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华西医院康焰教授:用重症医学之光 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 2020年07月28日 13时57分
  • 来源: 四川大学新闻网
  • 【字体:
  • 为庆祝第36个教师节,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日前,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已开始,我校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教授入围了本次推选活动候选人(45号)。本次活动投票时间从7月23日0:00至8月15日24:00,投票地址:http://uc.jyb.cn/static/myVote/km2020.html?from=singlemessage,欢迎广大师生校友为康焰教授投上宝贵的一票。


    辛勤耕耘在重症医学的广袤大地,从教三十载,秉持立德树人之心,教书育人硕果累累;专注重症救治之责,悲悯情怀医者仁心;扎根科研探索之路,创新思维服务临床。对学生,不忘教书育人之职;对病人,坚持留下生存之望;对社会,秉持乐于奉献之情;对生活,永怀拳拳感恩之心。这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康焰教授。非典、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禽流感、汶川大地震、甲流、玉树地震、新冠肺炎……一个个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不断考验着华西重症医学科,也同样考验着作为掌门人的康焰教授。

    康焰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硕士学历,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医执教三十二年来,康焰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对重症医学的热爱,坚持做学生求学路上的“良师益友”,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

    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他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也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中心,并积极推进了四川省重症医学会、重症医师分会及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使四川省重症医学的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教书育人,做学生的引路人

    康焰1988年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作为医学系唯一一名留院的外科医学生,如愿成为了一名外科住院医师。1991年响应国家的需求,服从医院安排,离开心爱的外科,开始筹备成立ICU病房。经过一年的努力,1992年5月12日,设施简陋、人员紧缺的华西医院第一代ICU病房,“加强医疗科”建成,配置了监护仪和呼吸机的9张床,最多时只收治到三四名病人,而且都是在专科病房已经没有任何治疗手段的垂危病患。在被其他人看做“死亡前站”的ICU病房工作中,康焰没日没夜坚守在垂危病患身边,从死神手里拽回了一个个垂危生命。把当外科医生的梦想揣了起来,把留住重症患者最后的生存希望作为了他新的职业目标。

    在康焰的心中,医学是神圣的,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在自己的追梦路上,他也担当着后来者的引路人。尹万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凭一己之力建立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托起一个又一个患者重生的希望。当被媒体采访,问起如何走上重症医学之路时,他谈到了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康焰,导师是他专业上的引路人。重症医学是需要随时与死神搏斗的学科,工作强度之大、负荷之高,不言而喻。在他向导师吐露专业选择难题的时候,康焰从容的拿出10多张与病人合影的珍贵照片,他对尹万红讲到,“如果没有重症医生,这10多位患者早就不在了,你觉得现在还需要犹豫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康焰一直坚信自己不仅是在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是在和学生一起成长。


         
         

    康焰和学生们在一起

    2019级硕士生陈涛江说:“康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关于做事,他常说做事不论简单与否都要尽力做好。”对待教学,他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勇于尝试。参与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呼吸治疗方向)等专业《麻醉学(双语)》、《机械通气》、《危重症医学》、《重症监护学》、《临床医学导论》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教学时数累计达115学时。在国际课程周开设《重症医学》专业选修课(课程号:502770010)并担任课程负责人,深受学生喜爱,在课程评教中得分高达68.16分(总分70分)。同学们在评教中写道:“康老师认真负责”、“老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会努力的!”、“康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同学学习的榜样”、“康老师通过各种临床案例的分享激发了我对重症医学浓厚的兴趣”。为了给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更多指导、帮助,康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参与“教授开放日”活动,结合自身多年学医、从医经历,与同学们探讨临床医生如何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有效地进行自我情绪调节、如何平衡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等话题。他牵头开创华西重症医学夏令营,在本科生中宣传重症医学,传播重症理念,吸引优秀人才投身重症。无论工作多忙,多门课程的开学第一课都亲自授课。夏令营举办三年以来,从策划到宣传,到活动,全程参与,扩大了华西影响力,为重症医学的发展持续性地输注新鲜血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康焰老师的治学态度和工作热情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并激励着学生不断前进。他深知从学生到医生转变过程中要经历的一切,在工作之余,康焰总是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价值观都一并传递给学生。“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怎么学知识,更要教学生确立正确的方向和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我怎么做医生,学生看在眼里。悲悯情怀显医者仁心

    “我怎么对待自己的职业,怎么对待自己的患者,我的学生会看到的,所以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参照物,不能懈怠。”

