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让双语服务成为政务公开的“助力器”——西昌市双语政务公开纪实

  • 2018年06月13日 09时22分
  • 来源: 西昌市
  • 【字体:
  •   一位年过花甲的彝族老人来到西昌市政务中心大厅了解医保政策,在彝汉双语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用彝语为这位老人解惑答疑,并附送双语版本的参保登记手册,此举获得群众称赞。这只是西昌市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双语政务公开”的一个缩影。

      西昌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市内彝族人口较多,且大多民族乡镇青年均外出务工,呈现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的特点。自2017年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昌市就把如何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政务公开新路径作为建设的核心目标。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西昌市各市级部门、各街道办、乡镇、村社纵横联动,在解决彝族群众特别是大龄彝族群众看不懂、听不懂、政务公开信息无法有效传达的问题上,下狠功夫卯足干劲,不断创新挖掘着双语公开工作的宽度和深度。

      双语干部满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民族地区当干部,少数民族干部要会讲汉语,汉族干部也要争取会讲少数民族语言,这要作为一个要求来提。不然,这个干部是当不好的,话都听不懂怎么做工作?”。为解决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大眼瞪小眼干着急的问题,西昌市各市级部门、乡镇政府、社区网格服务站等单位积极配置彝汉双语干部,举办了多期“西昌市驻村第一书记彝语培训班”。全市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部配置双语工作人员,尤其在远离市区的彝族乡村,村长、村支书、村组长、网格服务员近乎均为彝汉双语干部,设置率达100%。


    图1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进基层”专题宣讲会走进



      巴汝、马鞍进行彝汉双语宣讲

      服务窗口全覆盖

      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火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专门开设彝汉双语服务窗口,为西昌市少数民族,尤其是大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双语政策传达解释、事项办理等服务。有效保障了政务公开信息在少数民族群众间的传达,扩大了公众参与途径。


    图2西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彝汉双语服务窗口



      西昌市政府为彝族群众营造心贴心、为民着想的母语大氛围,市内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均提供双语播报。网友们纷纷为此举点赞:“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阿普阿妈在西昌坐公车坐过站了,卡莎莎!(汉语感谢之意)”

      德古讲堂进基层

      民间谚语称“彝区是‘德古’管事,汉区是官吏管事”。“德古”是指通晓彝族习惯法、德高望重、办事公道并为大家信任和尊敬的人。2017年12月,西昌市充分发挥“德古”在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深入彝族聚居区开展以政策宣传教育为主题的“德古大宣讲”活动,全程使用彝语向彝族群众解读国家政策、宣讲十九大精神,并录制成DVD用于保存与扩大传播。听完宣讲后,彝族青年乌蒙务萨激动地说:“村里的老人听不懂汉语,能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邀请德古用亲切的母语来讲课,兴奋是难免的”。


    图3德古大宣讲



      社会宣传双语化

      西昌市上下联动,制作分发彝汉双语版本的便民服务指南与宣传手册,以群众易理解、感兴趣的漫画、图解、双语形式融合成读本,在各街道办、乡镇与村社分发,宣传各类安全知识、民生服务项目。同时,在全市推广彝汉双语标识标牌、宣传标语,大力打造彝汉双语法制公园,通过将法律法规、重要标识翻译为彝语版本,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利。依托凉山电视台母语频道,凉山日报彝文手机报、彝语手机报等平台,为群众提供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平台。


    图4法制公园“选择性公开信息被判违法双语法制小故事”



      双语翻译创新高

      西昌市民宗局语言文字办公室面向社会免费提供彝汉双语翻译服务,通过电子服务平台,市语委共分类创建3个网络翻译工作群,指导各行业规范开展语言文字工作。2017年,试点工作开展后市语委翻译窗口共开展了彝汉双语翻译2.6万余条、25万余字,翻译量创历史新高。

      双语服务,打破了政府与群众间语言壁垒,正成为西昌市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助力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传声筒,政府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民族团结共发展的金钥匙。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让双语服务成为政务公开的“助力器”——西昌市双语政务公开纪实

