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推倒主管部门与群众间的“篱笆墙”——四川省青川县义务教育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观察

  • 2018年11月06日 10时03分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字体:
  •   每天早上7点和下午6点半,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曲河乡银洞村的马光荣老大爷会准时坐在家门口,听村广播里播放的教育类政策,“我一边听会一边想,我两个孙娃该享受的政策是不是都享受了。”马大爷说。

      现在,青川县的老百姓都能够像马光荣这样,足不出户就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这得益于青川县开展的基层政务公开改革。2017年5月,青川县被列入全国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单位,也是全国35个义务教育领域试点县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青川县厘清公开事项、编制公开标准、优化公开流程、拓展公开渠道,着力推倒主管部门与群众间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篱笆墙”。

      宣传声音“村村响”

      教师、学生、家长、公众“应知尽知”

      此前,青川县构建了“一站一点一橱窗”(义务教育政务公开试点专栏、政务公开查询点、公示橱窗专栏)政务公开主阵地;开通了“双微双群双电台”政务公开新平台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教育公开专栏,并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各类平台链接通道。

      看起来,这些政务公开的信息和渠道很全了,但是青川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文化水平较低,难以从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信息,老人们对教育方针、政策不了解,更不清楚该如何为学生办理资助和申请救助。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青川县想到了借力已有的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将教育扶贫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录制成音频,推送至行政村,通过广播循环播放。

      “现在读书政策好,学前保教费不交。小学初中营养餐,每年八百记心间……”在记者采访时,高大爷流利地背出这段顺口溜。借力“村村响”,不仅方便了老百姓准确、及时地掌握信息,还及时发现了遗漏的该享受政策的学生,并及时补兑政策资金。

      青川县茶坝乡寺坝村大学生李永堂,现就读于遂宁职业技术学院,因其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本人在外读书,之前不了解政策而错过了本可享受的援助。寒假在家,小李通过“村村响”知晓了“雨露计划”,递交了申请,县教育局安排专人核实后,立即为其补兑了政策资金。

      “县教育局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干得实在,满足了文化水平低的留守老人、农忙人的实际需求,还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一名村干部这样说。

      多走“网路”少走“马路”

      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真是太方便了。”在青川县大学生助学贷款办理现场,今年考上西南交通大学的杨小曼告诉记者,首次来办理助学贷款,她和家人通过青川教育微信公众号提前了解了相关政策、办理程序,现场不到5分钟就一次性办理结束。旁边的一名家长插话道:“前年我和孩子来办理时好麻烦,因为不熟悉政策,前后跑了3次。”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政务公开试点前,信息公开是“政府配菜”,渠道不畅,方式单一,政策不能及时精准推向有需求的群众,导致群众不清楚办理时间流程,错过办理时限或多次往返跑路。2016年仅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711人、贷款金额536万元。

      为了让群众少走“马路”,信息多走“网路”,该县教育局将信息公开转向“群众点菜”,多渠道将办理贷款的对象、条件、办理流程、资料要件等全方位公开,确保服务对象及时快捷获取信息、精准准备资料。同时,精准控制公开点位,再造优化业务流程,在要件上“减肥”、流程上“瘦身”,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实现了助学贷款办理“只跑一次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办理助学贷款只需要学生在网上申请,然后带上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与家长(共同借款人)一起前来就能办理,不再需要书面申请,也不需要村社乡镇证明。2017年、2018年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比2016年分别增长46%、78%,贷款金额比2016年分别增长47%、83%。近两年均未出现因资料不齐、流程不清而多次跑路都办不成的现象。

      青川县教育局还通过抓公开事项与服务事项的“精准融合”,新增“义务教育公开事项”56项、“校务公开事项”19项,实现公开平台与服务平台一键链接;抓公开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精准对接”,新增公开控制点位41个;抓审批服务事项“精准办结”,全程开启“马上办”“一站式进出”“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实现群众办事大提速;抓政务信息的“精准推送”,新增公开平台6个,实现了群众易获取少跑路。

      推倒沟通的“篱笆墙”

      公开透明,打破“关系”迷信

      又是一年开学季,青川县的乔庄幼儿园、尚品幼儿园和乔庄小学、乔庄镇小学报名秩序井然,不再像曾经各种托关系进校读书、选择好班,迷信“走关系”办事那样“热闹”。

      同样,县教育局也非常平静,没有家长来咨询招生政策、找领导批条子进校读书,也没家长来上访投诉、要县城学校学位……这一可喜变化,归功于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务实开展。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县城接受优质教育,但县城学位有限。为确保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去年8月,青川县教育局就开始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秋季县城区小学一年级、幼儿园招生工作公告”,并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

      公告明确了“招生原则、招生对象、招生规模、学位安排”等事项。开学前报名时,各学校也在校门口张贴招生公告,便于家长知晓政策。

      “以前经常会有老师来举报‘学校领导、人事股厚此薄彼’,但现在足够公开和透明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情了。”青川县教育局人力资源股负责人说,今年,所有评职政策、名额分配等也都早已于7月初通过政府网站、工作QQ群上发布,老师们可以结合自身条件比照政策申报。

      近期,青川县教育局做了一项调研,收集了3563份有效数据,数据显示群众对试点工作满意度达到96%。一年多的试点,青川县教育局通过政务公开试点,形成了上下级、内外双向同步监督,实现了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的公开、公正、高效、便民,推倒了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公众、学校与家长之间信息沟通的“篱笆墙”。(记者 倪秀 通讯员 何佳 金何 元凯)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推倒主管部门与群众间的“篱笆墙”——四川省青川县义务教育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观察