    5·12汶川特大地震,很多伤员的生死线就划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ICU,其中7个伤势最重的孩子,他们在生死线上来来回回了数十回合。而与死神拔河的,正是由华西医院ICU康焰教授和全国其它的6位顶级重症医学专家。7个孩子就此与7名专家结缘。康焰对这批孩子有着特别的感情。“他们年纪小,都才十多岁,都有肢体残缺,治疗期间,病危通知书几乎每天都有。”作为地震危重伤员集中收治的主要科室主任,康焰与当时卫生部从北京、南京、成都等地调集了6名重症医学科专家全身心投入了这批地震伤员里伤情最严重、医护人员投入精力最多的救治中。最终取得了全部生存的奇迹。

    治疗结束后,专家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但仍然牵挂着7个孩子的成长。因工作关系,康焰时常会与专家们碰面。孩子们的恢复情况,成了大家每次必谈的话题。康焰说,当时把这些孩子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之后,大家很开心,但也有很多忧虑,“这些小孩都有肢体残缺,都特别年轻,这一代可能又很娇气、自我,甚至脆弱,就想他们在这样的大灾难冲击下,怎么在社会上去生活,担心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慢慢封闭。”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那就组织个聚会吧。自此,每年春节前,就成了救治专家们与孩子们的一场十年聚会。


    汶川地震后伤员康复出院

    十年间,专家们与孩子们每年相聚,关注他们的伤情恢复、心理重建、学习生活。而孩子们,参加工作、创业、结婚、生子、上大学、读研究生……。十年“相伴”,七个孩子中,五个大学毕业,一个拿到法学硕士学位;三位成家生子;全部孩子都实现了自食其力!汶川特大地震后,康焰所在的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又经历了玉树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的考验,两次都创下了零死亡率的奇迹。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2月7日,康焰作为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兼队长、华西-武大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主任兼病区主任,他带领队员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奋战60天。关于他在疫情期间的报道很多,在“学习强国”上以他的名字作为关键词搜索就有9条信息,也曾参加过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华西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患者好转率超过五成”说的就是他带领的这支队伍。


    他亲自参与医疗队第一例床旁气管插管、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第一例拔管、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外出CT检查等。一位前线医疗队员在描述他时说道,“康师傅(同事们对康焰老师的爱称)就是一个很好的,期望中的全面的ICU医生的模样,我每天都在被一点点亲自教授知识点、思维方式、治疗决策的取舍和权衡,或者是一个不言放弃的ICU医生的坚韧、自信和担当”。

    2020年5月16日凌晨1点20分,被称为全国“重症八仙”之一的康焰从哈尔滨乘飞机返蓉。走下舷梯的那一刻,他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连续三个多月的一线奋战,神经持续高度紧张,此刻他将迎来彻底的放松。回成都休整仅3天,康焰便接到国家急招,随即转战绥芬河、牡丹江。在黑龙江,康焰和国内其他几位重症专家一道,坚守至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最后4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实现初期定下的“输入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回到成都,睡了一个整觉,次日上午,在都江堰的隔离酒店,康焰便开始着手推进科室常规工作。在他看来,隔离只是换一个地点,换一种方式工作,“华西医院的门诊、急诊病患接待早已恢复正常,所有科室都在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现在医院事情很多,停不下来。好在现在技术发达,很多事情可以借助远程平台来展开。”

    “敬畏生命,问心无愧”,从事重症医学近三十年,康焰从未忘记自己学医的初心,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科研的目的,还是治病救人

    “解决实际问题、对临床有帮助”这是康焰从事科研的目标,也是他从教生涯中灌输给学生的理念,“医学生不同于其他行业,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治病救人,不能让理论躺在书本上,让学会从课堂中走出来。”康焰教授基于对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重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研究,创新性提出了肺动脉导管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可有效改善ARDS通气质量、中性粒细胞对脓毒血症时期的预测效应等。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凝聚了康焰对临床重症的思考,他经常对学生说:“临床科研都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康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是强迫灌输,而是言传身教,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科研的重要性,看到了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思路,更看到了医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是2019级重症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董美玲对导师科研思维的评价,“他经常强调,做研究不要拘泥于所谓的指南与标准,找到合适的点,敢于尝试和创新。”康焰多次被同学们评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在教学生如何做一个解决临床问题的“科研人”。

