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简体 | 繁體 | English  
 
 
 
 
 
App客户端 政务新媒体矩阵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助手 个人中心
 
 
 
 
首页 | 政府领导 | 机构职能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走进四川

重庆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 2016年02月24日 17时20分
  • 来源: 中国机构编制网
  • 【字体:
分享到:
  2015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重庆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有力抓手,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扎实增强服务主动性,有效抓好改革落地生根,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破除发展瓶颈,改革成效初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助力重庆市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大引擎,也为重庆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取消下放“数量”与“含金量”一起抓,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将简政放权的焦点集中在与市场密切相连,易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领域,通过改革释放制度创新红利。一是将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数量”是基础,“含金量”是关键。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加快简政放权步伐,2013年以来,共取消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等210项审批项目,下放了“餐饮服务许可”等363项审批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积极性。同时,结合制定市级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取消“征收征地管理费”等63项行政权力,将“小额担保贷款对象资格审查”等670余项行政权力下放区县,避免部门间“横向转移”。这些高“含金量”事项的取消下放,在调动区县加快发展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二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事项。开展市级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大力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减轻企业办事负担。取消了银行贷款承诺、资金信用证明等18类前置中介服务,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办理时间。三是同步推进投资、商事制度等改革。以强化企业主体为核心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对审批制、核准制的投资项目,只进行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重大项目)“两个半”前置审批,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明确市、区县责任。以降低企业设立门槛为抓手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对简单登记备案事项采取“审核合一”,向区县下放冠“重庆”市名的核名权。以减轻企业负担为着力点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四是推动各区县结合实际加大向乡镇(街道)、园区放权。在中央编办等六部委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指导江津区向白沙镇下放了规划建设、交通市政、户籍民生等领域131项区级行政审批。各区县也向镇街、工业园区下放了一批适宜基层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

  (二)简政放权与强化监管相结合,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降低企业设立门槛,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一放就乱”。一是以“放管相结合”的要求,接住接好下放项目。承接国务院下放审批事项,直接明确承接部门和层级政府,细化承接措施,做到市级不截留、不梗阻。有效承接国务院下放的企业投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审批事项,完善规划、建设等配套改革措施,促进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总投资约585亿元,审批时限从1年缩短为3个月,已建成轨道通车202公里,在建150公里,大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对重庆市取消下放的审批及投资项目核准事项,督促有关部门完善相应的监管措施,如对《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15年版)》中取消的11项核准事项和10项下放区县实行备案管理事项,相应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的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二是以放权与承接能力相匹配的标准,对放权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对涉及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审批事项的下放,采取严格审慎的机制。如,对市安监部门申请下放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审批”事项,重庆市在综合考虑全市38个区县承接意向、承接能力的基础上,决定不进行下放,并要求对这类审批权进行更严格的管理。三是以“用权受监管”的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政府出台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推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对5万余户市场主体进行了抽查,防止“任性检查”。发布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实施意见,建立“黑名单”制度,100余户企业因违法行为被限制办理注册登记,4524户被列入“黑名单”的法定代表人受到任职资格限制。印发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实施方案,构建了企业投资项目市级在线核准备案服务监管平台,加快实现非涉密投资审批项目的“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服务”。

  (三)探索运用“权责清单”“互联网+”思维改进行政管理,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行政效能节约审批成本,提供更为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营造更为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公布权责清单,厘清权责边界。通过清权、核权、配权、减权、晒权五个环节,进一步明晰了市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边界,明确不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应当追究相应责任的情形及追责依据,形成了包含十大类行政权力的“两单一图一表”(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事项登记表、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在市政府网站公布。全市10类市级行政权力清单共3709项,责任清单包括通用追责情形72条、具体追责情形2.5万条。加快区县和乡镇级“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将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权责清单的公布,既让权力行使置于阳光下,也让群众及市场主体清楚了办事应当找谁办、怎么办、何时办等问题。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管理和运行平台,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高效运行。按照市委书记孙政才通过网上审批改革“倒逼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倒逼政务管理制度建设、倒逼政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指示,以工程建设领域、工商登记注册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进网审改革,目前除少量涉密和技术性强的行政审批事项外,市级部门和主城区所有审批事项均实现网上运行,推进行政审批“网络见面、数据见面、业务见面”,今年3月底前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县将全线贯通,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区县积极搭建“区行政服务中心——街镇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三级服务体系,并与网上审批系统建设相结合,构建上下联动、“虚实”并行的服务群众网络体系,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为“双创”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将行政审批环节严格界定在“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五个环节,对依据不充分或要求重复提交的材料一律精简,首批精简申报材料500余份。改革中,坚持对除关系公共安全、生命健康、建筑质量、环境保护、金融安全之外的一般性行政审批,要求在法定时限内承诺提速三分之一以上。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流程简化、文书精简,将本来分别审批的招标方案核准、节能评估文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项目核准合并,在核准项目时一并审批,变4次审批为1次审批、4个章合并为1个章。区县从商事制度改革这个百姓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改起,在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的基础上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助力形成“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持续推进审批大厅建设,便民利企出实招。出台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工作等系列文件,推进“一窗受理”、办理时限承诺、编制服务指南、落实“两集中、两到位”等十余项重大改革举措。涪陵等区县推动审批单位“应进全进”,服务单位“能进则进”,配套单位“按需而进”,在有审批职能的部门成立行政审批科,推动审批职能向审批科集中,审批科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由中心牵头在工程建设、房产登记、企业注册登记等领域实行并联审批。涪陵区成功创建国家级行政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共编制服务和管理标准40个、项目操作规程400个,建立健全标准实施和监管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效审批、服务规范。

  二、工作成效

  (一)简政放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轮改革以来,重庆市坚持简政放权聚焦企业投资、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如市城乡建委下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企业可就近在区县直接办理这两项审批,平均节约10个工作日。企业普遍反映办理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办事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创新创业活力提升明显。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提高登记办证效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初见成效。截至2015年12月,重庆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0.48万户,其中企业10.6万户、注册资本4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20%。平均每月新登记企业9641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381亿元;新设立小微企业存活率达81.31%,位居全国前列。根据盈利水平和经营特点,分市场定价、价格调整、购买服务、资源配置、收益约束五个领域推进PPP改革,撬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高速发展。自2014年以来,重庆市已签约PPP项目39个,总投资2600亿元,在PPP改革的推动下,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吸引了大批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又有效控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

  (三)流程再造释放改革红利。大力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压缩审批时限,实现政务服务大提速,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助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选择社会关注高的工程建设领域重点攻关,取消行政审批8项,精简前置中介环节10项,减少申请材料30多份,将审批总时限由3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160个工作日左右。两江新区着眼于打造国内外投资洼地,实施外商投资审批便利化改革。企业注册登记方面,以内资企业设立为例,总审批时限从7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建设手续办理方面,通过立项、规划、用地、设计和施工许可5个环节的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2015年,重庆市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市GDP实现11%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居全国前列,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重庆,实际利用外资保持100亿美元规模,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跨过2000亿元,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重庆市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收费清理等各项改革,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密不可分。重庆市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做法,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的关注,并得到全国政协调研组、中央编办检查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6年,重庆市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为引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要求,纵深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围绕投资、创业、创新、环保等领域,提高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针对性、协调性,把适合基层管理和就近监管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区县。围绕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探索推进“精准放权”,进一步增强区县发展活力。二是推进“帮助企业降成本”相关工作,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取消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及收费,为企业松绑减负。三是围绕企业投资、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以网上审批改革为契机,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设立门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五是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责任编辑: 李莎莎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