展公司第六批实验室申报。

    9月上旬,在公司第五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成果交易展现场,由风机、光伏、储能、柴油发电机、海水淡化设备组成的微缩模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这是6月投运的开山岛离网型海岛智能微网工程模型。开山岛风机和光伏等发电设备日均发电量约420千瓦时,日产淡水量近10吨,彻底解决岛上的用水用电难题。

    “青创赛”仅是公司激发内生动力的举措之一。今年的双创主题日,公司实验室共享平台、新技术目录、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等发布。公司与能源电力相关的15家双创示范基地、80多家企业现场洽谈并推介近300项能源互联网领域创新成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更好地激励科技人才,公司组织18家单位开展岗位聘任制管理试点,在中国电科院、联研院、国网陕西电力试点科技型企业项目收益分红激励;在3家职工双创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虚拟股权、虚拟分红激励,一系列创新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在成果转化方面,公司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4项工作举措,制定公司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方案,组织制定平台建设运营、成果转化经理人和收益分享管理办法;面向全公司征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75项,128项成果已达成转化意向;搭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

    结合机制创新举措,公司科研单位聚焦能源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泛在电力物联网实验研究能力建设,组建柔性业务中心,探索实践“项目负责人”“联合攻关”机制和柔性工作模式,协同加强前瞻性战略、重大关键技术、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等研究。各单位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创新薪酬激励、采取“招贤揭榜”等手段,使基层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激发,科技创新核心驱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营造开放合作共赢的科技创新生态

    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在开放、合作、共享中才能实现。公司面向全社会开放100个实验室(包括19个国家级实验室),对外合作科技项目在公司年度项目中占比不低于60%,向全社会发布并共同实施10类科技示范工程……公司发布的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八大举措,充分表明了带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决心。

    秉持开门搞创新、构建新时代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的理念,公司主动与全社会共享创新资源,凝聚各界创新力量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各方加入国家电网创新创业创造“方阵”,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加快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推动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2019年,公司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四所高校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协同开展前沿关键技术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等工作,以实现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相互促进。

    同时,公司联合超过20家外部单位,共同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联合社会创新主体开展公司及国家项目研发、开放实施科技示范工程等19项任务;面向全社会征集275项新技术,发布公司新技术目录。公司牵头承建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通过验收,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第一个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

    在杭州滨江高新产业园区,占地33565平方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浙江示范中心成为无数电网“高科技”的诞生地。截至目前,国网浙江示范中心已有54个创新团队实体入驻,完成了55个双创项目的孵化转化。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公司稳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揭牌成立工信部区块链重点实验室电力应用试验基地,成立央企首家区块链专业公司;建成北京未来科学城公司双创成果展示中心;举行泛在电力物联网双创中心揭牌仪式,实现首批中小微企业、创客团队入驻;设立公司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立国网英大产业基金投资公司,服务科技成果商业化运营;持续推进“双越之星”平台建设,汇聚创客超过1.8万人、企业超过2000家。

    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公司将继续发挥央企“排头兵”引领作用,不断开拓市场,汇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能源电商等开放共享的生态圈。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公司全面推进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更舒适的用能体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快科技创新 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

  • 2020年01月02日 16时04分
  • 来源: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网站
  •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会议强调,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年内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对内明确“八个加强”,对外发布开放合作八大举措,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发布《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布局重大技术攻关,持续巩固和扩大电网技术领先优势。

    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公司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快速发展、深度融合的趋势,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需要发动科技创新引擎,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大力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5月28日,公司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暨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对内明确“八个加强”,对外发布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八大举措,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10月份,以“融通发展新生态、能源互联新动能”为主题,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公司主办的首次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日在京举行。公司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培育融合、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撑“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

    公司发布《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年内启动49项项目研究工作;安排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类研发项目62项;牵头并成功申报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大电网运行控制等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

    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坚强支撑。公司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对内激发内生创新动力八项举措,加快打造能源互联网创新高地、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公司加快建立以直属科研产业单位、省级电力公司、基层创新力量为主体的三级创新体系;优化直属单位功能定位,在中国电科院、联研院新设电力传感等新技术研究机构;优化公司实验室布局,组织开展公司第六批实验室申报。

    9月上旬,在公司第五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成果交易展现场,由风机、光伏、储能、柴油发电机、海水淡化设备组成的微缩模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这是6月投运的开山岛离网型海岛智能微网工程模型。开山岛风机和光伏等发电设备日均发电量约420千瓦时,日产淡水量近10吨,彻底解决岛上的用水用电难题。

    “青创赛”仅是公司激发内生动力的举措之一。今年的双创主题日,公司实验室共享平台、新技术目录、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等发布。公司与能源电力相关的15家双创示范基地、80多家企业现场洽谈并推介近300项能源互联网领域创新成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更好地激励科技人才,公司组织18家单位开展岗位聘任制管理试点,在中国电科院、联研院、国网陕西电力试点科技型企业项目收益分红激励;在3家职工双创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虚拟股权、虚拟分红激励,一系列创新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在成果转化方面,公司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4项工作举措,制定公司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方案,组织制定平台建设运营、成果转化经理人和收益分享管理办法;面向全公司征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75项,128项成果已达成转化意向;搭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

    结合机制创新举措,公司科研单位聚焦能源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泛在电力物联网实验研究能力建设,组建柔性业务中心,探索实践“项目负责人”“联合攻关”机制和柔性工作模式,协同加强前瞻性战略、重大关键技术、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等研究。各单位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创新薪酬激励、采取“招贤揭榜”等手段,使基层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激发,科技创新核心驱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营造开放合作共赢的科技创新生态

    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在开放、合作、共享中才能实现。公司面向全社会开放100个实验室(包括19个国家级实验室),对外合作科技项目在公司年度项目中占比不低于60%,向全社会发布并共同实施10类科技示范工程……公司发布的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八大举措,充分表明了带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决心。

    秉持开门搞创新、构建新时代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的理念,公司主动与全社会共享创新资源,凝聚各界创新力量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各方加入国家电网创新创业创造“方阵”,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加快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推动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2019年,公司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四所高校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协同开展前沿关键技术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等工作,以实现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相互促进。

    同时,公司联合超过20家外部单位,共同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联合社会创新主体开展公司及国家项目研发、开放实施科技示范工程等19项任务;面向全社会征集275项新技术,发布公司新技术目录。公司牵头承建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通过验收,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第一个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

    在杭州滨江高新产业园区,占地33565平方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浙江示范中心成为无数电网“高科技”的诞生地。截至目前,国网浙江示范中心已有54个创新团队实体入驻,完成了55个双创项目的孵化转化。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公司稳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揭牌成立工信部区块链重点实验室电力应用试验基地,成立央企首家区块链专业公司;建成北京未来科学城公司双创成果展示中心;举行泛在电力物联网双创中心揭牌仪式,实现首批中小微企业、创客团队入驻;设立公司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立国网英大产业基金投资公司,服务科技成果商业化运营;持续推进“双越之星”平台建设,汇聚创客超过1.8万人、企业超过2000家。

    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公司将继续发挥央企“排头兵”引领作用,不断开拓市场,汇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能源电商等开放共享的生态圈。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公司全面推进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更舒适的用能体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