    打造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全链条重症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四川大学是国内第一家开办呼吸治疗专业方向的本科高校。在专业开办之初,康焰老师带领重症医学科的全体教学人员,全面参与该专业的教学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2004年,康焰老师率先在重症医学科成立了呼吸治疗小组,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呼吸呼吸治疗小组有成员30余名,为华西医院乃至全国呼吸治疗的发展和病人的治疗贡献了力量。从2006年至今,康焰老师一直致力于培养呼吸治疗研究生,共招收了10余名呼吸治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努力将呼吸治疗专业的学生推向全国,几乎每次对外交流,康焰老师都会介绍呼吸治疗专业。为呼吸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乃至国内呼吸治疗的发展做着不可或缺的贡献。

    在此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面前,拥有专业的呼吸治疗水平、可娴熟操作各种呼吸治疗设备的呼吸治疗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呼吸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病人通气参数的调节、气道管理,还是危重病人的转运、呼吸道院感防控策略制定,都离不开呼吸治疗师这一非常特殊的人群。活跃在援鄂一线的呼吸治疗师或毕业于四川大学,或进修于四川大学,都与康焰对这一特殊专业多年的付出有着直接的关联。

    此外,他注重重症医学人才培养,近五年已培养重症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31人,在读16人,指导重症医学专科医师9人。以华西重症医学科为基础,积极推进重症医学专培基地建设和培训制度完善,2020年,首个国家级重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落户华西医院,为四川乃至全国输送合格的重症规培临床骨干,培训各科轮转医师和各地进修医师200+人/年。

    自2016年起,在康焰的极力推动下,华西医院与梅奥诊所联手举办世界水平的重症医学大会,会议紧紧围绕重症循环、重症护理、镇痛镇静、重症可视化技术、感染与免疫、重症呼吸与呼吸治疗、临床质控及重症科研、重症神经、重症胰腺炎与营养等多个专题版块,进行100+场精彩纷呈的专家讲座。“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医学大会”不仅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两家世界顶尖医院命名的全国性医学学术品牌,更成为培养中国重症医学顶尖人才的摇篮。


    康焰教授在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医学大会发言

    这就是康焰教授,以他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们坚定自己的学业和人生方向,让他们明白:即使青春不再,但余烬犹温,就算疫情突袭,但梦想依旧。他是学生喜欢的临床老师、他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也是同事们口中战胜新冠病魔的“康师傅”……他身上的标签越多,前行的道路责任越大。康焰说,他希望通过自身经历,把对人生的体验,对生活的期望、对患者的关怀,对社会的点滴、付出传递给学生,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华西医院康焰教授:用重症医学之光 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 2020年07月28日 13时57分
  • 来源: 四川大学新闻网
  • 为庆祝第36个教师节,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日前,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已开始,我校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教授入围了本次推选活动候选人(45号)。本次活动投票时间从7月23日0:00至8月15日24:00,投票地址:http://uc.jyb.cn/static/myVote/km2020.html?from=singlemessage,欢迎广大师生校友为康焰教授投上宝贵的一票。


    辛勤耕耘在重症医学的广袤大地,从教三十载,秉持立德树人之心,教书育人硕果累累;专注重症救治之责,悲悯情怀医者仁心;扎根科研探索之路,创新思维服务临床。对学生,不忘教书育人之职;对病人,坚持留下生存之望;对社会,秉持乐于奉献之情;对生活,永怀拳拳感恩之心。这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康焰教授。非典、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禽流感、汶川大地震、甲流、玉树地震、新冠肺炎……一个个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不断考验着华西重症医学科,也同样考验着作为掌门人的康焰教授。

    康焰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硕士学历,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医执教三十二年来,康焰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对重症医学的热爱,坚持做学生求学路上的“良师益友”,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

    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他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也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中心,并积极推进了四川省重症医学会、重症医师分会及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使四川省重症医学的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教书育人,做学生的引路人

    康焰1988年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作为医学系唯一一名留院的外科医学生,如愿成为了一名外科住院医师。1991年响应国家的需求,服从医院安排,离开心爱的外科,开始筹备成立ICU病房。经过一年的努力,1992年5月12日,设施简陋、人员紧缺的华西医院第一代ICU病房,“加强医疗科”建成,配置了监护仪和呼吸机的9张床,最多时只收治到三四名病人,而且都是在专科病房已经没有任何治疗手段的垂危病患。在被其他人看做“死亡前站”的ICU病房工作中,康焰没日没夜坚守在垂危病患身边,从死神手里拽回了一个个垂危生命。把当外科医生的梦想揣了起来,把留住重症患者最后的生存希望作为了他新的职业目标。

