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13期

  • 2018年09月09日 12时03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6日

    按需优服务对标强精准

    ——朝天区文化惠民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在文化惠民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下足“绣花”功夫,着力补齐文化扶贫短板,文化扶贫收到明显成效。

      一、坚持全域推进做到全员参与

      (一)坚持全域推进均衡发展。始终坚持全域推进,在严格对标完成64个贫困村建设任务的同时,筹措资金700余万元同步对150个非贫困村文化室和广播室进行达标建设,切实解决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和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题,夯实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基础。

      (二)做到全员参与合力攻坚。注重发挥六方面作用,形成合力攻坚良好格局。一是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文广新、体育等职能部门全员参与,全力冲刺;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统筹联动,形成合力。二是发挥乡镇主体作用,坚持每季度公布文化惠民扶贫工作进度排名,充分调动乡镇的主动性。三是发挥蹲点干部促建作用,抽派25名业务精湛的文化专干蹲点到每个乡镇,做到工作指导无盲点,工作推动无空挡。四是发挥村组干部纽带作用,及时反馈群众文化需求,让扶贫更精准,成效更明显。五是发挥文联协会补充作用,组织民间文艺人才送文艺到基层,开展拍全家福、写春联和送文艺下乡等活动,助力脱贫奔康。六是发挥明白人示范作用,坚持每村选择几个贫困户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工作快速打开局面。

      二、突出三张清单把准三个重点

      (一)坚持三张清单指引建设。一是明确任务清单。组织蹲点促建干部,详细掌握每村每户现状和需求,制定文化扶贫台账,细化任务清单,挂图倒排工期,确保全区村文化室达标和贫困户能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二是压实责任清单。横向落实责任到部门,明晰文化惠民扶贫方面军6个战队责任;纵向落实责任到乡镇,蹲点促建干部负责落实指导、督察职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三是找准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省市督察发现的问题和文化扶贫督战队自查的问题,及时建立问题清单,逐一组织整改销号,确保文化扶贫实效。

      (二)坚持三个重点贯穿始终。一是严格对标。在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建设,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不走样,兼顾满足应急需求,最大程度便民,以严格的标准塑造一流的项目。二是长效利用。本着“建就建好,发挥作用”原则,出台《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广播村村响管理办法》,逗硬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志愿者年度考核,确保乡村文化阵地作用长效发挥。三是倡树文明。坚持精神脱贫与经济脱贫同步推进,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用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的主流,逐步改变群众“等、靠、要”的陋习,营造了浓厚的自立自强脱贫舆论氛围。

      三、健全五级体系抓实五种常态

      (一)健全五级体系夯基础。建成网格化的五级文化服务阵地,实现文化服务全域覆盖。一是区有文化场馆。城区建成区文化中心、区影剧院、区体育馆、城建规划馆、文化规划馆等一批场馆,并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探索总分馆制,文化馆向学校功能延伸,全面构建城区十分钟文化圈。二是片有文化网点。依托广电网络在片区中心场镇建设的站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置片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点,落实文化馆干部联系,整合片区文化资源,全面构建农村三十分钟文化圈。三是乡镇有文化站所。全面提升乡镇文化站功能,规范建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积极举办文化活动并常态化开放。四是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十有”标准,建好全区214个行政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保证村级阵地作用的发挥。五是集中点有文化院坝。在人居较为密集的自然村建文化院坝,配置文化体育器材,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展文化活动。

      (二)抓实五种常态惠民生。一是广播村村响。建成区级应急广播平台和104个村级广播室,实现村村通广播信号。规范村级广播的管理和运行维护,每天定期播放新闻和农技知识,紧急时第一时间发布应急信号,发挥好宣传惠民和应急通讯功能。二是电视户户通。改造升级有线电视网络和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大力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全区发展有线电视16500户、直播卫星32000户,地面数字电视6500户,通过有线、无线、直播卫星三种覆盖方式相互补充,有效解决群众看电视难的难题。三是书报人人读。以区图书馆为依托,新建2个分馆、5个景区书吧、4个企业书屋,联合学校开展“书香朝天,全民阅读”“图书漂流”等活动,年均送图书下乡1万余册,更新农家书屋图书2万余册,保障群众能看上好书。四是电影月月放。建好区级电影放映监管平台,督导放映队走近群众身边,保障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年均放映公益电影2568场次,爱教电影68场次。五是舞蹈天天跳。指导成立文艺队伍,派专业人员定点联系开展文化活动指导培训,引导群众从“观众”走向舞台,让基层的文化活动丰富起来。羊木东山庙村级春晚、汪家乡群众歌手大赛等活动蓬勃开展。