  • 2018年06月13日 09时22分
  • 来源: 西昌市
  •   一位年过花甲的彝族老人来到西昌市政务中心大厅了解医保政策,在彝汉双语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用彝语为这位老人解惑答疑,并附送双语版本的参保登记手册,此举获得群众称赞。这只是西昌市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双语政务公开”的一个缩影。

      西昌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市内彝族人口较多,且大多民族乡镇青年均外出务工,呈现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的特点。自2017年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昌市就把如何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政务公开新路径作为建设的核心目标。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西昌市各市级部门、各街道办、乡镇、村社纵横联动,在解决彝族群众特别是大龄彝族群众看不懂、听不懂、政务公开信息无法有效传达的问题上,下狠功夫卯足干劲,不断创新挖掘着双语公开工作的宽度和深度。

      双语干部满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民族地区当干部,少数民族干部要会讲汉语,汉族干部也要争取会讲少数民族语言,这要作为一个要求来提。不然,这个干部是当不好的,话都听不懂怎么做工作?”。为解决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大眼瞪小眼干着急的问题,西昌市各市级部门、乡镇政府、社区网格服务站等单位积极配置彝汉双语干部,举办了多期“西昌市驻村第一书记彝语培训班”。全市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部配置双语工作人员,尤其在远离市区的彝族乡村,村长、村支书、村组长、网格服务员近乎均为彝汉双语干部,设置率达100%。


    图1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进基层”专题宣讲会走进



      巴汝、马鞍进行彝汉双语宣讲

      服务窗口全覆盖

      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火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专门开设彝汉双语服务窗口,为西昌市少数民族,尤其是大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双语政策传达解释、事项办理等服务。有效保障了政务公开信息在少数民族群众间的传达,扩大了公众参与途径。


    图2西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彝汉双语服务窗口



      西昌市政府为彝族群众营造心贴心、为民着想的母语大氛围,市内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均提供双语播报。网友们纷纷为此举点赞:“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阿普阿妈在西昌坐公车坐过站了,卡莎莎!(汉语感谢之意)”

      德古讲堂进基层

      民间谚语称“彝区是‘德古’管事,汉区是官吏管事”。“德古”是指通晓彝族习惯法、德高望重、办事公道并为大家信任和尊敬的人。2017年12月,西昌市充分发挥“德古”在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深入彝族聚居区开展以政策宣传教育为主题的“德古大宣讲”活动,全程使用彝语向彝族群众解读国家政策、宣讲十九大精神,并录制成DVD用于保存与扩大传播。听完宣讲后,彝族青年乌蒙务萨激动地说:“村里的老人听不懂汉语,能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邀请德古用亲切的母语来讲课,兴奋是难免的”。


    图3德古大宣讲



      社会宣传双语化

      西昌市上下联动,制作分发彝汉双语版本的便民服务指南与宣传手册,以群众易理解、感兴趣的漫画、图解、双语形式融合成读本,在各街道办、乡镇与村社分发,宣传各类安全知识、民生服务项目。同时,在全市推广彝汉双语标识标牌、宣传标语,大力打造彝汉双语法制公园,通过将法律法规、重要标识翻译为彝语版本,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利。依托凉山电视台母语频道,凉山日报彝文手机报、彝语手机报等平台,为群众提供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平台。


    图4法制公园“选择性公开信息被判违法双语法制小故事”



      双语翻译创新高

      西昌市民宗局语言文字办公室面向社会免费提供彝汉双语翻译服务,通过电子服务平台,市语委共分类创建3个网络翻译工作群,指导各行业规范开展语言文字工作。2017年,试点工作开展后市语委翻译窗口共开展了彝汉双语翻译2.6万余条、25万余字,翻译量创历史新高。

      双语服务,打破了政府与群众间语言壁垒,正成为西昌市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助力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传声筒,政府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民族团结共发展的金钥匙。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