    在康焰的心中,医学是神圣的,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在自己的追梦路上,他也担当着后来者的引路人。尹万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凭一己之力建立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托起一个又一个患者重生的希望。当被媒体采访,问起如何走上重症医学之路时,他谈到了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康焰,导师是他专业上的引路人。重症医学是需要随时与死神搏斗的学科,工作强度之大、负荷之高,不言而喻。在他向导师吐露专业选择难题的时候,康焰从容的拿出10多张与病人合影的珍贵照片,他对尹万红讲到,“如果没有重症医生,这10多位患者早就不在了,你觉得现在还需要犹豫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康焰一直坚信自己不仅是在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是在和学生一起成长。


         
         

    康焰和学生们在一起

    2019级硕士生陈涛江说:“康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关于做事,他常说做事不论简单与否都要尽力做好。”对待教学,他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勇于尝试。参与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呼吸治疗方向)等专业《麻醉学(双语)》、《机械通气》、《危重症医学》、《重症监护学》、《临床医学导论》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教学时数累计达115学时。在国际课程周开设《重症医学》专业选修课(课程号:502770010)并担任课程负责人,深受学生喜爱,在课程评教中得分高达68.16分(总分70分)。同学们在评教中写道:“康老师认真负责”、“老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会努力的!”、“康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同学学习的榜样”、“康老师通过各种临床案例的分享激发了我对重症医学浓厚的兴趣”。为了给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更多指导、帮助,康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参与“教授开放日”活动,结合自身多年学医、从医经历,与同学们探讨临床医生如何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有效地进行自我情绪调节、如何平衡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等话题。他牵头开创华西重症医学夏令营,在本科生中宣传重症医学,传播重症理念,吸引优秀人才投身重症。无论工作多忙,多门课程的开学第一课都亲自授课。夏令营举办三年以来,从策划到宣传,到活动,全程参与,扩大了华西影响力,为重症医学的发展持续性地输注新鲜血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康焰老师的治学态度和工作热情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并激励着学生不断前进。他深知从学生到医生转变过程中要经历的一切,在工作之余,康焰总是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价值观都一并传递给学生。“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怎么学知识,更要教学生确立正确的方向和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我怎么做医生,学生看在眼里。悲悯情怀显医者仁心

    “我怎么对待自己的职业,怎么对待自己的患者,我的学生会看到的,所以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参照物,不能懈怠。”

    5·12汶川特大地震,很多伤员的生死线就划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ICU,其中7个伤势最重的孩子,他们在生死线上来来回回了数十回合。而与死神拔河的,正是由华西医院ICU康焰教授和全国其它的6位顶级重症医学专家。7个孩子就此与7名专家结缘。康焰对这批孩子有着特别的感情。“他们年纪小,都才十多岁,都有肢体残缺,治疗期间,病危通知书几乎每天都有。”作为地震危重伤员集中收治的主要科室主任,康焰与当时卫生部从北京、南京、成都等地调集了6名重症医学科专家全身心投入了这批地震伤员里伤情最严重、医护人员投入精力最多的救治中。最终取得了全部生存的奇迹。

    治疗结束后,专家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但仍然牵挂着7个孩子的成长。因工作关系,康焰时常会与专家们碰面。孩子们的恢复情况,成了大家每次必谈的话题。康焰说,当时把这些孩子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之后,大家很开心,但也有很多忧虑,“这些小孩都有肢体残缺,都特别年轻,这一代可能又很娇气、自我,甚至脆弱,就想他们在这样的大灾难冲击下,怎么在社会上去生活,担心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慢慢封闭。”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那就组织个聚会吧。自此,每年春节前,就成了救治专家们与孩子们的一场十年聚会。


    汶川地震后伤员康复出院

    十年间,专家们与孩子们每年相聚,关注他们的伤情恢复、心理重建、学习生活。而孩子们,参加工作、创业、结婚、生子、上大学、读研究生……。十年“相伴”,七个孩子中,五个大学毕业,一个拿到法学硕士学位;三位成家生子;全部孩子都实现了自食其力!汶川特大地震后,康焰所在的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又经历了玉树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的考验,两次都创下了零死亡率的奇迹。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2月7日,康焰作为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兼队长、华西-武大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主任兼病区主任,他带领队员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奋战60天。关于他在疫情期间的报道很多,在“学习强国”上以他的名字作为关键词搜索就有9条信息,也曾参加过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华西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患者好转率超过五成”说的就是他带领的这支队伍。


    他亲自参与医疗队第一例床旁气管插管、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第一例拔管、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外出CT检查等。一位前线医疗队员在描述他时说道,“康师傅(同事们对康焰老师的爱称)就是一个很好的,期望中的全面的ICU医生的模样,我每天都在被一点点亲自教授知识点、思维方式、治疗决策的取舍和权衡,或者是一个不言放弃的ICU医生的坚韧、自信和担当”。