      四、培育五类人才建设五支队伍

      针对体制内专业文化人才缺乏这一现状,积极探索创新举措,着力把社会人才优势转化到公共文化服务上来,形成了区有专家、片有名家、乡有行家、村有管家、户有活动家的良好态势。一是以区文化馆为集聚平台,联合区内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协会,建立专业文艺人才库;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文艺研讨会,举办各类文艺作品展览和比赛,激发文化专业人才的创作激情,培养一批文艺专家,各类人才超300人。二是发挥乡贤或有一技之长的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把山歌能手、有名望的刺绣能人和民间演艺企业家等聘为片区文化辅导员,鼓励他们本着热爱、参与的原则指导并带动当地的文化活动。三是规范管理乡镇文化干部,强化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加大文化站长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站长管文化办文化的能力,确保乡镇文化工作扎实有序。四是落实文化志愿者补助政策,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每个村确定一名热爱文化工作的文化管家,作为村级文化阵地的管理者和村级文化活动开展的组织者。通过志愿者的精心组织和示范带动,目前全区每村均建有一支文化活动队伍并常态开展活动。五是坚持每户培养一名文艺活动积极分子,本着“能力不限,参与就好”的原则,将其纳入村级文艺小分队,适时开展文化活动。朝天镇朱家村由当地村民组成的耍龙灯队伍,每逢节日或村民办喜事或开业请去耍灯助兴,固定标准收费,还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

      五、丰富五项活动发展五大产业

      (一)依托群众文化活动,助力脱贫摘帽。一是创作本土作品,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源于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精品。曲艺节目《童梦朝天》获省少儿曲艺大赛二等奖,《康养曾家山》获省群星奖三等奖,民歌《汗水汇成幸福泉》获省第三届民歌大赛优秀奖。麻柳刺绣作品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走出国门,《朝天风光》走进《大美中国》栏目,《沙河樱花》在《新闻联播》播出,对外展示了朝天的特色文化。二是开展群文活动,深入宣传扶贫政策。大力开展送文化、电影、图书、培训下乡等活动,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实用耐看的图书、精彩纷呈的电影送到群众身边,用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的主流,推动了乡风文明。定期开展“最美朝天人”“最美扶贫人”评选,将扶贫政策宣讲与文艺汇演结合寓教于乐,创新“文艺节目+扶贫政策知识有奖问答”的形式,大力开展扶贫政策和典型宣传,创作《我要脱贫》《做一个好汉》等大量表现脱贫的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正能量,为全区脱贫摘帽增添干劲、鼓足信心。三是规范农家书屋,普及农技知识。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建设,严格对标配齐214个村的农家书屋图书并全部分类上架,每个农家书屋都有实用报刊、科普光盘和农业、科技、生活、少儿、文体等各类书籍。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组织群众在农家书屋中学习技能、掌握信息,培养了一批“活字典”“土专家”,切实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四是加强遗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普查、挖掘、抢救、保护和利用等有序开展,构建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展示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宣传推介体系,做大做强一批传统文化品牌。在麻柳刺绣传承保护上,通过编教材进校园,大力培育传承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五是开展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组织麻柳刺绣多次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荣获太阳神鸟金奖;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全省文化扶贫汇演,邀请国家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来区举办《武侠》音乐剧演出。常态性与宁强举办“川陕文化交流周”,展示朝天发展新面貌。

      (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助民脱贫奔康。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立足全区文化强区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依托细石器遗址文化、蜀道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五张特色文化名片,大力发展五大文化产业,长年扶持开发朝天核桃工艺品、麻柳刺绣等旅游商品的骨干文化领军企业,加快实施曾家山滑雪场、响水寨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逐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目前,全区有文化企业70余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700余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达9000万元以上,占GDP比重3%左右,成为了助民脱贫奔康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13期

