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再获六项全国大奖!

  • 2019年11月19日 16时59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院网站
  • 【字体:
  • 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第五届年会暨2019年中医医院院长论坛在成都成功召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春、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会长范吉平、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吕玉波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会上发布了“2019届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专科”评选结果,全国162家中医医院的355个专科入围。我院推拿科、肛肠科、心病科获“2019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急诊科(含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妇科获“2019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其中推拿科、肛肠科、急诊科(含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妇科、肾病科2018年已经获评全国最佳专科。我院内分泌科、妇科、急重症科、肛肠科分别是全国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推拿科、肾病科是全国重点专科,心病科是全国仅有的五所通过心衰中心认证的中医院之一,多次带领专科联盟单位开展“心衰中心建设交流会”,优化心衰患者院内外中西医一体化流程,规范心衰中西医诊疗等。

    据悉,专科评选采用加权TOPSIS法对各大中医医院专科的医疗服务、费用与效益、质量与安全、专科建设、人才建设、科研指标、中医特色等八大维度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评选出“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专科系列”榜单。目的是帮助中医医院对自身特色科室在全国内更好定位,推动中医医院的专科发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简 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学科门类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影响力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最大的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九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2个一级博士授位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眼科学),7个博士授位点,20个硕士授位点,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妇科学博士和中医五官科学博士。2017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同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医学进入国家“双一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校博士研究生108名,硕士研究生1144名,本科生和长学制学生人数3300名。同时医院还设有一所省属全日制中等中医类职业学校——针灸学校,在校学生10000余人。

    医院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养生、保健、康复“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编制病床3000张,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1个,中医特色病区38个;专科门诊40个,专病门诊61个,有420名专家在门诊为病员服务。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82项。现有医院制剂15种剂型,99个品种,其中中药特色制剂89个。医院充分发挥“一人一方”临方加工在中药治疗中的特色,开展传统饮片膏方古法熬制。建立智慧药房,在线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检查结果、中药代煎及配送,通过互联网+,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

    医院专科优势特色突出。有5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妇科、肛肠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眼科)诊疗中心,6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中华医学会心衰中心。作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的牵头单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开展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补充、协同治疗研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海扶JC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成立了四川省唯一的“海扶联合中医药治疗中心”。   

    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21个,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近5年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攻关计划、支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414项,其中高质量完成“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项;获省、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2013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症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填补省内12年无特等奖的空白;获专利59项;发表学术论文3089篇,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817篇;培育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有力推动了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医院在岗职工2269人,其中高级职称390人,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医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同时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造就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实力强大的医教研人才队伍。

    医院以重点专科群为依托,向医联体成员、对口援助单位辐射延伸。与58家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辐射四川、重庆、山西、广西、陕西等省。牵头组建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眼科、妇科等多个西部专科医疗联盟,康复科、老年科牵头在四川省内牵头专科联盟。运用我院优势专科群的优势,开展基层需要的培训项目、接待院内参观、带教。与成都市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病房延伸。通过我院全科师资力量,不定期开展面向社区基层的培训项目。 

    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化传播与推广的不断深入,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000多名中医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常年在医院短期学习的境外学生保持在300人左右,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葡萄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者5000余人次。不断推进中医药国际医疗合作,获批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四川)。近年分别在黑山共和国首都波德哥里察、德国巴伐利亚州里德林市、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成立分院。2017年中国-黑山中医药中心挂牌运营,成为欧洲第二所中医药中心。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方向,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再获六项全国大奖!

  • 2019年11月19日 16时59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院网站
  • 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第五届年会暨2019年中医医院院长论坛在成都成功召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春、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会长范吉平、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吕玉波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会上发布了“2019届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专科”评选结果,全国162家中医医院的355个专科入围。我院推拿科、肛肠科、心病科获“2019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急诊科(含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妇科获“2019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其中推拿科、肛肠科、急诊科(含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妇科、肾病科2018年已经获评全国最佳专科。我院内分泌科、妇科、急重症科、肛肠科分别是全国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推拿科、肾病科是全国重点专科,心病科是全国仅有的五所通过心衰中心认证的中医院之一,多次带领专科联盟单位开展“心衰中心建设交流会”,优化心衰患者院内外中西医一体化流程,规范心衰中西医诊疗等。

    据悉,专科评选采用加权TOPSIS法对各大中医医院专科的医疗服务、费用与效益、质量与安全、专科建设、人才建设、科研指标、中医特色等八大维度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评选出“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专科系列”榜单。目的是帮助中医医院对自身特色科室在全国内更好定位,推动中医医院的专科发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简 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学科门类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影响力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最大的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九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2个一级博士授位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眼科学),7个博士授位点,20个硕士授位点,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妇科学博士和中医五官科学博士。2017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同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医学进入国家“双一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校博士研究生108名,硕士研究生1144名,本科生和长学制学生人数3300名。同时医院还设有一所省属全日制中等中医类职业学校——针灸学校,在校学生10000余人。

    医院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养生、保健、康复“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编制病床3000张,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1个,中医特色病区38个;专科门诊40个,专病门诊61个,有420名专家在门诊为病员服务。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82项。现有医院制剂15种剂型,99个品种,其中中药特色制剂89个。医院充分发挥“一人一方”临方加工在中药治疗中的特色,开展传统饮片膏方古法熬制。建立智慧药房,在线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检查结果、中药代煎及配送,通过互联网+,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

    医院专科优势特色突出。有5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妇科、肛肠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眼科)诊疗中心,6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中华医学会心衰中心。作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的牵头单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开展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补充、协同治疗研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海扶JC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成立了四川省唯一的“海扶联合中医药治疗中心”。   

    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21个,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近5年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攻关计划、支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414项,其中高质量完成“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项;获省、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2013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症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填补省内12年无特等奖的空白;获专利59项;发表学术论文3089篇,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817篇;培育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有力推动了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医院在岗职工2269人,其中高级职称390人,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医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同时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造就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实力强大的医教研人才队伍。

    医院以重点专科群为依托,向医联体成员、对口援助单位辐射延伸。与58家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辐射四川、重庆、山西、广西、陕西等省。牵头组建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眼科、妇科等多个西部专科医疗联盟,康复科、老年科牵头在四川省内牵头专科联盟。运用我院优势专科群的优势,开展基层需要的培训项目、接待院内参观、带教。与成都市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病房延伸。通过我院全科师资力量,不定期开展面向社区基层的培训项目。 

    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化传播与推广的不断深入,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000多名中医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常年在医院短期学习的境外学生保持在300人左右,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葡萄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者5000余人次。不断推进中医药国际医疗合作,获批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四川)。近年分别在黑山共和国首都波德哥里察、德国巴伐利亚州里德林市、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成立分院。2017年中国-黑山中医药中心挂牌运营,成为欧洲第二所中医药中心。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方向,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