    2020年5月16日凌晨1点20分,被称为全国“重症八仙”之一的康焰从哈尔滨乘飞机返蓉。走下舷梯的那一刻,他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连续三个多月的一线奋战,神经持续高度紧张,此刻他将迎来彻底的放松。回成都休整仅3天,康焰便接到国家急招,随即转战绥芬河、牡丹江。在黑龙江,康焰和国内其他几位重症专家一道,坚守至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最后4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实现初期定下的“输入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回到成都,睡了一个整觉,次日上午,在都江堰的隔离酒店,康焰便开始着手推进科室常规工作。在他看来,隔离只是换一个地点,换一种方式工作,“华西医院的门诊、急诊病患接待早已恢复正常,所有科室都在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现在医院事情很多,停不下来。好在现在技术发达,很多事情可以借助远程平台来展开。”

    “敬畏生命,问心无愧”,从事重症医学近三十年,康焰从未忘记自己学医的初心,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科研的目的,还是治病救人

    “解决实际问题、对临床有帮助”这是康焰从事科研的目标,也是他从教生涯中灌输给学生的理念,“医学生不同于其他行业,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治病救人,不能让理论躺在书本上,让学会从课堂中走出来。”康焰教授基于对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重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研究,创新性提出了肺动脉导管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可有效改善ARDS通气质量、中性粒细胞对脓毒血症时期的预测效应等。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凝聚了康焰对临床重症的思考,他经常对学生说:“临床科研都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康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是强迫灌输,而是言传身教,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科研的重要性,看到了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思路,更看到了医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是2019级重症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董美玲对导师科研思维的评价,“他经常强调,做研究不要拘泥于所谓的指南与标准,找到合适的点,敢于尝试和创新。”康焰多次被同学们评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在教学生如何做一个解决临床问题的“科研人”。

    打造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全链条重症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四川大学是国内第一家开办呼吸治疗专业方向的本科高校。在专业开办之初,康焰老师带领重症医学科的全体教学人员,全面参与该专业的教学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2004年,康焰老师率先在重症医学科成立了呼吸治疗小组,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呼吸呼吸治疗小组有成员30余名,为华西医院乃至全国呼吸治疗的发展和病人的治疗贡献了力量。从2006年至今,康焰老师一直致力于培养呼吸治疗研究生,共招收了10余名呼吸治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努力将呼吸治疗专业的学生推向全国,几乎每次对外交流,康焰老师都会介绍呼吸治疗专业。为呼吸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乃至国内呼吸治疗的发展做着不可或缺的贡献。

    在此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面前,拥有专业的呼吸治疗水平、可娴熟操作各种呼吸治疗设备的呼吸治疗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呼吸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病人通气参数的调节、气道管理,还是危重病人的转运、呼吸道院感防控策略制定,都离不开呼吸治疗师这一非常特殊的人群。活跃在援鄂一线的呼吸治疗师或毕业于四川大学,或进修于四川大学,都与康焰对这一特殊专业多年的付出有着直接的关联。

    此外,他注重重症医学人才培养,近五年已培养重症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31人,在读16人,指导重症医学专科医师9人。以华西重症医学科为基础,积极推进重症医学专培基地建设和培训制度完善,2020年,首个国家级重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落户华西医院,为四川乃至全国输送合格的重症规培临床骨干,培训各科轮转医师和各地进修医师200+人/年。

    自2016年起,在康焰的极力推动下,华西医院与梅奥诊所联手举办世界水平的重症医学大会,会议紧紧围绕重症循环、重症护理、镇痛镇静、重症可视化技术、感染与免疫、重症呼吸与呼吸治疗、临床质控及重症科研、重症神经、重症胰腺炎与营养等多个专题版块,进行100+场精彩纷呈的专家讲座。“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医学大会”不仅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两家世界顶尖医院命名的全国性医学学术品牌,更成为培养中国重症医学顶尖人才的摇篮。


    康焰教授在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医学大会发言

    这就是康焰教授,以他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们坚定自己的学业和人生方向,让他们明白:即使青春不再,但余烬犹温,就算疫情突袭,但梦想依旧。他是学生喜欢的临床老师、他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也是同事们口中战胜新冠病魔的“康师傅”……他身上的标签越多,前行的道路责任越大。康焰说,他希望通过自身经历,把对人生的体验,对生活的期望、对患者的关怀,对社会的点滴、付出传递给学生,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