  • 2018年09月09日 12时03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6日

    按需优服务对标强精准

    ——朝天区文化惠民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在文化惠民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下足“绣花”功夫,着力补齐文化扶贫短板,文化扶贫收到明显成效。

      一、坚持全域推进做到全员参与

      (一)坚持全域推进均衡发展。始终坚持全域推进,在严格对标完成64个贫困村建设任务的同时,筹措资金700余万元同步对150个非贫困村文化室和广播室进行达标建设,切实解决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和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题,夯实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基础。

      (二)做到全员参与合力攻坚。注重发挥六方面作用,形成合力攻坚良好格局。一是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文广新、体育等职能部门全员参与,全力冲刺;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统筹联动,形成合力。二是发挥乡镇主体作用,坚持每季度公布文化惠民扶贫工作进度排名,充分调动乡镇的主动性。三是发挥蹲点干部促建作用,抽派25名业务精湛的文化专干蹲点到每个乡镇,做到工作指导无盲点,工作推动无空挡。四是发挥村组干部纽带作用,及时反馈群众文化需求,让扶贫更精准,成效更明显。五是发挥文联协会补充作用,组织民间文艺人才送文艺到基层,开展拍全家福、写春联和送文艺下乡等活动,助力脱贫奔康。六是发挥明白人示范作用,坚持每村选择几个贫困户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工作快速打开局面。

      二、突出三张清单把准三个重点

      (一)坚持三张清单指引建设。一是明确任务清单。组织蹲点促建干部,详细掌握每村每户现状和需求,制定文化扶贫台账,细化任务清单,挂图倒排工期,确保全区村文化室达标和贫困户能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二是压实责任清单。横向落实责任到部门,明晰文化惠民扶贫方面军6个战队责任;纵向落实责任到乡镇,蹲点促建干部负责落实指导、督察职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三是找准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省市督察发现的问题和文化扶贫督战队自查的问题,及时建立问题清单,逐一组织整改销号,确保文化扶贫实效。

      (二)坚持三个重点贯穿始终。一是严格对标。在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建设,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不走样,兼顾满足应急需求,最大程度便民,以严格的标准塑造一流的项目。二是长效利用。本着“建就建好,发挥作用”原则,出台《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广播村村响管理办法》,逗硬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志愿者年度考核,确保乡村文化阵地作用长效发挥。三是倡树文明。坚持精神脱贫与经济脱贫同步推进,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用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的主流,逐步改变群众“等、靠、要”的陋习,营造了浓厚的自立自强脱贫舆论氛围。

      三、健全五级体系抓实五种常态

      (一)健全五级体系夯基础。建成网格化的五级文化服务阵地,实现文化服务全域覆盖。一是区有文化场馆。城区建成区文化中心、区影剧院、区体育馆、城建规划馆、文化规划馆等一批场馆,并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探索总分馆制,文化馆向学校功能延伸,全面构建城区十分钟文化圈。二是片有文化网点。依托广电网络在片区中心场镇建设的站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置片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点,落实文化馆干部联系,整合片区文化资源,全面构建农村三十分钟文化圈。三是乡镇有文化站所。全面提升乡镇文化站功能,规范建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积极举办文化活动并常态化开放。四是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十有”标准,建好全区214个行政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保证村级阵地作用的发挥。五是集中点有文化院坝。在人居较为密集的自然村建文化院坝,配置文化体育器材,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展文化活动。

      (二)抓实五种常态惠民生。一是广播村村响。建成区级应急广播平台和104个村级广播室,实现村村通广播信号。规范村级广播的管理和运行维护,每天定期播放新闻和农技知识,紧急时第一时间发布应急信号,发挥好宣传惠民和应急通讯功能。二是电视户户通。改造升级有线电视网络和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大力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全区发展有线电视16500户、直播卫星32000户,地面数字电视6500户,通过有线、无线、直播卫星三种覆盖方式相互补充,有效解决群众看电视难的难题。三是书报人人读。以区图书馆为依托,新建2个分馆、5个景区书吧、4个企业书屋,联合学校开展“书香朝天,全民阅读”“图书漂流”等活动,年均送图书下乡1万余册,更新农家书屋图书2万余册,保障群众能看上好书。四是电影月月放。建好区级电影放映监管平台,督导放映队走近群众身边,保障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年均放映公益电影2568场次,爱教电影68场次。五是舞蹈天天跳。指导成立文艺队伍,派专业人员定点联系开展文化活动指导培训,引导群众从“观众”走向舞台,让基层的文化活动丰富起来。羊木东山庙村级春晚、汪家乡群众歌手大赛等活动蓬勃开展。