  • 2018年11月06日 10时03分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每天早上7点和下午6点半,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曲河乡银洞村的马光荣老大爷会准时坐在家门口,听村广播里播放的教育类政策,“我一边听会一边想,我两个孙娃该享受的政策是不是都享受了。”马大爷说。

      现在,青川县的老百姓都能够像马光荣这样,足不出户就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这得益于青川县开展的基层政务公开改革。2017年5月,青川县被列入全国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单位,也是全国35个义务教育领域试点县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青川县厘清公开事项、编制公开标准、优化公开流程、拓展公开渠道,着力推倒主管部门与群众间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篱笆墙”。

      宣传声音“村村响”

      教师、学生、家长、公众“应知尽知”

      此前,青川县构建了“一站一点一橱窗”(义务教育政务公开试点专栏、政务公开查询点、公示橱窗专栏)政务公开主阵地;开通了“双微双群双电台”政务公开新平台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教育公开专栏,并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各类平台链接通道。

      看起来,这些政务公开的信息和渠道很全了,但是青川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文化水平较低,难以从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信息,老人们对教育方针、政策不了解,更不清楚该如何为学生办理资助和申请救助。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青川县想到了借力已有的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将教育扶贫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录制成音频,推送至行政村,通过广播循环播放。

      “现在读书政策好,学前保教费不交。小学初中营养餐,每年八百记心间……”在记者采访时,高大爷流利地背出这段顺口溜。借力“村村响”,不仅方便了老百姓准确、及时地掌握信息,还及时发现了遗漏的该享受政策的学生,并及时补兑政策资金。

      青川县茶坝乡寺坝村大学生李永堂,现就读于遂宁职业技术学院,因其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本人在外读书,之前不了解政策而错过了本可享受的援助。寒假在家,小李通过“村村响”知晓了“雨露计划”,递交了申请,县教育局安排专人核实后,立即为其补兑了政策资金。

      “县教育局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干得实在,满足了文化水平低的留守老人、农忙人的实际需求,还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一名村干部这样说。

      多走“网路”少走“马路”

      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真是太方便了。”在青川县大学生助学贷款办理现场,今年考上西南交通大学的杨小曼告诉记者,首次来办理助学贷款,她和家人通过青川教育微信公众号提前了解了相关政策、办理程序,现场不到5分钟就一次性办理结束。旁边的一名家长插话道:“前年我和孩子来办理时好麻烦,因为不熟悉政策,前后跑了3次。”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政务公开试点前,信息公开是“政府配菜”,渠道不畅,方式单一,政策不能及时精准推向有需求的群众,导致群众不清楚办理时间流程,错过办理时限或多次往返跑路。2016年仅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711人、贷款金额536万元。

      为了让群众少走“马路”,信息多走“网路”,该县教育局将信息公开转向“群众点菜”,多渠道将办理贷款的对象、条件、办理流程、资料要件等全方位公开,确保服务对象及时快捷获取信息、精准准备资料。同时,精准控制公开点位,再造优化业务流程,在要件上“减肥”、流程上“瘦身”,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实现了助学贷款办理“只跑一次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办理助学贷款只需要学生在网上申请,然后带上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与家长(共同借款人)一起前来就能办理,不再需要书面申请,也不需要村社乡镇证明。2017年、2018年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比2016年分别增长46%、78%,贷款金额比2016年分别增长47%、83%。近两年均未出现因资料不齐、流程不清而多次跑路都办不成的现象。

      青川县教育局还通过抓公开事项与服务事项的“精准融合”,新增“义务教育公开事项”56项、“校务公开事项”19项,实现公开平台与服务平台一键链接;抓公开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精准对接”,新增公开控制点位41个;抓审批服务事项“精准办结”,全程开启“马上办”“一站式进出”“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实现群众办事大提速;抓政务信息的“精准推送”,新增公开平台6个,实现了群众易获取少跑路。

      推倒沟通的“篱笆墙”

      公开透明,打破“关系”迷信

      又是一年开学季,青川县的乔庄幼儿园、尚品幼儿园和乔庄小学、乔庄镇小学报名秩序井然,不再像曾经各种托关系进校读书、选择好班,迷信“走关系”办事那样“热闹”。

      同样,县教育局也非常平静,没有家长来咨询招生政策、找领导批条子进校读书,也没家长来上访投诉、要县城学校学位……这一可喜变化,归功于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务实开展。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县城接受优质教育,但县城学位有限。为确保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去年8月,青川县教育局就开始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秋季县城区小学一年级、幼儿园招生工作公告”,并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

      公告明确了“招生原则、招生对象、招生规模、学位安排”等事项。开学前报名时,各学校也在校门口张贴招生公告,便于家长知晓政策。

      “以前经常会有老师来举报‘学校领导、人事股厚此薄彼’,但现在足够公开和透明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情了。”青川县教育局人力资源股负责人说,今年,所有评职政策、名额分配等也都早已于7月初通过政府网站、工作QQ群上发布,老师们可以结合自身条件比照政策申报。

      近期,青川县教育局做了一项调研,收集了3563份有效数据,数据显示群众对试点工作满意度达到96%。一年多的试点,青川县教育局通过政务公开试点,形成了上下级、内外双向同步监督,实现了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的公开、公正、高效、便民,推倒了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公众、学校与家长之间信息沟通的“篱笆墙”。(记者 倪秀 通讯员 何佳 金何 元凯)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