      四、培育五类人才建设五支队伍

      针对体制内专业文化人才缺乏这一现状,积极探索创新举措,着力把社会人才优势转化到公共文化服务上来,形成了区有专家、片有名家、乡有行家、村有管家、户有活动家的良好态势。一是以区文化馆为集聚平台,联合区内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协会,建立专业文艺人才库;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文艺研讨会,举办各类文艺作品展览和比赛,激发文化专业人才的创作激情,培养一批文艺专家,各类人才超300人。二是发挥乡贤或有一技之长的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把山歌能手、有名望的刺绣能人和民间演艺企业家等聘为片区文化辅导员,鼓励他们本着热爱、参与的原则指导并带动当地的文化活动。三是规范管理乡镇文化干部,强化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加大文化站长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站长管文化办文化的能力,确保乡镇文化工作扎实有序。四是落实文化志愿者补助政策,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每个村确定一名热爱文化工作的文化管家,作为村级文化阵地的管理者和村级文化活动开展的组织者。通过志愿者的精心组织和示范带动,目前全区每村均建有一支文化活动队伍并常态开展活动。五是坚持每户培养一名文艺活动积极分子,本着“能力不限,参与就好”的原则,将其纳入村级文艺小分队,适时开展文化活动。朝天镇朱家村由当地村民组成的耍龙灯队伍,每逢节日或村民办喜事或开业请去耍灯助兴,固定标准收费,还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

      五、丰富五项活动发展五大产业

      (一)依托群众文化活动,助力脱贫摘帽。一是创作本土作品,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源于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精品。曲艺节目《童梦朝天》获省少儿曲艺大赛二等奖,《康养曾家山》获省群星奖三等奖,民歌《汗水汇成幸福泉》获省第三届民歌大赛优秀奖。麻柳刺绣作品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走出国门,《朝天风光》走进《大美中国》栏目,《沙河樱花》在《新闻联播》播出,对外展示了朝天的特色文化。二是开展群文活动,深入宣传扶贫政策。大力开展送文化、电影、图书、培训下乡等活动,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实用耐看的图书、精彩纷呈的电影送到群众身边,用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的主流,推动了乡风文明。定期开展“最美朝天人”“最美扶贫人”评选,将扶贫政策宣讲与文艺汇演结合寓教于乐,创新“文艺节目+扶贫政策知识有奖问答”的形式,大力开展扶贫政策和典型宣传,创作《我要脱贫》《做一个好汉》等大量表现脱贫的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正能量,为全区脱贫摘帽增添干劲、鼓足信心。三是规范农家书屋,普及农技知识。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建设,严格对标配齐214个村的农家书屋图书并全部分类上架,每个农家书屋都有实用报刊、科普光盘和农业、科技、生活、少儿、文体等各类书籍。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组织群众在农家书屋中学习技能、掌握信息,培养了一批“活字典”“土专家”,切实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四是加强遗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普查、挖掘、抢救、保护和利用等有序开展,构建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展示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宣传推介体系,做大做强一批传统文化品牌。在麻柳刺绣传承保护上,通过编教材进校园,大力培育传承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五是开展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组织麻柳刺绣多次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荣获太阳神鸟金奖;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全省文化扶贫汇演,邀请国家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来区举办《武侠》音乐剧演出。常态性与宁强举办“川陕文化交流周”,展示朝天发展新面貌。

      (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助民脱贫奔康。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立足全区文化强区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依托细石器遗址文化、蜀道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五张特色文化名片,大力发展五大文化产业,长年扶持开发朝天核桃工艺品、麻柳刺绣等旅游商品的骨干文化领军企业,加快实施曾家山滑雪场、响水寨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逐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目前,全区有文化企业70余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700余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达9000万元以上,占GDP比重3%左右,成为了助民脱贫奔康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